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融資過程中團隊如何估值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融資過程中團隊如何估值

發布時間: 2021-06-17 14:55:47

『壹』 融資過程中,對企業估值影響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創業公司融資估值的因素:
1、你需要什麼
在考慮估值之前,你要算算你短期中期長期需要多少錢。一旦你確定了你需要的資金範圍,你再來考慮其他估值因素。
2、股權
出讓股權總是痛苦的決定,但還是需要找到一個舒服的平衡。別出讓太多導致對公司喪失控制,但也不能太小氣而找不到投資人。10-20%對於天使來說是比較正常的。
3、知識產權
擁有知識產權能推高公司的估值。你的知識產權可能是專利,版權,設計,或者獨特的代碼。如果它們能給你帶來優勢,你就要看看其他擁有相似專利的公司並參考它們的估值。
4、其他財產
你可能購買了域名,伺服器,設備等財產。這塊比較好算,不過別忽略了幾類財產的疊加價值。
5、門檻
你要想想其他人你是不是那麼容易。比如Groupon和其他團購公司就是很好的例子,Groupon容易被。 有較高門檻的創業公司會面臨比較少的競爭。高門檻是投資人的最愛。
6、未來價值
評價創業公司的未來價值是最難和最主觀的一步,特別是早期投資。相比後期融資公司體現出來的成長性,早期公司切實的業績比較少。數據能幫助你公司的強大潛力不被低估,堅實的商業計劃書(BP)還有成長預測也能起到幫助。
7、勢頭
投資人喜歡看到發展勢頭。已有用戶當然是吸引投資人的重要砝碼。作為創業公司,你可能會提供免費服務來積累用戶然後用此來增加公司價值。
8、輿論
公司的概念有媒體報道過嗎?你的概念有獨特或者夠Cool的地方嗎?報道給你帶來了投資人嗎?適當的炒作也能幫你推高估值。
9、市場環境
就像其他商品一樣,估值也受制於供需關系。如果你的概念是新的,第一個滿足用戶需求的,對估值肯定有幫助。相反如果市場已經充斥著相同的產品,低估值是正常的。市場風雲莫測,融資時機很關鍵。如果細微的變化能帶來比較高的估值,有時是值得考慮的。

『貳』 融資企業估值的幾種方法

1.可比公司法
首先要挑選與非上市公司同行業可比或可參照的上市公司,以同類公司的股價與財務數據為依據,計算出主要財務比率,然後用這些比率作為市場價格乘數來推斷目標公司的價值,比如P/E(市盈率,價格/利潤)、P/S法(價格/銷售額)。在國內的風險投資(VC)市場,P/E法是比較常見的估值方法。通常我們所說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有兩種:歷史市盈率(Trailing P/E)-即當前市值/公司上一個財務年度的利潤(或前12個月的利潤)。預測市盈率(Forward P/E)-即當前市值/公司當前財務年度的利潤(或未來12個月的利潤)。
投資人是投資一個公司的未來,他們用P/E法估值就是:公司價值=預測市盈率×公司未來12個月利潤公司未來12個月的利潤可以通過公司的財務預測進行估算,那麼估值的最大問題在於如何確定預測市盈率了。一般說來,預測市盈率是歷史市盈率的一個折扣,比如說NASDAQ某個行業的平均歷史市盈率是40,那預測市盈率大概是30左右,對於同行業、同等規模的非上市公司,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再打個折扣,15-20左右,對於同行業且規模較小的初創企業,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在再打個折扣,就成了7-10了。這也就目前國內主流的外資VC投資是對企業估值的大致P/E倍數。比如,如果某公司預測中小企業融資後下一年度的利潤是100萬美元,公司的估值大致就是700-1000萬美元,如果投資人投資200萬美元,公司出讓的股份大約是20%-35%。對於有收入但是沒有利潤的公司,P/E就沒有意義,比如很多初創公司很多年也不能實現正的預測利潤,那麼可以用P/S法來進行估值,大致方法跟P/E法一樣。
2.可比交易法
挑選與初創公司同行業、在估值前一段合適時期被投資、並購的公司,基於中小企業融資或並購交易的定價依據作為參考,從中獲取有用的財務或非財務數據,求出一些相應的中小企業融資價格乘數,據此評估目標公司。比如A公司剛剛獲得中小企業融資,B公司在業務領域跟A公司相同,經營規模上(比如收入)比A公司大一倍,那麼投資人對B公司的估值應該是A公司估值的一倍左右。在比如分眾傳媒在分別並購框架傳媒和聚眾傳媒的時候,一方面以分眾的市場參數作為依據,另一方面,框架的估值也可作為聚眾估值的依據。可比交易法不對市場價值進行分析,而只是統計同類公司中小企業融資並購價格的平均溢價水平,再用這個溢價水平計算出目標公司的價值。
3.現金流折現
這是一種較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資本成本,對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進行貼現,公司價值即為未來現金流的現值。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CFn: 每年的預測自由現金流; r: 貼現率或資本成本)貼現率是處理預測風險的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初創公司的預測現金流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其貼現率比成熟公司的貼現率要高得多。尋求種子資金的初創公司的資本成本也許在50%-100%之間,早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40%-60%,晚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30%-50%。對比起來,更加成熟的經營記錄的公司,資本成本為10%-25%之間。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較為成熟、偏後期的私有公司或上市公司,比如凱雷收購徐工集團就是採用這種估值方法。
4.資產法
資產法是假設一個謹慎的投資者不會支付超過與目標公司同樣效用的資產的收購成本。比如中海油競購尤尼科,根據其石油儲量對公司進行估值。這個方法給出了最現實的數據,通常是以公司發展所支出的資金為基礎。其不足之處在於假定價值等同於使用的資金,投資者沒有考慮與公司運營相關的所有無形價值。另外,資產法沒有考慮到未來預測經濟收益的價值。所以,資產法對公司估值,結果是最低的。

『叄』 創業融資要怎麼計算估值

創業融資計算估值有三種方法:

1.絕對估值

絕對估值只關注企業本身,對創業者的評估比較嚴謹。

絕對估值是根據企業的數據指標,例如凈利潤、銷售額,通過搭建模型來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適合處於PE階段或成熟期且有數據支持的大型項目。

2.相對估值

相對估值是選取市場上類似的公司與目標公司作對比,從而得出創業公司的估值。

在相對估值方法里,對於初創公司而言(例如天使輪),此時的產品形態還不完整,沒有可靠的數據或者還沒有實現收入,通常使用的是可比交易分析。

3.協商估值(拍腦袋估值)

在既沒有參考對象又沒有數據的情況下,一般是投資人和創業者以協商的方式來確定最終的估值,我們稱之為協商估值。尤其是早期的公司估值比較主觀,一般是雙方可接受范圍的交集。

『肆』 企業融資時如何進行價值評估

企業要融資,其實就是做一個買賣,就是賣掉部分企業股份的一個過程。 企業要融資,其實就是做一個買賣,就是賣掉部分企業股份的一個過程。那既然是買賣,就涉及到一個價格問題,如同你在菜市場買賣一樣,你是賣主,買主要麼不看中你,看中你的企業後,首先要談得就是價格。價格始終是影響到風險投資人投資決策的一個重要方面,價格也是體現創業企業價值的最好載體,一個企業是否具備增長潛力與市場空間,看看他做私募的價格就知道其基本價值了,而大家都知道,政治經濟學裡面價格是圍繞著價值上下進行波動的,在完全競爭市場環境與信息對稱的情況下,企業的融資價格基本就代表著企業的真實價值,所以啊,一般投資商在做完投資之後,價格就是保密的最高因素。 而創業者要融資價格企業估值也是最重要的功課之一,很多企業家對這一塊一無所知,方創資本在這一方面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創業者一上來就說我要融多少錢,要出讓多少股份。這時候,我一般會問他的估值是多少,出讓多少股份是怎麼算出來的。但很可惜,十個創業者有九個都答不出來,哈,不過,只要我給他一個一元一次方程式解解,他一般就明白了。這不是數字計算的問題,而是創業者對企業估值問題不太了解所致。 那麼融資企業的價值到底如何評估呢?其實這不是一個固定的問題,對於企業價值而言,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企業的靜態價值,凈態價值看資產負債表就清楚了,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即可,凈態只與其歷史的利潤相關。但這方面的價值只是企業的基本面所反應的時點價格,因為資產負債表也只是一個時點的價格而已,而企業的經營是可持續的,所以企業價值的最大方面,應該是企業的動態價值,即企業未來可能盈利帶來的價值之現值,我們平常說一個企業值錢,也就是說它的未來是值錢的。如同Google一樣,它的市值已經超過 1300億美金,但用它2007年的利潤來看,大約也就是40多億美金,一對比,它的市盈率之高就真是嚇人了,為何每年只賺40億的公司價值卻值1000 億呢?其中的原因就是資本市場對其未來的潛在盈利能力十分看好,這說明Google還有長期可持續的發展能力。 投資商評估一個企業的價值,一般是以企業的利潤為基礎來評估,微觀操作層來講,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以企業上一年度實際利潤具體來評估,根據實際獲取的企業利潤額來平均計算企業投資前的估值;另一種是以企業未來的可能利潤為基數來評估的,很多TMT項目目前沒有利潤,過幾年才有,這樣一來,難道就沒有價值了么?不然。這時就可以用企業未來可能的利潤來評估,但未來利潤有一個平均的問題,但這樣會帶來一個對賭協議的問題,很多公司最後出問題都出在這里,畢竟企業的內部股權不穩定是涉及到企業根基的大事。除此之外,如果國外有已IPO的公司,也可以按國外類似公司市值的折扣來參考評估,當然也是可以按企業面對的目標市場額來評估的。在評估企業價值的過程中,行業平均利潤率與利潤水平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一個企業的融資價格並不是越高越好,因為除了真正pre- ipo的項目外,此輪募資價格越高,下一輪的壓力就越大,融資的難度也就越大,所以價格一定要合理才行,過高了,下一輪就沒有人會投你了,原因很簡單:投資商都是想賺錢的嘛。兩輪之間總是要有一個幾倍的差距,再說了公開資本市場的市盈率也就那麼多倍,PE過高,只會讓企業不健康成長,創業團隊也會更有壓力,壓力一大,企業的戰略與戰術都可能會出問題。 目前的市場估值也不是很理性的,風險投資人對企業的估值也是受到很多大環境的影響,比如目前 TMT行業因為不被短線看好,所以投資人一般給的PE不高,而對於融資額過1000萬美金的私募股權市場,市場上的投資人競爭很激烈,所以價格一般會抬的很高,其實這對於企業家與投資人雙方都不是好事。有一個知名VC的合夥人就跟我明確說:他們絕對不與其它VC在具體項目上比價格,因為他們自己有一套企業價值的評估體系。所以很多時候,投資商之間的競爭以及私募股權融資是買方還是賣方市場以及創業者的心態對未來的預期等等很多因素都影響了企業的估值。 價格總是圍繞著企業的真實價值上下波動的,這一點是經濟學的真理,對於創業者與投資人來講,都要抱著共同創造未來價值的心態、共贏的姿態來討論企業的估值,才是企業新一輪強勁發展的開始。後之,價格與價值處理得不好,反而這未來企業發生種種內訌危機埋下了伏筆,關鍵還在於度的把握。

『伍』 我要融資,我怎麼給我的企業估值

企業要融資,其實就是做一個買賣,就是賣掉部分企業股份的一個過程。那既然是買賣,就涉及到一個價格問題,如同你在菜市場買賣一樣,你是賣主,買主要麼不看中你,看中你的企業後,首先要談得就是價格。價格始終是影響到風險投資人投資決策的一個重要方面,價格也是體現創業企業價值的最好載體,一個企業是否具備增長潛力與市場空間,看看他做私募的價格就知道其基本價值了,而大家都知道,政治經濟學裡面價格是圍繞著價值上下進行波動的,在完全競爭市場環境與信息對稱的情況下,企業的融資價格基本就代表著企業的真實價值,所以啊,一般投資商在做完投資之後,價格就是保密的最高因素。 而創業者要融資價格企業估值也是最重要的功課之一,很多企業家對這一塊一無所知,方創資本在這一方面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創業者一上來就說我要融多少錢,要出讓多少股份。這時候,我一般會問他的估值是多少,出讓多少股份是怎麼算出來的。但很可惜,十個創業者有九個都答不出來,哈,不過,只要我給他一個一元一次方程式解解,他一般就明白了。這不是數字計算的問題,而是創業者對企業估值問題不太了解所致。 那麼融資企業的價值到底如何評估呢?其實這不是一個固定的問題,對於企業價值而言,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企業的靜態價值,凈態價值看資產負債表就清楚了,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即可,凈態只與其歷史的利潤相關。但這方面的價值只是企業的基本面所反應的時點價格,因為資產負債表也只是一個時點的價格而已,而企業的經營是可持續的,所以企業價值的最大方面,應該是企業的動態價值,即企業未來可能盈利帶來的價值之現值,我們平常說一個企業值錢,也就是說它的未來是值錢的。如同Google一樣,它的市值已經超過1300億美金,但用它2007年的利潤來看,大約也就是40多億美金,一對比,它的市盈率之高就真是嚇人了,為何每年只賺40億的公司價值卻值1000億呢?其中的原因就是資本市場對其未來的潛在盈利能力十分看好,這說明Google還有長期可持續的發展能力。 投資商評估一個企業的價值,一般是以企業的利潤為基礎來評估,微觀操作層來講,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以企業上一年度實際利潤具體來評估,根據實際獲取的企業利潤額來平均計算企業投資前的估值;另一種是以企業未來的可能利潤為基數來評估的,很多TMT項目目前沒有利潤,過幾年才有,這樣一來,難道就沒有價值了么?不然。這時就可以用企業未來可能的利潤來評估,但未來利潤有一個平均的問題,但這樣會帶來一個對賭協議的問題,很多公司最後出問題都出在這里,畢竟企業的內部股權不穩定是涉及到企業根基的大事。除此之外,如果國外有已IPO的公司,也可以按國外類似公司市值的折扣來參考評估,當然也是可以按企業面對的目標市場額來評估的。在評估企業價值的過程中,行業平均利潤率與利潤水平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一個企業的融資價格並不是越高越好,因為除了真正pre-ipo的項目外,此輪募資價格越高,下一輪的壓力就越大,融資的難度也就越大,所以價格一定要合理才行,過高了,下一輪就沒有人會投你了,原因很簡單:投資商都是想賺錢的嘛。兩輪之間總是要有一個幾倍的差距,再說了公開資本市場的市盈率也就那麼多倍,PE過高,只會讓企業不健康成長,創業團隊也會更有壓力,壓力一大,企業的戰略與戰術都可能會出問題。 目前的市場估值也不是很理性的,風險投資人對企業的估值也是受到很多大環境的影響,比如目前TMT行業因為不被短線看好,所以投資人一般給的PE不高,而對於融資額過1000萬美金的私募股權市場,市場上的投資人競爭很激烈,所以價格一般會抬的很高,其實這對於企業家與投資人雙方都不是好事。有一個知名VC的合夥人就跟我明確說:他們絕對不與其它VC在具體項目上比價格,因為他們自己有一套企業價值的評估體系。所以很多時候,投資商之間的競爭以及私募股權融資是買方還是賣方市場以及創業者的心態對未來的預期等等很多因素都影響了企業的估值。 價格總是圍繞著企業的真實價值上下波動的,這一點是經濟學的真理,對於創業者與投資人來講,都要抱著共同創造未來價值的心態、共贏的姿態來討論企業的估值,才是企業新一輪強勁發展的開始。後之,價格與價值處理得不好,反而這未來企業發生種種內訌危機埋下了伏筆,關鍵還在於度的把握。

『陸』 公司創業融資時如何估值

每個公司都有其自身價值,價值評估是資本市場參與者對一個公司在特定階段價值的判斷。非上市公司,尤其是初創公司的估值是一個獨特的、有挑戰性的工作,其過程和方法通常是科學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公司在進行股權融資(EquityFinancing)或兼並收購(MergerAcquISition,MA)等資本運作時,投資方一方面要對公司業務、規模、發展趨勢、財務狀況等因素感興趣,另一方面,也要認可公司對其要出讓的股權的估值。這跟我們在市場買東西的道理一樣,滿意產品質量和功能,還要對價格能接受。 公司估值方法 公司估值有一些定量的方法,但操作過程中要考慮到一些定性的因素,傳統的財務分析只提供估值參考和確定公司估值的可能范圍。根據市場及公司情況,被廣泛應用的有以下幾種估值方法: 1、可比公司法 首先要挑選與非上市公司同行業可比或可參照的上市公司,以同類公司的股價與財務數據為依據,計算出主要財務比率,然後用這些比率作為市場價格乘數來推斷目標公司的價值,比如P/E(市盈率,價格/利潤)、P/S法(價格/銷售額)。 目前在國內的風險投資(VC)市場,P/E法是比較常見的估值方法。通常我們所說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有兩種: 歷史市盈率(TrailingP/E)-即當前市值/公司上一個財務年度的利潤(或前12個月的利潤)。 預測市盈率(ForwardP/E)-即當前市值/公司當前財務年度的利潤(或未來12個月的利潤)。 投資人是投資一個公司的未來,是對公司未來的經營能力給出目前的價格,所以他們用P/E法估值就是: 公司價值=預測市盈率×公司未來12個月利潤 公司未來12個月的利潤可以通過公司的財務預測進行估算,那麼估值的最大問題在於如何確定預測市盈率了。一般說來,預測市盈率是歷史市盈率的一個折扣,比如說NASDAQ某個行業的平均歷史市盈率是40,那預測市盈率大概是30左右,對於同行業、同等規模的非上市公司,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再打個折扣,15-20左右,對於同行業且規模較小的初創企業,參考的預測市盈率需要在再打個折扣,就成了7-10了。這也就目前國內主流的外資VC投資是對企業估值的大致P/E倍數。比如,如果某公司預測融資後下一年度的利潤是100萬美元,公司的估值大致就是700-1000萬美元,如果投資人投資200萬美元,公司出讓的股份大約是20%-35%。 對於有收入但是沒有利潤的公司,P/E就沒有意義,比如很多初創公司很多年也不能實現正的預測利潤,那麼可以用P/S法來進行估值,大致方法跟P/E法一樣。 2、可比交易法 挑選與初創公司同行業、在估值前一段合適時期被投資、並購的公司,基於融資或並購交易的定價依據作為參考,從中獲取有用的財務或非財務數據,求出一些相應的融資價格乘數,據此評估目標公司。比如A公司剛剛獲得融資,B公司在業務領域跟A公司相同,經營規模上(比如收入)比A公司大一倍,那麼投資人對B公司的估值應該是A公司估值的一倍左右。在比如分眾傳媒在分別並購框架傳媒和聚眾傳媒的時候,一方面以分眾的市場參數作為依據,另一方面,框架的估值也可作為聚眾估值的依據。 可比交易法不對市場價值進行分析,而只是統計同類公司融資並購價格的平均溢價水平,再用這個溢價水平計算出目標公司的價值。 3、現金流折現 這是一種較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資本成本,對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進行貼現,公司價值即為未來現金流的現值。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CFn:每年的預測自由現金流;r:貼現率或資本成本) 貼現率是處理預測風險的最有效的方法,因為初創公司的預測現金流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其貼現率比成熟公司的貼現率要高得多。尋求種子資金的初創公司的資本成本也許在50%-100%之間,早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40%-60%,晚期的創業公司的資本成本為30%-50%。對比起來,更加成熟的經營記錄的公司,資本成本為10%-25%之間。 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較為成熟、偏後期的私有公司或上市公司,比如凱雷收購徐工集團就是採用這種估值方法。 4、資產法 資產法是假設一個謹慎的投資者不會支付超過與目標公司同樣效用的資產的收購成本。比如中海油競購尤尼科,根據其石油儲量對公司進行估值。 這個方法給出了最現實的數據,通常是以公司發展所支出的資金為基礎。其不足之處在於假定價值等同於使用的資金,投資者沒有考慮與公司運營相關的所有無形價值。另外,資產法沒有考慮到未來預測經濟收益的價值。所以,資產法對公司估值,結果是最低的。 風險投資估值的奧秘 1、回報要求 在風險投資領域,好像他們對公司估值是非常深奧和神秘,但有些諷刺性的是,他們的估值方法有時非常簡單。 風險投資估值運用投資回報倍數,早期投資項目VC回報要求是10倍,擴張期/後期投資的回報要求是3-5倍。為什麼是10倍,看起來有點暴利?標準的風險投資組合如下(10個投資項目): –4個失敗 –2個打平或略有盈虧 –3個2-5倍回報 –1個8-10倍回報 盡管VC希望所有投資的公司都能成為下一個微軟、下一個gooGLe,但現實就是這么殘酷。VC要求在成功的公司身上賺到10倍來彌補其他失敗投資。投資回報與投資階段相關。投資早期公司的VC通常會追求10倍以上的回報,而投資中後期公司的VC通常會追求3-5倍的回報。假設VC在投資一個早期公司4年後,公司以1億美元上市或被並購,並且期間沒有後續融資。運用10倍回報原則,VC對公司的投資後估值(post-moneyvaluation)就是1000萬美元。如果公司當前的融資額是200萬美元並預留100萬美元的期權,VC對公司的投資前估值(pre-moneyvaluation)就是700萬美元。 VC對初創公司估值的經驗范圍大約是100萬美元–2000萬美元,通常的范圍是300萬美元–1000萬美元。通常初創公司第一輪融資金額是50萬美元–1000萬美元。 公司最終的估值由投資人能夠獲得的預期回報倍數、以及投資人之間的競爭情況決定。比如一個目標公司被很多投資人追捧,有些投資人可能會願意降低自己的投資回報率期望,以一個高一點的價格拿下這個投資機會。 2、期權設置 投資人給被投資公司一個投資前估值,那麼通常他要求獲得股份就是: 投資人股份=投資額/投資後估值 比如投資後估值500萬美元,投資人投100萬美元,投資人的股份就是20%,公司投資前的估值理論上應該是400萬美元。 但通常投資人要求公司拿出10%左右的股份作為期權,相應的價值是50萬美元左右,那麼投資前的實際估值變成了350萬美元了: 350萬實際估值+$50萬期權+100萬現金投資=500萬投資後估值 相應地,企業家的剩餘股份只有70%(=80%-10%)了。 把期權放在投資前估值中,投資人可以獲得三個方面的好處: 首先,期權僅僅稀釋原始股東。如果期權池是在投資後估值中,將會等比例稀釋普通股和優先股股東。 比如10%的期權在投資後估值中提供,那麼投資人的股份變成18%,企業家的股份變成72%: 20%(或80%)×(1-10%)=18%(72%) 可見,投資人在這里佔了企業家2%的便宜。 其次,期權池占投資前估值的份額比想像要大。看起來比實際小,是因為它把投資後估值的比例,應用到投資前估值。在上例中,期權是投資後估值的10%,但是占投資前估值的25%: 50萬期權/400萬投資前估值=12.5% 第三,如果你在下一輪融資之前出售公司,所有沒有發行的和沒有授予的期權將會被取消。這種反向稀釋讓所有股東等比例受益,盡管是原始股東在一開始買的單。比如有5%的期權沒有授予,這些期權將按股份比例分配給股東,所以投資人應該可以拿到1%,原始股東拿到4%。公司的股權結構變成: 100%=原始股東84%+投資人21%+團隊5% 換句話說,企業家的部分投資前價值進入了投資人的口袋。風險投資行業都是要求期權在投資前出,所以企業家唯一能做的是盡量根據公司未來人才引進和激勵規劃,確定一個小一些的期權池。 3、對賭條款 很多時候投資人給公司估值用P/E倍數的方法,目前在國內的首輪融資中,投資後估值大致8-10倍左右,這個倍數對不同行業的公司和不同發展階段的公司不太一樣。 投資後估值(P)=P/E倍數×下一年度預測利潤(E) 如果採用10倍P/E,預測利潤100萬美元,投資後估值就是1000萬美元。如果投資200萬,投資人股份就是20%。 如果投資人跟企業家能夠在P/E倍數上達成一致,估值的最大的談判點就在於利潤預測了。如果投資人的判斷和企業家對財務預測有較大差距(當然是投資人認為企業家做不到預測利潤了),可能在投資協議里就會出現對賭條款(RatchetTerms),對公司估值進行調整,按照實際做到的利潤對公司價值和股份比例進行重新計算: 投資後估值(P)=P/E倍數×下一年度實際利潤(E) 如果實際利潤只有50萬美元,投資後估值就只有500萬美元,相應的,投資人應該分配的股份應該40%,企業家需要拿出20%的股份出來補償投資人。 200萬/500萬=40% 當然,這種對賭情況是比較徹底的,有些投資人也會相對「友善」一些,給一個保底的公司估值。比如上面例子,假如投資人要求按照公式調整估值,但是承諾估值不低於800萬,那麼如果公司的實際利潤只有50萬美元,公司的估值不是500萬美元,而是800萬美元,投資人應該獲得的股份就是25%: 200萬/800萬=25% 對賭協議除了可以用預測利潤作為對賭條件外,也可以用其他條件,比如收入、用戶數、資源量等等。 總結及結論 公司估值是投資人和企業家協商的結果,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一個什麼公允值;公司的估值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對於初創公司,所以估值也要考慮投資人的增值服務能力和投資協議中的其他非價格條款;最重要的一點是,時間和市場不等人,不要因為雙方估值分歧而錯過投資和被投資機會。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

『柒』 創業公司融資時如何估值

估值對於所有初創公司來說都是繞不過去的問題,這不但牽涉到創始人對於自己項目的評估,更重要的是在接受投資時對天使投資人的占股評估。天使投資一般的范圍在100萬美元到300萬美元之間,創始人可以將自身因素作為主要考核標准來估值。創始人之前的創業經驗,本身的信譽是估值里佔比最多的部分。

另外,公司的發展階段不同估值也會不同,是只有一個想法,還是已經開發出了產品,又或是產品已經獲得了客戶的認可。創業者在估值時切記不能過高的評估自己的項目,因為這極有可能造成項目因融資失利而失敗。除此之外,若創業者選擇在天使輪這輪做出一個很高的估值,那在下一輪就需要更高的估值。所以,創業者是否能提供一個合理的估值是非常關鍵的,估值不是越高越好,合理就行。

『捌』 創業公司在融資不同階段是如何估值的

虛擬的社交類企業的融資歷程:
天使輪:公司由一個連續創業者創辦,創辦之初獲得了天使投資。
A輪:1年後公司獲得A輪,此時公司MAU(月活)達到50萬人,ARPU(單用戶貢獻)為0元,收入為0.
A+輪:A輪後公司用戶數發展迅猛,半年後公司獲得A+輪,此時公司MAU達到500萬人,ARPU為1元。公司開始有一定的收入(500萬元),是因為開始通過廣告手段獲得少量的流量變現。
B輪:1年後公司再次獲得B輪,此時公司MAU已經達到1500萬人,ARPU為5元,公司收入已經達到7500萬元。ARPU不斷提高,是因為公司已經在廣告、游戲等方式找到了有效的變現方法。
C輪:1年後公司獲得C輪融資,此時公司MAU為3000萬人,ARPU為10元,公司在廣告、游戲、電商、會員等各種變現方式多點開花。公司此時收入達到3億元,另外公司已經開始盈利,假設有20%的凈利率,為6000萬。
IPO:以後公司每年保持收入和利潤30-50%的穩定增長,並在C輪1年後上市。
按時間順序倒著來講:
IPO:上市後,公眾資本市場給了公司50倍市盈率。細心而專業的讀者會立即反應過來,這個公司的股票投資價值不大了,PEG>1(市盈率/增長),看來最好的投資時點還是在私募階段,錢都被VC和PE們掙了。^_^
C輪的時候,不同的投資機構給了公司不同的估值,有的是50倍P/E,有的是10倍P/S,有的是單個月活估100元人民幣,但最終估值都是30億。不信大家可以算算。每種估值方法都很有邏輯的:一個擬上創業板的公司給50倍市盈率,沒問題吧;一個典型的互聯網公司給10倍市銷率,在美國很流行。或者一個用戶給15-20美元的估值,看看facebook、twitter等幾個公司的估值,再打點折扣。
B輪的時候,不同的投資機構給了不同的估值方法,分歧開始出來了:某個機構只會按P/E估值,他給了公司50倍市盈率,但公司沒有利潤,所以公司估值為0;某個機構按P/S估值,他給了公司10倍市銷率,所以公司估值10*0.75億=7.5億;某個機構按P/MAU估值,他給每個MAU 100元人民幣,所以公司估值達 100元*1500萬人=15億。不同的估值方法,差異居然這么大!看來,此時P/E估值方法已經失效了,但P/S、P/MAU繼續適用,但估出來的價格整整差了一倍!假設公司最終是在7.5-15億之間選了一個中間值10億,接受了VC的投資。
A輪的時候,P/E、P/S都失效了,但如果繼續按每個用戶100元估值,公司還能有100元/人*500萬人=5億估值。此時能看懂公司的VC比較少,大多數VC顧慮都很多,但公司選擇了一個水平很高的、敢按P/MAU估值、也堅信公司未來會產生收入的VC,按5億估值接受了投資。
在天使輪的時候,公司用戶、收入、利潤啥都沒有, P/E、P/S、P/MAU都失效了,是怎麼估值的呢?公司需要幾百萬元啟動,由於創始人是著名創業者,所以VC都多投了一點,那就給2000萬吧,再談個不能太少不能太多的比例,20%,最後按1億估值成交。
我們總結一下,這個互聯網公司天使輪的估值方法是拍腦袋;A輪的估值方法是P/MAU;B輪的估值方法是P/MAU、P/S;C輪的估值方法是P/MAU、P/S、P/E;也許上市若干年後,互聯網公司變成傳統公司,大家還會按P/B(市凈率)估值!大家回想一下,是不是大多數的融資都是類似的情況?
對互聯網公司來說,P/MAU估值體系的覆蓋范圍是最廣的,P/E估值體系的覆蓋范圍是最窄的。在此,我姑且把這種覆蓋體系叫做估值體系的階數。P/MAU是低階估值體系,容忍度最高;P/E是高階估值體系,對公司的要求最高。
不同的估值方法殊路同歸:我們來看一個公式:凈利潤(E,earning)=收入(S,sales)-成本費用=用戶數(MAU)*單用戶貢獻(ARPU)-成本費用。一般來說,如果企業沒有E,還可以投S;如果沒有S,還可以投MAU,但最終還是期待流量能轉換為收入,收入能轉換成利潤。不同的創業企業,都處於不同的階段,有的屬於拚命擴大用戶量的階段,有的屬於絞盡腦汁讓流量變現的階段,有的屬於每天琢磨怎麼實現盈利的階段。然而,最終大家是要按盈利來考察一個公司的,那時候不同階數的估值方法是殊路同歸的。
為什麼發展好好的公司會「B輪死」、「C輪死」:有的公司用戶基數很大,但總是轉換不成收入,如果在融下一輪的時候(假設是B輪),投資人堅決要按高階估值體系P/S估值,那麼公司的估值算下來是0,融不到資,所以會出現B輪死;有的公司收入規模也不錯,但老是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如果在融下一輪的時候(假設是C輪),面對的是只按凈利潤估值的PE機構,他們覺得公司P/E估值為0,公司融不到資,也會出現C輪死。
不同的經濟周期,估值體系的使用范圍會平移:在牛市,估值體系會往後移,這能解釋為什麼過去兩年很多一直沒有凈利潤的公司都獲得了C輪、D輪,甚至E輪,而且是傳統的PE機構投資的,因為他們降階了,開始使用P/S這個低階工具了。在熊市,估值體系會往前移,這能解釋為什麼今年下半年以來,一些收入和用戶數發展良好的公司都融不到資,甚至只能合並來抱團取暖,因為連很多VC也要求利潤了,大家把低階的估值體系雪藏了。
二級市場的政策有明顯的引導作用:中國為什麼一直缺少人民幣VC?部分原因是,中國的公眾資本市場只認P/E這個高階估值體系。我們看看創業板發行規則:「 (1)連續兩年連續盈利,累計凈利潤不少於1,000萬元……或(2)最近一年凈利潤不少於500萬元,營業收入不少於5000萬元……」。必須要有這么多的利潤,才能上市,才能在二級市場具有價值,這個估值體系要求實在太高了。當企業只有用戶數、只有收入規模,哪怕你用戶數是10億人,你的收入規模有100億,只要沒有利潤,估值統統為0!所以人民幣VC很少,PE很多,因為他們響應了政府的號召只用市盈率這個工具,不然沒有退出渠道!但美股、港股都有P/S的測試指標,只要達到一定規模就可以成為公眾公司上市。如果公司能在上市後相當一段時間內都可以只按P/S估值(最終可能還是要按P/E),將打通大多數公司的發展階段,讓每一輪的估值都變得順暢起來。
到此,各種估值體系的內在聯系以及使用方法就探究完畢了,希望各位創業者和投資者讀者能應用這些原理行走在牛熊之間、各輪融資之間,希望立法者讀者能重視各階估值體系的威力,積極改進規則發揮其對創新的引導作用。

『玖』 企業融資時如何進行價值評估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高頓網校為您解答:


風險評估中企業要融資,其實就是做一個買賣,就是賣掉部分企業股份的一個過程。那既然是買賣,就涉及到一個價格問題,如同你在菜市場買賣一樣,你是賣主,買主要麼不看中你,看中你的企業後,首先要談得就是價格。價格始終是影響到風險投資人投資決策的一個重要方面,價格也是體現創業企業價值的最好載體,一個企業是否具備增長潛力與市場空間,看看他做私募的價格就知道其基本價值了,而大家都知道,政治經濟學裡面價格是圍繞著價值上下進行波動的,在完全競爭市場環境與信息對稱的情況下,企業的融資價格基本就代表著企業的真實價值,所以啊,一般投資商在做完投資之後,價格就是保密的最高因素。

而創業者要融資價格企業估值也是最重要的功課之一,很多企業家對這一塊一無所知,方創資本在這一方面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創業者一上來就說我要融多少錢,要出讓多少股份。這時候,我一般會問他的估值是多少,出讓多少股份是怎麼算出來的。但很可惜,十個創業者有九個都答不出來,哈,不過,只要我給他一個一元一次方程式解解,他一般就明白了。這不是數字計算的問題,而是創業者對企業估值問題不太了解所致。

那麼融資企業的價值到底如何評估呢?其實這不是一個固定的問題,對於企業價值而言,一般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企業的靜態價值,凈態價值看資產負債表就清楚了,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即可,凈態只與其歷史的利潤相關。但這方面的價值只是企業的基本面所反應的時點價格,因為資產負債表也只是一個時點的價格而已,而企業的經營是可持續的,所以企業價值的最大方面,應該是企業的動態價值,即企業未來可能盈利帶來的價值之現值,我們平常說一個企業值錢,也就是說它的未來是值錢的。如同Google一樣,它的市值已經超過 1300億美金,但用它2007年的利潤來看,大約也就是40多億美金,一對比,它的市盈率之高就真是嚇人了,為何每年只賺40億的公司價值卻值1000億呢?其中的原因就是資本市場對其未來的潛在盈利能力十分看好,這說明Google還有長期可持續的發展能力。

投資商評估一個企業的價值,一般是以企業的利潤為基礎來評估,微觀操作層來講,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以企業上一年度實際利潤具體來評估,根據實際獲取的企業利潤額來平均計算企業投資前的估值;另一種是以企業未來的可能利潤為基數來評估的,很多TMT項目目前沒有利潤,過幾年才有,這樣一來,難道就沒有價值了么?不然。這時就可以用企業未來可能的利潤來評估,但未來利潤有一個平均的問題,但這樣會帶來一個對賭協議的問題,很多公司最後出問題都出在這里,畢竟企業的內部股權不穩定是涉及到企業根基的大事。除此之外,如果國外有已IPO的公司,也可以按國外類似公司市值的折扣來參考評估,當然也是可以按企業面對的目標市場額來評估的。在評估企業價值的過程中,行業平均利潤率與利潤水平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一個企業的融資價格並不是越高越好,因為除了真正pre- ipo的項目外,此輪募資價格越高,下一輪的壓力就越大,融資的難度也就越大,所以價格一定要合理才行,過高了,下一輪就沒有人會投你了,原因很簡單:投資商都是想賺錢的嘛。兩輪之間總是要有一個幾倍的差距,再說了公開資本市場的市盈率也就那麼多倍,PE過高,只會讓企業不健康成長,創業團隊也會更有壓力,壓力一大,企業的戰略與戰術都可能會出問題。

目前的市場估值也不是很理性的,風險投資人對企業的估值也是受到很多大環境的影響,比如目前 TMT行業因為不被短線看好,所以投資人一般給的PE不高,而對於融資額過1000萬美金的私募股權市場,市場上的投資人競爭很激烈,所以價格一般會抬的很高,其實這對於企業家與投資人雙方都不是好事。有一個知名VC的合夥人就跟我明確說:他們絕對不與其它VC在具體項目上比價格,因為他們自己有一套企業價值的評估體系。所以很多時候,投資商之間的競爭以及私募股權融資是買方還是賣方市場以及創業者的心態對未來的預期等等很多因素都影響了企業的估值。

價格總是圍繞著企業的真實價值上下波動的,這一點是經濟學的真理,對於創業者與投資人來講,都要抱著共同創造未來價值的心態、共贏的姿態來討論企業的估值,才是企業新一輪強勁發展的開始。後之,價格與價值處理得不好,反而這未來企業發生種種內訌危機埋下了伏筆,關鍵還在於度的把握。


作為全球領先的財經證書網路教育領導品牌,高頓財經集財經教育核心資源於一身,旗下擁有高頓網校、公開課、在線直播、網站聯盟、財經題庫、高頓部落會計論壇、APP客戶端等平台資源,為全球財經界人士提供優質的服務及全面的解決方案。


高頓網校將始終秉承"成就年輕夢想,開創新商業文明"的企業使命,加快國際化進程,打造全球一流的財經網路學習平台!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如仍有疑問,歡迎向高頓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拾』 請教關於融資和公司估值的一些問題

所謂機構融資,有許多種方式與操作手法。通常對正常經營的企業應該通過債權方式以抵押貸款來解決資金缺口,成本低的,能走銀行貸款最好了,再高些,可以考慮走信託通道。這兩種方式對融資人的財務,經營情況要求比較高。再一種,通過民間投資公司的貸款行為,年化二十幾以內的成本也不能算是高利貸。你所講的與公司市值相關,換取公司股份股權的方式,應該是通過PE或VC方式進行風險投資,未上市企業,估算市值,是評估企業資產當前時點價值,再對中遠期行業增值做個預期,這種投資行為,不會認可錢投到誰的口袋裡,需要對資金使用進行監管,也有些需要對企業經營情況進入監管或參與管理,有經驗與實力的投資機構,是需要協助投資方向的企業擴大生產經營,擴大行業佔有率,進而通過IPO上市或在企業增值後由管理層回購與同行競爭機構並購等方式退出,從而實現投資增值。所以,對一個企業如何估值,大概不是幾個公式算得出來的,需要審核委過會,有點復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