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ofo摩拜單車是怎樣融資的 有人說是騙平民百姓的錢融的資是真的嗎
人家融資的都是天使投資人這種身份的,老百姓根本接觸不到好吧。我估計這么說的人是說抵押金吧,那個不是融資。
② ofo與摩拜,在營銷和運營策略上,都有哪些心得
1.營銷策略:摩拜公關媒體,ofo猛打廣告?
羅輯思維羅振宇曾說過類似的話:這是一個網紅的時代,企業CEO要打破頭奮力成為網紅,這能省很多廣告費。與ofo創始人戴威相比,媒體人出身的摩拜創始人胡瑋煒,似乎更深諳「網紅之道」,80後美女CEO,從0到100億,失敗了就當做公益,這些「勵志」的標簽和「感人」的故事,每每見諸於媒體端和社交圈,這給很多人留下摩拜很會搞公關的印象。
所以,當3月7日一篇《為什麼ofo投廣告,而摩拜卻做公關?》的文章橫空出生,迅速傳遍了公關營銷圈,再次引發廣告效果幾何與公關是否有用的大討論,不少人津津樂道ofo和摩拜從營銷之道上講到底誰更勝一籌?
當3月21日蘋果CEO庫克拜訪ofo的照片刷爆朋友圈,3月23日摩拜緊接著召開發布會宣布啟動頗有噱頭的「紅包單車」活動,摩拜與ofo的公關大戰似乎隨時隨地都如影相隨。以007粉絲們的聰明程度,肯定知道這世界上不可能有公司完全不打廣告,也幾乎沒有公司不做公關。區別只是在於每家公司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
每個想用傳統廣告的形式打動消費者的互聯網新興行業,總是免不了要對消費者和市場進行一番教育。ofo是共享單車領域第一家大規模投放線下廣告的公司,自2016年11月起就啟動了大規模的廣告營銷戰役,宣傳共享經濟和騎車出行的環保生活理念。公交站、地鐵站台、寫字樓電梯間……似乎哪裡有騎車人的需要,哪裡就有小黃車的廣告,確實砸了不少錢。
至於摩拜單車,大家千萬別因為創始人胡瑋煒和CEO王曉峰頻繁上節目、接受各種采訪,便誤以為摩拜只做公關。實際上,摩拜有在跟進ofo的廣告策略,一直都有推廣告,包括微博和客戶端的信息流廣告。不僅如此,不知道是不是感受到了ofo在投放廣告後強勁的上升勢頭,摩拜的大規模廣告也在線下全面出街。
至於兩家公司還用了哪些營銷手段來拉攏消費者,007同時搜索了ofo和摩拜兩家公司的微博和微信,可以看到雙方都發起了周末免費騎、充值返現等優惠活動,可見無論是重廣告還是重公關,增加用戶利益,優化用戶體驗都是一大殺器。然而,007仔細翻看了兩家公司的官方微信賬號,發現「周末免費騎」和「充值返現」這兩大活動都是ofo率先推出之後,摩拜隨後大規模跟進。而摩拜簡單的跟隨策略甚至可以追溯到去年11月份緊隨ofo在5月份推出的「給用戶買保險」政策上。可見摩拜的跟隨策略並不止於廣告投放,在營銷活動上同樣似乎拜了ofo為師?
連文案都要照搬,難道說「模仿」會上癮嗎?
廣告和公關,絕不是非黑即白、不可共存的,ofo和摩拜兩家公司的戰場也從馬路和用戶們的手機,擴大到了廣告和公關上。只是相比之下。摩拜更喜歡讓高層出來講故事創造公關影響力,而ofo的廣告規模打得更大、時間打得更早。
分析了那麼多,讀者們肯定會問了:到底哪種策略更好?
剛召開完發布會的摩拜並沒有宣布希么特別利好的消息,而ofo則在庫克到訪公司的同一天對外宣布日訂單已突破1000萬,成為繼淘寶、滴滴、美團之後,中國第四家日訂單過千萬的互聯網平台。從目前的戰果來看,摩拜過度依仗公關做法暫時略輸一籌,大打廣告的ofo更受消費者的青睞。
在這一場戰役上,為何公關輸給了廣告?幾位資深業內人士這樣回答:
資深媒體人營銷人郭先生表示:摩拜的公關營銷是以CEO形象及故事為核心,從標題到內容,公關的對象更多的是媒體、投資人;實則對普通騎行者而言,他們不太關心什麼情懷和故事,羅永浩的情懷高不高?故事講的好不好?為什麼他的錘子手機賣的並不理想?而且,講故事講情懷,一開始大家會覺得新鮮,但時間久了非常容易審美疲勞,同時媒體曝光越多,越容易出錯。
88後新媒體小兵駿先生表示:我們這樣的年輕消費者非常個性化、以自我為中心,我們要的是自己的騎行感覺是否爽?摩拜雖然技術含量很高但比較重不好騎,《為什麼ofo投廣告,而摩拜卻做公關?》一文也曾推測,摩拜之所以主做公關,其背後的原因可能在於產品體驗不佳,所以轉而打CEO情懷故事來提升品牌情感,但從長期來看,摩拜的公關對終端用戶而言,似乎並不那麼奏效。
原GE通用電氣中國公關總監李國威表示:企業迅速擴張時期如果有資本支持,大量投廣告是合算的,有人說摩拜公關佔先,ofo廣告猛烈。其實胡瑋煒並非像馬雲那樣妙語連珠,聽她演講反而有點著急,真心難為她了...
2.產品用戶:摩拜首要考慮自行車本身,ofo以騎行體驗為核心。
ofo和摩拜營銷策略不同,背後是雙方公司理念的迥異,這充分體現在產品和用戶層面。
摩拜創始人胡瑋煒在接受采訪中說:摩拜首先考慮的是車輛的經久耐用,其次才是騎行的體驗。也就是說,為了4年的長使用周期(節省後期運營維護成本),犧牲掉了部分用戶的騎行體驗。從智能鎖,到GPS定位,摩拜單車噱頭十足,
但沉重的車身、不好騎,智能鎖不時失靈,也讓用戶體驗變得不那麼美好。摩拜對用戶的不夠重視,還體現在3月19日早上開始很多用戶反饋出現充值bug,但截止當天晚上24點,摩拜官方都沒有給出具體回應和具體的解決方案。這時候摩拜的公關怎麼突然隱身,令人狐疑!充值出現這么大的bug,押金和支付會不會出現安全問題?甚至有評論認為「這是摩拜犧牲用戶體驗搞的bug營銷」。
從兩方官方社交媒體開始運營的時間點及創始人提出「共享單車模式」的記載,ofo其實是中國無樁共享單車領域的原創者,其創始人代戴威一直強調,共享單車是為了解決用戶出行的問題,也正因為用戶而來,小黃車首先考慮的是用戶體驗,車輛好騎、舒適度才是最重要的。這從小黃車輕便、座椅高度可調節,三角把手的設計可見一斑。不過此前ofo單車的耐用性一直飽受詬病,最近投放的小黃車越來越多,但是損壞的數量也是同步上升,這一情況也嚴重影響了用戶體驗。也許是意識到了產品本身的不足之處,其3月9日最新發布的ofo與700Bike共同研發的新車Curve,強調工匠精神極致體驗,甚至承諾不受天氣影響,永不爆胎。
截止目前,到底誰是共享單車市場的NO.1?
ofo宣稱以52%的市場佔有率一直是行業的引領者和老大,而摩拜則宣稱自己的APP用戶注冊量和月活是第一,雙方的數據公關戰不絕於耳。
然而,到底誰家好,用戶有話說!為此007於3月18日發起了關於「ofo與摩拜,你對哪家公司的品牌印象更好?」的行業調查投票,截止3月23日投票結果顯示:摩拜與ofo的支持率基本持平,ofo略有高出。
可以看出,從產品到用戶,ofo和摩拜展開了近乎「肉搏」,但從總的市場佔有率和用戶體驗來看, 似乎ofo略勝一籌。
3.商業盈利:摩拜暫時還沒有考慮盈利,ofo宣布已有盈利20%
據第三方數據預測,未來中國50個城市的共享單車市場容量高達5000萬輛,這還不包括廣闊的農村市場,這塊巨大的蛋糕市場規模超過幾百億,這也吸引大量的國內外資本湧入,截止2017年3月,ofo與摩拜兩家披露的總融資額達到70億,其中ofo完成D輪融資4.5億美金,而摩拜宣布E輪融資1億美金以上。
對於各界最為關注的商業盈利,摩拜單車CEO王曉峰曾說過「如果我們的盈利模式都清晰了,還需要投資者干什麼」,震驚整個互聯網創投圈;而其最近在接受知名財經作家葉檀的采訪時,再一次明確表示:盈利不是目前重點聚焦的方向,目前談論盈利還太早,現在主要進行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市場擴張,同時對於20億押金去向遮遮掩掩避而不談。
而對於商業盈利,ofo創始人兼CEO戴威曾表示:
目前ofo已經找到了清晰地盈利模式,已經有了20%的凈利潤,表現最好的城市是已經達到了40%的凈利潤,今年很有可能實現全面盈利。雖然ofo沒有給出具體的計劃,但CEO面對媒體的發言已經給出了明確目標。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老先生曾說:經營管理,成本分析,要追根究底,分析到最後一點。
值得提及的是:自信找到了清晰盈利模式的ofo已經快人一步在上海地區推出「免押金」政策,只要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便可無需交納押金使用小黃車。這意味著ofo已經開始從「押金模式」轉向推行「信用模式」。此舉不禁讓人想像摩拜將作何應對。當然,摩拜創始人胡瑋煒一句「失敗了就當做公益」,無疑會讓無數人開始懷疑摩拜在公益道路上是否捎上了押金這一部分?那麼,免押金是否會有些困難?
③ 摩拜單車E輪融資多少錢
6月16日,摩拜單車宣布完成一筆超過6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創下共享單車行業單筆融資最高紀錄。

摩拜單車聯合創始人兼CEO王曉峰稱,新一輪融資將助力摩拜單車國際化進程,計劃年底服務全球200座城市;此外摩拜還將攜手全球領先物聯網合作夥伴,推動移動物聯網技術的進步和實景應用;另外還將在人工智慧、智能硬體等領域加速戰略布局和技術創新。
④ 共享單車為何融資
成本低,且有押金。
共享單車並非不盈利,而是少有的現金流健康的項目市面上的自行車因為有渠道的加價,可能賣到幾百到上千元,而共享單車企業是直接在工廠下訂單,批量生產,成本是很低的,像OFO的單車成本可能只有50-100元,很短時間就能收回成本,即使損毀率高,總體成本很低,也可以實現短期盈利,即使單車收回成本前就壞了,也有用戶的99元押金在。
現金流穩定:大部分用戶均表示短時間內不會退回押金
摩拜的一位投資人在吳曉波的節目中透露,共享單車的現金流是非常好的,且投資人都算過賬,幾個月就能收回成本。摩拜的單車成本還是比較高的,都可以在短時間實現單車的盈利,在設計使用壽命的其他時間(摩拜設計使用壽命是5年)就會產生穩定的盈利,並且單純的運維成本是很低的。很可能通過發紅包鼓勵用戶去騎偏遠的車,實現用戶調度。單車通過押金產生了大量現金流,在官方宣布不準動用用戶押金前,很多單車企業是用押金的沉澱資金運作賺錢的,成了金融公司,用戶有100萬的話就可以有一個億押金,放在支付寶一年還有4百萬利息。
擴展閱讀:
首先,與滴滴等專注中長途出行需求的服務商不同,共享單車企業專注的是短途出行需求,即解決市民出行「最後一公里」的難題。事實上,這一點共享單車已經做到了,「地鐵+共享單車」已經成為不少大城市市民出行的新方式。
其次,目前諸多城市面臨交通擁堵、空氣污染等問題,市民飽受困擾,共享單車這一綠色環保、門檻較低、取用便捷、費用低廉的出行模式,符合時代潮流。
再次,政府有關部門對共享單車總體而言持支持態度。例如,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2016年12月發布 《關於鼓勵規范互聯網自行車服務的若干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促進互聯網自行車健康發展,保障各方合法權益,同時要求規范自行車的停放;上海市也將出台類似規定,支持共享單車規范發展。
最後,作為共享經濟的類型,以滴滴和優步為代表的共享出行模式在「互聯網+」時代被證明具有非常強的用戶集聚能力和資本變現能力。共享經濟在改變出行方式上的成功應用讓人們看到了它朝著更加便利方向發展的可能性,而其在共享單車上的成功應用強化了人們的這種判斷。
⑤ 摩拜單車完成超6億美元E輪融資,騰訊繼續領投是怎麼回事
根據雷鋒網2017年6月16日消息,今天,摩拜單車宣布完成一筆超過6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創下共享單車行業單筆融資最高紀錄。本輪融資由騰訊領投,新引入的戰略和財務投資者包括工銀國際、交銀國際、Farallon Capital等重磅投資人;TPG、紅杉中國、高瓴資本等多家現有股東繼續增持跟投。據悉,這是騰訊繼C輪投資、D輪領投摩拜單車後,再一次領投摩拜。
⑥ 摩拜單車是如何融資的
摩拜單車完成超6億美元E輪融資,創共享單車行業紀錄。

據統計,今年以來摩拜單車累計融資超 10 億美元,相當於ofo三倍以上,超行業其餘玩家總和,折射出摩拜不僅坐穩行業領軍地位,其在資本市場認可度也穩居行業第一。
⑦ 摩拜單車此次融資,或許是劣勢開始出現的時候

近期,摩拜單車又進行了2億美元的融資,這也是繼其C+輪之後的又一次兇猛擴張。但融資並不意味著一定就是好事,相反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導致其出現劣勢,摩拜單車這一路的野蠻擴張之後,其隱患開始出現。
單車經濟的本質依然在於共享經濟
單車經濟的本質其實依然屬於共享經濟,無論當前如何兇猛融資,講出各種故事,其最終的價值還在於將每一輛單車資源進行最多的重復利用,實現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最終再從這一價值上賺取差價,尋求盈利。而無論摩拜單車還是ofo最終要想達到盈利,都必須做到這一點。
而此前階段,ofo就採取了輕單車、低成本、低維修的擴張路線,其一開始就從共享經濟出發,因此對於進軍單車出行領域時,同樣採取了低成本擴張的路線,因此更能夠做到資源的最大利用。
摩拜單車則恰恰相反,由一開始就採取重模式,將每輛車的成本抬高到了3000,這也意味著在獲取相同用戶的同時,摩拜單車需要花費更高的價格,一輛車看不出太大的區別,但是一旦達到某個規模,那麼同樣的融資情況下,摩拜單車燒錢的劣勢就出現了,而此次急於融資,除了一方面需要繼續佔領市場外,另一方面同樣反映了摩拜單車在資金上想必ofo有著巨大的壓力。
高維修成本之下,摩拜的劣勢正在出現
早期的點滴優勢或者劣勢,會在後期形成更強的馬太效應,此前說過摩拜單車最大的問題在於獲客成本遠高於ofo,這是其一,但是更重要的是,隨著規模的逐漸形成,摩拜單車的後期維護成本也在劇烈上升。
摩拜單車造價過高,其中涉及諸多硬體包括GPS、車鎖、車座、太陽能板等等均成本不菲,根據此前微信公眾號「互聯網思維」的爆料,平均維修一輛摩拜單車的成本接近四五百,簡直可以買一輛全新單車。
而此前摩拜公布過車損耗大概在10%左右,以北京地區投放1萬輛單車計算, ??也就是說僅在北京地區幾個月就有1000輛車需要維修,按單車400元的維修費用計算,需要花費40萬。??再加上摩拜公開的100多名運營人員,按照每人5000元工資,每月則需支出50萬。
而如果放到一個正常的商業環境下來看,維修成本必須要遠小於收入,才能夠達到盈利,而目前摩拜單車的各種維護成本依然是個天文數字,開工沒有回頭箭,最終這一切都需要投資人買單。
專車戰爭燒錢還有著正常邏輯,即燒錢可以培養市場,培養潛在用戶與車主,但是平台卻並不需要為車輛保養維修去買單,而摩拜單車的擴張卻相反,其不僅需要比對手更高成本的獲取用戶,其還需要為更高的維修成本買單。
摩拜方面顯然也意識到了問題,也開始推出了大量輕版單車,也在縮減成本透支,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已經投放市場的重型單車,不可能全部替換,只能夠維持更高成本的維修開支。
單車戰爭必將重回理性
還是回到之前說的,將資源的利用最大化,才是盈利的關鍵。
此前共享專車大戰之時,盡管資本在風口的補貼用戶與司機,但是當補貼消失,價格回歸價值,最終一切回歸理性時,市場被教育了出來,而閑置資源也開始被合理的二次利用,通過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供需開始平衡,沒有一輛多餘的車輛。
但是單車大戰卻有個問題,當前的資本一味的砸錢造車,最後一定會導致大量的閑置車輛出現在城市中,關鍵是每一輛車的維護成本還非常之高,尤其是摩拜單車,如果其生產單車的量與ofo相當,那麼其必定要付出幾倍的生產成本,以及後期的維護成本。
但是增加成本並非意味著市場會買單,一切由市場供需決定,這是常識。在單車這個領域,由於租賃價格本身就低,用戶對價格並不敏感,而很多用戶更偏向於有一個更輕便的出行體驗,更快速的解決騎行問題為主,輕單車一直是國內用戶的主力。
因此未來很可能出現這么一種情況,當摩拜單車與OFO單車在城市的數量上達到相同時,這個市場將會出現高度的飽和狀態,而註定有一部分單車資源是要被浪費掉的,但是摩拜單車的高成本則意味著,其將會造成更大的資源浪費與損失,同時還並不一定會受到主流用戶的買單。
單車大戰,最終一定會造成大量的單車閑置資源,這一點已經可以預見,但問題是,誰能夠在擴張的同時,一邊節省資源,一邊又能捕獲更多的用戶,這將決定了這場戰爭的最終結局。
摩拜單車此次急於輪融資,表面上是在擴張,但實際上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持續的燒錢正在難以為繼的困境。其高成本的擴張與維護,最終依然需要投資人買單。
這一輪的單車泡沫,開始越來越明顯。
⑧ 摩拜單車一年虧損超40億,這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原因
在大街上,你們還能看到哪幾種共享單車呢,又有多少人還在騎著共享單車呢?雖然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但我們不應該逃避。共享單車從出現到現在,是方便了我們的生活。
不過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困擾,以至於到現在,不是在被丟棄的路上,就是根本找不到它的身影,似乎我們又回到了那個最先的環境,沒有了共享單車,靠自己的雙腳才是最踏實的。

因此有人就認為,哈羅是比所有的共享單車要好很多。如果是這么簡單的認為,那極有可能只是表象。目前哈羅在共享單車上的盈利幾乎是沒有的,這似乎是一個行業的魔咒。
為了可以繼續的支撐下去,唯一的辦法只能是轉型或者布局其它領域,而網約車正好是它的一個切入點,加上自己在共享單車有著良好的口碑,入局網約車是成了定局,更重要的是可以獲得進一步的融資。
用其中部分的資金來維持共享單車的運營,不過這也是不是長期的辦法。哈羅順風車在現階段發展的並不順利,因此它的局面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好。
⑨ 分析摩拜單車融資成功對我們的啟示
共享單車的巨大市場使得它可以如此快速的成長為一個規模過百億的行業。試想一下,在北京這樣每天都擁堵的環境下,開車出行簡直就行浪費生命,騎車五分鍾開車卻需要兩小時這樣的場景想必有很多人遇到過。
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的步行走路的路程開車太堵,步行又太遠,單車的出現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巨大的市場可見一斑。任何商業最基礎的一個問題就是供求關系。當一個市場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場面時,盈利也就只是時間問題。
共享經濟雖然提出來好多年但一直木有看到它真正的發展壯大,至到共享單車的殺出。共享經濟的模式充分的抓住了人們的需求。每次騎行幾塊錢就可以方便出行,而且不用擔心車的保養,以及車的安全等等一系列問題。隨時用隨時掃碼騎行。

(9)摩拜融資原因以及背後擴展閱讀
摩拜單車摒棄了固定的車樁,允許用戶將單車隨意停放在路邊任何有政府畫線的停放區域,用戶只需將單車合上車鎖,即可離去。
車身專為共享單車重新設計的,使用防爆輪胎,無鏈條的軸傳動,全鋁不銹車身,整個單車可達到五年高頻次使用條件下無需人工維護的標准。經過設計的單車外觀,時尚醒目,方便人們找車的同時,也是城市裡一道獨特的風景。
⑩ 摩拜什麼時候獲得6億美元融資
摩拜單車自從誕生開始就與眾不同,其創始人以高屋建瓴的視角,將摩拜單車打造成為物聯網時代智能出行工具,更在具備一定基礎之後果斷啟動了全球化策略,將自身推向海外市場、推向世界各地。

通過大量的技術提升、策略聯合,摩拜單車在世界范圍內聲名鵲起。不斷追逐技術創新,在現有基礎上納入更多科技元素,摩拜的技術流路線堅定不動搖。提前完成全球100城目標之後,摩拜還將繼續憑借技術流路線進擊200城,將全球化策略推進。
祝願摩拜能夠越辦越好,為大家帶來更多的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