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聯想上市後的融資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聯想上市後的融資

發布時間: 2021-05-17 22:09:09

㈠ 聯想是上市公司

「中國玻璃」,一個極令人陌生的名字。然而就在「中國玻璃」昨日在港上市的時刻,為人熟悉的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卻少見地走上前台,為外界撥開「中國玻璃」及其身後由其一手打造的聯想系的層層迷霧。

總部設於江蘇宿遷的「中國玻璃」昨日同交通銀行一起成為在港交所上市的兩家內地主板上市公司,較之交通銀行的龐大上市規模,「中國玻璃」是僅有9000萬公眾流通股,融資額不過2億元上下的小盤股,但其昨日在港的上市卻同樣招來大批媒體的關注,這不僅因為「中國玻璃」的成功上市與聯想控股密切相關,還有就是柳傳志的亮相讓其上市變得更令人注目。

http://it.sohu.com/20050624/n240129079.shtml

㈡ 聯想失敗融資案例 後來怎麼處理了

在國內銀行與融資貸款除了關系以外,中小企業是最不屑的一部分,因為一般沒有擔保,沒有資產,沒有信用,沒有很好的市場訂單,沒有很好的管理系統,都是減少銀行及所謂銀主貸款給中小企業的原因,熟人借貸,變成無奈的選擇.

㈢ 聯想並購NEC採用了什麼樣的融資方式與支付手段

不是採用直接出多少錢,買多少股權或者接受定向增發注入多少資金等直接並購方式,而是採用了與NEC聯合成立控股公司,再把NEC的PC事業置入其中的方式而實際加以並購的。採用這種方式,給足了NEC的面子,降低了並購的難度,同時又為聯想集團整合在日本的PC事業鋪平了道路。
我們說這次聯想集團的老練,就是老練在這個地方。如果直接以多少代價來獲取多少股權的方式,作為日本最大的PC公司的面子可能放不下,而且,也會像當年並購IBM的PC事業時一樣造成客戶的流失。在聯想集團和NEC雙方宣布合資建立控股公司的記者招待會上,NEC就小心翼翼地否認了把PC資產賣給聯想集團的說法,而且在合資的控股公司之下NEC的電腦品牌也將保留。這種保全面子的做法既不影響到聯想集團對NEC的PC事業的控制,而且也確實不會影響到NECPC公司原來的具體營銷。

㈣ 聯想回歸A股已接受上市輔導,聯想回歸A股主要是出於什麼考慮

隨著深交所創業板的擴容,上交所科創板的設立,如今的A股,已似乎有些讓人意外地,榮登全球“最大股票融資市場”(按交易金額計算)。

在這樣一種形勢之下,阿里、網路,先後都作出“回歸”(前往港股上市)舉動,從而讓聯想作出的同樣舉動,也就不那麼讓人難理解了。

當然,跟其他一些股價低迷、交易沉寂的公司有所不同,阿里、網路前往港股屬於“二地上市”,而作為港股上市公司的聯想如果最終在A股上市,那與此也將沒什麼不同,也只會是“二地上市”。

塑造品牌形象

對於大型公司、明星公司而言,美譽度、品牌形象,能夠直接帶動其產品的銷售。

上市之後的透明度,某種程度就會提升公司的美譽度、幫助公司改善品牌形象

海量的股東,也會成為積極幫助公司宣傳推廣的潛在力量,對公司業務成長帶來幫助。


㈤ 聯想集團是不是偏好股權融資

這個跟企業內部做出決定時的財務狀態有關

說白了就是看他手上有沒有錢

㈥ 聯想集團為什麼不在中國A股上市

並非聯想不想在國內上市,因為聯想提起上市較早,當時中國的證券市場非常不規范,並未為創業公司提供平等上市融資機會,上市之路十分曲折,聯想才舍近求遠,去香港上市。
如果樓主讀過中國股市歷史變遷的話就會明白當時為什麼聯想不在大陸上市,中間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聯想某高管曾對此發過牢騷。

㈦ 聯想為什麼不回歸a股

這就看其是否符合返回A股的條件,回歸A股,即在境外上市的大型國企,通過境外市場進行首次融資(IPO)後,回到境內發行A股進行再融資,吸引增量資金入市。通俗點說就是在境外或港澳台地區上市的股票返回中國大陸上市,如某股本在香港上市,為H股,現返回大陸上市便變成A+H股。但並不是可任意回歸A股,需獲得證監會發審委批准。大型國企回歸A股既可以有效增加A股市場優質股票供給,又能緩解目前市場流動性過剩,有利於市場的穩定發展。如建行、中國移動、中石油等龍頭企業回歸A股從長遠來看,A股的回歸有利於中國股市更加健康的發展,同時,也讓中國股民分享了中國最賺錢公司所帶來的成果,即意為這些賺錢的公司的股息可以分給大陸的股民了。 為什麼要到境外發行股票現在又要回歸呢?在境外市場上市的大型國企存在通過不斷融資以壯大實力的需要,但通過境外市場進行首次融資(IPO)比較容易,而進行再融資的難度較大,因此回歸A股市場就成為一個比較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