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交易性金融資產降價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交易性金融資產降價

發布時間: 2021-05-21 20:56:29

股票連續降價賣出的會計分錄

1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 1000萬
投資收益 10萬
貸:銀行存款 1010萬
2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0萬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0萬
3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0萬
貸: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加值變動損益 100萬
4
借:銀行存款 750萬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加值變動損益 200萬
投資收益 250萬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00萬
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1000萬

Ⅱ 金融危機是不是意味著東西要降價

這是錯覺,危機是分階段的.

金融危機的初期,什麼價格都降,那是初期的表象,那是大家都在慌不擇路的套現。
比如牛奶,人們都不捨得買了,奶商就要低價拋售,甚至剩下的倒進下水道,把牛都殺了賣肉。

現在的經濟危機中,初期的表現有一個現象,都說經濟危機里有高度的通貨膨脹,可是現在什麼都在跌價。其實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現在是大家都在套現,把商品和證券都賣出換成現金,以免將來手上缺少現金而被動。

套現完畢之後,危機進入最嚴重的階段,資金抽逃以後,工廠關閉,工人失業,商品匱乏,物價飛漲,到處都是沒飯吃的人。

不過現在的世界不象上世紀初了,全球合作之下不會那麼糟糕.

另說一下股票:

股票價值是紙上財富,他僅以交易價格為價值參考,並不代表事實資產的價值,他的升跌,損失的是交易參與者的「錢」,而沒有傷害到上市公司里的資產。

首次發行的錢進入到公司里,變為了資產,之後就沒有資產的交流了,除非是新配股增發和派發紅利等。
以後的交易中,全部是虛擬財富,比如公司每股凈資產是1.5元,市場上股票交易價格是10元,流通股東是在意淫般享有10元價格之下的1.5元資產。股票價格跌了以後,損失的錢是進了政府稅收、交易所傭金、倒數第二位持有股票的人,他們的手上。因為那三種人是手握現金的,兌現了。手上是拿股票的人,則繼續面臨升或跌的考驗。

總結,錢進了公司、政府、交易所、「倒數第二位的前股東」。其中公司是一次性的,政府和交易所是反反復復的抽水,股東是新與舊之間的賭博。世界財富還是那公司里的每股1.5元資產。

最後說一下「次債危機」,全稱是次級貸款危機。所謂次級,是指債券的安全級別,美國爛發貸款,爛發由高風險貸款衍生的垃圾債券。一旦發生贖回風險,所有參與者,包括貸款的人,發貸的銀行,買那些債券的人,持有那銀行股票的人,都將面臨財產(被銀行抵債)損失,紙上財富的湮滅。

Ⅲ 公允價值變動借方余額1000W,什麼意思

成本+ 公允價值變動=該資產的帳面價值。公允價值變動為該資產在其持有期內的價格變動累計。借方余額:價格上升,貸方余額:價格下降。
這里該資產在出售時的帳面價值為13000W,賣價為15000W,那麼它的投資收益為2000W.
最後仍須將公允價值變動對應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或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的貸方余額轉入投資收益。
所以總投資收益應為:2000+1000W

Ⅳ 現對某商品降價20%促銷,為了使銷售總金額不變,銷售量要比按原價銷售時增加百分之幾

現對某商品降價20%促銷,為了使銷售總金額不變,銷售量要比按原價銷售時增加百分之二十五。

設原銷售量為X,商品原價為Y,

那麼原銷售總金額為X*Y,

現商品降價20%,那麼現售價為(1-20%)Y=80%Y,

要保持銷售總金額不變,那麼運用除法可得到現銷售量,

X*Y/80%Y=125%X,即銷售量是原銷售量的125%,

與原銷售量相比增加了125%-1=25%,

所以銷售量要比按原價銷售時增加百分之二十五。

(4)交易性金融資產降價擴展閱讀:

利潤的基本計算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收益(-投資損失)。

營業收入:是指企業經營業務所確認的收入總額,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營業成本:是指企業經營業務所發生的實際成本總額,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

資產減值損失:企業計提各項資產減值准備所形成的損失。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或損失):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

投資收益(或損失):企業以各種方式對外投資所取得的收益(或發生的損失)。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營業外收入:企業發生的與其日常經營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得利。

營業外支出:企業發生的與其日常經營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損失。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所得稅費用:企業確認的應從當期利潤總額中按一定比例向地方政府稅務機關計繳的所得稅和費用。

Ⅳ 為什麼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產時支付的「交易費用」不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初始成本,而作為一項投資損失

我理解的是他要確認份額然後確定以後每一個期間的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凈收益 就像你買了黃金 但是你支付了20塊的包裝費 等以後金子漲價或者降價了 你不能把包裝費也算里吧

Ⅵ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出售,上漲和下跌的分錄,求詳解說

取得時: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應收股利(應收利息)
投資收益
貸:銀行存款或相關科目
持有期間享有股利和利息:
借:應收股利(應收利息)
貸:投資收益
借:銀行存款
貸:應收股利(應收利息)
期末計量:
公允價值大於賬面余額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否則相返
處置
投資收益=出售的公允價值-初始入賬金額
1.按售價與賬面余額之差確認投資收益
借:銀行存款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投資收益
2.按初始成本與賬面余額之差確認投資收益、損失
借(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舉例來說:2012.1.1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產時成本為100萬元,不包括其他相關稅費等,至2012.6.1該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上升到130萬元,2012.10.1出售該交易性金融資產,售價為150萬元,則賬面余額為150萬元,初始成本為100萬元,這兩者的差額為50萬元,確認為投資收益。

2012.1.1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產時成本為100萬元,不包括其他相關稅費等,至2012.6.1該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上跌到80萬元,2012.10.1出售該交易性金融資產,售價為70萬元,則賬面余額為70萬元,初始成本為100萬元,這兩者的差額為30萬元,確認為投資損失。

Ⅶ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借方表示什麼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借方表示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其借方核算因公允價值變動而形成的損失金額和貸方發生額的轉出額。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借方表示「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高於其賬面余額的差額」。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借方金額表示以這項資產核算的公允價值比原來的購入時的價格降低了,通俗的說也就是這個資產市場價格降價了,沒有原來那麼高的價格了。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是指企業以各種資產,如投資性房地產、債務重組、非貨幣交換、交易性金融資產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

即公允價值與賬面余額之間的差額。該項目反映了資產在持有期間因公允價值變動而產生的損益。也是新利潤表上的項目"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填列依據。

(7)交易性金融資產降價擴展閱讀: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用法如下: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在初始確認時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和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和以公允模式進行後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

(二)本科目應當按照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等進行明細核算。

(三)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主要賬務處理

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按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高於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借記「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科目,貸記本科目;公允價值低於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Ⅷ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借方金額表示什麼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借方金額表示因公允價值變動而形成的損失金額和貸方發生額的轉出額。

正是因為公允價值的變動,從而形成了兩個或兩個以上時間點上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而這一差額可能會導致利得或損益。

它們的關系是資產在不同時點上的公允價值,引起資產在兩時點內的價值變動,即公允價值變動,公允價值變動這數額,導致財務狀況上的「損」或是「益」即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該賬戶是屬於損益類科目。其借方核算因公允價值變動而形成的損失金額和貸方發生額的轉出額;貸方核算因公允價值變動而形成的收益金額和借方發生額的轉出額。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指一項資產在取得之後的計量,即後續採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時,期末資產賬面價值與其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是新會計准則下一個全新項目,其對上市公司的凈利潤與應交所得稅的影響需要根據持有期間與處置期間分別確定。

(8)交易性金融資產降價擴展閱讀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用法如下: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在初始確認時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和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和以公允模式進行後續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

(二)本科目應當按照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等進行明細核算。

(三)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主要賬務處理

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應按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高於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借記「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科目,貸記本科目;公允價值低於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Ⅸ 黃金怎麼降價了

黃金價格大跌或是樓市崩盤先兆,國際金價在過去幾天出現由暴跌到反彈的巨幅波動,石油、銅等大宗商品也出現了大跌。此次大跌的根本邏輯在於美元的走強,逐利資金從商品市場撤出開始買入美元資產。而下一個面臨危險的,則有可能是新興市場的樓市和資本市場。
無論是塞普勒斯售金,還是機構大幅斬倉,都不足以解釋為何黃金會有如此巨大的跌幅,也無法解釋其他商品為何大幅跌價。今年以來,日美歐股市屢創新高,ML全球高收益債券、西班牙國債、美元等資產2013年以來表現強勢,吸引來了眾多資金進場。
自從上周五以來,國際黃金價格出現劇烈波動,本周一黃金價格放量大跌逾9%,自上周五以來已經累計下跌14%。這兩個交易日也是1983年以來最嚴重的連續兩日大跌。值得注意的是,黃金的價格從2011年9月的紀錄高點1920.50美元/盎司已經下跌逾20%,分析人士稱,按照跌幅超過20%即算進入熊市的慣例,黃金價格可能結束長達12年的牛市,開始進入熊市。
現貨黃金下跌的同時,其他大宗商品也一同大跌。自上周以來,油價下跌近6%,周二凌晨布倫特油價一年來首次跌破100美元,銅跌至一年半低點,鋁觸及三年半低點。即使小麥、玉米和大豆的價格也下跌。
央行拋售黃金儲備
這次現貨金價格大幅暴跌的導火索,是塞普勒斯准備賣出黃金儲備來償還債款。由此引發市場擔心黃金儲備豐厚的義大利和葡萄牙會效仿。
此外包括各大投資機構、對沖基金對黃金的斬倉也加劇了黃金的跌幅。特別是全球最大黃金ETF的黃金持倉量降至2012年初以來最低,製造了市場的恐慌情緒。不過,這些都不足以解釋為何黃金會有如此巨大的跌幅,也無法解釋其他商品為何大幅跌價。這輪巨大波動的根本邏輯在哪?
黃金現貨大跌的根本因素:美元走強!
事實上,塞普勒斯黃金儲備僅有14噸左右,對於去年全球黃金需求約4405噸而言只是滄海一粟,而且即使義大利、西班牙等國也沒有表現出迫切地想要出售黃金的意願。
這是由於要遵守投資紀律,因此必須要止損。現在的黃金市場已經遠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資金避風港了。誠然,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國家不斷印鈔,在貶值作用下,通脹預期高漲,投資者於是買入黃金避險。黃金價格從2008年800美元左右,到2010年1200美元左右之間,確實在起到避險功能。不過隨著美國開啟量化寬松政策,歐洲、日本等國隨後加入,全球流動性泛濫,令大量熱錢蜂擁進入金市,導致黃金市場成為資金驅動型市場。
2011年起,投資者大肆買入黃金ETF,使金價在2011年最高曾到達過1900美元的歷史高位。至此,黃金市場已經泡沫橫飛,避險功能盡失,僅靠熱錢與投資者的盲目信心支持了。如今隨著美國經濟穩步復甦,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的預期逐漸明朗,美元不斷走強。而新興市場卻陷入經濟增長放緩,對商品需求不斷下降,黃金等商品泡沫料將逐個破滅。目前市場上的資金撤出商品市場,轉向美元資產。
因此,美元走強,才是導致黃金等大宗商品暴跌的根本邏輯。正如筆者好友金夏點金所言,「一旦一隻雞開始跑出雞舍,所有的都會慌忙出逃」,市場總要為下跌找到一個直接的理由,因此塞普勒斯售金、機構斬倉成了導火索。
新興市場面臨泡沫破裂危機
黃金價格接下來是怎樣的變動,尚難以預料,畢竟金融市場的波動受到太多因素的影響,而留給投資者和消費者的只有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但有兩個邏輯需要投資者和消費者留意,就是美元的繼續走強以及新興市場面臨資產泡沫破裂風險。
2013年3月29日歐元兌美元匯率報收於1.2816,一季度累計下跌0.0386,跌幅為3.01%;而美元指數收於82.999,上漲3.233,漲幅4.05%。隨著塞普勒斯局勢惡化,歐洲債務危機可能再度引起市場擔憂,而美國經濟卻仍然保持著緩慢的復甦,因此,歐元兌美元還可能走低,美元可能繼續走高。另一方面,對於新興市場而言,則要面臨資金流出之後可能出現的資產泡沫破裂風險。
今年以來,日美歐股市屢創新高,ML全球高收益債券、西班牙國債、美元等資產2013年以來表現強勢,吸引來了眾多資金進場。而白銀、黃金、布倫特石油以及銅則成為表現最差的資產,資金也從中抽出。
對於新興市場而言,今年以來經濟開局並不樂觀,不斷趨緊的樓市調控,監管層對銀行表外資產和影子銀行的監管越來越嚴,國際熱錢極有可能迴流美國。一旦出現大規模資金流出,則樓市、資本市場的波動又將加劇。因此,面對目前的一些階段性底部,投資者和消費者都要引起極大注意,不應盲目抄底。
結束語:
黃金泡沫已經開始破裂,其底部何在難以預料,隨後的巨幅波動會成為常態。在全球經濟走勢不確定的情況下,投資者切勿盲目判斷「底部」,黃金1322以及白銀的4450的底部支撐,僅作為短線支撐看待,因為後市或還有新低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