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連雲港開發區融資平台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連雲港開發區融資平台

發布時間: 2021-06-11 17:30:15

❶ 政府融資平台具體是什麼業務

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是指各級地方政府成立的以融資為主要經營目的的公司,包括不同類型的城市建設投資、城建開發、城建資產公司等企業(事)業法人機構,主要以經營收入、公共設施收費和財政資金等作為還款來源。
政府融資平台分為以下幾類:
一是單一融資平台,負責公益性和基礎性項目融資、資金撥付及還本付息,不參與項目建設和運營,如合肥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二是公益性投融資平台,負責公益性項目融資、建設、運營及還本付息;
三是經營性投融資平台,負責基礎性項目融資、建設、運營及還本付息,並可能進行其它經營性項目投資和金融投資;
四是綜合性投融資平台,兼具公益性和經營性平台的特點,如吉林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五是「轉貸」平台,負責將貸款轉貸給政府,自身不承擔還款責任,如安徽省信用擔保集團。政府融資平台重點將融入的資金投入市政建設、公用事業等項目之中。盡管如此,審計、財政、銀監系統目前對政府融資平台定義並沒有統一的統計口徑。在實際工作中,銀行根據自身情況作出決定,有的將投向市政、園區、土地儲備類平台貸款劃為政府融資平台貸款,有的也將投向交通、鐵路等投放主體的貸款認定為政府融資平台貸款。
另外,人民銀行分類:政府投融資平台的類型主要為:
(1)各類開發區、園區投融資平台;
(2)國有資產管理公司;
(3)土地儲備中心類公司;
(4)城市投資建設公司;
(5)財政部門設立的稅費中心;
(6)交通運輸類政府投融資平台;
(7)其它類型。

❷ 請問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下面成立的融資平台公司(也算是國企)吧,可以借款給私營企業嗎!

管委會還沒有成立在籌建審批當中,管委會出資成立一個公司,這個公司屬於正式國企嗎

❸ 連雲港市開發區管委會搬到哪裡了

搬到猴嘴那邊去了吧,在新海連大廈裡面好像,望採納

❹ 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投資環境

一良好的投資軟環境。開發區管委會是連雲港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代表市政府在開發區內行使管理職能,享有市政府授權的各項管理許可權。管委會機構精簡,人員精幹,有權審批總投資3000萬美元以下的外商投資項目。區內海關、國檢、工商、金融、稅務、保險等機構健全,服務規范,對進區客商推行從項目洽談、基本建設和投產後的全過程服務,使進區客商在每個環節都能得到便捷高效的服務。同時,對進區企業實行扎口收費,收費項目少、標准低,在民營經濟園實行「零收費」。
二日臻完善的投資硬環境。連雲港市是「中國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之一,目前已經形成海陸空立體化、現代化的交通體系。開發區距連雲港港口僅5 公里,海上運輸非常方便。同時,經過近幾年的努力, 公路、鐵路和航空條件都有了很大改善。
建區以來,尤其是近幾年來,開發區一直致力於改善投資硬環境,現已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線形音樂噴泉廣場;區內實現了無縫隙綠化,四季常青,常年有花,花園城區特色鮮明,現代化氣息濃郁。形成了基礎設施配套、生活設施齊全,工作方便、生活舒適的人居環境:
供電:已建成11萬伏6.3 萬千瓦的雙迴路變電站和兩個變電所,可滿足用戶需要。
供水:日供水20萬噸的茅口水廠可以保障區內生產生活用水。
供熱:區內採用集中供熱的方式提供工業、民用熱源。
電信:擁有裝機容量1.2萬門的郵電通訊中心,用戶可與全國各地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直接聯系。
生活設施:設施完善的生活區和外商別墅區以及商業中心、中小學校等配套設施,為進區客商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居住環境。 目前,連雲港開發區已經形成了國家級開發區、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國家級新醫葯產業基地、民營經濟園等接納各類項目進區的載體。
⒈出口加工區 連雲港出口加工區位於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范圍內,規劃用地面積300公頃,約3 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區面積70公頃。
連雲港出口加工區區位條件優越。隴海鐵路、連徐高速公路和310國道穿區而過;距連雲港港口僅5公里,位於海港集輸運網中心,交通十分便捷。區內具備建設鐵路專用線和內航專用碼頭的獨特條件,可滿足企業今後更大發展的需要。連雲港出口加工區按照國際標准,已投入1億多元資金,建成了現代化的通用廠房,基礎設施達到「七通一平」標准,完全具備了海關封關運行和企業進駐的條件,為進區企業提供特別優惠的政策。
⒉高新區、民營經濟園 連雲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7年8月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佔地面積12.6平方公里,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與國家級開發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制,人員精幹,機構精簡,服務高效。已與連雲港市中心城區連為一體,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可為客商提供良好的投資條件。區內現有企業孵化器16000平方米,設有「科技風險金」和「科技發展金」,扶持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民營經濟園、化學工業園等特色園區初具規模,食品、化工、電子、建材等特色產業出口外向度高。
⒊新醫葯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連雲港新醫葯產業基地位於開發區中心位置,規劃面積1.78平方公里,其中工業用地1.05平方公里。產業基地未來可以往東、往北發展,發展空間廣闊。2001年12月,連雲港新醫葯產業基地獲得國家科技部批准,並納入全國醫葯產業發展計劃。進入新醫葯產業基地的企業在項目、資金等方面享受國家規定的各項優惠政策,鼓勵並支持入園企業加快發展步伐,迅速做大、做強。
⒋東部工業園 第一期用地為開發區經七路以東的1000畝地塊。園區實行以中介人(機構)負責引薦項目、開發區管委會負責廠區外基礎設施建設的開發方式。開發區對進入東部工業園的外商投資生產性企業,實行特殊的優惠政策,並對引薦項目的中介人予以一定的獎勵。
四、優惠的政策規定
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進區,加快開發區發展,連雲港開發區從可支配財力中撥出專款,設立「科技發展金」,為進區客商提供更加優惠的政策。開發區「科技發展金」扶持數額將根據企業的投資規模、技術含量、經濟效益以及對國家貢獻大小予以確定。

❺ 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08月27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許可經營項目:商品房開發等。
法定代表人:吳哲
成立時間:2001-08-27
注冊資本:417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079100000168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花果山大道601號新海連大廈七層

❻ 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又哪些企業

1、「一主導」產業

以東方國際集裝箱(連雲港)有限公司、益海(連雲港)有限公司、羅蓋特(中國)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為代表的臨港產業板塊。

2、「三新型」產業

以江蘇恆瑞醫葯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康緣葯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蘇豪森葯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新醫葯板塊。

以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漢高華威電子有限公司、連雲港中復連眾復合材料集團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新材料板塊。

以重山風力設備(連雲港)有限公司、中復連眾風力葉片、國電聯合動力技術(連雲港)有限公司、江蘇陽光晶源科技有限公司為代表的新能源板塊。

3、「兩促進」產業

以連雲港艾葉無紡布製品有限公司、連雲港味之素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出口加工業;

以江蘇萬港物流發展有限公司、連雲港中遠物流有限公司、連雲港萬航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

(6)連雲港開發區融資平台擴展閱讀:

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區位優勢:

1、地理位置

連雲港處在中國沿海南北過渡和海陸東西過渡的樞紐部位,是中西部地區最便捷、最經濟的出海口,又是連接太平洋西岸與大西洋東岸大陸橋運輸的國際樞紐。

2、區域經濟地位

連雲港南連長三角,北接渤海灣,隔海東臨東北亞,又通過隴海鐵路西連中國中西部地區以至中亞,是連接東西南北的紐帶,在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又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帶唯一的近海腹地還沒有得到充分開發的黃金地區,是江蘇省實施沿東隴海線產業帶與沿海經濟帶開發戰略的疊加區、全省三大區域性國際貿易中心、加快蘇北振興的龍頭地區。

❼ 連雲港經濟變化

凝聚發展後勁——讓連雲港不再沉寂之四
「從某種程度上講,連雲港的開放不夠主動,連雲港人思想不夠解放,往往是有風險的不敢幹,難度大的不願干,無先例的不肯干。」談起連雲港為什麼發展不快,連雲港市統計局劉軍這么分析。

現在,情況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在連雲港開發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兩個月才休息了半天,現在是「白天不開會,中午不回家,節假日不休息」。「表面上看,是來的投資商太多,實在忙不過來;往深里看,是觀念發生了變化,大家都有一種緊迫感。」

實施人才戰略

人才是連雲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瓶頸。市委書記王建華說,「觀念正在改變,資金也在不斷引進,現在最缺的還是高素質人才。」

對此,江蘇連雲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文軍的感受更為深刻,「我們公司准備在境外上市,急需既會外語又懂金融的人才,但這樣的人才在連雲港很難找到。」

事實上,連雲港這些年一直在大力引進人才。「十五」全市人才總量以年均5.56%的速度增長,2005年末達到23萬,其中各類高層次人才7141名。但是,與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要求相比,這還遠遠不夠。

「以前我們每年也從外地招聘很多人才,真正留下來的不多。」連雲港人向我們介紹說。

「人才與經濟發展之間有一個互動規律,經濟總量與人才引力呈正向關系。」 連雲港市人事局局長吳建成分析說,經濟發展了,人才就會源源而至。目前連雲港對人才吸引力還不是特別強。

怎麼辦?王建華說,「十一五」期間,連雲港就人才問題將牢固樹立「第一資源」理念,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培養引進並重,力爭新的突破。

「222」人才引進工程就是連雲港市為此推出的一項重要舉措。據介紹,「十一五」期間,連雲港每年擬引進非師范類本科學歷人才2000名、碩士以上學歷或副高職稱的人才200名、博士或具有正高職稱的人才20名。

「我們還要充分整合海外人才信息資源,建立海外高層次人才信息系統庫,提升人才開發的外向度。」吳建成表示,連雲港將不斷創新引進海外留學人才的手段和方法,建立海外留學人才聯系與聘用的長效機制。目前,他們已建立留學人員創業啟動基金和科技活動幫扶基金,鼓勵留學人員領銜承擔國家及省市重點科研開發項目、高科技攻關項目和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投資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和社會中介服務機構;鼓勵企事業單位聘任海外留學人才擔任技術領導職務、高級顧問或咨詢專家。

按照「人才強市」戰略,到「十一五」

末,連雲港人才總量要在全省省轄市實現進位、在蘇北魯南地區實現進位、在沿海開放城市實現進位,達34萬左右,年均增長8%,每萬人中的人才佔有量也要達到680名左右。

創新工作機制

「發展戰略已經清晰,關鍵在於抓落實,這才是謀事之道、成事之基。落實最終靠什麼?還得靠我們的工作機制。」王建華說。

制定決策不易,落實決策更難。

2005年,連雲區開展了一次震動全市的機關作風集中教育整頓行動,對63個單位的工作狀態進行了暗訪。在連雲區、開發區聯合召開的機關作風建設大會上,區領導做了3件事。第一,請全體幹部觀看暗訪時拍攝的錄像,對辦事態度冷淡、上班時打牌、吃瓜子、玩電腦游戲等行為公開曝光;第二,當眾宣布處理11名「不在狀態」的幹部:通報批評並責令寫出深刻檢查、扣發年終崗位目標管理獎、取消年終評優資格;第三,出台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和制度。緊接著,連雲區又對幹部人事制度、分配製度等進行了配套改革。

記者點開連雲港政府網站,進入市委、市政府重大事項督查頁面,全市重大事項概況、責任體系、實施計劃、項目進展情況、督查信箱等欄目一清二楚。

市政府副秘書長石海波介紹,2005年10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重大事項督查組,由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徐一平擔任組長,從相關部門抽調10多名精幹人員,按照「重激勵、硬約束、嚴考核」的總體要求,對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決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全力督查推進。督查組策劃設計的重大事項督查管理系統,分別設在市政府內網和市政府門戶網站,對33個重大事項進展情況進行全方位、全過程動態反映。各重大事項責任人和責任單位履行職責的情況,網上也一目瞭然。

對重大事項進行督查推進,只是連雲港市委、市政府提高工作效能,改善投資環境的方式之一。起早貪黑抓落實,星夜兼程求發展,已成為連雲港人工作狀態的真實寫照。

匯集要素資源

一個地區能否快速發展,取決於能否大量吸納和匯集外來要素,最大限度地整合和激活潛在要素。

「通過市場化手段將散見的原生態資源整合成發展項目,同國際國內優質要素對接,形成加快發展的強大力量,這是我們的現實發展路徑,也是我們實施國際性海濱城市建設這一宏大工程至關重要的一環和最基本的保障措施。」王建華這樣闡釋匯集要素資源的重要性。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連雲港憑借自己的發展規劃、豐富的鹽田資源,以及黃金海岸線,已經獲得了客商、項目和投資等重大商機。全市各招商分團和項目載體充分利用這些優勢資源,加強宣傳推介,爭取洽談合作,切實把商機優勢轉化為招商成果。僅2005年,浙江、上海在連投資就分別達到22.5億元和14.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7億美元。

「在連雲港新一輪開發、開放、發展的進程中,必須破解資金制約難題。強化資本運作勢在必行。」金海投資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說。去年8月份,連雲港通過優化整合國有資產,成立金海投資公司,組建江蘇連雲發展集團,注冊資金18億元,以此為融資平台和投資主體,吸納國際國內市場資本,招引戰略投資夥伴。

與此相呼應,作為破解資金投入瓶頸的金融資源整合「大戲」也悄然上演。面對加快發展的新形勢,連雲港積極創新銀地互動合作雙贏機制,大力開展銀政、銀企合作,主動向金融機構推介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破解企業融資難題。去年10月以來,先後有5家國內金融機構和6個周邊城市的市級商業銀行,採用銀團貸款、委託貸款、票據融資等方式放貸支持連雲港建設。省內各個商業銀行也紛紛擴大對連雲港基層行的信貸授權,提高貸款審批效率,全市金融環境日趨好轉。

連雲港在編制實施東部城區戰略規劃的同時,正對全市7500平方公里版圖進行全面規劃,從中心城區到4個縣城,從4個縣城到中心集鎮,從中心集鎮到自然村莊,進行規劃全覆蓋,市縣聯動解決環境改善、氛圍營造、布局形成、網路構建、項目引進等問題,為發展要素的快速匯集共同編織宏偉藍圖。

王建華充滿信心地表示,「可以想見,當港口與城市協調發展、經濟與環境同步優化、地域文化與海洋文化相融合、區位優勢與文化優勢相得益彰的時候,一個真正的國際性海濱城市————連雲港就會矗立在黃海之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