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金融資產遞延所得稅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金融資產遞延所得稅

發布時間: 2021-05-18 12:01:34

『壹』 為什麼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確定遞延所得稅負債時是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而不是計入所得稅費用呢那

因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波動是進其他綜合收益沒有影響當期損益,所以不能對應所得稅費用。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波動進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持有到期投資減值准備和長投的減值准備的都是資產減值損失,是利潤表項目,所以可以對應所得稅費用。
長投的商譽不確認遞延所得稅

你也上海的。真巧。我長寧區的

『貳』 如何計提遞延所得稅資產

遞延所得稅資產,就是未來預計可以用來抵稅的資產,遞延所得稅是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才會產生遞延稅款。 是根據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及適用稅率計算、影響未來期間應交所得稅的金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是和暫時性差異相對應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將來可用來抵稅的部分,是應該收回的資產,所以對應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是由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對於影響利潤的暫時性差異,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所得稅費用」。例如會計折舊小於稅法折舊,導致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如果產品已經對外銷售了,就會影響利潤,所以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當期的所得稅費用。如果暫時性差異不影響利潤,而是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則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資本公積。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按照公允價值來計量的,公允價值產升高了,會計上調增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並確認的資本公積,因為不影響利潤,所以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不能調整所得稅費用,而應該調整資本公積。

『叄』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確認遞延所得稅的問題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後續計量過程中,當公允價值發生變動時,將會導致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產生暫時性差異。因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在會計上予以確認,在稅法上不予確認,從而產生了會計與稅法的計價基礎不同。
《企業會計准則第18號——所得稅》規定,與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事項相關的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應計入所有者權益,即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事項,相關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形成暫時性差異,應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計人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所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後續計量時,涉及遞延所得稅的核算。
所得稅費用=(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稅率,
沒有問題。

『肆』 什麼是遞延所得稅及其會計處理

遞延所得稅是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才會產生遞延稅款。 是根據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及適用稅率計算、影響(減少)未來期間應交所得稅的金額。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是兩個會計科目,分別放在資產列和負債列。但是他們跟傳統的資產和負債有一定區別,只是他們所核算的內容跟資產、負債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就有了這兩個會計科目,用來核算一些特殊的經濟業務。

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的會計處理:

1、按照企業的利潤計算的實際應該繳納的所得稅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企業所得稅

2、由於納稅差異的存在產生了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資產影響的所得稅費用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所得稅費用

3、遞延所得稅負債影響的所得稅

借:所得稅費用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上面三個分錄合起來,就是

借: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應交稅費——企業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負債






『伍』 關於可供金融資產減值的遞延所得稅的處理

當可供金融資產發生減值時,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應計入「所得稅費用」,而且應該把之前公允價值變動時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轉入「所得稅費用」。
公允價值變動是指可供金融資產雖有小幅波動減值,但在可預計的將來可以恢復的情況。

『陸』 關於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遞延所得稅的問題。

目前所得稅准則採用的是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是以資產負債為基礎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資產負債日公允價值變動是沒有計入當期損益,但計入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本身這個資產項目價值,這一項在會計上和稅法上的價值產生差異,所以要確認遞延所得稅。

「所得稅費用=(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稅率」這公式不完全對,原因即上述,未計入損益項目產生的遞延所得稅也不計入損益項目,如上述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變動產生的遞延所得稅也計入資本公積。

『柒』 交易性金融資產所得稅費用和遞延所得稅

先說一下這個題目的事宜
期末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這個科目期末是沒有餘額的,你這里說的有5萬余額,基於做題目考慮,我理解你所說的是什麼意思,但是期末的時候損益科目肯定會結轉到本年利潤,無余額
另外,利潤總額20萬,也是基於5萬已經結轉考慮的。
第三,所得稅稅率25%假設。
不管你看的是什麼教材,意思是這樣的,對於這類資產,所得稅對這些科目對利潤總額的影響是不計稅的,也就是說20萬應納稅所得額中有5萬是由於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而來的,所以20萬中這5萬不應該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即:應納稅所得額為15萬
分錄:借:所得稅費用 1.2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1.25
借:所得稅費用 3.75
貸:應交稅費__所得稅 3.75
最後,教材中會有這樣的一句話,會計報表上的所得稅費用由兩部分構成,一個是實際應繳納的所得稅,另一部分是遞延所得稅,希望你看了我的後,有所收獲.

『捌』 遞延所得稅資產是什麼意思新手請各位幫忙!

遞延所得稅資產(Deferred Tax Asset),就是未來預計可以用來抵稅的資產,遞延所得稅是時間性差異對所得稅的影響,在納稅影響會計法下才會產生遞延稅款。 是根據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及適用稅率計算、影響(減少)未來期間應交所得稅的金額。

(8)金融資產遞延所得稅擴展閱讀:

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是和暫時性差異相對應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將來可用來抵稅的部分,是應該收回的資產,所以對應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是由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對於影響利潤的暫時性差異,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所得稅費用」。例如會計折舊小於稅法折舊,導致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計稅基礎,如果產品已經對外銷售了,就會影響利潤,所以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當期的所得稅費用。

如果暫時性差異不影響利潤,而是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則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該調整資本公積。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按照公允價值來計量的,公允價值產升高了,會計上調增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並確認的其他綜合收益,因為不影響利潤,所以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不能調整所得稅費用,而應該調整其他綜合收益。

『玖』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時得遞延所得稅認定

發生減值時肯定要對應所得稅費用的,即把減值時發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記入所得稅費用,還要把以前記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遞延所得稅資產轉入所得稅費用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
其他綜合收益
貸:所得稅費用

『拾』 關於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遞延所得稅費用實務

再次糾正一樓:無論是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還是遞延所得稅負債,都不會影響所得稅的。相應還是該記資本公積。話分兩頭說:

一。公允價值上升100:(假設轉回時的稅率為25%,並非現在25%,二樓說得對) (下面分錄後括弧內是模擬稅務官的話語)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100 (資產增值暫擺在你賬上)
貸:資本公積 75 (你就公積75吧,另25是將來我給我的)
遞延所得稅負債25 (欠我國家也不能漏記賬噻)
上述分錄如果分兩步: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100
貸:資本公積 100
借:資本公積 25 (並非所有的遞延稅款都對應所得稅,你想純賺100喲,當然不行,沖回2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 25

二。下降100 (暫時性,不確認減值)
借:資本公積 75 (你只虧得了75,我還幫你承擔了25呢,盡管是將來的事)
遞延資產所得稅資產 25 (將來用以抵其他收入該交的稅款25嘛)
貸:可供出售金額資產 100 (你先把資產價值減下來,抵稅的事,到時候再說)

我們要注意,國家是不請自來的第三方,無論企業的盈虧,都不是企業自個兒的事,賺了A,只得到A乘(1-所得稅率),A乘所得稅率是國家的,虧了B(因為後可期可補),只虧得了B乘(1-所得稅率),國家幫你承擔了B乘所得稅率。
所以上面例子,上升100,你就公積75吧,另25是給國家准備的。資產可以在你賬上,欠國家也不能漏哈,下降100,所有者只承擔75,另25國家在將來(你真正按現在這個價處理該資產時)會讓你少交25.

從上述來看,無認如何,也是影響不了本期所得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