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近段時間以來國家對中小企業都有哪些扶持政策
轉變政府職能
首先就是政府支持中小企業的身份問題。政府應該是以社會公共事務管理者身份出現,面對各種所有制中小企業、各種產業領域中小企業,各類地區不分城鄉的中小企業;提供政策和服務等支持。在推動中小企業發展中,政府職能應實現三個轉變:一是由大政府小社會向小政府大社會轉變;二是政府對企業的管理為主向為企業服務為主轉變;三是政府直接操作經濟活動向主要監督經濟活動轉變。
明確政府職責
政府在扶持中小企業發展中首先要准確定位,主要職責應是:制定有利於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公平競爭的發展規劃與規則;推動和構造有利於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社會化促進體系;引導和鼓勵社會對中小企業的中介服務;加大政府對中小企業的財稅支持力度;完善和健全對中小企業的行政和司法監督。
確定扶持方式
應參照國際慣例,以社會公共管理者身份,以立法、財稅、金融等方式,扶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中小企業。具體扶持方式應側重:發展包括風險投資、創業板與科技板上市等在內的中小企業直接融資體系;健全包括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和中小金融機構在內的中小企業間接融資體系;完善包括三級信用擔保、互助擔保。商業擔保在內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立包括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在內的中小企業創新體系;推動中小企業培訓、咨詢、信息服務等社會化促進體系等。還應包括增列中小企業信用擔保資金、培訓補貼、創業資助等必要的財政預算支持和稅費減免措施。
選擇扶持范圍
政府扶持政策的支持范圍應是有產品、有市場、有發展前景的,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中小企業。對於污染環境、能源消耗高、質量低劣的中小企業也要下決心,採取必要措施予以關閉,同時對於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復建設的中小企業也要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政府扶持中小企業不應「一刀切」,應首先對中小企業進行分類研究和戰略分析,然後針對不同類型的中小企業進行分類扶持。中小企業按照經營狀況可以分為:創業、成長、成熟三類;還可以分為:好、中、差三類;按照成長性可以分為:長不大、長得慢、長得快三類;按照階段可以分為: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三類。如長得快、處於創業階段的、好的技術密集型中小企業可以給以風險投資和創業板上市支持。
2000年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與實踐展望
中小企業結構調整力度將加大。中小企業將向「專、精、特、新」、「集團化」和為大企業配套等三個方向發展。與世界發達國家巨型企業之間的兼並為主流的情況相反,中國企業兼並的主流將是中小企業之間的聯合,大企業兼並中小企業,特別是非國有企業兼並國有中小企業的力度也將加大。污染嚴重的「五小」企業將依法關閉。隨著鼓勵民間投資政策的出台和放寬對民間投資產業准入的限制,個人興辦的中小企業將快速增加。
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地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將普遍建立,相當部分省級中小企業信用再擔保體系將初步形成,國家級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中心可望成立。還會探索對銀行發放中小企業貸款的授信擔保方式。中小企業互助擔保、商業擔保也將有所發展。中小企業新增貸款的5-10%可望通過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解決。
盡快建立國家或區域性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性銀行的呼聲將進一步得到社會各界和政府的重視,鼓勵商業銀行發放中小企業貸款措施也將會出台。政府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性銀行將主要解決中小企業在創業過程和固定資產方面對中長期銀行貸款的需求。
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逐步暢通。第一選擇是個人投資,第二選擇是風險投資,第三選擇是股票與債券上市籌資。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風險投資機制將逐步形成。風險投資的主體將改變以政府為主導的局面,企業和社會投資者將成為風險投資主體。政府在風險投資中的作用將主要是政策扶持和監督管理。與風險投資相適應,中小企業上市和加大兼並力度將成為風險投資合理退出的重要途徑,隨著wto進程加快,中外合資的中小企業將快速增加。
對中小企業的市場保護措施將會逐步完善。這些措施應包括對中小企業在市場准入、市場退出、政府采購訂貨、出口貿易等方面的市場保護措施。其中市場准入應包括;逐步簡化工商注冊手續、降低各類中小企業的注冊資本限額和各種與工商登記有關的評估、登記、審計等費用;市場退出應包括:簡化各類中小企業破產清算程序、規范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等。出口貿易應包括:逐步取消對企業出口額的限制、建立政府鼓勵中小企業出口的出口信貸、信用保險等。
中小企業創新體系將迅速形成。中小企業創新體系應包括創業投資和風險投資在內的制度創新、研究開發和產業化在內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制度創新和產品創新應成為技術創新的載體。
中小企業發展促進體系的建設步伐將會逐步加快。融資、信息、技術、咨詢等體系將以社會為主體、政府扶持為保障。將重視和加大對中小企業主要經營者、財會人員和管理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並逐步形成政府主導、社會主辦、企業互助、企業自辦共同發展的培訓體系。
中小企業不合理的稅費負擔將會有所減輕。適合各種所有制中小企業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將大大改善。
《中小企業促進法》的立法進程將逐步加快,並成為中國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未成年人保護法」。(
B. 國家對小微企業有哪些金融扶持政策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20年4月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落實落細今年以來出台的支持企業政策措施,助力企業渡難關;在減稅降費方面,採取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增值稅、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延長交通運輸和餐飲住宿等企業虧損結轉年限、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緩繳住房公積金、免收收費公路通行費、降低企業用電用氣價格等措施,加上去年減稅降費政策翹尾,這些可為企業減負1.6萬億元。同時按程序提前下達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1.29萬億元。在金融支持方面,通過3次降准、再貸款再貼現向金融機構提供3.55萬億元低成本資金,用於向企業發放低利率貸款,另外截至3月底已對約8800億元企業貸款本息實行延期。下一步,要在擴大實施前期有效政策基礎上,多措並舉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並抓緊按程序再提前下達一定規模的地方政府專項債。研究進一步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支持。幫扶製造業和服務業企業緩解房租、用工等成本壓力。
應答時間:2020-12-1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C. 近兩年國家關於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有哪些
中小企業融資可享稅收減免
D. 針對中小企業融資又有哪些新的扶持政策
每個地方的中小企業政府給予的扶持政策不一樣的。成都的話著重看市政府(市經信委)每年出台的相關政策扶持。政策性貸款也可以關注。成都市中小企業服務平台上填報需求。
E. 國家政府對中小企業的補貼政策
國家政府對中小企業補貼措施如下:
1、在金融方面,建立針對中小企業的專門金融機構和信用制度,由政策投入貸款提供資金,向中小企業發放低息貸款。
2、在稅收方面,減輕中小企業的法人納稅負擔,對採用現代化設備的中小企業採取特別折舊制度,以及用實現特定政策目標的特別減稅措施來支持中小企業。
3、財政補助金。對從事中小企業貸款和咨詢、指導等工作的地方公共團體和中小企業團體,給予財政補貼金。
4、規定限制。限制大企業濫用市場支配權力,建立中小企業互助團體,防止大企業干預中小企業。
5、提供信息。對中小企業提供技術、市場、經營方面的信息和不同產業的現代化規劃。
6、產品優先採購。保證中小企業有平等地接受政府采購的機會。

(5)國家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扶持擴展閱讀:
政策理念上,從把中小企業當作弱勢群體,提供保護政策,到促進企業現代化,壯大企業規模,調整產業結構,到發現中小企業的重要作用,支持創業、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鼓勵和支持參與國際競爭,重視中小企業的再生。
政策的系統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政策的時效性和繼承性。 政策的針對性。 政策制定和實施機構的權威性和系統性。 政策和信息的公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