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改善企業融資環境
改善企業融資環境的措施:
1、中小企業基金、中小企業集合債券;
2、股權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
3、小額貸款公司、財政資金注入擔保機構;
4、新三板,股權轉讓系統;
5、設置區域股權交易中心,可以通過新四板掛牌方式,進行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
6、其它政府針對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等。
Ⅱ 如何解決企業融資環境偏緊,融資成本過高
從業兩年多,覺得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想的那麼難。最有效的措施是中小企業從自身做起,健全財務管理。然後與實力相當的企業合作成為互保單位,找當地政府成立的擔保公司,在正規銀行貸款,這是目前融資成本最低的一種渠道。
健全財務管理主要是讓信貸的客戶經理盡職調查、撰寫調查報告時有據可依,後續即使出現風險,他們也不會有很大的責任,這樣他們才會無壓力的盡心給你貸款、
找互保單位主要是為擔保公司提供反擔保措施,相對銀行,政府成立的擔保公司對於反擔保的要求會相對較低。
我作為從業者,覺得只要中小企業做到以上兩點,對了還要有個得力的會計。很容易貸到款的
Ⅲ 如何優化外部環境,拓寬融資渠道
首先自己要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選擇自己熟悉或者有渠道有資源的行業去嘗試創業,融資一般的方式是向銀行貸款,但是要基於你抵押的價值,一般銀行向中小企業借貸都有條件限制的,或者就是向親友借錢,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且數額有限,還有就是求助於向第三方平台,比如91企業資源網,能夠幫你找到最佳的投資人,滿足你的融資願望。
Ⅳ 金融環境的解決措施
面對我國落後的融資模式,我國必須採取積極的態度來解決這一問題。 一.建立良好的企業外部環境
金融是市場經濟融資體系的基礎和主體,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是發展生產力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金融的融資功能, 通過嚴格的信用 權責約束機制,高效率地優化資源配置和利用,對整個社會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歷史經驗證明,要成為經濟強國,必須以健全、完善的金融體系為支撐。前蘇聯為什麼解體?金融落後是一個重要方面。盡管他們在鋼鐵、能源、交通等物質生產力方面已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落後的金融體系不能有效地動員和配置全社會的資源,經濟效率低下,國民經濟難以協調發展。現代經濟的競爭,也是金融的競爭,是金融制度 的競爭。在現代化建設和對外開放的新階段, 建設一個強大、高效、 穩 健的金融體系, 關繫到我國金融和經濟的安全、穩定,關繫到經濟發 展的效率和國際競爭力。
當前我國辦好金融的關鍵, 是要認清信用缺損帶來的危害,提高對金融的認知,遵循三種融資發展規律,按照國際標准,明確辦好金 融的目標。 現階段,要在發揮財政融資作用和推進資本市場發展的同時, 完善信貸融資和證券融資,建立起新的融資基礎和框架,持續支 持經濟發展。經過幾十年的迅猛發展我國已經建立了股票市場,債券市場等。一些基本的金融機構, 應該說我國的金融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但與此同時,也必須清醒地看到,金融業發展還存在很多不穩定因素,不良資產比例仍然較高, 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長效機制還遠未形成, 金融業無論是在競爭水平和服務效率上都趨於較低的水平。因而如何建立比較完善的股票,證券等金融市場就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
具體可以採取如下幾點措施:
1.是健全國家宏觀調控體系, 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綜合運用 多種貨幣政策工具, 適時調控基礎貨幣, 充分發揮公開市場操作在日常流動性管理和引導市場利率中的作用。
2.是深化金融企業改革, 促進金融企業健康發展。 推進國有商 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造, 通過明確目標責任、建立考核機制、 上市等手 段, 促進其轉換經營機制,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深化政策性銀行改革, 使政策性銀行轉變為符合市場經濟需要的、財務上可持續、有競爭力的開發性金融機構。
3.是建立多層次市場體系, 鼓勵金融創新。 協調發展各個層次 的金融市場 , 加強基礎性制度建設, 完善市場功能, 提高直接融資比例 ,完善金融資產結構。
4.是完善金融監管體制,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建立以資本充足率監管為核心的監管體系,防範金融機構風險資產的過度擴張。強 化對金融風險的及時校正機制。
5.是加強金融法制建設,改善金融生態。金融生態指金融業運 行的外部環境, 如法制環境、信用環境、市場環境和制度環境。
6.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為了增強股權約束功能,在我國應大 力發展機構投資者。為改變持股主體分散的狀況,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培育現有的機構投資者, 使之真正體現機構投資者的投資特點。而且在發展機構投資者的同時, 引導機構投資者的行為, 使之真正起 到提高市場效率,優化資源配置, 改善公司治理的作用。
二是擴大機 構投資者的投資規模。
三是大力開發金融衍生產品, 增強機構投資者的風險控制能力。
7.強化銀行的債權約束。首先,要建立強有力的償債保障機制。近些年, 隨著銀行不良債權的增加,銀行強化了抵押與擔保、債務期限和債務資金的用途等事前保障機制,這對增強債務的安全性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但事後保障機制也不能忽視,建立有效的事後保障機制,加強破產清算與重組的組織工作,重視清算的作用,對於企業控制者通過價格、擔保、虛假業務合同、虛假債務合同、關聯交易等方式欺詐性地轉移企業財產的行為,要對企業責任人和當事者進行財產追索。
二、建立良好的企業內部環境
從我們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 如果不改變企業的融資模式, 僅就 法人治理結構的某些內容進行調整和變動,很難達到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目的。 因此, 要以改善企業融資結構作為提高公司治理結構的 突破點。
1.增加企業債券融資的比例,完善債券市場,增加企業債券的流動性。
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目前主要是「政府管制型」 的制度 ,要轉變 這種局面,推動我國企業債券市場由「 政府管制型」 向「 市場取向型」 的演進, 一方面需要政府在指導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的思想上, 理順股 票、國債與企業債券之間的關系, 明確企業債券的主體地位。另一方 面, 借鑒債券市場發達國家的成熟經驗, 修訂並完善相應法律法規,減少政府對企業債券市場的過多管制,把本該由市場決定和完成的 事情交還給市場。
2.優化股權結構。
首先,降低國有股比例。目前作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的國家或國有法人股處於控股地位達 5 4 %。 在國際資本市場上, 作為上市公司主要發起人的企業通常可以用 2 0 %~3 0 %的資本調動、支配 7 0 %~8 0 %的其他資本, 而我國資本市場中國家用6 2 %的國有資本僅調動 3 8 %的社會資本, 這是很大的資源浪費。其次,要對企業的經營者實施股權激勵。上市公司公布的年報資料顯示,上市公司董事中有近 4 0 %零持股,總經理中有2 0 %左右零持股; 即使有的董事、 經理持股, 平均持股量也很低。不可否認,我國上市公司的經營者(為數不少是董事長兼總經理) 對公司負有重大的責任,但經營者與眾多股東利益不一致以及決策行為的短期化現象,就是需要我們認真研究的重大問題。學術界認為股權激勵的辦法能使經營者處於類似股東的地位,可以促使他們著眼於股東利益最大化綜合上述我國企業必須既考慮負債帶來的利益,又考慮負債帶來的風險和各種費用。最佳資本結構的確定要在負債帶來的利益和成本之間進行權衡。而在融資方式的選擇上,公司首先選擇內部融資, 其次為債券, 最後才是普通股。對融資次序選擇的考慮是基於財務信號和信息不對稱, 在融資偏好次序理論下, 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資本結構。

Ⅳ 如何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拓寬融資渠道
積極發展和創新中小企業直接融資工具,大力發展場外交易市場,建立健全中小企業融資保障體系,鼓勵創建和發展中小企業私募債、投資咨詢公司、財務管理公司等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的各類中介機構。
Ⅵ 如何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環境
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環境,需要充分發揮政府的政策導向與資金支持功能,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共同研究清理制約小企業融資業務開展的體制、制度和政策障礙。
一是完善小企業融資的法規政策體系。抓緊制定出台與《中小企業促進法》相配套的《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管理辦法》和《中小企業信用擔保管理辦法》等法規,進一步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中小及微型企業劃分標准,提出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特點的五級分類標准,為加大中小企業貸款力度創造條件。
二是逐步建立對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機制。近年來,針對小企業貸款中普遍存在的成本與風險「雙高」問題,為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小企業支持力度,浙江、江蘇、廣西和河北等四省區和部分地市相繼建立了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對小企業貸款增幅較大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由財政給予相應的風險補償。我們要研究總結地方經驗,積極探索建立有效的小企業貸款風險控制機制,鼓勵和刺激金融機構更多地為小企業貸款,以發揮公共財政的政策導向與補充市場失靈的功能。
三是加大對小企業融資的稅收支持。自2001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稅務總局對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融資擔保服務的部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實行了免徵營業稅政策,有力地促進了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的業務開拓。下一步,我們還將同稅務總局、銀監會共同探討有關金融機構為小企業提供信貸的稅收優惠措施,同時著手考慮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准備金稅前提取問題。
四是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建立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是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擔保難的重要途徑,也是各國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通行做法。
五是搭建中小企業信用社會化服務平台。解決小企業融資難的根本途徑是營造社會信用環境、提升企業的信用意識和信用能力。要切實解決信用信息的依法披露、資源整合、企業的現實需求、技術與資金等問題。當前的主要任務,是推進建立以中小企業為主要對象,以信用記錄、信用徵集、信用調查、信用評級、信用發布為主要內容的中小企業信用制度,構建企業守信褒揚、失信懲戒機制。要將營造信用環境、推進企業信用制度與提升企業的融資能力相結合,使企業的信用等級真正成為其獲取融資的重要依據,提高企業對信用的現實需求。通過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逐步形成企業守信、政府徵信、專業評信、機構授信和社會重信的新局面。
Ⅶ 近些年來,企業融資環境有哪些方面的改善
近年來,人民銀行和有關部門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人民銀行去年以來增加了3000億元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基本上都是針對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凡是中小銀行有客戶、還能貸出去,只是因為存款不夠或是存貸比太高,缺乏資金導致貸不出去的,人民銀行都以再貸款、再貼現的形式支持這些銀行。已4次降准,共釋放約4萬億元流動性,對沖了中期借貸便利等之後,凈放出了2.3萬億元流動性。「第一支箭」是增加民營企業的信貸,特別是小微企業的信貸。今年以來,普惠金融口徑小微企業的貸款增長要比一般貸款的速度高得多,並且融資成本開始下降。今後這方面工作還會繼續做。「第二支箭」是支持民營企業發債。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實際上就是給民營企業發債買一個保險。民營企業發債難是因為商業銀行不願意買。商業銀行為什麼不願意買?因為民營企業違約了以後商業銀行不願意承擔這個風險。我們推出這個支持工具,就是一個保險。人民銀行今年增加的3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是一個政策引子,是「四兩撥千斤」的引導,還要依靠大銀行、股份制銀行、中小金融機構一起給民營企業貸款。同時,在監管方面也會出台相應的政策。在財政方面,對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免徵增值稅。這些政策都是非常好的,但一定要落實到位。如果財政、監管和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都能支持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貸款,財政、銀行、監管部門、其他部門「幾家抬一下」,把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解決好,民營企業的融資環境和經營環境就會得到明顯改善。
Ⅷ 中小企業如何增強融資能力
中小企業融資難不僅是一種國內現象,也是一種國際現象。部分原因在於中小企業存續期不穩定,信用水平較低,管理制度不規范,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等引起的;另一方面在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過度審慎經營,即使對部分業績優良,有創新技術的企業存仍在信用歧視,以及資本市場體系不健全與市場制度不完善。在當前金融危機的陰霾下,整體經濟形勢下滑導致外需不振,內需疲軟,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經受了嚴峻考驗。政府當局審時度勢,制定並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優化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鼓勵自主創新等。以上政策的實施,資本投入是關鍵。但現階段,中小企業融資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 筆者認為,中小企業可以採取如下方式增強其自身的融資能力: 第一,居安思危,廣挖洞,深積糧。在經濟形勢健康,自身經營狀況穩健時期,在投資者可以接受的條件下,加強盈餘公積,減少利潤分配,不要把利潤全部吃光。中小企業資金需求有其自身的特點:單筆資金小、周轉速度快、融資需求急。因此,若企業有充足的資金留存,對項目的資金需求或應對突發事件都有較大的彈性,可以靈活地度過資金需求困境。中小企業依靠內部融資,有利於降低財務風險,促進企業的穩健經營,形成良性循環發展。 第二,創新貸款方式。銀行貸款面臨的主要是信用風險,中小企業自身的信用水平較低,缺少或缺乏不動產抵押物,相比於大型企業,中小企業成為銀行貸款的窪地。一方面,企業要規范公司治理,增強自身素質,給金融機構樹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利用股權、專利技術、無形資產、票據及其它動產進行質押或抵押貸款。另一方面,雖然政府出台了金融促發展的政策,大型商業銀行設立了中小企業信貸營業部,但從實際運行情況來看,可謂雷聲大,雨點小,中小企業並沒有得到多少實惠。政府可以仿照當年政策性銀行的設立,從宏觀全局的角度設立中小企業政策性銀行,由相關行業的專家及銀行從業人員組成貸款審查小組,根據細分行業評估各貸款企業的風險水平,制定一套嚴格並有效的貸款審批體系。 第三,強化間接融資。間接融資可分為股權融資與債權融資。經營穩健、業績良好的企業實施股權融資不僅可以增強自身資本,而且通過監管機構的監管和市場的約束可以降低經營中的風險。企業不可能完全依靠自身的資本來發展壯大,負債經營是企業經營的一個特點。只要企業的利潤率大於借入貸款的利率支出,就可以發揮貸款的財務杠桿效應,增加股東的權益。當前滬深股市a股市場上市的企業有1540家,相對於整個中國的企業只是冰山一角,固然這些上市企業大多是優秀企業。我國可以抓住有利時機完善中小企業板市場的各項制度,適時推出創業板市場,逐步形成各層次市場間有機聯系的股票市場體系。支持有條件的中小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開展兼並重組,加大對上市公司行業整合和產業升級的支持力度,減少不必要的審批環節,提升市場效率,不斷提高上市公司競爭力,加快建設股權交易市場,為非上市公司股份轉讓提供平台。擴大債券發行規模,大力發展企業債、公司債、短期融資券和中期票據等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穩步發展中小企業集合債券,加快中小企業短期融資券試點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