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太合音樂融資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太合音樂融資

發布時間: 2021-05-19 00:57:58

① 在號稱「注意力經濟」的時代下,太合音樂集團將如何乘強風破浪

在這種形勢下,太合用變化多樣的音樂曲風,從詞曲管理、錄音製作,到藝人管理方面,全方位地推動著流行音樂的發展


經過多年在民族、搖滾、電子、流行等音樂領域的深入培育,譚維維說:「太和麥田見證了中國音樂的成長和轉型。它就像一塊土壤,養育著無數傑出的音樂家茁壯成長。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音樂可以輕松發芽和收獲的地方。我認為無論時代和環境如何變化,無論是粉絲還是市場,對好內容的需求總是一樣的。我相信太和麥田將成為我最堅實、最值得信賴的音樂夥伴!也請期待我未來的音樂作品一起合作!」

② 問一下百度音樂人為什麼改成太和音樂

1、網路音樂與太和音樂合並了
2、按照網路官方的說法:
合並後,在新公司的運營上,太合音樂將主要發揮傳統音樂公司在版權、音樂人等方面的資源優勢。
網路音樂將充分發揮互聯網平台優勢,在海量用戶的基礎上,全力發展以粉絲經濟為代表的多種線上業務,並注入網路的大數據智能技術支持。
3、按照太和官方的說法,就是「將互聯網巨頭的優勢與傳統行業的經驗、資源相結合,整合音樂產業的上下游資源」。
4、按照媒體的說法,網路此舉可能是受 Apple Music 入華的刺激!
望採納!

③ 「劍網行動」兩周年,在線音樂市場的暗波和洪流

國內音樂版權的轉折點,始於2015年7月份國家版權局的一則通知,一改此前盜版泛濫的局面。如今距離那場聲勢浩大的「劍網行動」已經過去了兩年的時間,在線音樂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直接被沖擊的行業。
就在不久前,多米副總經理辜煒東的離職,使得這家快被遺忘的在線音樂平台再一次被關注,可曝光的卻是連續三年虧損的業績,「在線音樂第一股」的前景似乎並不樂觀。在硬幣的另一面,QQ音樂、酷狗音樂、網易雲音樂等有著巨頭背景的平台,一方面忙著IPO或融資,一方面進軍音樂產業的上下游,攤子越鋪越大。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焦點的更迭和模式的轉變背後,音樂產業的競爭和機遇遠未結束,暗波和洪流也一直存在。
版權就是生產力
兩年前的「劍網行動」,徹底激發了人們的版權意識,有人為之手舞足蹈,也有人暗地裡吐槽。無論如何,版權爭奪已然成了音樂產業里的一股洪流。
動作最為明顯的大概還是在線音樂平台,也正是從2015年的夏天開始,在線音樂的興衰更替,平台間的爾虞我詐,用戶在不同APP間的輾轉,無不和版權有關。最早是阿里和騰訊之間的版權競賽,彼此投入重金積累獨家版權,伴隨而生的是一場場混戰,比如QQ音樂和中國音樂集團的戰略合並,比如太合音樂接過了「網路音樂」的盤子,比如阿里音樂對天天動聽的戰略放棄……故事遠未結束。
一直到今天,版權的斗爭仍在持續,騰訊音樂一舉拿下環球、索尼、華納世界三大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牢牢地將版權的管理、分銷、推廣等權利掌握的自己手中,換來的便是在國內市場舉足輕重的話語權。當然,音樂平台搶奪版權的方式也更加多元,除了真金白銀的購買,音樂綜藝、獨立音樂、藝人經紀等也都成了豐富版權的方式。
不難理解的是,視頻版權和音樂版權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前者有著明顯「一次性消費」的屬性,視頻平台爭奪版權的目的,大多是為了積累用戶,並誘導用戶轉化為付費用戶,而這也恰是視頻平台的版權戰被詬病的地方,需要持續性的購買高價版權,以換取在內容豐富度和用戶忠誠度上的優勢;後者卻屬於典型的「頻繁消費」產品,一首歌可以聽很多遍,一張專輯也可以循環播放,這就意味著佔領了版權便佔領了用戶時間,有了足夠體量的忠實用戶,在商業化方面便更具備想像力。
只不過,從免費時代過渡到版權時代,最核心的競爭思路卻從未改變。在互聯網剛剛普及的時候,九天音樂、一聽音樂等網站大行其道,優勢便是音樂資源的線上化,後來崛起的酷我音樂、酷狗音樂、QQ音樂等漸成潮流,播放器成了音樂資源的「聚集地」,最為明顯的是,擁有搜索入口的網路音樂能夠迅速崛起,離不開自身的資源和流量優勢。即便到了版權時代,這一思維仍在延續,不管是瘋狂購買獨家版權,還是巨頭間的合並滲透,版權資源始終都是瓜分市場份額的利器。
幸運的是,版權已經成為音樂產業里「生產力」的象徵,甚至凌駕於產品和品牌之上,由之帶來的利好是,整個行業都在尊重版權,或許在線音樂平台要為之付出巨額的版權費用,且最終會轉移到用戶身上,也讓很多人看到了音樂行業的春天。
產業上下游暗流涌動
雖然QQ音樂、酷狗音樂、網易雲音樂等當下的主流平台,未曾公布具體的版權費用和營收情況,多米音樂作為上市公司所公布的財報,似乎可以感知到音樂平台的壓力。
從2014年到2016年,多米的版權成本分別為1274.14萬元、2400萬元、4970.1萬元,凈利潤分別為-4399.95萬元、-5766.74萬元和-2700.47萬元。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多米因對北京蜜萊塢公司股權的投資比例被稀釋,獲得了5724.83萬元的投資收益,也就是說公司的實際虧損並未止跌。
換來的結果是,除QQ音樂在2016年宣布盈利外,在版權費用成倍增長的前提下,虧損屬於普遍現象。很明顯,不管是出於投資者的壓力還是為自身的前景考慮,如何製造盈利可能便成了頭等大事,於是音樂上下游產業鏈開始暗流涌動。
整體來看,盡管各大音樂平台在圍攻產業鏈方面提出了不同的口號,表象之外主要集中在內容分發、內容打造和線下演出。
在內容分發層面,音樂播放器正在演變成為一站式的內容平台,尤其進入到2017年以來,這一態勢尤為明顯。酷我音樂、酷狗音樂等早就把K歌、直播等內容形式整合進音樂播放器,網易雲音樂在4.0版本的更新中加入了短視頻,並提升了音樂專欄的權重,QQ音樂在最近的版本上加入了「音樂號」的功能,進行音樂相關的文章、視頻、音樂等內容的推送。可以理解的是,在線音樂平台想要謀求的是一個站內的流量閉環,滿足更多的用戶需求,進而夯實自身作為宣發平台的地位。
相比於價格突增的版權,在線音樂平台也在尋找更具性價比的內容生產方式。一個方向是獨立音樂人,比如網易雲音樂的「石頭計劃」,蝦米音樂的「尋光計劃」,獨立音樂人更渴望流量和機會,在線音樂平台顯然不缺這些;另一個方向是發掘優秀的草根音樂人,諸如QQ音樂的「覓樂」行動、各類校園歌手大賽等等,在線音樂平台也開始和這些活動篩選出的頭部選手進行簽約。
線下演出看起來是在線音樂夢寐以求的現金奶牛,且模式上出現了差異。阿里音樂的野心最為明顯,斥資收購大麥網,打通音樂和票務市場的關聯,並藉此構建粉絲、藝人、平台三方聯動的新模式;和阿里相同的是,騰訊也在下一盤泛娛樂的棋,除了騰訊音樂三大產品的引流,騰訊視頻等也開始以LiveMusic等形式,不斷開墾線下演出的沃土,包括演唱會的線上直播等形式;此外的網路音樂、網易雲音樂等也在積極籌謀線下市場,依託票務分銷、行業合作等逐步向線下滲透。
即便是音樂硬體這個看起來有些「添加劑」屬性的盈利方式也未被在線音樂平台錯過,包括酷我音樂、酷狗音樂、網易雲音樂等均推出了相關的硬體產業鏈,涉及耳機、藍牙音箱等,將粉絲經濟演繹的淋漓盡致。
躁動的長尾市場
巨頭們試圖打通整個音樂產業鏈,雖然方式各異,卻成功吸引了資本對音樂長尾市場的關注。有人說,在線音樂已經打破了流量、功能和版權資源的邊界。或許這並不是什麼壞事,至少激活了一個又一個音樂長尾市場。
聯系最為緊密的是,在線音樂平台對內容的青睞,給了音樂創作者更大的信心,典型的就是越來越受關注的獨立音樂人。隨之誕生了一家又一家「原創音樂服務平台」,較為知名的有鄭鈞的合音量、汪峰的碎月等,看起來缺少一些背景的V.Fine也在去年拿到了600萬天使輪聯合投資。而在未來,無論是C端還是B端市場,都有可能涌現出更多的創業者,成為整個音樂產業鏈上的必要一環。
另外,即便是看起來和在線音樂的巨頭們有些沖突的產品,依舊得到了巨頭們的青睞。以小眾音樂播放產品為例,豆瓣FM、LavaRadio、跑嗨樂等等,LavaRadio被太合音樂並購,跑嗨樂則與QQ音樂達成了深度合作。傳統唱片體系已經瓦解,而在線音樂巨頭因為掌控力版權也就占據了市場上的主動權,小眾音樂產品享受的版權紅利只是一個小案例,在版權分銷持續擴散的情況下,對直播、短視頻等和音樂有關聯的市場,都將是一件好事。
更有甚者,在線音樂還帶火了一大波的周邊產品,類如音樂的兒童教育、直播教學、星粉互動等等,長尾市場從來都不缺少想像力。
總之,音樂行業始終是熱鬧的,這種熱鬧不是前幾年的亂象叢生,而是版權體系下整個行業由內向外的延展。或許在線音樂平台謀求的是IPO,音樂人希冀的是自己活得更好一些,其他從業者無非也是想分一杯羹,好在這些都是理性的。
Alter,互聯網觀察者,長期致力於對智能硬體、雲計算、VR等行業的觀察研究。

④ 太合音樂集團自成立以來,是如何一直秉持對音樂的熱愛和敬畏之心

這應該和太合音樂團的企業文化有關吧,還有就是太合音樂團的管理,董事長的企業管理制度有關。不過太合音樂團也是一個有實力的企業。

如今的音樂內容日趨多元化、音樂市場細節的今天,譚維維雖然以傑出唱功出名,她卻並不拘泥於演唱本身,除了原創實力令人矚目,譚維維在新音樂內容發掘、多種音樂元素融合等方面同樣頗有心得,其音樂可能性、多樣性為業內稱道。譚維維在音樂道路上的追夢歷程,同樣激勵著眾多樂迷。

⑤ 百度音樂花了多少錢收購太合音樂

是太合音樂收購網路音樂

⑥ 太合音樂賬號怎麼解除綁定手機

1、進入華為設置當中,打開賬號中心,如下圖頁面。

2、找到賬號選項,點擊賬號選項,進入下一頁面。

3、點擊賬號之後出現下圖,點擊需要解綁的手機號或郵件地址。

4、例如選擇點擊手機號,出現下圖頁面,點擊更改即可修改綁定的手機號。

(6)太合音樂融資擴展閱讀:

通過注冊和登錄華為帳號:

1、使用應用市場、主題、音樂、視頻等多種華為雲服務。

2、在游戲中心,下載豐富的游戲,盡情地娛樂。

3、使用錢包,綁定公交卡、銀行卡,方便線上線下支付和購物。

4、在商城購買華為手機,在花粉俱樂部反饋意見問題。

5、還可以,添加好友、創建群組和家庭,給對方發送照片。

參考資料:華為賬號-常見問題

⑦ 百度音樂盒,太合音樂是什麼關系

面對音樂版權的壓力,網路音樂終於坐不住了!繼QQ音樂宣布與網易音樂、多米音樂合作之後,網路宣布旗下的網路音樂業務與太合音樂集團合並,搞音樂單槍匹馬可不好混,看來要聯手奮鬥了!

據了解,網路音樂業務將與太合音樂集團合並之後,將打造一家」全新的互聯網音樂機構」。在新公司的運營上,網路音樂主要發揮互聯網平台優勢,在海量用戶的基礎上,全力發展以粉絲經濟為代表的多種線上業務,並注入網路的大數據智能技術支持。而太合音樂將主要發揮傳統音樂公司在版權、音樂人等方面的資源優勢。
據了解,太合音樂旗下擁有一百餘名合作藝人,近1000首原創詞曲版權,120餘名簽約詞曲作者,代理中外詞曲60餘萬首。
對比網路音樂,QQ音樂動作來的更快。在今年10月份,QQ音樂就和網易雲音樂達成合作,二者轉授的音樂版權超過150萬首。11月份,QQ音樂又和多米音樂簽署版權授權協議。據了解,目前,QQ音樂正版曲庫擁有超過1500萬首正版授權數字歌曲。同時合作的唱片公司約有200多家,其中與索尼音樂、華納音樂集團和韓國YG娛樂等公司建立了獨家合作。
網路音樂出招似乎來得晚一些,不過今後的發展會如何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⑧ 音樂平台的歌因為版權問題下架了,為什麼版權不直接買呢

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熱點 > 明星動態 > 網易雲音樂為什麼被大量下架 網易雲音樂為什麼突然沒有版權了
網易雲音樂為什麼被大量下架 網易雲音樂為什麼突然沒有版權了
更新:2017-08-11 18:19:44來源:劇情狗原創作者:麥兜標簽:
網易雲音樂一直以人性化的推歌和廣泛的受眾人群而備受好評,用戶相當的多!但是最近,有很多用戶陸續發現有很多歌突然就從網易雲里下架聽不了了,許多變成了灰色的列表,這是怎麼回事呢?網易雲音樂的版權問題解決了嗎?網易雲音樂和QQ音樂怎麼回事?一起來看看吧!



網易雲音樂聽不了
「早上起來打開網易雲音樂,發現之前創建的歌單里又有一些港台歌手的歌曲被下架了,點擊這些已經『變灰』的歌曲時,頁面下方則顯示『因合作方要求,該資源暫時無法使用』的提示信息。」8月9日,有網友在社交平台上發帖表示。而從這位網友公布的歌單內容來看,暫時無法使用的資源中包括衛蘭、泳兒、容祖兒、張敬軒等知名歌手的部分曲目。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網友反映網易雲音樂平台上的歌曲被下架。梳理之前的信息可以發現,截至目前,網易雲音樂平台上包括五月天、林宥嘉、陳奕迅、Beyonce等在內的海內外流行音樂歌手的歌曲都遭遇不同程度的下架。

深究下架原因,仍與音樂版權有著密切關系。而大量歌曲的下架也讓不少用戶頗為無奈,看著歌單里減少的曲目,用戶楊女士表示,「一直以來是用網易雲音樂聽歌,也非常喜歡網易雲音樂的播放頁面和私人FM、歌曲推薦等功能,但是現在歌單里下架的歌越來越多,沒幾天就有一些歌點不了,無奈之下只能再下載一款別的音樂軟體」。

網易雲的回應
8月10日晚,針對近期部分歌曲下架一事,網易雲音樂在官方微博、微信和站內發布回應,解釋下架原因和目前進展。網易雲音樂真摯誠懇的回應,獲得了許多用戶的支持,他們紛紛留言表示為網易雲音樂加油,十分暖心。回應發布不到一小時,網易雲音樂官方微博下就已經有1000多次轉發,2000多條評論以及4000多點贊,官方微信的閱讀數也已逼近20000,而截止8月11日上午,微博和站內評論均已超過5000。



網易雲音樂表示,由於與騰訊音樂的版權轉授關系,目前被迫下架了部分歌曲,網易雲音樂感到非常愧疚和抱歉。網易雲音樂表示,有充裕的資金可以購買版權,並且一直在積極采買版權。對於本次下架事件,網易雲音樂與用戶一樣心急欲焚,正在全力與騰訊音樂進行版權轉授的洽談。但遺憾的是,網易雲音樂還沒促成版權轉授的達成,只能被迫先下架這些歌曲。

QQ音樂與網易雲音樂的博弈
「你們不能愉快抖腿了,但不是我的錯。」盡管網易雲開宗明義地提到自己4月融資超過7.5億元,言外之意,他們不差錢,但為什麼還是沒買呢?跟騰訊談不攏啊。所以你們要怪就怪騰訊好了——漂亮的一記甩鍋。

誰的獨家版權多,誰就是爸爸。前文已提及,雙方爭執不下的是價格因素。要用錢的地方很多,7.5億元融資也未必夠用——畢竟簽了朴樹專輯《獵戶星座》就代價頗昂。今年騰訊為了買環球音樂的獨家代理版權就花了十多億美元(關於環球音樂的爭奪戰,我們已經談過,茲不贅述)。各家公司對版權的爭奪趨於白熱化,導致市場價格水漲船高。

市場不講那麼多情懷,這是一個有獨家版權就是爸爸的時代,要麼接受,要麼下架,沒有更多選擇。「以往的行業談判,快到期了就談判,談不攏也不下架,拖著拖著就幾個月過去了。」一位音樂行業人士告訴虎嗅,「今年有點不一樣的是,一到期就下架。看起來現在版權談判、使用和管理都規范多了。」



談判的示範作用才最致命。價格可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版權弱勢方一旦接受了強勢方的價格和條件,將會形成連鎖反應——不但是騰訊,連太合音樂、阿里音樂乃至獨立音樂廠牌都會依樣畫葫蘆,調高價格,增加條款,這樣一來,購買版權的壓力將翻若干倍。

騰訊的一石二鳥。網易最近發布的財報顯示,今年網易雲音樂的用戶數量突破3億,用戶留存率行業第一,面對如此迅猛的增速,無論哪家音樂公司都無法忽視。對騰訊來說,通過談判賣個好價錢倒是其次,通過馬拉松式的談判,令對手版權音樂出現缺失,壓低活躍度才更劃算。

通常,唱片公司在賣獨家版權代理時,會附加一個「曲庫運營」的條件,即:可以高價買下曲庫,但也需要向第三方授權,以實現利益最大化。對騰訊來說,這不難化解:一旦談判失敗,騰訊音樂還可以把曲庫授權給網易雲音樂的對手(就在今年5月的MTA天漠音樂節論壇上,網路音樂總經理王磊就表示,網路音樂將很快得到華納音樂版權曲庫,而騰訊正是華納音樂在國內的獨家版權代理商),擠壓網易雲音樂的生存空間。

用戶能怎麼辦?多下載幾個音樂App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