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坦克為什麼要採用履帶式的
採用履帶行走,就象給坦克鋪了一道無限延長的軌道一樣,使它能夠平穩、迅速、安全地通過各種復雜路況.由於接地面積大,所以增大了坦克在松軟、泥濘路面上的通過能力,降低了下陷量。由於履帶板上有花紋並能安裝履刺,所以在雨、雪、冰或上坡等路面上能牢牢地抓住地面,不會滑轉。由於履帶接地長度達4~6米,誘導輪中心位置較高,所以通過壕溝、垂壁的能力較強,一般坦克的越壕寬度可達2~3米,可通過1米高的垂直牆。履帶還有一個特殊功能,在過河時,採取潛渡,在河底行走;若是浮渡履帶可以象螺旋槳一樣產生推進力,驅使車輛前進。
採用履帶行走,就象給坦克鋪了一道無限延長的軌道一樣,使它能夠平穩、迅速、安全地通過各種復雜路況.由於接地面積大,所以增大了坦克在松軟、泥濘路面上的通過能力,降低了下陷量。由於履帶板上有花紋並能安裝履刺,所以在雨、雪、冰或上坡等路面上能牢牢地抓住地面,不會滑轉。由於履帶接地長度達4~6米,誘導輪中心位置較高,所以通過壕溝、垂壁的能力較強,一般坦克的越壕寬度可達2~3米,可通過1米高的垂直牆。履帶還有一個特殊功能,在過河時,採取潛渡,在河底行走;若是浮渡履帶可以象螺旋槳一樣產生推進力,驅使車輛前進。
坦克重量大,用履帶的話可以減小單位面積壓力,對路面的要求可以小點.且防禦性能和越野性能比輪式要好,輪式結構比履帶簡單,一般都用於輕裝甲車輛,公路速度比履帶車輛好.維護方面也比履帶簡單得多,要收緊那該死的坦克履帶當過坦克兵的都是到是件頭大的事.
輪式車輛主要是為了在平坦的公路上行駛,而再戰場上是沒有平坦的道路,只有各式各樣的路況.為了面對各種路況,而採用履帶式車輛.這種車輛的好處是,抓地力強,可以減小坦克對路面的壓力,防止陷入路面下,再懸掛系統方面要比輪式車輛要好,這樣可以使坦克在各種路況下,行駛的的更平穩.由於輪胎對氣壓要求比較高,有時也很容易出現暴胎,對作戰有很大影響.輪胎和容易陷入泥濘的路面,但是履帶就不會陷入,由於它與地面的接觸面積要遠遠大於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所以它就不會陷入泥濘的路面.因此對於坦克來說要採用履帶式而不用輪式.
B. 坦克履帶怎麼做
我現在告訴你的是坦克履帶是越輕越好,為什麼呢? 首先坦克是作戰的需要在防護方面才搞的那麼重,如果履帶很厚實的話後果有2:1,增加坦克的自身重量,2,影響坦克與負重輪,還有動力方面的影響.後果我就不多說,一般的履帶尺寸:根據豹2圖片粗測各部位尺寸為:
每片履帶板(每節分兩大片):寬250mm,長180mm,厚60mm;軸銷連接器:寬50mm,長120mm,厚60mm;每節全寬650mm。由於坦克的等級不一樣,所以履帶的長短也不一樣,LZ可以根據長度,鋼鐵的密度自己算啊,我給你的履帶尺寸是通用的演算法,誤差不會太大的,
C. 坦克履帶應用了什麼原理
坦克全身都由鋼鐵構成,最普通的輕型坦克也有二三十噸重,重型坦克重達五六十噸。如此重的龐然大物,如果安裝輪胎,在道路上很難飛快行駛,要是遇到坑坑窪窪的泥濘路面,就更加寸步難行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讓坦克在任何路面上都能自如行進,科技人員想到了給坦克安裝履帶。
我們知道,物體接觸面積越大,壓力越小;接觸面積越小,壓力越大。履帶就是應用了這一原理。
D. 坦克上履帶起的作用
坦克上履帶作用牽引加大,通過性和爬坡能力強
具體作用如下:
1、牽引力大,深車削承載運行優勢明顯
在牽引效率方面,輪式拖拉機最大牽引效率為55-65%,履帶拖拉機最大牽引效率為70-80%。也就是說,對於相同馬力的拖拉機,輪式拖拉機發動機的有效功率比輪式拖拉機高出15%。
2、通過性和爬坡能力強
履帶拖拉機重心低,附著系數大,在斜坡上具有良好的抗傾覆和滑動穩定性,轉彎半徑小,機動性強,越野爬坡能力強。與輪式拖拉機相比,它對山地和丘陵地區的農田和梯田作業具有更好的適應性,特別是配備橡膠履帶時,屬於全地形作業機械。
(4)坦克履帶生產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履帶分類
坦克履帶按結構型式可分為:金屬銷鉸鏈式和金屬橡膠鉸鏈式兩大類。其中,金屬橡膠鉸鏈又可分為單銷式和雙銷式兩種。
金屬銷式履帶結構簡單,銷和銷孔直接干摩擦,磨損快,壽命短,在坦克維修保養時,往往會發現履帶銷被磨成「糖葫蘆」狀。履帶銷也是易損件之一。
金屬橡膠鉸接履帶,是在金屬銷上硫化多個橡膠套環,壓配合在履帶板銷孔中,這樣,履帶銷和履帶板銷孔之間無直接摩擦,扭轉時只有橡膠套環產生彈性扭轉,噪音小,壽命長,當然結構也復雜些,造價較高。
E. 有誰知道坦克履帶是什麼鋼材做的
沒什麼特別的 那就是普通的一次塑形鋼 有時還會為坦克履帶裝上橡膠墊 是為了提高公路機動能力
F. 坦克履帶的構造是怎樣的
坦克履帶的構造並不復雜,履帶首尾相連,環繞在輪子的外廓。坦克發動機開動後驅動主動輪,主動輪又驅動履帶,把車身推向前進。
坦克的全部重量通過輪子集中在兩條與地面直接接觸的履帶上面。由於履帶與地面的接觸面積較大,因此地面單位面積上承受到的壓力就很小了。所以,盡管坦克很重,但因為受力分散,它的時速依然可以達到60千米以上。
我們知道了坦克是靠履帶來行走的,履帶的重量約占坦克全重的1/5,一輛中型主戰坦克的履帶竟重8噸至10噸左右。你別看履帶這么重,其實,它行動起來十分靈活,如同人一樣能夠自由地向左、向右、向後靈活轉動。
G. 一條坦克履帶大概有多重,就拿98來說。
98式坦克採用兩條雙銷掛膠履帶(每條由85塊履帶板組成,總質量為2.1噸,使用壽命為10000公里)
H. 坦克的履帶有哪些優點
由於坦克是靠履帶行駛,所以它與汽車相比具有如下的特點:坦克履帶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大。雖然現代主戰坦克重達30至60噸,但它對地面的平均單位壓力卻只有0.7至0.90千克/厘米。汽車是靠輪胎,它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小,所以汽車雖輕,但其單位壓力反比坦克高。
因而在特殊路面,如雪地、泥濘、水稻田、沼澤地行駛,坦克比汽車不易陷入,容易通行。
由於坦克履帶與地面接觸面積大,履帶上又有凹凸不平的花紋,使得履帶與地面有良好的附著力,因而也能產生更大的牽引力,使坦克能爬30度至35度的縱向坡,也能通過20度至25度的側傾坡。
轉向:大家知道,汽車是靠差速機構來實現的,內側車輪的速度減少多少,外側車輪的速度就增加多少,汽車幾何中心保持轉向前直線行駛的速度不變,即轉向時的速度與直線行駛時相同。
坦克的轉向與汽車的轉向不同,坦克的轉向是藉助專門的轉向機構來實現的。坦克轉向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如向右轉,操縱在轉向機,降低右側履帶速度,左側履帶速度與直線行駛速度相同。
此時坦克的轉向半徑取決於低速履帶速度降低多少。若降低得少,則轉向半徑大;若降低得多,則轉向半徑小。但坦克中心的速度比左側高速履帶的小,而比右側低速履帶的大。也就是說坦克轉向時的速度比直線行駛時低。
第二種情況:如向右轉,操縱右轉向機,使右側履帶速度為零,此時坦克將以右側低速履帶為中心向右轉向,坦克的轉向半徑等於車寬。
第三種情況:有些坦克採用的雙功率流液壓傳動裝置(美M2步兵戰車已採用)能使坦克兩條履帶向相反方向,以相同的速度旋轉。此時坦克可以其自身的幾何中心為中心進行轉向,其轉向半徑等於車寬的一半。
另外,汽車轉向時與直線行駛時所消耗的功率相同。而坦克轉向時比直線行駛時消耗的功率要大很多,因而坦克轉向時,駕駛員必須增大油門。
坦克能超越一定高度的垂直壁和較寬的壕溝,這是由於坦克履帶是封閉的鏈條。
坦克前輪,大多是誘導輪,也有主動輪中心的高度大於垂直壁的高度,坦克便能超越。另外,封閉的履帶從前輪到最後輪的長度幾乎與車體長度相同,只要壕溝的寬度小於履帶最前部到坦克重心的距離,坦克便能過去。這個特性是汽車無法相比的。
I. 62式坦克履帶里的那根銷子是什麼鋼材
坦克履帶里的那根銷子材料是38鉻硅。
38鉻硅物理硬度HB=50-60,熱處理過後可以達到HB=100左右。他抗拉強度:≥980(100),屈服強度:≥835(85),伸長率:≥14,斷面收縮率:≥50,沖擊功:≥71,沖擊韌性值:≥88(9)。
(9)坦克履帶生產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62式坦克的歷史背景:
蘇聯的T-34中型坦克等裝甲戰斗車輛,並形成了以中型坦克為主的裝備體系和格局。由於T-34坦克戰斗全重達34噸(後來裝備部隊的中國產59式中型坦克戰斗全重也為36噸),因而機動時對道路相橋梁的通行能力要求較高。
由於建國初期中國南方高等級的道路較少、橋梁的通行能力較低,加之南方水網稻田密布,因此,中型坦克在南方作戰受到較大限制。為適應南方水網稻田地區作戰需要,解放軍總部機關提出了研製適合於中國南方地區作戰的輕型坦克的設想。
評價:
它主要用於南方丘陵山地,具有良好的機動性能、一定的火力和防護能力。該坦克的改進型為62G式輕型坦克,經過換裝大口徑火炮、改裝火控系統、更換發動機、改進裝甲防護後的輕型坦克,整體性能基本與國外第二代主戰坦克相當。
但62式輕型坦克固有的防護能力弱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而機動性能又不如新型輪式裝甲戰斗車輛,火力優勢又不突出,所以難以繼續在現代戰爭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