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增值稅下調上市公司影響嗎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增值稅下調上市公司影響嗎

發布時間: 2021-05-30 01:00:29

⑴ 增值稅下降之後,對哪些行業影響比較大

增值稅
改革措施。4月4日,財政部和稅務總局發布了《關於調整增值稅稅率的通知》(財稅〔2018〕32號,以下簡稱32號文)、《關於統一增值稅小規模
納稅人
標準的通知》(財稅〔2018〕33號),對三項措施中的兩項予以明確,自2018年5月1日起執行。
多個行業全面降低稅率

財稅32號文出台後,澄清了之前的一些困惑。32號文第一條規定,「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或者進口貨物,原適用17%和11%稅率的,稅率分別調整為16%、10%。」根據規定,此次降低稅率的范圍並不限於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到的「製造業、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農產品」。
原適用17%和11%稅率的全部增值稅應稅行為,稅率分別調整為16%和10%,17%和11%稅率,實際上被取消了。此次增值稅稅率下調,直接影響的行業其實包括了原17%和11%稅率的所有行業。
因為涉及的行業眾多,不能一一列舉,小編在這里高度總結一下:
納稅人銷售貨物、勞務、有形動產租賃服務或者進口貨物(16%)
納稅人銷售交通運輸、郵政、基礎電信、建築、不動產租賃服務,銷售不動產,轉讓土地使用權,銷售或者進口23類特殊貨物 (10%) 。
以上行業都會直接受到此次增值稅下調影響。
需要關注的是,5月1日後進口貨物的增值稅稅率也將一並調整。納稅人需要准確分析增值稅稅率下調的影響,及早安排,才能最大限度享受增值稅稅率下調紅利。

⑵ 增值稅再度下調對企業的影響

國家降增值稅反而給沒有定價權的小微配套企業沉重負擔、上游企業長期拖欠的貨款被要求扣減稅差(2.56%)直接扣剝企業利潤。令這類企業雪上加霜。



另外行業稅賦沒有變動對於企業繳稅沒有任何優惠。

⑶ 增值稅下調稅率後有什麼影響

3月28日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深化增值稅改革的措施,進一步減輕市場主體稅負。會議決定,從2018年5月1日起:

一是將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預計全年可減稅2400億元。

二是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准。將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的年銷售額標准由50萬元和80萬元上調至500萬元,並在一定期限內允許已登記為一般納稅人的企業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讓更多企業享受按較低徵收率計稅的優惠。

三是對裝備製造等先進製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

⑷ 增值稅改革對企業有什麼影響

我國現行增值稅採用生產型增值稅對外購資本品的重復征稅問題沒有解決,是一種不徹底的增值稅:不利於出口產品退稅,影響了我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對購進扣稅法的完整鏈條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斷鏈現象,給規范化增值稅的征管帶來矛盾。由於以上原因,我國現行生產型增值稅必須改革。「消費型」增值稅在計算增值稅時,允許將當期購入的所有投入物,包括購入固定資產中已支付的進項稅款一次性全部扣除。實行這種類型的增值稅,對於當期固定資產投入多的企業當期增值稅稅負低,當期固定資產投入少的企業增值稅稅負高。這種對每個納稅人根據其投資額的多少分別不同的稅負,有利於促進我國經濟持久的發展,充分體現了增值稅的優越性。但消費型增值稅由於稅基的縮小會減少財政收入,所以國家對稅收制度進行改革,增值稅改生產型為消費型,將設備投入納入增值稅抵扣范圍,不論對企業投資者還是對企業經營者、債權人都有重大影響。

一、對企業凈利潤的影響

增值稅轉型對製造企業而言,直接受到影響的項目有:允許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應上交增值稅、應交地方的城建稅等附加稅費基數和稅費額、購入應稅固定資產計價、產品成本、所得稅稅基及所得稅稅額。因此,增值稅轉型將給企業帶來利潤的增加,從而增加投資者收益。我國目前實行的是生產型增值稅制度。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固定資產在取得時應按取得時的成本入賬,取得時的成本包括買價、增值稅費用和其他相關費用,用公式表示就是:固定資產成本=買價+增值稅+其他費用。稅制改革後將實行的是消費型增值稅制度。由於購進固定資產的進項增值稅可以抵扣,固定資產的取得成本中就不包含增值稅這一塊。顯然,消費型增值稅制度框架下的固定資產(不動產例外)成本,要低於生產型增值稅制度條件下的固定資產成本。以生產型增值稅制度下的設備類固定資產成本為比較基準,假設所購設備執行基本稅率17%,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下固定資產成本的降低幅度為:17%/(1+17%)=15.54%,也就是說,降低幅度在1/7到1/6之間。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下設備類固定資產成本的降低幅度為15.54%,因此企業每期的設備折舊也相應降低15.54%。從前面的固定資產折舊成本轉移過程來看,設備折舊的降低導致公司當期主營業務成本的降低,從而提高了當期的主營業務利潤。由於稅制改革並不提高公司的經營成本和其他業務經營成本,公司當期的營業利潤也相應提高並最終提高公司的經營利潤。根據現行《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的規定,因折舊成本降低而導致的企業利潤增量也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現行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3%,公司因設備折舊降低而增加的凈利潤相當於現行會計期內公司設備折舊額的幅度為:15.54%×(1-33%)=10.41%。由於企業的凈利潤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增值稅的轉型對企業凈利潤的影響幅度沒有一個確定的比例,後面的案例分析能夠提供一種計算方法並能給出鋼鐵行業的收益幅度。

如以寶鋼股份作為案例來測算消費型增值稅制度改革對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為了研究的方便,以現行生產型增值稅制度下的經營業績作為比較基礎,並選取2002年度報告的數據作為樣本,測算該公司將在簡單再生產(即經營規模不變)條件下的經營業績增長趨勢。實際上,寶鋼股份是在擴大再生產條件下經營的,因此其實際經營業績增長速度肯定要高於測算出的增長速度。在簡單再生產的條件下,公司一年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等於當年的固定資產折舊金額,即寶鋼股份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為538230.40萬元。由於不動產投資不涉及進項增值稅,所以只考慮設備投資,寶鋼股份一年新增設備投資規模為472336.04萬元,新增設備的進項增值稅含量為:472336.04/(1+17%)×17%=68630.20萬元。目前寶鋼股份的設備綜合折舊年限約為12年,則其新增設備綜合折舊年限亦可視為12年,新增設備的增值稅含量也將在12年內被折舊攤銷,折舊攤銷中的增值稅含量為68630.02/12=5719.17萬元。

對經營凈利潤的影響幅度。在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下,由於企業的各項經營成本並不因增值稅制度的改變而變化,一年的所得稅稅前利潤增量在數量上等於新增設備折舊中的增值稅含量,即利潤增量=5719.17萬元。由於企業所得稅制度沒有改變,因增值稅制度改變而增加的利潤仍然需要繳納所得稅,則一年的經營凈利潤增量=5719.17×(1-33%)=3831.84萬元。由於公司每年都在進行設備再投資,在新的稅制條件下,公司每年的經營凈利潤增量隨著時間推移逐年遞增,設第n年的凈利潤增量為Y(n),則n的最大值等於12。公司2002年度的凈利潤為427193.24萬元,設第n年的凈利潤增長率為L(n),則:L(n)=Y(n)/427193.24。

二、對商品價格的影響

增值稅作為價外稅,是商品價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增值稅稅負下降直接降低商品價格,一般情況價格下降是提高商品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加入WTO以後,國內和國外形成一個統一的市場,2008年以後用於保護國內市場的關稅、進口環節的增值稅等措施將不能有效使用,國外優質商品將與我國企業商品直接競爭。增值稅轉型為消費型後,企業迫於競爭壓力會進一步降低商品價格,將促使通貨緊縮進一步加劇,所以面對即將來到的貿易挑戰,增值稅轉型給產品的降價提供了空間,增強了我國商品的競爭能力。

三、對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的影響

在現行的生產型增值稅制度下,公司購買固定資產的進項增值稅不能抵扣,會計上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在現金流量表上體現為公司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出。在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下購買固定資產的進項增值稅可以抵扣,企業將比在現行生產型增值稅制度下少流出現金,相對來說就是公司現金流量在現有基礎上的增加。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下固定資產進項增值稅的抵扣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購進當期一次性抵扣,另一種是在增值稅條例規定的年限內分期抵扣。從消費型增值稅制度的基本意義來看,固定資產進項增值稅應當在購買當期一次性抵扣,這種一次性抵扣方式對公司最有利,但是企業固定資產的購置往往是少批大金額,採取一次性抵扣會引起增值稅收入的較大波動,而增值稅是目前最大的一個稅種,對政府財政的穩定性不利,因此未來的消費型增值稅制度的實施細則很可能會採取一種變通的做法,要求企業在一定的年限內分期抵扣。從現金流的折現價值角度來看,分期抵扣的方式不如一次性抵扣對企業有利。從保守起見,假設新的消費型增值稅制度採取在設備的預計使用期限(即折舊年限)內分期抵扣進項增值稅的抵扣方法。以生產型增值稅制度下公司現金流量為比較基礎,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下每期可以抵扣的進項增值稅金額就等於當期的現金流量增量,即公司每期因設備折舊降低而增加的現金流量相當於現行會計期內公司折舊額的15.54%。綜合以上寶鋼的案例分析增值稅的轉型對寶鋼股份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的影響,從前面的折舊成本轉移過程分析可知,消費型增值稅制度改革最終通過降低產品銷售成本來提高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稅制改革並不影響其他各項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出,因此一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增量等於每年新增設備折舊中包含的進項增值稅含量,即經營活動現金流增量=5719.17萬元。由於公司每年都進行設備再投資,在新的稅制條件下,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的增量隨著時間的推移逐年遞增,設第n年的凈利潤增量為M(n),則:M(n)=5719.17×n萬元。由於設備綜合折舊年限為12年,則n的最大值等於12。公司2002年度的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為1079001.12萬元,設第n年的凈現金流增長率為X(n),則:X(n)=M(n)/1079001.12。從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稅制轉型有利於提高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影響幅度呈逐年上升趨勢。

2.固定資產比例較高企業,受到影響的幅度越大。

3.像寶鋼這樣的大型資本密集型企業將是消費型增值稅制度改革的主要贏家。

稅制改革的核心任務是要為企業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外部環境,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增值稅的改革重點放在激發企業投資積極性和提高企業效益等方面,一方面將現行的生產型增值稅轉型改為消費型增值稅,允許企業抵扣當年新增及其設備投資部分所含的進項稅金,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還要考慮擴大增值稅的覆蓋范圍,從世界各國增值稅發展趨勢看,逐步擴大增值稅征稅范圍進而對所有的貨物和勞務徵收增值稅是現代增值稅的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郭瑛.淺析增值稅轉型對企業財務的影響.新疆職業大學學報

2.顧曉敏.淺談我國增值稅稅制改革.商場現代化

3.李要賢.對我國增值稅制度現狀分析.集團經濟研究

4.高成華.做好增值稅轉型的籌劃.稅收征納

⑸ 增值稅稅率下調對企業有何影響

增值稅稅率下調1% 機構:製造業利潤將出現兩位數回升
3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深化增值稅改革措施,會議決定,從2018年5月1日起,將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預計全年可減稅2400億元。
中泰證券李迅雷昨日晚間發表觀點稱,根據定量測算,剔除增值稅下降引發應納稅所得額增加的影響,前三季度製造業有望降稅783億元,摺合全年約1044億元,其中上游降稅約309.1億元,中游降稅約420.3億元,下游降稅約314.7億元,汽車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實際降稅最多,分別達到169.3億元、111.7億元。
上游利潤彈性最為明顯。根據測算,此次降稅有望推動製造業利潤總額彈升11.2%。受利潤基數影響,上、中、下游分別彈升約15.7%、11.2%、8.8%,有色冶煉、化學纖維、鐵路船舶三個行業利潤彈升幅度最大,達28. 9%、18.5%、17.5%。
若增值稅率後續下降至13%,有望推動製造業企業凈利潤總額彈升44.8%,其中上、中、下游分別彈升62.8%、44.9%、35.1%,有色冶煉、化學纖維、鐵路船舶三個行業利潤彈升幅度達到115.6%、74.0%、70.1%。
平安證券表示,從交運行業來研究,當前航空供給側收緊信號明確,票價放開臨近,增值稅稅率降低1個百分點,利好航空公司業績的提升。經測算,增值稅稅率降低後,將分別增厚國航、南航、東航凈利潤7.1%、10.5%、8.5%,
國金證券表示,增值稅主要是在物品生產流通過程中的增值部分進行征稅,過高的稅率不利於企業創新。這次增值稅減稅直接利好製造業企業,特別是高端製造與科技創新企業。增值稅稅率下降以及一次性退還未抵扣完的進行稅額,有助於降低製造業企業流轉環節稅負,提高企業利潤率和增加企業資本積累,為擴大生產規模和加大研發投入提供基礎。這有助於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建設製造強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從行業來看,增值稅稅率下調,建築、採掘、公用事業、計算機、電氣設備等行業明顯受益。

⑹ 增值稅率對企業有什麼利弊

我國現行增值稅採用生產型增值稅對外購資本品的重復征稅問題沒有解決,是一種不徹底的增值稅:不利於出口產品退稅,影響了我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對購進扣稅法的完整鏈條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斷鏈現象,給規范化增值稅的征管帶來矛盾。由於以上原因,我國現行生產型增值稅必須改革。「消費型」增值稅在計算增值稅時,允許將當期購入的所有投入物,包括購入固定資產中已支付的進項稅款一次性全部扣除。實行這種類型的增值稅,對於當期固定資產投入多的企業當期增值稅稅負低,當期固定資產投入少的企業增值稅稅負高。這種對每個納稅人根據其投資額的多少分別不同的稅負,有利於促進我國經濟持久的發展,充分體現了增值稅的優越性。但消費型增值稅由於稅基的縮小會減少財政收入,所以國家對稅收制度進行改革,增值稅改生產型為消費型,將設備投入納入增值稅抵扣范圍,不論對企業投資者還是對企業經營者、債權人都有重大影響。
一、對企業凈利潤的影響
增值稅轉型對製造企業而言,直接受到影響的項目有:允許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應上交增值稅、應交地方的城建稅等附加稅費基數和稅費額、購入應稅固定資產計價、產品成本、所得稅稅基及所得稅稅額。因此,增值稅轉型將給企業帶來利潤的增加,從而增加投資者收益。我國目前實行的是生產型增值稅制度。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固定資產在取得時應按取得時的成本入賬,取得時的成本包括買價、增值稅費用和其他相關費用,用公式表示就是:固定資產成本=買價+增值稅+其他費用。稅制改革後將實行的是消費型增值稅制度。由於購進固定資產的進項增值稅可以抵扣,固定資產的取得成本中就不包含增值稅這一塊。顯然,消費型增值稅制度框架下的固定資產(不動產例外)成本,要低於生產型增值稅制度條件下的固定資產成本。以生產型增值稅制度下的設備類固定資產成本為比較基準,假設所購設備執行基本稅率17%,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下固定資產成本的降低幅度為:17%/(1+17%)=15.54%,也就是說,降低幅度在1/7到1/6之間。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下設備類固定資產成本的降低幅度為15.54%,因此企業每期的設備折舊也相應降低15.54%。從前面的固定資產折舊成本轉移過程來看,設備折舊的降低導致公司當期主營業務成本的降低,從而提高了當期的主營業務利潤。由於稅制改革並不提高公司的經營成本和其他業務經營成本,公司當期的營業利潤也相應提高並最終提高公司的經營利潤。根據現行《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的規定,因折舊成本降低而導致的企業利潤增量也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現行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3%,公司因設備折舊降低而增加的凈利潤相當於現行會計期內公司設備折舊額的幅度為:15.54%×(1-33%)=10.41%。由於企業的凈利潤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增值稅的轉型對企業凈利潤的影響幅度沒有一個確定的比例,後面的案例分析能夠提供一種計算方法並能給出鋼鐵行業的收益幅度。
如以寶鋼股份作為案例來測算消費型增值稅制度改革對公司經營業績的影響。為了研究的方便,以現行生產型增值稅制度下的經營業績作為比較基礎,並選取2002年度報告的數據作為樣本,測算該公司將在簡單再生產(即經營規模不變)條件下的經營業績增長趨勢。實際上,寶鋼股份是在擴大再生產條件下經營的,因此其實際經營業績增長速度肯定要高於測算出的增長速度。在簡單再生產的條件下,公司一年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等於當年的固定資產折舊金額,即寶鋼股份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為538230.40萬元。由於不動產投資不涉及進項增值稅,所以只考慮設備投資,寶鋼股份一年新增設備投資規模為472336.04萬元,新增設備的進項增值稅含量為:472336.04/(1+17%)×17%=68630.20萬元。目前寶鋼股份的設備綜合折舊年限約為12年,則其新增設備綜合折舊年限亦可視為12年,新增設備的增值稅含量也將在12年內被折舊攤銷,折舊攤銷中的增值稅含量為68630.02/12=5719.17萬元。
對經營凈利潤的影響幅度。在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下,由於企業的各項經營成本並不因增值稅制度的改變而變化,一年的所得稅稅前利潤增量在數量上等於新增設備折舊中的增值稅含量,即利潤增量=5719.17萬元。由於企業所得稅制度沒有改變,因增值稅制度改變而增加的利潤仍然需要繳納所得稅,則一年的經營凈利潤增量=5719.17×(1-33%)=3831.84萬元。由於公司每年都在進行設備再投資,在新的稅制條件下,公司每年的經營凈利潤增量隨著時間推移逐年遞增,設第n年的凈利潤增量為Y(n),則n的最大值等於12。公司2002年度的凈利潤為427193.24萬元,設第n年的凈利潤增長率為L(n),則:L(n)=Y(n)/427193.24。
二、對商品價格的影響
增值稅作為價外稅,是商品價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增值稅稅負下降直接降低商品價格,一般情況價格下降是提高商品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加入WTO以後,國內和國外形成一個統一的市場,2008年以後用於保護國內市場的關稅、進口環節的增值稅等措施將不能有效使用,國外優質商品將與我國企業商品直接競爭。增值稅轉型為消費型後,企業迫於競爭壓力會進一步降低商品價格,將促使通貨緊縮進一步加劇,所以面對即將來到的貿易挑戰,增值稅轉型給產品的降價提供了空間,增強了我國商品的競爭能力。
三、對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的影響
在現行的生產型增值稅制度下,公司購買固定資產的進項增值稅不能抵扣,會計上計入固定資產成本,在現金流量表上體現為公司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出。在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下購買固定資產的進項增值稅可以抵扣,企業將比在現行生產型增值稅制度下少流出現金,相對來說就是公司現金流量在現有基礎上的增加。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下固定資產進項增值稅的抵扣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購進當期一次性抵扣,另一種是在增值稅條例規定的年限內分期抵扣。從消費型增值稅制度的基本意義來看,固定資產進項增值稅應當在購買當期一次性抵扣,這種一次性抵扣方式對公司最有利,但是企業固定資產的購置往往是少批大金額,採取一次性抵扣會引起增值稅收入的較大波動,而增值稅是目前最大的一個稅種,對政府財政的穩定性不利,因此未來的消費型增值稅制度的實施細則很可能會採取一種變通的做法,要求企業在一定的年限內分期抵扣。從現金流的折現價值角度來看,分期抵扣的方式不如一次性抵扣對企業有利。從保守起見,假設新的消費型增值稅制度採取在設備的預計使用期限(即折舊年限)內分期抵扣進項增值稅的抵扣方法。以生產型增值稅制度下公司現金流量為比較基礎,消費型增值稅制度下每期可以抵扣的進項增值稅金額就等於當期的現金流量增量,即公司每期因設備折舊降低而增加的現金流量相當於現行會計期內公司折舊額的15.54%。綜合以上寶鋼的案例分析增值稅的轉型對寶鋼股份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的影響,從前面的折舊成本轉移過程分析可知,消費型增值稅制度改革最終通過降低產品銷售成本來提高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稅制改革並不影響其他各項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出,因此一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增量等於每年新增設備折舊中包含的進項增值稅含量,即經營活動現金流增量=5719.17萬元。由於公司每年都進行設備再投資,在新的稅制條件下,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的增量隨著時間的推移逐年遞增,設第n年的凈利潤增量為M(n),則:M(n)=5719.17×n萬元。由於設備綜合折舊年限為12年,則n的最大值等於12。公司2002年度的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為1079001.12萬元,設第n年的凈現金流增長率為X(n),則:X(n)=M(n)/1079001.12。從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稅制轉型有利於提高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影響幅度呈逐年上升趨勢。
2.固定資產比例較高企業,受到影響的幅度越大。
3.像寶鋼這樣的大型資本密集型企業將是消費型增值稅制度改革的主要贏家。
稅制改革的核心任務是要為企業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外部環境,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增值稅的改革重點放在激發企業投資積極性和提高企業效益等方面,一方面將現行的生產型增值稅轉型改為消費型增值稅,允許企業抵扣當年新增及其設備投資部分所含的進項稅金,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還要考慮擴大增值稅的覆蓋范圍,從世界各國增值稅發展趨勢看,逐步擴大增值稅征稅范圍進而對所有的貨物和勞務徵收增值稅是現代增值稅的發展方向。

⑺ 稅率降檔對企業有什麼影響

增值稅減稅
1、事件:
3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深化增值稅改革措施:5月1日起,製造業等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
2、增值稅調整措施
1)一是將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6%這一檔的稅率保持不變;
2)將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准由年銷售額50萬元和80萬元上調至500萬元;
3)對裝備製造等先進製造業企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
上訴三大措施將減輕企業稅負超過4000億元。盡管本次調整中增值稅名義稅率僅下降1個百分點,但由於增值稅是我國第一大稅種,稅率下調1%的減稅規模也不小,預計全年可達2400億元。
3、增值稅減稅影響
增值稅主要是在物品生產流通過程中的增值部分進行征稅,過高的稅率不利於企業創新。這次增值稅減稅直接利好製造業企業,特別是高端製造與科技創新企業。增值稅稅率下降以及一次性退還未抵扣完的進行稅額,有助於降低製造業企業流轉環節稅負,提高企業利潤率和增加企業資本積累,為擴大生產規模和加大研發投入提供基礎。這有助於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建設製造強國,實現高質量發展。
4、二級市場影響
1)從行業來看,增值稅稅率下調,建築、採掘、公用事業、計算機、電氣設備等行業明顯受益,其中凈利潤增厚幅度分別為1.34%、1.30%、1.00%、0.84%和0.80%。
2)交通運輸行業:
此次深化稅務改革措施中,交通運輸行業將增值稅率從11%降至10%;對行業本身,或直接降低交通運輸企業銷項稅額增厚利潤、或降低其他企業物流成本,終歸致使減稅約1100億元。對於交運行業不同子版塊,航空公路鐵路收入端受影響,或提振其凈利潤15%,3%及4%;物流企業成本端受影響,或增厚利潤12%。
3)機械行業尤其高端設備製造業:
此次降低製造業增值稅,除直接提升企業盈利之外,更重要的是顯示了國家對於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視及扶持。在減稅降費的巨大政策紅利之下,機械行業經營和效益提升,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全球競爭力有望增強。

⑻ 增值稅稅率下調,會給企業但來什麼影響

少交了增值稅和附加稅,利潤越來越大了啊。

⑼ 增值稅降稅對公司有什麼影響

誠如開頭所述,減少支出、增加利潤是企業開辦的初衷。而降低增值稅稅率可以使企業稅負減輕,尤其對於製造業更是好處多多
:一方面企業支出減少,另一方面采購原材料的成本也會隨之降低。價值決定價格,成本減少,產品價格也不會過高,這更加有利於促進消費。
降低製造業企業流轉環節稅負,有利於提高企業利潤率和增加企業資本積累,企業便有足夠的資金用來創新和擴大規模,國家也會因此而不斷進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