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會計繼續教育金融資產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會計繼續教育金融資產

發布時間: 2021-05-20 03:13:50

㈠ 為什麼會計上要把金融資產分成四類

這四類金融資產的主要區別在於如何計量起始日至到期日之間公允價值的變動。對一項金融資產在確認時進行明確的分類,目的是為了將這種變動進行一以貫之的處理。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FVTPL)針對短期持有、以交易為目的的資產,使盈虧能較為迅速的反映在當期的利潤表中,使投資者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公司持有的這些以賺快錢為主要目地的資產的表現。

而有些金融資產,公司想要長期持有,但如果也像FVTPL那樣把短時間內的價值變動都計入當期利潤,損益表會產生無意義的波動。反正到期日早著呢,你們這么猴急猴急的算來算去,一會盈一會虧的,有嘛用?!所以這類資產一般不會去看他的價值變動。除非真的有很嚴重的、不可挽回的價值減損,比如所投資公司清算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介於以上兩者之間,就是公司持有,也不打算持有至到期,也不打算馬上賣掉。那計入當期利潤也不太合適,完全置之不理也不合適。這時候所有者權益就成了一個緩沖:把價值的變動計入到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中,承認它的價值變化了,但是不承認其對利潤的影響,煮熟的鴨子上桌了,但是還沒吃到嘴裡所以誰也別嚷嚷好吃。一旦實際交易發生,該盈利該損失的再從所有者權益表中調出來進當期利潤,並由此名正言順的進入留存收益中。

貸款和應收款按定義是金融資產,有點類似持有至到期投資,但一般公允價值變化不大,所以就不跟著以上幾個攙和,自己單獨分類出來。
--------------------------------------------------------------------------------------------------------------
再說深一點的,上面的FVTPL,還包含了衍生金融產品,什麼掉期啊,期貨呀,期權啊都在這個分類里。這類產品一般是投機性質的,所以准則認為公司持有就是想短期獲利,直接被打入FVTPL。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公司持有這類產品的目的是對沖經營上的風險。比如現在是9月份,公司來年3月份要用美元支付一筆貨款,但是公司不確定3月的時候匯率怎麼樣,如果匯率掉下來,那要出的人民幣就要多,沒准兒最後是個虧本兒買賣。這種情況下,公司一般會搞一個美元的買入期權,以防不測。雖然是衍生產品,但公司的目的不是短期獲利,這時候,准則允許你不以FVTPL計量這一衍生品。而是以所對沖風險的計量方法計量。當然那就是另外一個復雜的話題了。等有人問到時再說吧。

㈡ 以下財務會計金融資產如何解決

這是初級會計實務的題?正好閑來無事,唉,做上一通吧。
1、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400000
投資收益 2000
貸:銀行存款 402000
2、借:應收股利 10000
貸:投資收益 10000
3、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450000
應收股利 10000
投資收益 3000
貸:銀行存款 463000
4、借:銀行存款 10000
貸:應收股利 10000
5、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30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30000
6、借:銀行存款 520000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900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255000
投資收益 274000
借:投資收益 9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9000
7、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560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56000

附註:為了形成知識體系,在掌握時,首先應該明確任何一項資產都應包括取得、持有、處置的過程,以後也可以將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核算與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進行比較,不要混淆。

㈢ 新會計准則下,對金融資產的分類是什麼,都是如何計量的

企業方金融資產的分類
企業應當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和風險管理要求,將取得的金融資產在初始確認時分為以下幾類: (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2)持有至到期投資; (3)貸款和應收款項; (4)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在首次執行日,企業應當將所持有的金融資產(不含《企業會計准則第2 號——長期股權投資》規范的投資),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金融資產的分類一旦確定,不得隨意改變。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其初始價值 以公允價值進行計量,交易費用計入當期損益。其後續計量以公允價值,公允價值計入當期損益。 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其初始價值以公允價值進行計量,交易費用計入初始入賬金額,構成成本部分。持有至到期投資與貸款和應收款項按其攤余成本進行後續計量。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則按公允價值進行後續計量,公允價值變動計入權益(公允價值下降幅度較大或非暫時性計入資產減值損失)

㈣ 會計核算中的金融資產有哪些

一、《企業會計准則第 22 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規定:金融資產應當在初始確認時劃分為下列四類:
(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和指定為以
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2)持有至到期投資;
(3)貸款和應收款項;
(4)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二、會計核算中的金融資產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

㈤ 會計金融資產與財管金融資產有何區別

二者的劃分標准不一樣,會計上的金融資產一般包括四大類: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貸款和應收款項、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而財管中的金融資產是與經營資產相對應的,經營資產指的是與企業日常生產經營等職能活動相關的資產,除此之外的是金融資產。
應收賬款是二者的一個典型區別,它屬於會計上的金融資產,但不屬於財管中的金融資產。

㈥ 會計金融資產問題

可供出售的債務工具(即:屬於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的債權)發生減值損失,依照金融工具准則,減值損失是可以轉回的(作計提准備的相反會計分錄轉回),計入當期損益(即:沖減資產減值損失)。這是因為債券作為較為穩定的金融工具,以攤余成本計量,當發生價值回歸時,應當相應轉回金融資產的價值。
而可供出售的權益工具(即:屬於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的股權)是按公允價值作為後續計量的,當它發生了大額的短期內無法回歸的價值損失時,不能簡單的作為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而是要確認當期損益「資產減值損失」,計提了減值准備後,仍然按照公允價值後續計量。你想呀,如果減值因素消失了,該資產本身按公允價值計量,自然在資產負債表日就會調增「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因此不存在需要通過損益轉回,這也是從會計的謹慎性角度考量的。
因此,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權益性金融資產
減值直接通過「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調整。
說白了,可供出售的債權工具是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的債券;可供出售的權益工具是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