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探索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初步構想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探索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初步構想

發布時間: 2021-05-30 14:56:44

Ⅰ 怎麼解讀上市公司職工持股計劃𨒂期

指導意見出台背景

3

「新國九條」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7號):

「允許上市公司按規定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員工持股計劃」

中國證監會於2014年6月20日發布:

《關於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試點的指導意見》(中國證監會公告[2014]33號)

4

指導意見出台背景

5

指導意見出台背景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明確了改革的市場化取向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強調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

6

指導意見出台背景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引導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市場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鼓勵建立市值管理制度

完善股權激勵制度、允許按規定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員工持股計劃

實現的市場目標

7

2

指導意見政策解讀

8

9

指導意見政策解讀 計劃的原則 員工持股計劃的定義

指導意見政策解讀

10

員工持股計劃是指上市公司根據員工意願,通過合法方式使員工獲得本公司股票並長期持有,股份權益按約定分配給員工的制度安排。員工持股計劃的參加對象為公司員工,包括管理層人員。 計劃的原則 員工持股計劃的三項基本原則

Ⅱ 交叉持股是什麼意思啊

你說的應該是移動均線金叉吧,金叉現持有,死叉現賣出

Ⅲ 交叉持股是什麼含義

交叉持股的主要特徵是,甲持有乙的股權;乙持有丙的股權;丙又持有甲的股權……在牛市行情中,甲乙丙公司的資產都實現了增值,意味著它們所持有的別的公司股權也在升值,進而又刺激自身股價上漲,從而形成互動性上漲關系,也形成了泡沫性牛市機制。

Ⅳ 交叉持股的交叉持股

之所以要討論交叉持股的問題,是因為在目前的牛市裡,這類群體的表現足以令我們不能等閑視之。
持股增值的根源是在適當的會計准則下,標的企業的資產價格膨脹所引起的資產重估。資產價格的膨脹則有兩種原因,第一種是由中國目前的宏觀經濟所決定的———大量過剩資金滯留資產市場,使得房地產、股票等資產價格出現了大幅上漲。另外一種原因,則是被參股企業由於經營環境改善使得利潤或資產大幅增值,從而使參股企業間接受益。說到底,股權增值是一個間接增值的過程,也是虛擬資產增值的最後一個環節,所有實體經濟以及虛擬資產的增值最終都會反映到股權增值上來。因此,股權增值是泡沫最終產生的結果,它是最容易被無限放大的泡沫,當然它也是最虛弱的、最容易破滅的泡沫。資產價格的膨脹是有序的,它的發展脈絡也是可以追尋的。一般來說,由貿易順差以及匯率升值所導致的流動性過剩,會直接引致資產價格的上漲,最為明顯的是房地產、儲蓄類金融資產以及藝術品,但是前兩者比較容易反映到資本市場上來,房地產和金融類資產價格的上漲,會使得其影子資產———股票進行上漲,進而使持有這些資產股權的企業實現了股權增值。而像藝術品這類資產則沒有相應的虛擬資產來對應,因而對上市公司來說就沒有太大的意義。 相互持股最早開始於日本的陽和房地產公司事件。1952年該公司被惡意收購,從而引發了三菱集團內部結構調整。1953年,日本《反壟斷法》修改後,出於防止被從二級市場收購的需要,三菱集團下屬子公司開始交叉持股。從此以後,交叉持股在日本作為一種防止被收購的策略而大行其道。在上個世紀50年代,日本企業還把相互持股作為跟銀行保持密切關系以獲取資本的一種策略。
相互持股發展的第二次浪潮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外國投資自由化階段,這個階段美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大舉向日本進行FDI(外商直接投資),尤其是闖入了一些日本企業的優勢領域,比如汽車行業。豐田是第一家運用相互持股策略來防止被外國企業惡意收購的公司,之後,日產、五十鈴、日野、大法等汽車公司也採取了同樣的策略。
交叉持股顯然達到了防止惡意收購與加強銀行與企業之間關系的目標,但也有很強的副作用,那就是削弱了股東對企業管理層的控制。但無論如何,交叉持股使得日本的上市公司在資產重估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資產重估發端於上世紀80年代後期,當時日本由於多方面的因素導致了貨幣過量供應,期間還伴隨著日元升值,流動性泛濫促使國內資產價格迅速膨脹。流動性催生了日本股市泡沫,而交叉持股概念又助推了股市走向泡沫性牛市的巔峰。
相互持股(交叉持股)在我國起源於20 世紀90 年代初期。當時我國公司在資金方面普遍匱乏,建立法人相互持股的關系能有效地發揮其虛增資本的作用,很多大型國有公司正是憑借其虛增資本的作用在股份制改革初期迅速達到上市所要求的資本規模,通過不流通上市的法人相互持股突出經營者集團的作用,且又可以將股份制改革維持在「公有制」的基礎上,各種制度上的優勢導致相互持股迅速盛行起來。隨著現代公司股權結構的日趨復雜,我國公司正在步入一個並購的高發時期,資本運作的手法和方式更是層出不窮,變幻無常,特別是在2005 年股權分置改革之後,證券市場對資本運作的監管難度在不斷的加大。相互持股既是公司資本運作的一種常見手法,又是公司用來發展擴張的一種常見手段,其正日益頻繁地發生在我們的經濟生活中。 由於日本上市企業大量交叉持股,使得實體資產價格膨脹最終傳導至資本市場,形成了大量的泡沫。交叉持股使得相關企業在牛市中漲幅巨大,三菱重工和新日鐵在1987-1989年的三年大牛市中,遠遠跑贏了日經指數。然而,因交叉持股泡沫膨脹式的上漲不是以價值為驅動的,並且相互之間形成了環環相扣的鏈條關系,在上漲過程中如果其中有一家公司掉鏈子,意味著行情可能會形成「多米諾骨牌」式的下跌。同理,泡沫性牛市中交叉持股的互動性上漲總會有個頭,一旦上漲機制被破壞,可能是流動性匱乏,也可能是企業利潤不能支撐其增長,則意味著即將發生的是群體性下跌,這就是泡沫的破滅。日本從1990年開始進入了長達10年的熊市,其中交叉持股就是罪魁禍首之一,多米諾骨牌式的下跌使得股市陷入了一個悖論,猛烈下跌的結果是帶來了更猛烈的下跌,使得股市資產大幅貶值。

Ⅳ 什麼叫交叉控股

交叉控股是指母、子公司之間互相持有絕對控股或相對控股權,是母、子公司之間可以互相控制運作。交叉控股產生的原因是母公司增資控股時,子公司收購母公司新增發的股份。交叉控股的一大特點是企業產權模糊化,找不到最終控股的大股東。

Ⅵ 交叉持股的滬深現狀

滬深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現狀
1、交叉持股情況非常普遍,尤以參股金融企業為甚
目前滬深上市公司交叉持股情況非常普遍,具不完全統計,滬深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為340例,上市公司參股銀行361例(上市及非上市),參股保險公司68例(上市及非上市),參股綜合類券商270例(上市及非上市),參股經紀類券商8例,參股信託公司68例(上市及非上市),參股基金管理公司20例。
滬深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和參股的情況不同於日本,日本企業更多的是集團內部子公司相互持股,並且多是銀行持股企業比例較高,而企業持股銀行比例較低。中國銀行(行情論壇)業的股權多在企業手中,其中只有少數金融類企業(如保險)參股銀行,而且從其他金融企業的情況來看也是如此,這是由於中國金融行業的監管所導致的。而且還有一個顯著特徵。中國參股銀行的企業持股比例都非常低,大部分不到1%,而且多在0.1%以下,僅有平安持有浦發銀行(行情論壇)4.52%的股權以及東方集團(行情論壇)持有民生銀行(行情論壇)4.71%的股權比例比較高,這點和日本企業動輒持有銀行4%、5%的股權不同。雖然如此,因為這些企業的股本本身也比較小,因此這些股權已經足夠對上市公司產生巨大的影響。
相對於銀行來說,企業對證券、保險企業的參股比例要高得多。雖然大部分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並未上市,這部分股權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將以成本法計算,但這些金融企業處於高速成長期,因此參股這些金融企業的上市公司會獲得較高的資本增值,其投資收益率體現在財務指標上就是凈資產回報率。而一旦股權轉讓或投資標的實現上市,這部分股權計入投資收益的話將會大大提高其每股收益。同理,投資於其它優秀企業的上市公司也是這種情況。
2、大量參股金融企業使泡沫化更嚴重
中國現行的會計准則以及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特徵,使得股權投資比日本更加泡沫化。金融類企業是資產重估的根源,也是泡沫產生的根源,而滬深上市公司持有大量的這類股權,因此這種泡沫反映在證券市場上就是參股金融企業的股價大幅攀升,而且相當多的這類企業基本面都比較差,僅憑借金融股權就烏雞變鳳凰。可以預見到中國證券市場金融股權的泡沫才剛剛開始,因為金融企業上市潮才剛剛開始,還有大量的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銀行、信託等企業等待上市,這些金融企業的股權最終都將會演變為證券市場的泡沫。

Ⅶ 交叉持股的選擇方法

如何選擇交叉持股公司
對於交叉持股公司的選擇,經邦看好四類投資標的:
第一類:關注本幣升值背景下持有金融公司的股權,比如持有儲蓄金融、券商和保險股權的上市公司。
第二類:持有具有資源重估機會的公司股權的上市公司,比如稀有金屬、石油、煤炭等等,這類公司具有比較強的議價能力,所以其股權可能在資產市場中具有較大升值空間。
第三類:持有優質公司股權的上市公司。
第四類:持有即將上市公司股權的上市公司。
在選擇這些公司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看上市公司的會計政策里會計科目是如何處理的。總的原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況,即「控股股權成本計量,參股股權公允價值計量」,這樣既可以保證控股股權獲得長期資本增值和企業分紅,也可以保證參股企業享受企業分紅和二級市場價格上漲的雙重收益。
當然,不能脫離企業的基本面單獨看股權投資,在選擇投資標的的時候還是要在這個主題背景下篩選基本面較好的企業。

Ⅷ 要再哪裡查到上市公司 相互(交叉)持股 的狀況

2011年資料顯示,下述公司是交叉持股的大戶,供你參考:
雅戈爾(600177)無疑是上半年持股數量最多的非金融類上市公司,共持有28家上市公司股份。而在非金融類上市公司中,持股數量排名前10位的前8家均為滬浙蘇本地公司。
其中,杭州解百(600814)、外高橋(600648)、弘業股份(600128)、東方創業(600278)等均持有20隻或20隻以上個股。其持股數量甚至高於上市券商中持股數量最多的東北證券(000686),後者在上半年末共持有20隻個股。
沒有找到最新的資料,上述數據均屬於2011年的公開報道,請慎重選擇使用。

Ⅸ 如何查看上市公司的交叉持股

交叉持股是指在不同的企業之間互相參股,以達到某種特殊目的的現象。
持股增值的根源是在適當的會計准則下,標的企業的資產價格膨脹所引起的資產重估。資產價格的膨脹則有兩種原因,第一種是由中國目前的宏觀經濟所決定的———大量過剩資金滯留資產市場,使得房地產、股票等資產價格出現了大幅上漲。另外一種原因,則是被參股企業由於經營環境改善使得利潤或資產大幅增值,從而使參股企業間接受益。說到底,股權增值是一個間接增值的過程,也是虛擬資產增值的最後一個環節,所有實體經濟以及虛擬資產的增值最終都會反映到股權增值上來。因此,股權增值是泡沫最終產生的結果,它是最容易被無限放大的泡沫,當然它也是最虛弱的、最容易破滅的泡沫。
資產價格的膨脹是有序的,它的發展脈絡也是可以追尋的。一般來說,由貿易順差以及匯率升值所導致的流動性過剩,會直接引致資產價格的上漲,最為明顯的是房地產、儲蓄類金融資產以及藝術品,但是前兩者比較容易反映到資本市場上來,房地產和金融類資產價格的上漲,會使得其影子資產———股票進行上漲,進而使持有這些資產股權的企業實現了股權增值。而像藝術品這類資產則沒有相應的虛擬資產來對應,因而對上市公司來說就沒有太大的意義。

Ⅹ 關於交叉持股,A持有B80%股份,B持有A60%股份,如何判斷母子關系,兩公司主要股東,主要董事基本相同

A是B的控股母公司,如果B要反控股A其自由資金數量不可能超過A的,因為B的80%是A所有的。

母公司持有子公司股份的同時,子公司也持有母公司的股份,數額不足以改變母子公司的關系,兩個或以上的公司之間交叉持有股份,但這些公司之間並未形成母子公司關系。

公司交叉持股的形態可能並不是上述基本形式的一種,而可能是上述幾種基本形式的復合形態。應當說,不同類型的交叉持股,其所需考慮的因素是不同的。

例如縱向交叉持股中的單純型、直線型和放射型,因其屬於具有控制、從屬關系的母子公司間的交叉持股型態,因此,子公司持有的母公司股份,應該視為母公司本身持有的股份。

(10)探索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初步構想擴展閱讀:

交叉持股在滬深現狀:

滬深上市公司交叉持股和參股的情況不同於日本,日本企業更多的是集團內部子公司相互持股,並且多是銀行持股企業比例較高,而企業持股銀行比例較低。

中國銀行業的股權多在企業手中,其中只有少數金融類企業參股銀行,而且從其他金融企業的情況來看也是如此,這是由於中國金融行業的監管所導致的。

而且還有一個顯著特徵。中國參股銀行的企業持股比例都非常低,大部分不到1%,而且多在0.1%以下,雖然如此,因為這些企業的股本本身也比較小,因此這些股權已經足夠對上市公司產生巨大的影響。

相對於銀行來說,企業對證券、保險企業的參股比例要高得多。雖然大部分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並未上市,這部分股權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將以成本法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