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票減持新規對股市有什麼影響的最新相關信息
你好,股票減持新規對股市的影響:
一、定增投資
今年定增市場不景氣,市場投資者也是有目共睹的。年初證監會對《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做了修定,把定價基準日固定在發行期首日,縮小了發行底價和市價的價差,即縮小了投資人的定增博弈空間。這次新規的出台使得定增的退出期限延長,對財務投資人投資非公開發行股票影響較大。
一是定增資管產品期限。目前多數產品的期限為12+6,因新規出台之後產品退出期限就要被延長。如選擇盡快拋出,定增投資者都需要走一次協議轉讓或者大宗交易,因為若只通過競價交易拋售,持有期限勢必再延長12個月。
二是定增退出策略。個人認為多數定增投資者在股票解禁時如有盈利,會先選擇拋售一半股票,投資人會珍惜每個連續90天的減持窗口。
三是定增投資策略。預計定增觀望情緒會更加濃厚,原本一二級市場的價差較小,加之退出渠道限制,投資人可能會因為把握不了方向或產品期限無法滿足,而選擇暫不參與定增投資。
二、大宗交易
以往減持的大宗交易模式基本都是通過大額交易量和微幅價差盈利,大宗交易的轉讓方多數也是通過IPO、定增獲得股份的大戶。當下受讓方通過大宗交易受讓特定股份,在受讓後6個月內,不得轉讓所受讓的股份,流動性受限無法支撐以往的盈利模式。未來特定股東的大宗交易轉讓可以視為「股份的二次發行」,鎖定期6個月,發行底價為市價的9折。
三、協議轉讓規模可能會增加
持股股份比例超過5%甚至更高的特定股份投資者,或選擇協議轉讓退出,由於競價交易和大宗交易均存在股份減持比例限制,持有更高比例股份的投資人會選擇以協議轉讓退出,但也有一點約束,即單個受讓方的受讓比例不得低於公司股份總數的5%。
Ⅱ 減持新規利好次新股嗎
首先,做新股的主力並不是開板才買入,而是早就中簽和一字板的過程,完成底倉的進貨。
然後,大盤好的時候,次新股主力才會操作,因為籌碼面好,可以做,沒有拋壓,很容易拉起來,再加上連板效應,散戶和游資很容易跟進。
但是一旦大盤不好,次新股會跌的比誰都慘,之前中簽和完成進貨動作的主力,會拉一兩次,造成啟動假象來誘多,一有人跟進就直接出貨,比如三月底到五月初
這次大盤的風險是從3450開始就很明顯了,次新股當然沒好下場
現在有什麼利好都不能改變次新股短線的下跌趨勢,何況還不一定是利好
Ⅲ 減持新規是利好還是利空
是不是重大利好,其實盤面已經告訴我們了。
周五大盤走勢來看,市場並沒有認為「修改大股東減持」是什麼大利好,否則創業板不會收跌1%,尾盤也沒有拉升動作。
當然也沒見得多利空。
有的公眾號說了:
「將修改,那就是還沒修改,也就是說,在相關規定修改完畢前,可能會引發大股東解禁股拋售潮啊,大股東們要比賽了,看誰現在跑得快,跑得多。老揭我很擔心短期會出現拋售高峰,這絕對是利空啊。」
其實目前的規定是:上市公司大股東計劃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應當在首次賣出的15個交易日前預先披露減持計劃。
也就是說,如果大股東要要趕在新規定出來之前,提前拋售,也必須提前15天披露。
目前場內減持規模已經不大了,2017年1月1日至5月22日,A股上市公司合計被重要股東減持了49.08億股,合計減持金額為750.96億元。預計全年加起來也不過2000億了,肯定趕不上新股融資規模。
說白了,大股東要減持,也是高位減持,現在,假使你是公司董事長,自己看著股價都攔腰斬斷了,還捨得賣自己公司的股票么?
大股東減持不了多少了。
Ⅳ 減持新規對二級市場哪類股票影響最大
創業板、中小板以及次新股影響要大些。對央企和地方較大型的國企沒什麼影響,因為它們的減持動力沒有民企高!
Ⅳ 減持新規出台 哪些個股或將直接受益
短期內對那些有限售股解禁的個股有利好,長期看降低了市場的流通性,是利空
Ⅵ 減持新規出來後,哪些最受益
一、VC面臨系統性機遇。
在減持新規中,明確提出講給創投基金政策優待,基金減持待遇將與其持股期限成反比。
目前市場主流資金追逐後期項目時,大量有潛質的中早期項目面臨缺乏資本關注甚至無人問津的局面,此時對於從事早期投資的VC而言,有大量優質項目可挑、極大的議價優勢與控制力優勢。
二、產業基金將重新活躍。
上市公司由於再融資渠道收窄、減持受限等原因,獲取資金的成本和難度將提升。因此,通過產業基金來進行布局和投資將是一種綜合成本與效率而言較優的模式。
由於再融資和並購重組新政的限制,上市公司不謀求產業基金的控制權才會是更優的選擇,這對於有著募集渠道優勢的機構而言,將是系統性的重要機遇
三、基本盤強大的上市公司或成舉牌主力。
事實上,這一趨勢的確已經開始了,大量業務衰退的傳統行業上市公司實控人轉讓其控制權或被其他上市公司舉牌。
在炒作失效後,實業經營能力將成為市場衡量上市公司價值的基本出發點。
那些行業前景好、管理層經營能力強的上市公司將得到更多資金青睞,也就更容易通過收購或舉牌來控制或影響其他上市公司
另外,這個減持規定給了聰敏的投資者抽身的機會,延緩下跌時間,改變不了高估值的股票估值回歸的必然。
減持規則對非公開發行股份提前動手了,大宗交易接盤的要六個月後才能賣,意味著大宗交易這一塊如果不是為了長期投資基本不會有資金接盤了,那麼要減持的股份只能直接往二級市場懟。
而且針對非公開發行持有的股份,競價減持90天內不能超過總股本1%,且一年內不能超過其持股總數的50%。
假設一個定增基金持有某上市公司4%的股份,一年內只能賣掉2%,且這2%如過果是競價減持,至少要180天,也就是半年。
如果從時間周期裡面說,定增基金都有嚴格的退出期,只會強化各類非公開發行的股份必須著手從現在謀劃好出貨周期,反而激化減持意願,以免到時候資金出現缺口而無法調劑。
接下來,如你所見,密集的減持公告如煙花絢爛。——檢驗真金白銀的時刻到了。
其實道理很簡單:股價估值太貴了就會爭先賣出,下跌是遲早的事情,聰敏的投資者應該趁機盡早認錯止損出局,拿著垃圾股的命運就是下跌再下跌最後退市。
相反,如果估值足夠便宜,大家買還來不及誰還想爭先恐後賣呢?
專業投資者者最核心的工作是定價,即判斷一個股票大體應該值多少錢,而股價何時漲跌那是沒人知道的(除非你去操縱市場)。
投資者如果沒有定價能力,盲目買股票代價會越來越大。市場到了要相信社會分工,要相信專業的價值的時候了
Ⅶ 減持新規對哪些股票利好
籌碼不集中的股票利好!
Ⅷ 減持新規利好什麼股票
次新股,由於次新股之前連續下跌的理由就是估值高企,股東減持。
所以減持新規後,次新股是最大的受益對象。
Ⅸ 再融資新規 利好哪些股
有助於凈化A股市場環境,打擊投機套利行為,避免A股淪為惡意圈錢的市場;亦顯示監管思路:「再融資」為新股發行讓路。
對再融資新規的限制,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將限制過渡融資的規模;二是,將限制頻繁融資;三是,進一步縮小定增市場的套利空間;四是,對上市公司「借殼」或「外延式並購」的行為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
Ⅹ 減持新規對股市有何影響
國內歷史上的每次改革,都會引起資本市場的一些動盪。注冊制過度,其本身能夠為市場帶來優勝劣汰,是有利於市場的。人民幣存在貶值的預期,但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比較穩定,資本外流或許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嚴重。隨著監管層對相關減持規定的出台,市場對上市公司減持的擔心亦是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