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防融資詐騙提示語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防融資詐騙提示語

發布時間: 2021-05-19 21:27:14

Ⅰ 防範詐騙,警鍾長鳴宣傳語

一、時刻綳緊防範之弦,謹防新型電信詐騙。

二、鑄就防騙長城,擦亮識騙慧眼。

三、詐騙手法日益新,你我務必要小心

四、一不貪二不佔,詐騙再詭玩不轉

五、嚴厲打擊電信詐騙犯罪,保障公民財產安全

六、群策群力防範詐騙,同心同德平安嘉善。

七、騙人之心不可有,防騙之心不可無

八、陌生來電多防範,資金轉移留心眼

九、積極加強自我防範意識,共同提高識騙防騙能力

十、幸福生活雙手造,餡餅不會天上掉

Ⅱ 電信詐騙宣傳標語

1、網上兼職刷單都是詐騙

2、網上投資理財高回報高收益的都是詐騙

3、網上辦信用卡、貸款,需填寫驗證碼、驗資繳納保證金的都是詐騙

4、網上交友誘導投資的都是詐騙

5、冒充淘寶客服退款要驗證碼的都是詐騙

6、冒充公檢法機關辦案,要求轉賬到安全賬戶的都是詐騙

7、QQ冒充老闆親友,網路上要求財務轉款的都是詐騙

8、電話冒充熟人領導,不見面就借錢的都是詐騙

9、冒充部隊人員采購物資,要求墊資購物的都是詐騙

10、買游戲裝備私下交易都是詐騙

Ⅲ 關於防騙警示語有哪些

1、專利轉讓別輕信,全面驗證多核實。
2、鑄就防騙長城,擦亮識騙慧眼。
3、致富十年功,詐騙一場空。
4、執法辦案有規范,怎會匯款到個人。
5、真假網店難分辨,購物不慎就被騙。
6、詐騙知識不可少,多方求證保荷包。
7、詐騙手法日益新,你我務必要小心。
8、詐騙手段萬萬千,捂緊錢袋不沾邊。
9、詐騙電話莫輕信,一旦遇到要報警。
10、遇事要深思,不上騙子當。
11、遇人向你藉手機,始終留意別遠離。
12、遇到法院傳票要警惕,親自前往求證才能信。
13、魚因饞上鉤,人因貪受騙。
14、異地刷卡消費現,不要著急忙給錢。
15、以次充好貨難驗,拿錢就跑最常見。
16、一旦難分假和真,警方咨詢最放心。
17、一不貪二不佔,詐騙再詭玩不轉。
18、嚴厲打擊電信詐騙犯罪,保障公民財產安全。
19、虛擬電話設陷阱,回撥號碼能問明。
20、幸福生活雙手造,餡餅不會天上掉。
21、心清眼睛亮,才會少上當。
22、心莫貪,擦亮眼,綳根弦,防詐騙。
23、違禁包裹莫驚慌,郵局核實來幫忙。
24、網上購物便利多,支付限額要設好。
25、網上購物便利多,設置限額准沒錯。
26、網路中獎真夠狠,獎品多是筆記本。
27、網路購物要小心,反復要錢不是親。
28、網路購物要小心,低價商品莫貪心。
29、投資理財和股票,多是騙子設的套。
30、天上不會掉餡餅,退稅中獎是騙局。
31、提防非法假網銀,登錄網址牢記心。
32、提防非法假網銀,登錄網址記清楚。
33、所謂內幕和信息,全是人家使的計。
34、刷卡消費莫離眼,防止盜刷盯著點。
35、群策群力hold住防範詐騙,同心同德給力平安嘉善。
36、取款轉帳多留意,小心壞人設陷阱。
37、錢卡證件分開放,掛失要快莫等閑。
38、騙子不高明,專騙財迷人。
39、騙人之心不可有,防騙之心不可無。
40、莫信天上掉餡餅,常勸自己心放平。

Ⅳ 打擊非法集資的宣傳語

1、參與非法集資,風險自擔,後果自負。
2、參與非法集資,自己承擔損失。
3、打擊非法集資,共創和諧社會。
4、打擊非法集資,維護金融穩定,共創和諧社會。
5、打擊非法集資,維護群眾利益。
6、打擊非法集資犯罪,維護金融管理秩序。
7、打擊非法集資齊參與,同享社會和諧共受益。
8、抵制非法集資,警惕詐騙陷阱。
9、抵制非法集資,勿入陷阱。
10、抵制高息集資誘惑,理性選擇投資渠道。
11、防範非法集資,人人共同參與。
12、防範非法集資,人人有責。
13、非法集資,火葯桶!別碰!
14、非法集資不受法律保護,參與非法集資活動風險自擔。
15、非法集資不受法律保護,謹防血本無歸。
16、積極參與打擊非法集資行動,努力營造富民平安環境。
17、加大打擊非法集資工作力度,促進我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18、加大打擊非法集資力度,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19、加強法制宣傳,提高廣大人民群眾防範非法集資意識。
20、警惕非法集資,避免財產損失。
21、警惕借所謂的種植、養殖、生態環保投資、高科技項目、礦產開發、炒黃金、炒期貨等名義進行的非法集資活動。
22、警惕借種植、養殖、項目開發、庄園開發、生態環保投資等名義進行的非法集資活動。
23、警惕以各類投資基金等名義、提供所謂高額回報的非法集資陷阱。
24、樹立正確理財觀念,警惕非法集資陷阱。
25、提高法律意識,警惕非法集資。
26、提高風險防範能力,自覺抵制非法集資。
27、提高風險防範意識,警惕貸款、非法融資和非法集資廣告陷阱,謹防上當受騙。
28、天上不會掉餡餅,一夜暴富是陷阱。
29、維護金融穩定,共創和諧社會。
30、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犯罪,維護我省金融秩序穩定。
31、遠離非法集資,建設美好生活。
32、遠離非法集資,腳踏實地致富。
33、遠離非法集資,拒絕高利誘惑。
34、在全市掀起防範和打擊非法集資法制宣傳新高潮。
35、珍惜一生血汗,遠離非法集資。
36、自覺抵制非法集資,努力實現保增長,渡難關,上水平。

Ⅳ 防電信詐騙的宣傳標語

1、社會環境要凈化,防範詐騙靠大家。

2、陌生電話不牢靠,反復查詢很重要。

3、安全賬戶子虛有,大額匯款要三思。

4、信任留給愛的人,警惕逼走壞的人。

5、防範詐騙擦亮眼,不理不睬不給錢。

6、欺詐陷阱戲於指尖,天上餡餅偽如水月。

7、取款轉帳多留意,小心壞人設陷阱。

8、防範電信詐騙,奏響和諧樂章。

9、防範詐騙手牽手,平安常州心連心。

10、刀刃上的電信,口袋中的金銀。

11、欠費通知要核實,大額匯款要謹慎。

12、大額支付用轉賬,現金最好少搬家。

13、網路購物便利多,支付流程要仔細。

14、時刻保持警惕,不讓詐騙分子有任何可乘之機。

15、天上掉餡餅,匯款是陷井。

16、時刻綳緊防範之弦,謹防新型電信詐騙。

17、嚴厲打擊詐騙犯罪,維護社會誠信體系。

18、合法購匯勿貪小,中行網點容易找。

19、匯款需謹慎,防騙靠自身。

20、防範詐騙,促進和諧。

21、嚴厲打擊電信詐騙,提高識騙防騙能力。

22、遇事不慌利不貪,網路電信詐騙難。

23、轉賬匯款須謹慎,萬元以上到櫃面。

24、不要輕信涉錢信息,嚴防騙子乘虛得逞。

25、天降餡餅非好運,花言巧語勿輕信。

26、刷卡消費莫離眼,防止盜刷盯著點。

27、詐騙自有言如玉,信之卻無黃金屋。

28、家中隱私勿泄露,涉及錢財需小心。

29、陌生電話先求證,寄錢匯款須謹慎。

30、陌生電話勿輕信,對方身份要核清。

31、電信詐騙防不勝防,提高警惕從我擔當。

32、天上不會掉餡餅,涉錢信息勿輕信。

33、捂緊口袋多留神,資金安全有保障。

34、網上匯款需警惕,電話核實莫大意。

35、拒絕陌生來電,避免上當受騙。

36、防範網路詐騙,從你我做起。

37、紛繁復雜兮詐騙陷阱,誰能參悟兮結法於心。

38、重拳打擊,掀起打擊整治電信詐騙犯罪新**。

39、家庭情況要保密,不明來電多警惕。

40、專利轉讓別輕信,全面驗證多核實。

41、通訊網路虛實難辨,多方求證真假自知。

42、飛來大獎莫驚喜,讓您掏錢洞無底。

43、同心同德爭創文明常州,群策群力打擊電信詐騙。

44、領獎先要手續費,買個教訓實在貴。

45、遇事不慌錢不貪,網路電信詐騙難。

46、簡訊說你卡消費,不予理睬最有效。

47、陌生電話不牢靠,寄錢匯款是圈套。

48、傳遞網路正能量,弦揚時代主旋律。

49、安全之弦須緊綳,網路詐騙毒餡餅。

50、詐騙知識不可少,多方求證保荷包。

Ⅵ 如何防止融資詐騙

1.區別真假融資服務機構的方法
(1)是否站在企業的角度考慮問題;
(2)是否具有融資的經驗和專業度;
(3)收費與其提供的服務價值是否一致,質量價格比如何;
(4)提供的服務是否符合企業的實際情況;
(5)簽訂合同是否存在合同條款陷阱;
(6)與資金方的關系是什麼,位置是否獨立;
(7)服務機構的背景及融資服務人員的品質如何;
(8)贏利模式不同,真正的服務機構以提供智力服務或者風險代理為目的。
2.區別真假投資公司方法
正規的資金方在服務工作流程上與上述設置騙局的機構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仍有很多區別,主要包括:
(1)自己承擔交通費;
(2)在融資過程中不要求企業進行資產或項目評估;
(3)在操作過程中需要中介機構介入時,自己不指定融資服務機構,如事務所、評估機構;
(4)自己承擔全部或一部分運作過程費用;
(5)對擬投資的項目或擬合作企業從一開始就運作非常細致;自己親自和企業及其融資服務機構一起進行項目論證;
(6)有嚴格的投資方向、投資原則;
(7)不具備條件的企業不往下進行;
(8)在成功以前不收過程費用;
(9)不急於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
(10)簽訂的合作協議非常公平,沒有設置合同條款陷阱。
3.企業應加強自我防範意識
(1)對投資公司或融資服務機構進行調查確認。
(2)謹慎接受朋友的建議。不論是企業團隊的關系人,還是其他人介紹資金方或融資機構,這都不是企業進入融資騙局的根本。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融資企業應該從工作流程和選擇標准上進行嚴格把關,提高防範意識和防範技術。
(3)不要有投機取巧的心理。
(4)提高判斷力。企業對投資公司及融資服務機構缺少判斷能力,是陷入融資騙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企業在融資實踐過程中應不斷地積累經驗,主動地學習有關知識。
(5)請專業融資顧問全程跟蹤服務。企業可以選擇具有職業操守、經驗豐富、能夠站在企業角度的融資服務機構做融資顧問,或者請律師參與,事先對機構的性質和真實性進行判斷,在簽署協議前謹慎抉擇,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