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上市公司的成功案例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的成功案例

發布時間: 2021-05-30 14:18:20

⑴ 求一個上市公司融資的案例

看一本書《門口的野蠻人》詳細講華爾街的並購融資的。融資的渠道很多,外部融資,間接融資股權融資,融資的產品是非常復雜的,有優先股,債券,可轉債,普通股,等等,具體的搭配很復雜的,書里寫的很清楚。
分給我

⑵ 上市公司收購非上市公司成功案例

美的,平安都收購了一堆公司,大多是沒上市的。

⑶ 上市公司衰敗後再重生的案例

一個上市公司的重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1年8月29日上午9時28分,上海證券交易所,福建省廈門象嶼股份有限公司重組上市儀式正在舉行。隨著一聲清脆的鑼聲響起,暫停上市達27個月的*ST夏新被更名為象嶼股份(sh600057),恢復上市。
看到這個消息,葉炳坤鬆了一口氣。雖然案件早已經審結,在法律程序上來說早就已經結案,但他直到這時才真正放下。
夏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曾是廈門市的一家優秀企業,1997年成立,同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但從2003年開始,因經營管理發生嚴重失誤及市場變化,公司迅速走向了衰敗。到2008年,已連續三年出現巨額虧損,負債近29億元。
2009年5月27日,上交所暫停了夏新的股票交易——這預示著如果公司在12月31日前不能扭虧,將被強制退市。與此同時,數百名債權人、數千名員工圍堵工廠、政府和法院,要求清償債務、支付工資,公司陷入混亂,社會穩定面臨嚴重挑戰。
2009年8月,債權人廈門火炬集團向廈門中院申請對夏新電子破產重整。9月15日,廈門中院裁定夏新重整——以司法途徑實現夏新電子重生的序幕正式拉開。
廈門中院將夏新重整案列為全院2009年第一要案,由院長陳國猛擔任審判長,葉炳坤等業務骨幹組成合議庭。
作為主審法官,葉炳坤24小時待命,半夜被叫起來工作是家常便飯。那段時間他幾乎沒有睡過一個「舒服覺」。
法院最初制定的補償方案工人們不同意,為了弄清原因,葉炳坤和同事們到夏新公司找工人了解情況,卻被工人們堵在廠里整整一天。工人們的對立情緒嚴重,連說話的機會都不給他們。
「說實話,當時覺得工人上訪、鬧事確實不對,但仔細想想,工作了幾十年,很多人是四五十歲,每個月才一兩千塊錢的工資,他們的訴求也並不過分。我們中午、晚上跟他們一起到食堂,蹲在地上吃盒飯,邊吃邊聊,聽聽他們的想法。吃了幾次,吃出了感情。知道了工人的顧慮後,我們又積極爭取市政府支持,從其他渠道向低收入職工額外發放生活補貼,主動協調督促手機業務收購方、其他資產收購方和重組方承諾安置員工,還通過市政府組織召開專場招聘會,多方面、多渠道解決員工再就業的後顧之憂。那些剛開始說要跳樓、自殺的員工,最後都支持我們的重組方案。」葉炳坤回憶。
2009年11月20日,廈門中院裁定批准夏新電子重整計劃。在廈門中院的推動下,2010年初,夏新職工代表大會通過補償方案,普通債權人獲得的實際清償率超過20%,比破產清償的理論比例增加了一倍有餘。
2010年2月20日,向債權人清償、向員工發放補償款的工作全部完成。3月1日,夏新如期披露上年年報:2009年實現扭虧,平均每股盈利1.62元。公司向上交所遞交了恢復上市交易的申請。接著,管理人向法院提交報告,申請裁定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同年4月21日,廈門中院作出了重整計劃執行完畢的裁定。
緊接著,公司引入廈門象嶼集團展開資產重組——夏新向廈門象嶼集團及象嶼建設公司定向發行4.3億股,收購兩公司持有的廈門象嶼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2011年4月26日,上述重大資產重組事項被證監會審核通過並於6月29日作出正式批復,公司隨後更名為廈門象嶼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8月29日,公司股票在上交所恢復交易,「*ST夏新」實現「摘星去帽」的同時,股票簡稱也更名為「象嶼股份」。
在廈門中院的推動下,夏新電子在破產重整後涅槃重生。
普通債權人實際清償率超過20%,比破產清算增加一倍;5萬余名股民權益得到保護;700餘名在職員工被安置,4000餘名被裁員工遺留問題得以解決;上市「殼資源」得以保留,被置入優質資產。首次在企業重整中引入託管制度,完善重整期間的公司內部管理機制;首創被占資產保全制度和反保全兩項制度,依法確保重整期資產安全;首創管理人離任審計制度,強化對管理人重整期間經營管理和財務監管。這是一起多方共贏的結果,也是廈門中院在司法實踐中的一次創新和突破。
隨著復盤鑼鼓的敲響,這起由廈門中院歷時7個多月審結的福建省首例上市公司破產重整案,終於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⑷ 近幾年有哪些典型的上市公司會計信息造假的案例

下面是3個 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案例:

1、萬福生科

典型例子,當數萬福生科(5.940,0.18,3.13%)(300268.SZ)。2012年10月25日晚間,萬福生科公告稱,2012年半年報中虛增營業收入1.88億元、虛增營業成本1.46億元、虛增利潤4023.16萬元,未披露公司上半年停產事項。

但其造假顯然不僅存在於2012年上半年。2013年3月2日,萬福生科又公告稱,公司自查發現,2008年至2011年累計虛增收入7.4億元左右,虛增營業利潤1.8億元左右,虛增凈利潤1.6億元左右。

2、紫光古漢

而更讓市場震撼的,無疑是與萬福生科同屬於湖南地區的上市公司紫光古漢(000590.SZ)。3月12日,公司披露其財務造假等多項違法事實及證監會的處罰決定——2005年至2008年間,紫光古漢連續四年累計虛增利潤5163.83萬元,占其對外披露利潤累計額達87.04%。

公司遭證監會警告並處50萬元罰款,前董事長郭元林等7名時任高管被證監會警告並處累計39萬元罰款。

3、綠大地

綠大地於2007年12月21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首次發行股票並上市,募集資金達3.46億元。

2004年至2009年間,綠大地在不具備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情況下,登記注冊了一批由綠大地實際控制或者掌握銀行賬戶的關聯公司,並利用相關銀行賬戶操控資金流轉,採用偽造合同、發票、工商登記資料等手段,少付多列,將款項支付給其控制的公司組成人員,虛構交易業務、虛增資產、虛增收入。

⑸ 上市公司融資案例

www.sse.com.cn 上海證券交易所
www.szse.cn 深圳證券交易所

寫融資的論文要看別人寫的同類融資論文,找案例不是最重要的,何況交易所網站上的多數是股權融資的,債權融資在交易所網站上反映的材料很少,尤其是企業債,公司債還好……

⑹ 我國上市公司中ST公司典型案例,寫論文用

具體的可以到www.55188.com 上市公司中去查

000576 *ST 甘化 江門市國有資產管理局 國家單位 食品、飲料
600701 *ST 工新 國防科工委 國家單位 綜合類
000004 *ST 國農 中國農業大學 國家單位 交通運輸、倉儲業
600185 *ST 海星 珠海市人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會服務業
600892 *ST 湖科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機械、設備、儀表
600094 *ST 華源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石油、化學、塑膠、塑料
000722 *ST 金果 湖南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綜合類
600180 *ST 九發 煙台牟平區經濟貿易局 國家單位 農、林、牧、漁業
600727 *ST 魯北 無棣縣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石油、化學、塑膠、塑料
000529 *ST 美雅 廣東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紡織、服裝、皮毛
000720 *ST 能山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000697 *ST 偏轉 咸陽市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電子
600591 *ST 上航 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交通運輸、倉儲業
000518 *ST 生物 江陰市新橋鎮集體資產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醫葯、生物製品
000751 *ST 鋅業 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金屬、非金屬
600887 *ST 伊利 呼和浩特市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食品、飲料
600793 *ST 宜紙 宜賓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造紙、印刷
600890 *ST 中房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機械、設備、儀表
600313 *ST 中農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農、林、牧、漁業
000657 *ST 中鎢 湖南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金屬、非金屬
000505 *ST 珠江 北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房地產業
600604 *ST二紡機 上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機械、設備、儀表
600253 *ST天方 駐馬店市人府 國家單位 醫葯、生物製品
000587 S ST光明 伊春市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木材、傢具
000561 S*ST長嶺 寶雞市人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機械、設備、儀表
000981 S*ST蘭光 甘肅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信息技術業
000620 S*ST聖方 北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石油、化學、塑膠、塑料
600751 S*ST天海 海南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交通運輸、倉儲業
600610 SST 中紡 上海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機械、設備、儀表
600207 ST 安 彩 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國家單位 電子
600721 ST 百 花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建設第六師 國家單位 批發和零售貿易
600800 ST 磁 卡 天津市人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其他製造業
600699 ST 得 亨 遼源市財局 國家單位 石油、化學、塑膠、塑料
600115 ST 東 航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交通運輸、倉儲業
600187 ST 國 中 齊齊哈爾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造紙、印刷
600579 ST 黃 海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石油、化學、塑膠、塑料
600984 ST 建 機 陝西省國資委 國家單位 機械、設備、儀表
600722 ST 金 化 河北省滄州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石油、化學、塑膠、塑料
000921 ST 科 龍 青島市人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機械、設備、儀表
600876 ST 洛 玻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金屬、非金屬
600792 ST 馬 龍 雲南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金屬、非金屬
000779 ST 派 神 甘肅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紡織、服裝、皮毛
600217 ST 秦 嶺 陝西省銅川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金屬、非金屬
600698 ST 輕 騎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機械、設備、儀表
000605 ST 四 環 天津開發區管委會 國家單位 醫葯、生物製品
600223 ST 萬傑 山東省人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綜合類
600716 ST 耀 華 秦皇島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金屬、非金屬
600259 ST 有 色 海南省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紡織、服裝、皮毛
600757 ST 源 發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紡織、服裝、皮毛
000736 ST 重 實 重慶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單位 房地產業
600003 ST東北高 黑龍省交通廳 國家單位 交通運輸、倉儲業
000856 *ST 唐陶 唐山市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 國有獨資 金屬、非金屬
600057 *ST 夏新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國有獨資 電子
600506 *ST 香梨 新疆巴州國資局 國有獨資 農、林、牧、漁業
000918 *ST 亞華 湖南省國資委 國有獨資 農、林、牧、漁業
002075 *ST 張銅 國家開發投資公司 國有獨資 金屬、非金屬
600372 *ST昌河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國有獨資 機械、設備、儀表
000498 *ST丹化 丹東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 國有獨資 石油、化學、塑膠、塑料
000018 *ST中冠A 杭州江集團有限公司 國有獨資 紡織、服裝、皮毛
600705 S*ST北亞 哈爾濱鐵路局 國有獨資 綜合類
000750 S*ST集琦 桂林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有獨資 醫葯、生物製品
000011 S*ST物業 深圳市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 國有獨資 綜合類
000922 ST 阿繼 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 國有獨資 機械、設備、儀表
000673 ST 大 水 大同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有獨資 金屬、非金屬
000692 ST 惠 天 沈陽市國資委 國有獨資 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900939 ST 匯麗B 上海南匯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 國有獨資 建築業
600714 ST 金 瑞 青海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國有獨資 金屬、非金屬
600462 ST 石 峴 延邊州國有資產經營總公司 國有獨資 造紙、印刷
000409 ST 泰 格 蚌埠市建設委員會 國有獨資 機械、設備、儀表
600419 ST 天 宏 石河子國有資產經營(集團)有限公司 國有獨資 造紙、印刷
000738 ST 宇 航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國有獨資 機械、設備、儀表
000430 ST張家界 張家界旅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國有獨資 會服務業
600854 *ST 春蘭 春蘭(集團)公司 集體企業 機械、設備、儀表

⑺ 上市公司案例分析

答案: (1)A企業擬定的改制及股票發行上市方*案存在以下法*律*障礙:
①A企業擬定由4家發起人以發起設立方式設立B公司不符合法*律規定*。根據有關法*律規定,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應當在5人以上,國*有*企*業改建為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可以少於5人,但應當以募集方式設立,而不能以發起方式設立。
②B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不符合有關規定。根據有關規定,股份有限公司在股票發行前一年末的凈資產在總資產中所佔比例不得低於30%,而各發起人投入B公司的凈資產在總資產中所佔比例僅達26.06%。
③各發起人投入B公司凈資產的折股比率不符有關規定。根據有關規定,該折股比率不得低於65%,而各發起人投入B公司的凈資產為人民幣4300萬元,折成2750萬股,該折股比率僅為63.95%。
④各發起人在B公司的持股數額不符合有關規定。根據有關規定,在上市公司的股份總額中,發起人認購的股份數額不得少於人民幣3000萬元(每股面值為人民幣1元),而各發起人認購的股份僅為2750萬股。
⑤按B公司申請發行社會公眾*股的額度,發起人認購的股份比例不符合有關規定。根據有關規定,發起人認購擬上*市公司的股份數不得少於公司擬發行的股本總額的35%,如果B公司申請發行6000萬社會公眾股,那麼,發起人認購的股份數則僅達公司擬發行的股本總額的31.43%。
(2)A企業收購C公司的做法存在以下不當之處:
①安排C公司召開股*東大會通過A企業收購C公司股權事宜有不當之處。因為,A企業收購C公司是受讓C公司股東的股權,股*份有限公司股東的股權轉讓無須經過股東大會批准。
②由D企業履行報告義務和將收購協議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以及證券交易所審核批准不符合法律規定。根據有關規定,收購協議簽訂之後,應由收購人,即A企業履行報告義務,而非D企業。此外,收購協議無須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以及證*券*交*易所批准,僅向其作出書面報告即可。
③收購協議在未獲批准之前不得履行的表述不當。根據有關規定,收購協議在未作出公告前不得履行。
④收*購行為完成後,A企業應當在15日內將收購情況報告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和證*券交*易*所,並予公告,而非30日。
⑤A企業擬在收購行為完成3個月後轉讓所持C公司股份不符合法*律之規定。根據有關法*律規定,收購人在收購行為完成後6個月內不得轉讓所持上*市*公司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