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使投資人占股比例一般佔多少股份,怎麼算
沒有具體佔多少,最終是談下來的,可以與大家分享一下方法。
第一,投資人佔多少股份,需要考慮未來股權規劃,明確紅線。創業公司一般會經歷從天使到IPO的五個階段,每一步都會稀釋股權,加上,員工股權激勵等因素,至少50%以上股權會被稀釋。也就是這五個階段只有50%左右的股權可以稀釋,那麼另外50%呢,需要各創始團隊、合夥人、員工等。
因此,根據大量的實踐案例證明,種子、天使輪的投資佔比,一般在10%~15%之間,最好不要超過20%,絕對不要超過30%,最後一條線是要付出代價的。
第二,根據項目的估值與投資額,進行量化計算。這樣說似乎又把問題高復雜了,創業公司的估值怎麼算呢?告訴你一個最簡單的估值方法,倒推法:可以保證公司未來12~18個月正常運轉需要的花費。
這個花費就是你需要融多少錢,你願意出讓多少股份(根據第一條自己設定願意出讓的比例,根據融資環境確定),然後就可以倒推計算了:融資額÷出讓股份比例-融資額=融資前估值。
你知道了項目估值多少,知道投資人願意投你多少錢,出讓的股權比例就出來了!
2. 如何計算融資部分的股份比例,請按下面的描述給出較為詳盡的解釋,不甚感激
有幾種思路:
1、按照現在公司的賬面價值與B投入計算投資比例,則你和A的投資比例將稀釋為30/(30+100),B控股你們公司,這是最原始的一種計算方法,肯定不符合你的要求。
2、用年利潤額以及市盈率倍數估算公司的價值,比如你可以確定市盈率為3倍,則你們公司的現有價值就是180萬元(60*3=180),【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一般在20倍左右,小盤股的市盈率高達40多倍】,180/(180+100)=64.29%,你再讓步一點到51%比較合適,3倍市盈率對於B來說意味3年多一點收回本金。
3、還有一種更科學的方式就是首先測算你現在的資金缺口,假設就是100萬,在100萬到位加上現有流動資金及銷售網路的情況下,你每年能夠獲得利潤額,假設是80萬元,則根據一定的市盈率倍數可以計算公司價值為240萬元,再計算B投入的100萬元占總價值240萬的比例為41.67%,你和A控股公司。
另外,你一定幫B算好他的投資回報率,比如每年達到30-50%,本金回收的周期是幾年,這樣就比較好談了。
3. 給我個融資計算公式和計算過程
一、授信額度
(自有現金+自身持有股票*折算率)/0.5(或0.3)由券商定
融資(融券)所使用的保證金額度不能超過券商授信額度。
二、融資買入保證金比例= 1-證券A折算率+0.5(或0.3)
融券賣出保證金比例= 1-證券B折算率+0.5(或0.3)+0.1
三、可融資買入市值(可融券賣出市值)=(自有現金+自身持有股票*折算率)/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
四、可融資買入標的證券股數(可融券賣出標的證券股數)=可用保證金余額/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市價(成交價/每股價格)
五、融資(融券)負債金額=融資買入(融券賣出)標的證券數量*成交價格
六、佔用保證金額=融資買入(融券賣出)標的證券數量*成交價格*標的證券保證金比例
4. 融資股權分配
一般而言,技術(包括管理技能)最多隻能佔30%乾股,另外項目又屬於你個人的,這塊也最多隻能佔30%乾股,所以你一分錢不拿可以佔到60%乾股。其餘人出資只能按照比例分配剩餘的40%乾股。理論上是這樣,但現實是,一可能你的合夥人根本不了解技術和項目參股的比例,二是就算是懂一些,也不可能讓你每項都佔到最多的30%乾股。而且人都希望利益最大化,你認為你有項目和管理,但他們會認為他們出全額資金,你一份沒拿,各自都會認為「我」才是關鍵。尤其是跟朋友,這個更難搞,當然你可以找天使基金,不過那個可能會被騙項目,也可能會得不到太多的股份,天使基金本身也是靠壓榨創業人來盈利的。
最好的方式是,你搜集好資料,開誠公布地和投資人談一下,看技術和項目他們能最多讓你分別佔多少乾股。
當然如果對方實在達不到你的要求,反正項目和管理都是你在做,可以先簽三年合作協議,等你有資本了,以後可以一個人重頭再來,畢竟錢好找,項目和經驗難找,主動權最終還是在你這邊。
這樣可以么?
5. 如何計算融資後的股權比例及股權價值
不考慮其他情況(如協商後給予新投資者較少的股份),融資後,新股東按照投入資金佔新資本的比例確定股份,原股東進行同比例稀釋。
舉個例子
甲乙丙三人投資設立一個公司,公司注冊資本300萬元,甲乙丙三人各出100萬,一年後為了擴大經營規模,公司召開股東會希望三位股東再一共增資到1000萬,這時候甲乙表示願意繼續投資,但丙卻表示不願意追加投資了。這時候該如何重新計算這三個人各自所佔的股份呢? 丙的股份被稀釋多少呢?
《公司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因此,根據本條規定,公司在增資時候,是有兩種方法的,即按原出資比例或按全體股東約定。
結合案例來看,可以召開一個股東會,就增資事宜進行約定,如丙仍明確表示不願意追加投資,應視為丙對於增資優先權的放棄,甲乙明確表示願意增資,則甲乙可根據原先出資比例,按1:1的比例進行增資,即甲乙雙方各增資350萬元,增資後公司股權情況如下,公司注冊資本變更為1000萬元,其中甲出資450萬元,乙出資450萬元,丙出資100萬元,丙占公司10%的股份
6. 如果要向風投融資5千萬,自己的公司注冊資本才100萬,那麼他們的占股比例怎麼算
跟你公司的注冊資本沒有關系。
首先:需要對你的公司進行估值,估值跟注冊資本的關系不大。企業估值,指企業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對於初創或成長型公司,由於未來收入不確定,同時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
一般來講,是按照當年或前一年營業收入的多少倍來預估市值。具體多少倍這個說不好,需要看公司的行業及未來成長空間。
一般來講,風投等占公司的股份,在20-40%比較多。
如果風頭給你投資5000萬,那估計他給你公司的估值已經破億了。
7. 有限責任公司融資時是怎麼分配股權的
股權安排是一個動態過程,即使公司已經上市,也會因發展需要而調整股東結構。但無論哪個階段,股權分配都遵循三個原則:公平、效率、控制力。 公平是指持股比例與貢獻成正比,效率是指有助於公司獲得發展所需資源,包括人才、資本、技術等,控制力是指創始人對公司的掌控度。
8. 融資與股權比例應該怎麼計算
舉個例子分析吧,比較好理解。
情景分析
項目是比較優秀的,估值一直在上升,下一輪正式融資N的估值必然節節攀升,股東Z的比例會在下一輪估值中被稀釋,要想保持不變,就要在之前將比例提升。項目方讓股東Z增資相當於定向增資,由於股東Z比例增加,相當於將其他的股東比例稀釋。按低於下一輪正式融資的估值,則體現項目方對股東Z的誠意。
思考過程
為便於表述,先假設一些參數如下:
z 股東Z在當前所佔的股份比例(也就是需要保持的比例)
X 股東A需要增資的額度
P 針對股東Z融資後的估值
V 正式下一次融資N的融到資金
N 正式下一次融資N後的估值
估值方式
估值方式有兩種,前估值和後估值,本次採用融資結束後的估值方式計算,估值後再融資於此類似,可能要重新考慮。
後估值計算
注:
比例計算可採用:原比例x稀釋比例+新增比例 或採用 (融資時股權價值+增資)/融後估值
對正式的N輪股權價值為 (((P-X)z + X)/P)(N-V) 即融資前的股權比例x融資前的估值
融資後的比例 (((P-X)z + X)/P)(N-V) /N 其中 (N-V)/N 即稀釋比例
比例不變
(((P-X)z + X)/P)(N-V) /N = z
對方程求解:
X = (z/(1-z))P(V/(N-V))
前估值計算
同樣:
((Pz+X)N/(P+X) )/(V+N) = z
求解 X = zVP/(N-z*(V+N))
前估值方式,相對稀釋較小,因此需要的增資比例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