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並購是產業整合的一種方式,可以迅速擴大規模,並購方與被兼並方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成功的並購效果1+1遠大與2.
A股市場是高溢價市場,很多上市公司並購大部分被賦予了概念炒作的功能,上市公司可以利用資產重組或並購炒高股價,增發大量新股,大規模融資。市場炒家利用信息不對稱,也可以賺個盆滿缽滿。
並購行為本身當然是投資行為,但在並購過程中是需要融資的,不管在中國還是海外,並購都是為了資本或取超額利潤。只不過發達市場監管比A股嚴。
⑵ 現在想從事融資並購工作,先從什麼開始
首先,融資與並購是兩個細分行業,一般融資企業多為投資公司、風投公司、私募基金(EP)等,這些公司雖然也做並購,但並購不是重點業務,重點是IPO。
並購工作所有企業都可以做,一般是大中型企業為了戰略發展需要而開展的一項業務,大部分都有時間性,不會一個公司設立後專門從事並購。
融資行業要求比較高,不僅需要金融知識,也需要企業管理和技術方面的專長;相對於融資企業並購要求比較低些,需要會計知識、法律知識。不論哪種工作,都需要團隊完成,團隊中有各類人才,相互補充,而不會僅是一方面的人才。如,金融、會計、法律、商務、技術、管理等,有時還需要借用社會力量,如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管理咨詢公司等。
如果涉及證書,建議考取注冊會計師或注冊評估師或保薦人證書等,這三類人才使用頻率較高,也有一定的通用性,這類工作都需要。
個人之見,僅供參考。
⑶ 如何理解並購是一種投融資一體化的經濟活動
並購活動本身,是為了獲得並購後的收益。無論並購後為的是的收益是市場佔有率、產業鏈的完整性還是統一調度後市場秩序的保持,其實都是一種投資和融資行為。因為雙方的資源整合在了一起,變得更加強大。所以說並購是一種投融資一體化的經濟活動。
⑷ 投資並購具體怎麼做
並購基本流程:
1、並購決策階段 企業通過與財務顧問合作,根據企業行業狀況、自身資產、經營狀況和發展戰略確定自 身的定位,形成並購戰略。即進行企業並購需求分析、並購目標的特徵模式,以及並購方向 的選擇與安排。
2、並購目標選擇 定性選擇模型:結合目標公司的資產質量、規模和產品品牌、經濟區位以及與本企業在 市場、 地域和生產水平等方面進行比較, 同時從可獲得的信息渠道對目標企業進行可靠性分 析,避免陷入並購陷阱。 定量選擇模型:通過對企業信息數據的充分收集整理,利用靜態分析、ROI 分析,以及 logit、probit 還有 BC(二元分類法)最終確定目標企業。
3、並購時機選擇 通過對目標企業進行持續的關注和信息積累, 預測目標企業進行並購的時機, 並利用定 性、定量的模型進行初步可行性分析,最終確定合適的企業與合適的時機。
4、並購初期工作 根據中國企業資本結構和政治體制的特點,與企業所在地政府進行溝通,獲得支持,這 一點對於成功的和低成本的收購非常重要,當然如果是民營企業,政府的影響會小得多。應 當對企業進行深入的審查,包括生產經營、財務、稅收、擔保、訴訟等的調查研究等。
5、並購實施階段 與目標企業進行談判,確定並購方式、定價模型、並購的支付方式(現金、負債、資產、 股權等)、法律文件的製作,確定並購後企業管理層人事安排、原有職工的解決方案等等相 關問題,直至股權過戶、交付款項 ,完成交易。
6、並購後的整合 對於企業而言, 僅僅實現對企業的並購是遠遠不夠的, 最後對目標企業的資源進行成功 的整合和充分的調動,產生預期的效益。
其關鍵因素為:
(一)產業鏈的構建;
(二)融資工具的創新;
(三)支付方式的選擇。
⑸ 投資,融資,並購,做市分別是什麼意思
投資指的是特定經濟主體為了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獲得收益或是資金增值,在一定時期內向一定領域投放足夠數額的資金或實物的貨幣等價物的經濟行為。可分為實物投資、資本投資和證券投資。前者是以貨幣投入企業,通過生產經營活動取得一定利潤,後者是以貨幣購買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公司債券,間接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
融資即是一個企業的資金籌集的行為與過程,也就是說公司根據自身的生產經營狀況、資金擁有的狀況,以及公司未來經營發展的需要,通過科學的預測和決策,採用一定的方式,從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資者和債權人去籌集資金,組織資金的供應,以保證公司正常生產需要,經營管理活動需要的理財行為。公司籌集資金的動機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通過一定的渠道和一定的方式去進行。我們通常講,企業籌集資金無非有三大目的:企業要擴張、企業要還債以及混合動機(擴張與還債混合在一起的動機)。
並購的內涵非常廣泛,一般是指兼並(Merger)和收購(Acquisition)。兼並 —又稱吸收合並,即兩種不同事物,因故合並成一體。指兩家或者更多的獨立企業,公司合並組成一家企業,通常由一家占優勢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
做市,在股票證券市場,做市是指投資者針對一支具有競爭力的股票發行,人為製造股市交易量膨脹,以吸引更多投資者購買。
⑹ 什麼叫做投資並購(方式有什麼有什麼好處等等)
投資並購:指兩家或者更多的獨立企業,公司合並組成一家企業,通常由一家占優勢的公司吸收一家或者多家公司。
投資並購的方法及好處:
一、以橫向並購為特徵的第一次並購浪潮
19世紀下半葉,科學技術取得巨大進步,大大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為以鐵路,冶金,石化,機械等為代表的行業大規模並購創造了條件,各個行業中的許多企業通過資本集中組成了規模巨大的壟斷公司。在1899年美國並購高峰時期,公司並購達到1208起,是1896年的46倍,並購的資產額達到22.6億美元。1895年到1904年的並購高潮中,美國有75%的公司因並購而消失。
在工業革命發源地英國,並購活動也大幅增長,在1880-1981年間, 有665家中小型企業通過兼並組成了74家大型企業,壟斷著主要的工業部門。
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德國的工業革命完成比較晚,但企業並購重組的發展也很快,1875年,德國出現第一個卡特爾,通過大規模的並購活動,1911年就增加到550-600個,控制了德國國民經濟的主要部門。在這股並購浪潮中,大企業在各行各業的市場份額迅速提高,形成了比較大規模的壟斷。
二、以縱向並購為特徵的第二次並購浪潮
20世紀20年代(1925-1930)發生的第二次並購浪潮那些在第一次並購浪潮中形成的大型企業繼續進行並購,進一步增強經濟實力,擴展對市場的壟斷地位,這一時期的並購的典型特徵是縱向並購為主,即把一個部門的各個生產環節統一在一個企業聯合體內,形成縱向托拉斯組織,行業結構從咯昂斷轉向寡頭壟斷。第二次並購浪潮中有85%的企業並購屬於縱向並購。通過這些並購,主要工業國家普遍形成了主要經濟部門的市場被一家或幾家企業壟斷的局面。
三、以混合並購為特徵的第三次並購浪潮
20世紀50年代中期,各主要工業國出現了第三次並購浪潮。戰後,各國經濟經過40年代後起和50年代的逐步恢復,在60年代迎來了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主要發達國家都進行了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一系列新的科技成就得到廣泛應用,社會生產力實現迅猛發展。在這一時期,以混合並購為特徵的第三次並購浪潮來臨,其規模,速度均超過了前兩次並購浪潮。
四、金融杠桿並購為特徵的第四次並購浪潮
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第四次並購浪潮的顯著特點是以融資並購為主,規模巨大,數量繁多。1980-1988年間企業並購總數達到20000起,1985年達到頂峰。
多元化的相關產品間的「戰略驅動」並購取代了「混合並購」,不再像第三次並購浪潮那樣進行單純的無相關產品的並購。此次並購的特徵是:企業並購以融資並購為主,交易規模空前;並購企業范圍擴展到國外企業;出現了小企業並購大企業的現象;金融界為並購提供了方便。
五、第五次全球跨國並購浪潮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發展日益深入。在此背景下,跨國並購作為對外直接投資(FDI)的方式之一逐漸替代跨國創建而成為跨國直接投資的主導方式。從統計數據看,1987年全球跨國並購僅有745億美元,1990年就達到1510億美元,1995年,美國企業並購價值達到4500億美元,1996年上半年這一數字就達到2798億美元。
2000年全球跨國並購額達到11438億美元。但是從2001年開始,由於受歐美等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停滯和下降以及「9.11」事件的影響,全球跨國並購浪潮出現了減緩的跡象,但從中長期的發展趨勢來看,跨國並購還將得到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