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金融資產的概述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金融資產的概述

發布時間: 2021-06-12 06:09:17

㈠ 什麼叫金融資產包括哪些內容

金融資產(Financial Assets) ,實物資產的對稱。單位或個人所擁有的以價值形態存在的資產。是一種索取實物資產的無形的權利。是一切可以在有組織的金融市場上進行交易、具有現實價格和未來估價的金融工具的總稱。金融資產的最大特徵是能夠在市場交易中為其所有者提供即期或遠期的貨幣收入流量。
金融資產通常指企業的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如:企業的外埠存款、銀行本票存款、銀行匯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證保證金存款、存出投資款等)應收賬款、應收票據、貸款、其他應收款、股權投資、債權投資和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資產等。

㈡ 非金融資產的概述

非金融資產的確認用的標準是風險與報酬模型。金融資產的確認,由於金融工具的復雜性,很難用風險報酬模型來一刀切了。比如信託計劃,委託人和收益人可以分離,收益人可以沒有任何風險,光取得報酬;在比如承諾。非生產/非金融資產交易是指非生產性有形資產(土地和地下資產)和無形資產(專利、版權、商標和經銷權等)的收買與放棄。金融項目具體包括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項目。
伴隨股市大跌,非金融類上市公司所持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也大幅縮水。統計顯示,剔除金融類企業,上市公司2007年末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較年初減少37%,這意味著這些上市公司投資收益「蓄水池」的水位下降了近四成。滬深1619家上市公司2007年末共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32304億元,接近交易性金融資產的8倍。在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市價波動影響當期業績的前提下,上市公司管理層顯然更傾向於將股票投資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不過,在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終止確認即被處置時,將釋放出利潤。因為原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公允價值變動部分將轉出,計入當期的投資收益。從這個意義上說,上市公司擁有的逾3萬億元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相當於一個巨大的利潤蓄水池。與年初數32090億元相比,1619家上市公司2007年末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略微增加。但在剔除金融類企業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1591家非金融類上市公司2007年末擁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1145億元,較年初數1831億元銳減686億元,下降幅度高達37%。在上述1591家非金融類上市公司中,2007年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少超過1億元的達104家,其中超過10億元的有21家。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少不外乎兩種原因:一是出售,二是公允價值縮水。而因市價下跌造成的公允價值縮水,無疑是這些上市公司所持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銳減的主要原因。雅戈爾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半年間減少了60億元,這個金額在所有非金融類上市公司中居首位。該公司年初擁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165億元,2007年底降至105億元。這與該公司出售了所持部分中信證券股票有關,但更多的是所持股票市價下跌造成的。單是該公司所持2.4億股中信證券,半年間的市值損失就高達35億元。排在第二位的南京高科2007年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少近39億元,下降比例達47%,就是公司所持中信證券、棲霞建設、南京銀行、科學城等股票市值縮水所致。

㈢ 簡述金融資產的特徵。

收益性、流動性和風險性是金融工具最重要的三個特徵.

三特性之間的關系:一般而言,收益性與風險性呈正向相關關系,即所謂「高風險、高收益」.流動性與風險性、收益性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對於通過到期贖回方式獲得的流動性而言,流動性與風險性、收益性之間存在反向相關關系;

但是,對於主要通過市場轉讓途徑獲取的流動性,流動性與風險性又呈反向相關關系.

收益性:股票的收益性,股東憑其持有的股票,有權從公司領取股息或紅利,獲取投資的收益.股息或紅利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公司的盈利分配政策. 還表現在股票投資者可以獲得價差收入或實現資產保值增值.通過低價買人和高價賣出股票,投資者可以賺取價差利潤.

風險性:是指持有股票可能產生經濟利益損失的特性.

流動性:指資產能夠以一個合理的價格順利變現的能力,它是一種所投資的時間尺度(賣出它所需多長時間)和價格尺度(與公平市場價格相比的折扣)之間的關系,股票的流動性大於房地產.

(3)金融資產的概述擴展閱讀:

金融資產是指一切代表未來收益或資產合法要求權的憑證,亦稱金融工具或證券。是指單位或個人擁有的以價值形態存在的資產,是一種索取實物資產的權利。

金融資產是一切可以在有組織的金融市場上進行交易、具有現實價格和未來估價的金融工具的總稱。金融資產的最大特徵是能夠在市場交易中為其所有者提供即期或遠期的貨幣收入流量。

金融資產包括一切提供到金融市場上的金融工具。但不論是實物資產還是金融資產,只有當它們是持有者的投資對象時方能稱作資產。如孤立地考察中央銀行所發行的現金和企業所發行的股票、債券,就不能說它們是金融資產。

因為對發行它們的中央銀行和企業來說,現金和股票、債券是一種負債。因此,不能將現金、 存款、憑證、股票、債券等簡單地稱為金融資產,而應稱之為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對其持有者來說才是金融資產。例如,持有商業票據者,就表明他有索取與該商品價值相等的貨幣的權利;持有股票者,表示有索取與投入資本份額相應的紅利的權利;持有債券者,表示有一定額度的債款索取權。

金融工具分為所有權憑證和債權憑證。股票是所有權憑證,票據、債券、存款憑證均屬債權憑證。但在習慣上,這些金融工具有時也稱之為金融資產。

投資者在市場上決定購買哪一種金融工具,總會全面考慮它們可能帶來的權利和義務。投資者一般考慮四個因素:

①實際期限,指債務人必須全部償還債務之前所剩餘的時間。

②流動性,指金融工具迅速變為貨幣而不致蒙受損失的能力。流動性與償還期成反比,即償還期越長,流動性越低,反之亦然;它與債務人信譽成正比,即債務人信譽越高,流動性越大,反之亦然。

③安全性,指是否遭受損失的風險。風險可有兩種:一是不履行約定的按時支付利息或償還本金的風險;二是市場的風險,即由市場利率上升而造成的金融工具市場價格下降的風險。

④收益率,指凈收益對本金的比率。

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都是持有者的財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收入的增加,經濟主體金融資產持有的比重會逐步提高。同時,為了既獲得較高收益又盡量避免風險,人們對金融資產的選擇和對各種金融資產間的組合也越來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