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財務管理 會計 外部融資額計算問題
外部籌資額的計算中涉及的資產數,是隨銷售收入變動而同比例變動的資產項目基期數。比如廠房,你銷售額1000W時需要一個廠房,而銷售額2000W還是只需要一個廠房,那個著固定資產就和籌資額無關了。而有的資產的需求量和銷售額成正比,比如原材料啊,某些設備啊,這些就需要代入計算。無論固定資產還是流動資產,都要看是否和銷售收入變動有關聯,來決定是否代入計算。
『貳』 銷售百分比法求外部融資額
基本步驟
1.確定敏感資產和敏感負債項目
(1)經營性資產與經營性負債的差額通常與銷售額保持穩定的比例關系。
(2)①如果現有的生產能力有剩餘,則固定資產是非敏感資產;
②如果現有的生產能力已經飽和,題中說明按照銷售額的增長比例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則固定資產也是敏感資產了;
③如果現有的生產能力已經飽和,但題中給出固定資產增加的具體數額,可直接在對外籌資需求量的公式中加上。
2.確定經營性資產與經營性負債有關項目與銷售額的穩定比例關系
經營性資產與經營性負債項目的銷售百分率=基期變動性資產(負債)/基期銷售收入
3.確定需要增加的籌資數量
外部融資需求量=增加的資產-增加的負債-增加的留存收益
=增加的資金需要量-增加的留存收益
『叄』 外部融資額=銷售收入×通貨膨脹率×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為什麼要×通貨膨脹率呢
在通貨膨脹條件下,計算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和外部融資需求額時,按名義銷售增長率計算。名義銷售增長率是包含通貨膨脹因素影響的銷售增長率,應該是×(1+通貨膨脹率)。
『肆』 企業外部融資和內部融資分別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融資方式分為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兩大類。
國內外的中小企業基本都是靠內部融資發展起來的。調動自有資金或是向親朋好友借錢都屬於內部融資。缺點是只靠內部融資,別說是進行擴張,企業連維持基本的生產經營都會有問題,因為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普遍都會存在自有資金不足的現狀。
外部融資主要是銀行貸款,以及創業風險投資。
銀行貸款。銀行貸款可以分為抵押貸款、擔保貸款、質押貸款、創業貸款等多種形式。優點是銀行貸款的利率相對比較低,是很多初創企業的選擇,缺點是這種形式的融資對於申請企業的要求相對較高。
風險投資。一般來說,風險投資商主要關注以高新技術作為基礎,生產管理與經營技術密集型產品互相結合的企業,例如醫葯業和電子產品製造業等。由於企業是通過出讓部分股權來獲取融資,不需要償還從投資人處獲得的創業資金,所以風險投資是流動性相對較小的中長期投資方式。
風險投資除了能獲得資金,更大的好處是可以獲得投資人大佬的指點,尤其對初創企業來說,知名投資機構的青睞對下一輪的融資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宣傳推廣作用。
企業可以尋求投融資平台的幫助找到風險投資,投融資平台是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所涌現的幫助企業與投資人進行融資對接的。投融資平台擁有以下優勢:
發展已較為成熟,其中更不乏有政府投資扶持的投融資平台,因此相對於P2P模式、網貸等,投融資平台更加高效且安全。
擁有不同項目領域的海量投資人資源,包括紅杉中國、深創投等都有入駐平台。平台會利用AI智能匹配對應領域的投資人給企業挑選,對初創企業非常友好,無需費心拉人脈,足不出戶就能與國內頂尖投資人在線溝通。
『伍』 (關於高級會計師)既然折舊屬於內源資本,那麼在計算外部融資缺口的時候為什麼不減去折舊呢
高級會計師在這就屬於內部資源的情況下,一般都是為了本工資和自己的本職工作。
『陸』 外部籌資額為什麼是資本與負債的差額
因為所需外部籌資額是由兩部分構成的:長期負債籌資額和實收資本籌資額,分別計算長期負債籌資額和實收資本籌資額然後合計。即用長期負債的增加額+實收資本增加額。
顯然,外部融資需要量與增長相關聯,若其他情況不變,銷售額或資產的增長率越高,外部融資需要量越大。需要強調的是,之所以關注增長,不是因為增長是一個合適的目標,而是因為增長是考察投資決策與融資政策之間關系的一個便捷的途徑。實際上,假設基於增長來安排計劃過程中的高度整合的一個反映。
公式1:外部融資融=預計增加的經營資產-預計增加的經營負債-可動用金融資產-預計增加的留存收益。
公式2:外部融資額=預計增加的資產-預計增加的經營負債-預計增加的留存收益。
(6)外部融資缺口與融資額擴展閱讀
外部融資與「內部融資」相對。公司通過資本市場或某些投資者籌集投資項目所需要的資金的行為。主要方式包括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
主要包括銀行貸款、股權融資、租賃融資、商業信用、開發銀行貸款和非正規金融機構等六種來源。
對於任何一個處於生存與發展狀態的企業來講,籌資是其進行一系列經營活動的先決條件。不能籌集到一定數量的資金,也就無法取得預期的經濟效益。籌資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行為,其對企業經營理財業績的影響,主要是藉助資本結構的變動而發生作用的。因此,在籌資活動中應重點考察以下幾個方面:
1、籌資活動會使資本結構有何變化。
2、資本結構的變動會對企業業績及稅負產生何種影響。
3、企業應當選擇怎樣的籌資方式,如何優化資本結構(長期負債與資本的比例關系)配置才能在節稅的同時實現所有者稅後利益最大化目標。
不同的籌資方式對應不同的籌資渠道,形成不同的資本結構。不同的籌資方式的稅前和稅後資金成本也是不一樣的。
『柒』 如何用銷售百分比法正確計算外部融資額
一、預測原理
假設:某些資產和負債與銷售額存在穩定的百分比(或者同比例變動)。
概念:隨銷售額同比例變化的資產——敏感資產,隨銷售額同比例變化的負債——敏感負債。
思路:需要增加的資金量=增加的資產-增加的負債.
其中:
(1)增加的資產=增量收入×基期敏感資產占基期銷售額的百分比。
增加的負債=增量收入×基期敏感負債占基期銷售額的百分比。
(2)外部融資需求量=增加的資產-增加的負債-增加的留存收益。
增加的留存收益=預計銷售收入×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
外部融資需求量=增加的資產-增加的負債-增加的留存收益。
二、基本計算過程
1、確定隨銷售額而變動的資產和負債項目(敏感資產和敏感負債)
隨著銷售額的變化,經營性資產項目將佔用更多的資金。同時,隨著經營性資產的增加,相應的經營性短期債務也會增加,如存貨增加會導致應付賬款增加,此類債務稱之為「自動性債務」,可以為企業提供暫時性資金。經營性資產與經營性負債的差額通常與銷售額保持穩定的比例關系。
這里經營性資產項目包括庫存現金、應收賬款、存貨等項目;而經營負債項目包括應付票據、應付賬款等項目,不包括短期借款、短期融資券、長期負債等籌資性負債。
2、確定有關項目與銷售額的穩定比例關系
如果企業資金周轉的營運效率保持不變,經營性資產與經營性負債項目將會隨銷售額的變動而呈正比例變動,保持穩定的百分比關系。企業應當根據歷史資料和同業情況,剔除不合理的資金佔用,尋找與銷售額的穩定百分比關系。
3、根據增加的銷售額、預計銷售收入、銷售凈利率和收益留存率,確定需要增加的籌資數量。
(7)外部融資缺口與融資額擴展閱讀
利用銷售百分比法預測資金需要量時的不減去留存收益的增加額的情況如下:
根據利用銷售百分比法預測外部融資需求量的計算過程可知,留存收益增加額是企業從內部籌集的資金,因此如果將其減去,那麼計算的就是需要從外部籌集的資金額了。因此如果計算的是資金需要量,追加的資金量,那麼是不需要減去留存收益增加額的。但如果計算的是「外部」追加資金量,那麼就需要減去了。
『捌』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如何計算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是外部融資額占銷售增長額的比例。是指銷售額每增加一元需要追加的外部融資額。如果企業內部資金較少,需要外部融資,它就會大於零;否則,它就會小於零;如果不需要外部融資,它就等於零。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的計算公式: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外部融資額÷銷售增長額
外部融資占銷售增長比=資產銷售百分比-負債銷售百分比-計劃銷售凈利率× [(1+增長率)/增長率]×(1-股利支付率)
式中,A----基期末變動資產
B----基期末變動負債
S1----基期銷售額
P----計劃銷售凈利率
E----股利支付率
『玖』 注會《財管》外部融資額=籌資總需求-可動用的金融資產-預計增加的留存收益
解答:
你提到的時間差問題的確是個問題,當初我也疑惑過。
財管里的假設是資金的使用和收益都是均衡進行的,因此邊賺錢邊可以解決需求。也就是投入是逐漸的,如果實際工作中要在年初一次性投入設備投資,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選擇分期付款,這樣資金的需求和供給在時間上就匹配了。
祝你學習進步!
『拾』 外部融資需求量
外部融資需求是指對未來融資量的預測:
企業可以通過三種途徑增加資產:
1、舉債。比如發行債券獲得銀行存款
2、經營獲利。企業利潤在期末表現為留存收益。
3、外部融資。比如發行股票。
因此新增資產中扣除1、2項就是所需外部融資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