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盈利具有持續增長的上市公司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盈利具有持續增長的上市公司

發布時間: 2021-05-29 14:56:34

A. 哪18家上市公司 業績持續增長且增長幅度3年來不斷上升

一樓的網頁早已看過了,但是沒有那18家上市公司的名稱和股票代碼呀。

B. 如何看待上市公司利潤高增長

滬深兩市上市公司超過70%的凈利潤增長真實性如何,其中有沒有虛增的成分?不可否認,近年來上市公司利潤的增長,是企業競爭力提高的結果。但也要看到,與成熟市場相比,我國上市公司的利潤增長中有一部分是虛增。 □范桂汕 2003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很快,企業利潤也跟著水漲船高。不可否認,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利潤的增長主要是真實的增長,是企業競爭力提高的結果。但是也要看到,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與成熟市場的上市公司相比,我國上市公司目前的利潤增長中有一部分是虛增,這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股指上揚所帶來的上市公司利潤的大幅度增長,不能代表企業本身持續盈利能力的增強。分析企業財務報表就會發現,不少上市公司為了業績增長,在兼顧主營業務的同時,將資本逐漸傾斜於投資活動,這已經是某些上市公司股價上漲的潛規則。根據兩家交易所披露的數據,前三季度滬市上市公司和深市主板上市公司分別獲得投資收益1651億元和159.36億元(相當於凈利潤總額的三成以上)。由此看來,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每股收益大幅提升,季報所反映出的上市公司內在盈利增長的能力不得不打個折扣。 第二、由於中國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有待完善,而且中國沒有實施資源開採的付費制度,政府不得不在某些環節上對資源的價格有所控制,導致了目前自然資源的價格存在扭曲,這使得上市公司的利潤有一些虛增。總體來說,中國企業利用自然資源的成本要比國際上的企業資源成本低一些,資源的耗費要大一些。因此,在當前上市公司的高利潤中有一塊是由於資源價格較低產生的。 第三、上市公司環境保護的費用沒有支付或支付了少部分,破壞環境的代價沒有體現出來,這會使上市公司的利潤有一些虛增。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盡量減少環境污染。除了設立行業進入的環境門檻外,各級政府必須對各類企業徵收足額的污染費,作為治理環境的資金。而我國的現實情況是,企業在環保方面應該付的很多費用都沒有付。 第四、上市公司沒有支付足額的社會保障費用。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還很低,這是中國發展階段較低的表現。但是勞動力成本再低,在制度上也要保證有社會保障的支出,而中國的很多企業沒有支付這筆成本或者沒有付足這一成本。上市公司中有許多經營礦產開采、房地產開發、道路建設等業務,這些行業的大部分工作是由農民工來做的,而大部分農民工只拿相應的工資,相關企業並沒有支付社會保障費用。 第五、國企不分紅,虛增了一部分利潤。由於中國處於轉型期,為了減輕國企的負擔,中國政府不從國企分紅。在特殊的歷史階段,這種做法可以存在。但在目前的條件下,上市國企利潤大增,它們沒有理由不向國家分紅。不分紅,則相當於國家給了上市國企很多的補貼。現在,國企不分紅的局面有望被打破,最近出台的相關政策要求國企向國家分紅,上市國企也不例外。 第六、中國的金融企業還享受著國家「保護」的貸款利息和存款利息的差額,這也使上市金融公司的利潤有虛增的成分。 目前, 中國經濟快速增長,上市公司利潤不斷增加,但隱藏在火紅景象背後的問題值得關注。如果在制度上不能解決這些問題,中國企業就很難真正具有國際水平的競爭力 。可喜的是,我國政府開始高度重視這些問題,並在資源、環保、社會保障及國企分紅等一系列方面積極推動改革。只有這樣,才能讓中國企業成為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才能使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C. 是不是有發展前景,業績優良的公司,並且公司的盈利是持續增長的,股票就一定會持續漲價

1.不可避免,很多虧損是因為短線交易造成的,因為不是每一個股民都認可接受或者有條件進行長線持股的;
2.即便進行長線持股操縱依然是風險的;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水平有高低,對股票價格及公司經營前景的評估都有可能出現偏差。因為中國處於快速變化的時期,行業及企業的變化也是很快的,一個事實就是15年前的好公司和今天的好公司就有變化。所以作投資一定要對市場抱有敬畏的態度,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與時俱進;
3.要特別提出的就是對投資資金的管理,盡量避免孤注一擲。巴菲特能成功,很大程度是因為他有源源不斷的現金流。作投資的一定是閑錢,透支是消滅大戶的最有效方法。
祝投資成功!

D. 2020盈利良好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2020年營運業績良好的生活公司主要集中在高科技的,還有醫葯類板塊

E. 選取某一上市公司,從可持續增長角度(增長、盈利、風險)分析過去五年的營運情況,具體怎麼做啊

 收入狀況分析
 業務盈利情況分析
 年利潤率變化情況.
 資產狀況財務分析
 資產總額變化情況
 資產構成情況
 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狀況分析
 負債變化情況
 所有者權益變化情況
 現金流量情況分析
 現金流量變化情況
 現金及現金等值物變化情況
 財務績效評價
 償債能力分析
 經營管理效率和盈利效率分析
 風險分析
建議你找一個券商對於上市公司的現成的分析報告,瞅一瞅.

F. 具備成長潛力的上市公司共同特徵

高成長性上市公司的外在特徵

1、行業狀況不是判斷成長性的唯一指標。在23家樣本公司中,包括深科技、長城電腦、東方電子、東大阿派、上 海金陵等5家計算機、電子、通訊等高科技企業,延邊公路、大眾科創、巴士股份、石油龍昌、東北熱電等5家公用事業類公 司,許繼電氣、山東電纜、特變電工等3家電力設備製造企業,勝利股份、魯北化工、錢江生化等3家化工類企業,合金股份 、新興鑄管2家冶金類企業,其它永安林業、燕京啤酒、浙江東方、新疆屯河、亞泰集團分屬於農業、飲料、商業、建材、綜 合類等5個行業。從行業分布看,具有高成長性的上市公司並沒有統一的行業特徵,因此,我們並不能單從公司所處的行業是 屬於新生產業還是傳統產業來判斷企業的成長性如何,可以說是"行行出狀元"。

2、主營業務收入與凈利潤的同步增長是其共同特徵。在23家樣本公司中,除了凈利潤的連年高速增長外,還有一 個鮮明的特徵就是主營業務收入保持同樣的快速增長,如深科技在97年、98年、99中期的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15.8 1%、41.84%、30.38%,相應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分別為9.29%、59.43%、62.69%;魯北化 工在這三年的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132.44%、50.81%、57.24%,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分別為45.31% 、35.93%、170.73%;巴士股份三年的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50.79%、112.97%、75.05%,相 應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分別為90.50%、105.23%、99.12%,其它企業都有類似特徵。因此,可以判斷主 營業務收入的持續增長是這些公司凈利潤獲得高成長的主要原因。

3、總股本規模擴張迅速,每股收益稀釋不明顯。我們看到,在23家公司中,其總股本擴張十分迅速,除勝利股份 、新興鑄管的總股本從96年到99中期分別擴張81%、85%外,其它公司的擴張規模都在一倍以上,如東北熱電總股本 擴張399%,亞泰集團擴張375%,大眾科創(原浦東大眾)擴張341%,合金股份擴張314%,上海金陵、東大阿 派、魯北化工等擴張規模在2倍以上。在股本得到快速擴張的情況下,這些公司的每股收益並沒有明顯的攤薄,如擴張最大的 東北熱電97、98年及99中期的每股收益分別為0.91、0.81、0.40元,相應地,亞泰集團的每股收益分別為 0.66、0.40、0.18元,上海金陵分別為0.23、0.41、0.20元。

另外,這些上市公司的總資產與凈資產規模同樣保持著持續增長。在上市三年時間里,它們的總資產與凈資產都有了 2倍、3倍,甚至5倍、6倍以上的增長。三、保持高成長的秘訣不同的上市公司獲得高速成長有不同的原因,但仍有規律性 因素可循。

G. 為何A股的一些上市公司沒有盈利,而其股價卻一直上漲

股票的中長期的投資者注重的是公司的價值,好的公司才能夠獲得好的投資回報,一家公司如果一直處於的虧損的狀態,代表該公司的目前的每股價值是負數,按照正常的思路來分析這類個股應該要出現下跌的情況,即使不下跌也不應該出現明顯的上漲,比如A股中大家討論最多的就是貴州茅台,股價長期處於上漲階段中,目前成為A股第一高價股,也是A股歷史上第一隻突破千元的,支撐其股價長期出現上漲的還是其業績,下面我們可以看下最近幾年的年度業績數據:

所以我們在實際過程中發現一些市值較大個股,公司業績較差,反復受到資金的炒作後,出現大幅度上漲,這類個股我們要注意風險,大部分都屬於純題材炒作,很少有個股在業績上會出現大幅度增長的情況。

總結:上面我們重點從兩個方面講解為什麼一些業績虧損的個股會出現上漲的情況,主要是兩個原因,市場資金的提前挖掘和提前價值的發現,認為這些公司業績雖然出現虧損,但是生產經營上並不受影響,後期能夠再出現大幅度盈利的情況,資金會選擇大幅度買入的情況,而我們股票股價的上漲主要是對未來的預期

並且市場提成股炒作,也是對未來業績,只是很多題材炒作個股業績無法兌現罷了,而對於一些公司業績出現大幅度虧損或者持續性的虧損情況,對公司的生產經營造成巨大的影響,公司的很難在業務上出現逆轉的情況,而且後期虧損幅度會進一步擴大的情況下,這類虧損的個股股價才會出現長期下跌和明顯的下跌,一般在小市值公司中較為常見,所以我們在分析個股的時候,短期業績虧損並不重要,而是未來業績如何。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H. 求某家上市公司的內含增長率 和可持續增長率

一、內含增長率
所謂內含增長率,即外部融資為0時,企業依靠自身稅後利潤形成的留存收益維持的銷售最大增長率。

計算方法一:根據外部融資銷售增長率公式計算。

外部融資為0,那麼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也為0,故

0=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經營負債銷售百分比-(1+增長率)/增長率×預計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將各數據代入公式,求出的增長率即為內含增長率。

計算方法二:根據專用公式計算。

今年教材新給出了一個計算內含增長率的公式,即

內含增長率=凈利潤/凈經營資產×留存收益比率/(1-凈利潤/凈經營資產×留存收益比率)

提示:在利用專用公式計算內含增長率時需要注意的是公式中的各個指標均為預測期的指標,而不是基期指標。

二、可持續增長率

所謂可持續增長率,即不發行新股、不改變經營效率和財務政策時,其銷售所能達到的最大增長率,這種狀態下也可以稱為平衡增長,是一種理想的增長狀態。

計算方法一:利用期初股東權益計算

可持續增長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次數×期初股東權益期末總資產乘數×本期利潤留存率

提示:在利用此公式計算時,應注意前提條件是基期也未增發新股,而可持續增長率的假設條件中的不增發新股是指預測期不增發新股,這兩者不是同一概念。

計算方法二:利用期末股東權益計算

此方法是常用方法。計算公式為:

可持續增長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次數×權益乘數×本期利潤留存率/(1-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次數×權益乘數×本期利潤留存率)

=權益凈利率×利潤留存率/(1-權益凈利率×利潤留存率)

此公式中不必考慮基期是否增發新股。

I. 如何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具有可持續性

如何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具有可持續性?
依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具有可持續性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具有可持續性,符合下列規定:
1、最近三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與扣除前的凈利潤相比,以低者作為計算依據;
2、業務和盈利來源相對穩定,不存在嚴重依賴於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情形;
3、現有主營業務或投資方向能夠可持續發展,經營模式和投資計劃穩健,主要產品或服務的市場前景良好,行業經營環境和市場需求不存在現實或可預見的重大不利變化;
4、高級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人員穩定,最近十二個月內未發生重大不利變化;
5、公司重要資產、核心技術或其他重大權益的取得合法,能夠持續使用,不存在現實或可預見的重大不利變化;
6、不存在可能嚴重影響公司持續經營的擔保、訴訟、仲裁或其他重大事項;
7、最近二十四個月內曾公開發行證券的,不存在發行當年營業利潤比上年下降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情形。
這些在以後的操作中可以慢慢去領悟,為了提升自身炒股經驗,新手前期可以用個牛股寶模擬炒股去學習一下股票知識、操作技巧,對在今後股市中的贏利有一定的幫助。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J. 為什麼有些上市公司盈利頗豐卻吝於分紅800字以上

中國上市公司吝於分紅的原因探析 摘要:本文通過介紹我國上市公司分紅的狀況及特點,從公司內部特點、制度不完善、監管缺失等方面深入剖析部分上市公司吝於分紅的原因,為廣大投資者理性看待中國股市的分紅現象提供一個思考角度 。在此基礎上相應提出了政策建議,以促進中國上市公司股票高質量分紅。 關鍵詞: 上市公司;分紅政策;原因 一、我國上市公司分紅的現狀及特點 分紅是股份公司在贏利中每年按股票份額的一定比例支付給投資者的紅利。投資者購買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對該公司進行投資,同時享受公司分紅的權利。一般來說,上市公司分紅有兩種形式:向股東派發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現金股利就是以現金形式發放的股利,國外大多數上市公司選擇現金股利作為利潤分配方式,並且穩定、連續地實施這種方式 ,以便維護控制權和保持每股收益的穩定增長。 隨著滬深兩市上市公司2010年度報告的陸續公布,股票分紅問題又成為一年一度的熱點。然而面對盈利的增加,一些公司出現了「高管拿高薪,股東低分紅」的現象。從總體上看,我國上市公司的分紅存在如下的一些特點: 1. 我國上市公司不分紅現象普遍,股利支付率偏低。 不少具備分紅能力的上市公司,借企業研發或擴大再生產等名義逃避分紅責任。截至2011年3月21日A股已發布年報的657家上市公司中,有119家近三年內「一毛不拔」,其中「有紅不分」者超過一半。而在2010年8月3日,在1898家上市公司中,有618家上市公司連續3年未分紅,其中某公司更是連續11年未分紅。根據 2005 年度美國標准普爾指數、英國金融時報指數、日經指數、我國台灣TAIEX 指數和我國香港恆生指數的股利分配數據,美國、英國、日本、我國台灣和我國香港的分紅比率分別34.36%、 42.61% 50.68%、72.04%和42.51% ,而2009年國內上市公司的平均股利支付率為22.38%,僅為國際水平的一半。 2. 以現金形式進行分紅的上市公司較以前有所高,但股息率卻很低。 1995 年以前,我國上市公司發放現金股利的比例較高,占所有上市公司比例的 50% 以上;1996年至1999年,發放現金股利的公司比例大幅降低,僅為 30 %左右;2000 年以後,基本穩定在50%—60%之間。在股息率上,根據道瓊斯公司對世界上32個主要的國家和地區的統計,各市場的平均股息收益年率為2.205%,其中多數市場的股息收益率大於2%。而2008年與2009年國內派現公司的平均股息率分別為1.03%和1.01%,與當年年末的一年期定存相比,下降了五成多,2010年,上市公司平均股息率為0.89%,遠低於一年期定期存款3.25%的收益率,僅13家公司股息率超過一年定期存款利率。 二、中國上市公司盈利卻不分紅的原因探析 持續的現金分紅,是上市公司穩健發展的主要標志,對於培育資本市場長期投資理念,增強資本市場吸引力和源動力,具有重要意義。在成熟證券市場,投資者每年分紅所得大多數時間都高於銀行存款利息,股票投資被看成是投資者的一種穩定投資方式,投資者進入股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分紅,其次才是想通過股票價格的上漲來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 由於紅利收入是投資者日常投資收入的組成部分,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是否分紅十分敏感,紅利分配也成為吸引投資者選擇股票的有力杠桿,使得長期投資受到鼓勵,這有助於避免股票市場的大起大落。而中國股市一直背負圈錢的罵名的根本原因就是上市公司拿得多給得少。統計顯示,

1990年至2010年,A股融資總額是分紅總額的2.27倍。上市公司「重融資、輕回報」,很難使股民依靠分紅回報來分享經濟增長成果、增加財產性收入,只能從長線投資轉向短線投機,通過「高拋低吸」來博取股票差價收益,這也助長了證券市場「重投機、輕投資」的畸形價值取向。在經濟狀況正常的年份,經營穩定的上市公司如果有盈利,有充裕的現金流,應當採取現金分紅的方式回報投資者。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國的一些上市公司在處於盈利的狀態下仍拒絕分紅給投資者呢。筆者認為可以分為企業內部的原因和企業外部的原因這兩大類:

(一)從企業內部來說,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 當年盈利為正,但公司的未分配利潤也就是累計利潤依然是負數,公司的虧損尚未彌補 完,所以無法分紅。這種情況比較常見,企業的經營中存在有很多的風險因素,今年盈利,但往年可能虧損,而上市公司以當年利潤派發現金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1)公司當年有利潤;(2)已彌補和結轉遞延虧損;(3)已提取10%的法定公積金和5%-10%的法定公益金。所以不滿足上述三個條件的上市公司不會在當年給股東分紅,在情理之中。 2. 公司高層管理者私心過重,對財務報表進行非正常調整,從而把本來的利潤變成虧損, 逃避分紅。企業的管理層對企業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十分了解,而在國有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監管不力、「所有者缺位」的情況下,管理層有可能利用這種信息不對稱來牟取利益。一個典型的操作動作是,管理層有可能把公司的利潤做虧,把凈資產做小,然後以相當低廉的價格實現收購的目的;或者通過調劑、隱藏利潤的辦法擴大上市公司的賬面虧損,然後利用賬面虧損逼迫地方政府低價將股權轉讓給高管人員持股的公司。如果地方政府不同意,則繼續操縱利潤擴大賬面虧損直至上市公司被特別處理後再以更低的價格收購。 3. 上市公司分紅意識不強。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20年,很多上市公司的發展正處於上升 階段,無論是在資金、技術、人才還是管理水品、發展理念上同西方成熟的企業都有很大的差距。國內的很多公司在做決策時偏於保守、更側重於積蓄力量先讓企業發展壯大起來,而不是優先分紅給股東。不少公司明確表示,由於未來對資金需求增大,為保障公司長遠發展而不進行紅利分配。由於分紅的意識不強,在有盈餘的情況下,很多公司優先選擇給公司的管理層加薪,以激勵管理團隊,也就不奇怪為什麼出現「高管拿高薪,股東低分紅」的現象了。

(二)從公司外部來說,原因主要包括制度、政府機構和投資者這幾個方面。 1. 中國的現金分紅制度存在「三缺」現象,即缺乏普遍約束力、缺乏完整性和缺乏配套的 懲罰措施。 現金分紅新規雖然將利潤分配比例從20% 提高到30%,也將送股形式的分配方式剔除,但規定僅限於需要再融資的上市公司,而對那些沒有再融資計劃的上市公司而言,分不分紅、分多少、什麼時候分,該新規卻沒有涉及。因此,現金分紅新規還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中國上市公司不願分紅的現狀。新規是以最近三年以現金分配累計分配利潤不少最近三年的年均可分配利潤的30%來作為再融資的門檻。由此,上市公司完全可以採取突擊分紅的方式來實現再融資,這樣就會對不同時期的投資者缺乏「公平性」,而且還容易導致內幕交易。新規對上市公司違反該規定的處罰問題並沒有明確,沒有規定一旦上市公司違反了這些規定應如何處罰等。關鍵問題若是不符合規定,上市公司最多不能實現其再融資計劃而不會有其他影響,這樣的結果是使上市公司對不按規定分紅有恃無恐。 2. 政府監管部門的職責沒有落實到位,導致信息披露不規范。 從目前的上市公司來看,普遍存在較大的信息披露問題,由於政府監督機構沒有切實做好監督工作,目前有很多信息披露時,對與這一交易有直接關系的包括交易價格、定價依據、股東和政府承諾、交易條款和輔助交易在內的很多內容未進行披露。包括資金來源和還款方式的披露。資金來源決定著管理層在未來幾年內資金壓力的大小,從而直接影響管理層對上市公司的決策。目前大都披露為自有資金,沒有一家披露下一層的融資借貸關系。這些都會造成財務報表失去真實可靠性,上市公司利用信息不對稱的優勢,做出不分紅的決策。 3. 投資者投機現象普遍,沒有長期持有股票進行價值投資的心態,很多股民持有股票僅僅 是等待時機賺取差價,心理預期上對分紅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這也是導致中國股市分紅率持續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政策建議 根據以上對我國上市公司吝於粉紅的原因探析,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善現狀: 1. 引進先進的公司管理和發展理念,增強管理者的分紅意識,促進資本市場的良性發展, 反過來也為公司的融資與再融資提供廣闊的空間。 2. 完善公司現金分紅制度。對於分紅的比例、額度、期限等作出明確規定;限制突擊性分 紅的行為產生;對於不按照規定分紅的企業制定切實可行的懲罰措施,以敦促上市公司自願自覺進行分紅。 3. 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加強政府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的監督,以避免信息不對稱 帶來的規避分紅的行為。 四、結語 終上所述,我們很容易看出中國股市之所以出現這么多「鐵公雞」,是上市公司的財務管理制度沒有依法健全、沒有形成良好的監督體制和投資者價值投資意識淡薄等因素的綜合結果。只有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開啟中國上市公司股票高質量分紅的美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