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上市公司盈餘信息質量評價屬於會計調查報告嗎
這個應該算是論文吧
⑵ 我國上市公司融資偏好現狀如何
我只能告訴你 我國公司的融資狀況主要依靠的是股權融資,看你的問題下面所寫的內容,似乎要研究的范圍是內源融資與外源融資問題。我認為,我國股市的ipo基本屬於暴利收入,不夠的話還可以選擇再融資,實在沒必要選擇債權融資。至於你所謂的外源,一則本身作為上市公司直接選擇再融資更為合適不必從國外獲得債權融資;二則如果考慮在國外上市的公司,這種公司要麼規模很大,要麼是我們國家給外人做秀,也沒必要一定要在國外上市。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你要研究融資結構更應該傾向股權融資與債權融資的結構,而不是內與外的區別。我國股市還有很大的能量供我國上市公司攫取。
⑶ 我國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重籌資,輕回報
說白了就是只吃不吐,股利分配少,侵害小股東權益,炒股增值主要是靠股價的漲跌。。。
以1990年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成立為標志,短短的十幾年間,中國證券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市場規模不斷發展。伴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們也注意到由於上市公司正處於經營機制轉變和規范化運作階段,我國的證券市場還不夠成熟,監管不夠科學,因而當前的股票市場還存在種種的問題。
1、我國上市公司忽視投資者收益分配權的現象比較普遍。股利分配政策應是上市公司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股利分配方案應該慎重製定。在制定分配政策時,除應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結合公司目前的情況和未來的發展需要外,最根本的是要考慮到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因為他們是上市公司的產權所有者,享有收益分配權。然而在現實中,中小投資者的收益分配權往往被忽視。縱觀我國證券市場開市以來的歷史,可以看到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中常常存在「不分配」的現象,而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大量採用股票股利的分配方式或者是將配股作為股利分配,使其成為一種圈錢的手段。
2、股利分配政策波動性較大,缺乏連續性。縱觀國際證券市場,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傾向於採取平穩的股利支付政策。股利支付率不受公司利潤波動的影響,即使公司面臨虧損,公司管理者亦保持平穩的股利支付率直到他們確信虧損不可扭轉。另一方面,公司管理者只有在確信持續增加的利潤能夠支撐較高的股利支付水平時,才會提高股利支付率,而且他們會逐步增加股利,直到一個新的股利均衡地實現。反觀我國上市公司,基本上沒有一個穩定的股利政策,股利分配隨意性很大,這使投資者對公司股利政策,股價變動趨勢的預期變的十分困難。特別是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沒有按照企業發展的生命周期規律對股利分配進行中長期規劃,而是各年臨時決策制定,股利政策缺乏戰略性方針的指導。所以我國上市公司無論是股利支付率還是分配形式均頻繁多變,缺乏連續性,未形成相對穩定的股利政策。
3、股利分配行為極度不規范。股利分配行為極度不規范具體表現為:一是有些公司的董事會對股利分配方案的制定缺乏嚴肅性,經常隨意更改分配方案,造成二級市場的波動;二是「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利」的現象時有發生。綜上所述,股份公司迫切需要科學、系統和實用的理論研究成果作指導,以便不斷克服當前股利政策制定嚴重依賴於公司管理當局的經驗性行為弊端。
該文章轉自《中華論文協會》:http://www.windbook.cn/jingjixue/companyresearch/200910/jingjixue_45078.html
⑷ 如何研究一個企業的盈餘質量
盈餘質量分析的方法
我國企業管理人員進行盈餘管理的方式主要有:利用資產重組調節利潤、利用關聯交易調節利潤、利用資產評估消除潛虧、利用虛擬資產調節利潤、利用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調節及利用時間差(跨年度)調節利潤等等。因此,針對這些方式我們進行盈餘質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不良資產剔除法
所謂不良資產,是指待攤費用、待處理流動資產凈損失、待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開辦費、遞延資產等虛擬資產和高齡應收賬款、存貨跌價損失、投資損失等可能產生潛虧的資產項目。如果不良資產總額接近或超過凈資產,或者不良資產的增加額(增加幅度)超過凈利潤的增加額(增加幅度),說明。企業當期利潤有水分。
2、關聯交易剔除法
即將來自關聯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利潤予以剔除,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多大程度依賴關聯企業。如果主要依賴於關聯企業,就應當特別關注關聯交易的定價政策,分析企業是否以不等價交換的方式與關聯方進行交易以調節盈餘。
3、異常利潤剔除法
即將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從企業的利潤總額中扣除,以分析企業利潤來源的穩定性。這里應特別關注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等一次性的偶然收入。
4、現金流量分析法
即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現金凈流量分別與主營業務利潤、投資收益和凈利潤進行比較分析,以判斷企業的盈餘質量,一般而言,沒有現金凈流量的利潤,質量是不可靠的。
盈餘質量分析(Analysis of the Quality of Profit)
質量,一般是指產品或工作的優劣程序,盈餘質量指企業盈餘的優劣程度。我國企業報告的盈餘,是會計人員根據會計准則和制度的規定,對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開展的各種經營業務進行確認、計量的結果。部分企業為了獲取信貸資金、商業信用、公司上市、保持配股資格、偷漏稅等原因,會粉飾會計報表,調節盈餘,因此,如何分析和識別企業的盈餘質量的優劣程度,是投資者、債權人以及政府部門等廣大會計信息使用者所關心的問題。
⑸ 如何評價上市公司的盈餘質量
一般來說,可以關注以下幾個方面:1、持續穩健的會計政策,該政策對公司財務狀況和凈收益的確認是謹慎的;2、收益是由經常性發生的與公司基本業務相關的交易所帶來的;會計上反映的銷售能迅速的轉化為現金;3、凈收益的水平和成長不依賴於稅法的變動;4、企業債務水平是適當的,並且企業沒有使用它的資本結構來進行盈餘操縱;5、穩定的、可預測的能夠反映未來收益水平的趨勢等。
⑹ 上市公司盈餘質量的分析指標有哪些
1 舒曉惠; 上市公司財務績效的評價方法研究 [D];暨南大學; 2005年 2 張明; 集團企業預算管理研究 [D];湖南大學; 2004年 3 孟艷瓊; 企業盈餘管理行為及治理對策研究 [D];武漢理工大學; 2003年 4 李釗; 財務經濟分析的基礎理論研究 [D];湖南大學; 2003年 5 肖繼五; 公路經營企業預算管理問題研究 [D];長安大學; 2003年 6 孫崢嶸; 上市公司控制權與經營者報酬問題研究 [D];湖南大學; 2002年 7 林敏; 我國上市公司盈餘質量與股價關系的實證分析 [D];四川大學; 2004年 8 馬會起; 國有資本金效績評價體系的完善研究 [D];四川大學; 2004年 9 張航波; 企業財務綜合評價方法研究與應用 [D];南京理工大學; 2007年 1 楊國彬; 中美企業績效評價指標的幾點比較[J]; 重慶工學院學報; 2001年01期; 44-46 2 楊志英; 非財務指標在企業績效評價體系中的運用[J];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3年03期; 59-60 3 秦麗華; 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框架構建[J];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03年03期; 125-127 4 齊少輝,羅紅瑋; 從價值增值出發改善企業績效評價和財務決策[J]; 廣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02年04期; 22-26 5 宋先道,李濤; 企業綜合實力測評指標體系研究——企業績效評價法[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2年07期; 122-123 6 廖穎傑; 現行企業績效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J]; 廣東審計; 2002年07期; 30-32 7 王一農 ,陳婉青; 企業績效評價中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的綜合集成研究[J]; 四川會計; 2003年10期; 3-5 8 何太平; 企業績效評價理論及其適用性[J]; 冶金經濟與管理; 2003年01期; 34-37 9 李垣,馮進路,謝恩; 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演進——過程、動因與發展趨勢[J]; 預測; 2003年03期; 35-39 10 康錦江,孫國忠,康峻青; EVA——企業績效評價的新方法[J]; 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年04期; 33-35
⑺ 盈餘質量和盈餘信息質量
盈餘質量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第一反映現在運營狀況;
第二是未來運營狀況的良好預測指標;
第三是真實地反映公司的內在價值。
盈餘信息的一般質量要求體現在盈餘的確定必須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基礎,遵循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完整而客觀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財務成果,充分而全面地反映盈餘的來源及構成。由於會計盈餘信息屬於會計信息,我們不妨從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分析盈餘信息的一般質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