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生鮮電商企業融資事件涌現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生鮮電商企業融資事件涌現

發布時間: 2021-03-26 15:26:57

❶ 生鮮電商「鼻祖」易果破產重組,一手好牌為何沒打出彩

隨著我們互聯網的發展,在近年來涌現出了很多的互聯網企業,但是能走到最後的卻沒有幾家。甚至有一些公司背靠著國內超大的阿里和騰訊到最後竟然也沒有活下來。就比如作為生鮮鼻祖的生鮮電商平台易果生鮮,在前一段時間被新聞媒體指出已經在進行破產重組了。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我們大部分人都認為生鮮這種東西還是要到市場中去購買,就算是在一些一線甚至超一線城市,大部分人其實依舊堅持這個套路,而且現在網上的生鮮說實話價格的確偏高,以目前的消費能力和市場沒有辦法消化它們。畢竟即使能夠不斷的融資,但是如果沒有獲得足夠的市場,也不可能長久的生存下去的。近年來,電商的確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但是卻並一步意味著電商可以概括我們生活的全部,只有當我們的日常生活跟電商同步其進的時候,或許他們才會相輔相成。

❷ 生鮮電商的有哪些困局,如何突圍

  1. 高成本與低附加值:生鮮本質上屬於農產品,毛利率一般只有20%~30%,個別進口水果、肉類等附加值高一點,一般也不超過50%。典型的某水果B2C成本結構如下:倉儲費用5%,分揀包裝費用8%,物流配送費用20%,管理及人力費用12%,市場推廣引流費用25%。各項費用加起來佔比70%。顯然,毛利率無法抵消各項費用,賬面總是做不平,導致大多數生鮮電商企業都是虧損的。

  2. 不斷融資與兩線燒錢:放衛星式的創業思維GBF(GETBIGFAST)模式用於生鮮電商,是市場最受歡迎和競爭最激烈的商業模式。與標准品電商都是一線燒錢,而生鮮電商是兩線燒錢,即線上燒錢——打市場、樹品牌、拉用戶;線下燒錢——控基地、做分揀、建冷鏈。冷鏈物流比起普貨物流成本高40%~60%,一個標准化冷庫建設成本需要1500~2000元/平米,相當於普通倉庫的4~5倍。再加上分揀、包裝和加工環節也需要耗費大量人力成本,所以生鮮供應鏈總成本居高不下。一般來說,生鮮線下的供應鏈投入相當於線上投入的2倍以上,所以在相同體量下,生鮮電商比起其他電商燒錢多2倍以上。在這樣的情況下,迫使生鮮電商不斷融資,不斷做規模,希望達到規模效應而降低邊際成本。

  3. 消費的高標准與產品的非標准:生鮮電商對於大眾來說,有很高的期待,希望生鮮電商能改變食品安全問題,帶來新鮮健康生活。消費者的標准非常高,包括新鮮、美味、綠色、有機、無污染、原產地直供、極速送達……然而,生鮮屬於非標品、易腐品,導致以上高標准很難達到。比如,同一個品種的蘋果,分別種植在山西和山東,不同產地的土壤、水肥、氣候、光照、濕度都不一樣,導致其酸甜口感、營養成分、形態顏色、尺寸大小等都不盡相同。即便是同一棵樹上的蘋果,月初和月末採摘的也不會完全相同。至於土壤是否污染,農葯是否超標,面對上游高度分散的眾多基地,生鮮電商無法一一去甄別與篩選。因此,在現階段,生鮮電商無法從源頭上解決產品是否綠色無污染問題,消費者的期待和需求並不能真正滿足。總之,生鮮電商的投訴率顯著高於其他電商,很難做到「所見即所得」,讓圖文描述與實物完全相符;即便描述相符,物流途中的損耗,也容易讓實物面目全非。

  4. 供應鏈集約化與產業分散化:生鮮的品質受制於供應鏈,供應鏈受制於冷鏈儲運體系的普及。冷鏈體系建設投入大,需要集約化、社會化、規模化,才能攤低高昂的成本。在生鮮領域來說,生產者、流通商到零售商的企業規模小,分散度高,以至於無法形成合力去完成冷鏈基礎建設。生鮮電商帶著使命和光環降生,接受了大量社會資本的注入,也背負了眾多消費者的期望,因此必須推動行業集約化與規模,優化產業結構,完成基礎冷鏈體系建設。這就讓生鮮電商從誕生之日就背負沉重的枷鎖,步履維艱。

  5. 高大上的外行與草根化的內行:生鮮行業傳統的從業者,動輒有著20年的經驗,才能摸透生鮮的脾性,將供應鏈效率提到最高、損耗降到最低。但是他們都是草根分散化經營者,無法承擔產業變革的使命。這時候,生鮮電商團隊殺來了,他們大多是各行各業的職業精英,帶著情懷和資本,湧入生鮮電商行業,但是毫無生鮮行業經驗。於是,他們犯了很多業內人看來非常可笑的錯誤,交了大量的學費,才慢慢變成生鮮的內行。

❸ 生鮮電商不斷虧本,為什麼都往裡面鑽

根據速途研究院發布的2016年三季度生鮮電商市場分析報告顯示,在國內生鮮電商市場中,天貓喵鮮生和京東到家分別占據了市場兩成以上份額,而包括天天果園、中糧我買網、本來生活等一眾垂直類生鮮電商企業占據了另外的半邊市場。據BCG《2016中國生鮮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在未來幾年內,中國生鮮品類線上銷售增長將持續保持迅猛勢頭。從2012年到2016年,生鮮電商市場規模已從40億元人民幣猛增至950億元人民幣,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6000億元規模,而滲透率亦將達到15%-25%。2016年,本來生活、天天果園、美菜、每日優鮮、U食管家等生鮮電商平台紛紛成功融資、融資金額更是達千萬、億元。2017年資本對生鮮電商的熱情還在持續蔓延。縱覽2016年的生鮮電商市場,搶鮮購、美味七七、青年菜君、壹桌網等倒閉,還有多家裁員、被收購和縮減業務的,趨勢可謂越來越明顯。然而業內分析指出,硝煙彌漫的生鮮電商戰場上,盈利的企業終究是少數。有數據顯示,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企業中,只有1%實現盈利,4%持平,88%虧損,剩下7%更是巨額虧損。生鮮電商「滲透率低」直接導致生鮮電商的需要化肥更多的營銷成本和運營成本,以便推動用戶愛上「網購生鮮」。生鮮的高頻購買習慣遠未形成:一周買一次(或更多)的用戶佔12.4%,半月買一次的用戶佔11.1%,偶爾購買的用戶占高達65.8%。可見,生鮮的高頻次消費並非通過電商渠道產生,「有需求,無購買」將繼續成為生鮮電商難啃的硬骨頭。

❹ 生鮮電商的發展前景有多大

2014-2016年生鮮電商市場熱度恢復,資本成規模地湧入生鮮電商市場。根據《2017-2022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解決方案與投資策略規劃報告》數據顯示,2014-2015年,生鮮電商行業融資事件超30個。2016年,生鮮電商市場持續發熱,融資事件達到38個。其中,2013-2016年間,易果生鮮的融資事件為4個,融資金額超6億美元。
目前生鮮電商的滲透率不到2%,與3C類的15.6%、服裝類的14.3%等相比差距明顯,未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接下來,生鮮電商要趨於理性,朝著優化產品結構、培育品牌品質的良性方向發展,不斷向上游產地延伸,逐漸收縮戰線,實現差異化競爭,尋求確實可行的盈利模式。
在破除種種阻礙後,生鮮電商仍有大好前景。預計到今年2017年,生鮮電商交易規模將達到1449.60億元,同比增長58.6%;到2019年,交易規模繼續增至3506.08億元。

❺ 生鮮電商死亡名單公布,還能突圍嗎

在經歷了多年的爆發式增長後,2016年我國生鮮電商似乎集體進入寒冬期,業績下滑、增長緩慢……據不完全統計,僅2016-2017年間,就有14家生鮮電商企業倒閉,如鮮品會、菜管家、美味七七等。

然而,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國內生鮮電商2016年的整體交易額約900億元,比2015年的500億元增長了80%,與之相適宜的生鮮電商融資總額亦達到60億元。一半進退兩難,一半前程湛藍,我國生鮮電商的發展到底該何去何從?

日前,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按上線時間順序梳理了2016—2017年度生鮮電商「死亡」名單表:

不難看出,在這份「死亡」名單里,生鮮電商以絕對性趨勢奪得冠軍,成為倒閉大種類……

一位資深生鮮人士算了一筆賬:「現在生鮮電商中,物流加倉儲一般占整體價格的10%;人工成本佔10%;用於市場推廣的用戶補貼佔10%;貨物損耗佔5%到10%。「而生鮮批發的毛利一共才多少?10~20%。這樣的情況能盈利?這就是互聯網人涉足生鮮電商的真實水平。」

❻ 生鮮電商企業涉及的商標類別有哪些

作為電商市場的最後一片藍海,生鮮電商企業應該從哪些商標類別入手進行商標保護注冊?浩標網下面就作為生鮮電商為例作簡單而全面的商標類別分析: 從服務功能來說,作為生鮮來說肯定需要一個網路平台作為PC端生鮮商品的展示窗口,這是第35類的服務項目,最好把網路平台開發也保護起來,同時也需要APP作為移動流量入口,APP是2016新增的商品項目,屬於第9類的09001群組。如果後期需要進行融資等運作,最好把第36類金融類別也做保護。而就以上生鮮所包括的商品種類來說,水果、蔬菜、肉品、水產、干貨及日配、熟食和糕點就會涉及到第29類,第30類以及第31類幾大商標類別。下面是按商標類別編號從小到大的順序,把以上涉及類別群組項目一一列舉:一、第9類商標0901電子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下面的計算機程序(可下載軟體); 可下載的計算機應用軟體商品項目;二、第29類2901肉,非活的家禽,野味,肉汁;2902非活水產品;2903罐頭食品(軟包裝食品不包括在內,隨原料製成品歸組)2904 腌漬、干制水果及製品2905 腌制、干制蔬菜2906 蛋品2907 奶及乳製品2908 食用油脂2909 色拉2910 食用果膠2911 加工過的堅果2912 菌類干製品2913 食物蛋白,豆腐製品三、第30類3006 麵包,糕點;3007方便食品;3008米,麵粉(包括五穀雜糧);3009面條及米面製品;3011豆粉,食用預制麵筋;3012食用澱粉及其製品;3014食鹽;3015醬油,醋;3016芥末,味精,沙司,醬等調味品;3017酵母;3018食用香精,香料等等。四、第31類3101 未加工的林業產品3102 未加工的穀物及農產品(不包括蔬菜,種子)3103 花卉,園藝產品,草木植物3104 活動物3105 未加工的水果及乾果3106 新鮮蔬菜

❼ 生鮮電商 融資a輪b輪什麼意思

一般來說,一個剛起步的小公司或者小團隊,如果資金不足想對外融資的話,融資的輪次順序,一般為天使投資→A輪(1輪)融資、→B(2輪)融資、→C(3輪)融資等。這里的A、B、C其實指的是,創業公司過了種子期,從發展早期開始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融資。可能還會有D、E、F、G輪,但也可能只有A輪就上市了。
關於在哪個階段融資,每一輪應該是什麼情況開始融資,融資金額大概為多少,投資圈裡有一個大概約定俗成的這么一套規則。當然,剛開始創業的,很多初創團隊的創業者並不清楚。其實當你分別融A輪、B輪、C輪時候,公司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還是比較明顯的,下面就簡單和大家說說:
1天使輪融資
天使輪階段呢,有的也叫種子輪,是創業者一開始已經選定創業的投資項目,看好市場的發展前途,各方面都調研的差不多了,這時准備進行投資創業。天使輪融資,可能只有一個概念什麼都沒開始,或者剛開始運營,還沒有出來產品,或者出來了產品卻沒有大規模開賣。此時澆澆水,種子會長大,這個時候呢,誰投資給你,誰就是一個天使。
投資這個階段的你,顯然風險很大,所以業內有3F的說法--就是當你第一次開始創業,一般只有Father,Friend,Foolish會投資給你,其餘的就是真的是奇跡誕生、天使下凡了。
2A輪融資
有一些初創公司起步的家底和社會資源還可以,通過自己出馬就搞定了天使輪,真正向VC拿大錢的時候是在A輪,A輪公司特徵是已經有了產品的原型,可以拿到市場上了,但基本還沒有收入或者收入很小;這個時候投資人還是會看創業者背景,但也會看些市場的前景,以及公司的願景了。
這個時候,公司產品一般打磨的相對完善了,正常運作一段時間並有完整詳細的商業及盈利模式,在行業內擁有一定地位和口碑,可能依舊處於虧損狀態,資金來源一般是風險投資機構。
3B輪融資到
B輪的時候,公司就相對成熟了,有比較清晰的商業模式,但要是盈利其實還是比較少的,這時候VC機構更會看中你的模式、應用場景等,以及你的覆蓋人群。B輪時候的公司,一般已經形成了初步的商業模式,已經做過了一次融資,而且公司經過一輪燒錢後,獲得較大發展。一些公司已經開始盈利。商業模式、盈利模式都看起來還不錯。可能需要推出新業務、拓展新領域。資金來源一般是大多是上一輪的風險投資機構跟投、新的風投機構加入、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加入。

❽ 生鮮電商著名的成功案例有哪些

在國內,至今還沒有生鮮電商成功的案例。雖然阿里和京東先後有對生鮮電商很重視,單依然沒有什麼大的緊張,所以未來還有待觀察。

在國外成功的電商案例有:

  1. FreshDirect(生鮮直達):FreshDirect(生鮮直達)成立於2002年,為紐約市及周邊地區提供生鮮在線訂購服務;

  2. PeaPod:PeaPod成立於1989年,是最早利用電子商務售賣食品雜貨(包括生鮮)的公司之一,總部在美國芝加哥以北不遠的小鎮司考基(Skokie);

  3. RelayFoods:RelayFoods成立於2008年,原名Retail Relay,2010年改為RelayFoods,總部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的夏洛特維爾;

  4. Ocado(奧凱多):Ocado(奧凱多)於2002年1月正式商業運營,是一家英國的B2C網站,除了售賣生鮮外,也賣其它食品、玩具和醫葯產品等。

國內沒有生鮮成功的原因:

  1. 模式沒法把配送費掙出來;

  2. 生鮮是個嚴重非標的行業,品質穩定性很不好,重復消費的體驗差異大,直接降低復購;

  3. 生鮮O2O不是剛需,這個服務不具備非它不可的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