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主要的融資政策有哪些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主要的融資政策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6-11 17:27:12

❶ 的融資方式主要有哪些方式

市場上存在多種融資方式,創業者需要先對多種融資方式進行初步了解,判斷企業適合哪種融資方式,需時刻秉承著三思而後行的原則,把握好企業的融資節奏。
目前創業者較為青睞的融資方式是銀行貸款和尋找風險投資機構,當然除這兩項融資方式外還有其他融資途徑,例如重新回歸市場的典當貸款、不動產抵押等。
在尋找融資時,創業者要時刻保持警惕,與投資人對接之前,對投資人的身份進行判斷,確認身份的真實性,了解其以往的投資案例。
創業者融資路途中,需要注意的事項還有很多,創業並非易事,不能一蹴而就,耐心謹慎將助力創業者創業成功。

❷ 營運資本政策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營運資本政策的分類: 1、激進型融資政策 激進型融資政策是不但融通臨時性流動資產的資金需要,還解決部分永久性資產的資金需要。激進型融資政策是一種風險性和收益性均較高的營運資金籌集政策。 2、配合型融資政策 配合型融資政策是將資產與負債的期間相互配合,以降低企業不能償還到期債務的風險,並盡可能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但是在企業的經濟活動中,由於各類資產使用壽命的不確定性,往往做不到資產與負債的完全配合。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高峰期內,一旦企業的銷售和經營不理想,未能取得預期的現金收入,便會面臨償還臨時性負債的困難。因此,配合型融資政策是一種理想的、對企業有著較高資金使用要求的營運資金融資政策。 3、穩健型融資政策 穩健型融資政策只融通部分臨時性流動資產的資金需要,另一部分臨時性流動資產和永久性資產,則由長期負債、自發性負債和權益資本作為資金來源。穩健型融資政策是一種風險性和收益性均較低的營運資本融資政策。

❸ 當前政府類融資宏觀政策有哪些新變化

從總量上看,貸款仍然是我國融資的主要方式。2018年開始,金融加強監管,銀行風險偏好降低,企業短期集中長期貸款投放均出現同比增速下滑。
非標融資受金融監管變化波動較大。2016年後,證監會開啟對通道業務嚴格整治,顯著加大通道業務資本消耗,其他非標新增收縮,非標投放迴流到信託貸款等「社融非標」渠道。2017年底開始,受資管新規影響,社融非標及其他非標均快速收縮。
債券融資是我國企業融資的第三大重要來源,主要以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為主。此種融資暫未受到政策影響,但因為近兩年信用風險頻發,公司債發行難度加大,債券融資增長承壓。
股權融資是我國企業融資來源的第四位,受金融監管影響較大。2018年IPO過審率較低,A股市場以再融資為主導。

❹ 企業發展中的融資策略有哪些

分幾個方向, 展開很多, 大體如下:
1. 供應商融資: 供應商給予賬期延後付款
2. 用戶融資: 用戶提前付款
3. 銀行等金融機構融資: 貸款\票據\信用證\保函\保理等金融產品,很豐富, 可根據業務需要設計
4. 股東融資: 股東借款\擔保等
5. 社會融資: 借款\風險投資\專項基金
6. 政府融資: 根據國家政策申請補助資金優惠政策, 如開發補助資金\基金\貼息\減免遞延稅款等

❺ 金融政策有哪些

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銀行為實現宏觀經濟調控目標而採用各種方式調節貨幣、利率和匯率水平,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各種方針和措施的總稱。
一般而言,一個國家的宏觀金融政策主要包括三大政策:即貨幣政策、利率政策和匯率政策。
1、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調整貨幣總需求的方針策略,中央銀行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包括法定準備金、貼現率、公開市場業務等,其政策一般是穩定貨幣供應和金融秩序,進而實現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充分就業和國際收支平衡。
2、利率政策。利率政策是中央銀行調整社會資本流通的手段。合理的存款利率政策有利於經營存貸業務的銀行吸收儲蓄存款,集聚社會資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調節社會資本的流量和流向,從而導致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和整個經濟結構的變化;可以用於刺激和約束企業的籌資行為,促進企業合理籌資,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益。
3、匯率政策。一個國家的匯率政策對於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的流動具有重要的影響。跨國公司、外商投資企業和經營進出口業務的其它企業在國際醬融通活動中,必須掌握匯率政策並有效地加以利用。
http://ke..com/view/1622704.htm?fr=ala0_1

❻ 關於融資政策的內容都是什麼

現在融資有很多的渠道,關鍵是看你怎麼做的啦。速*可**貸告*訴*你具體的內容可以網路一下

❼ 常用的融資手段有哪些

企業融資相對可行的方式:
1、股權融資:通常直接到機構官網進行BP投遞,如果沒有回復則表示你的項目還達不到他們機構的投資標准,加線下沙龍活動這種一般在經濟較發達地區容易接觸到,如果接觸不到投資人資源,可以去一些能直接找投資人對接的融資平台,一定要那種自助式且能單次申請電話對接投資人的不要選會員制的,電話對接高效聊完還能加投資人微信推薦上雲對接試試。
2、債權通道:銀行獲得各類法人信用貸款只要信用良好都可貸,各類抵押貸款各大銀行都有類似產品可以直接去銀行官網了解,第三方金融機構推的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都可以去了解一下。
3、政策融資:如果你的高尖人才手握高科技項目現在各地政府都有對這些人才和項目直接進行落地獎勵數額也不小。

❽ 聽說上市公司再融資政策出現了新規定,主要有哪些

第一部分:重點內容有哪些

1、重點一修改哪些內容?三大方面

一是規模。

上市公司申請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擬發行的股票數量不得超過本次發行前總股份的20%。

二是頻率。

上市公司申請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本次發行董事會決議日距離前次募集資金到位日原則上不得少於18個月。前次募集資金包括首發、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但對於發行可轉債、優先股和創業板小額快速融資的,不受此期限限制。

三是募資投向理財產品的規則。

上市公司申請再融資時,除金融類企業外,原則上最近一期末不得存在持有金融較大、期限較長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借予他人款項、委託理財等財務性投資的情形。

2、重點二何時實施?自發布之日起

對於新政,業界最關注的問題還包括時間上的新老劃斷。

今日的發布會上,鄧舸介紹,為了實現平穩過渡,在適用時效上,《實施細則》和《監管問答》自發布或修訂之日起實施,新受理的再融資申請即予執行,已經受理的不受影響。

鄧舸指出,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次再融資監管政策的調整屬於制度完善,不針對具體企業,所有上市公司統一適用。

3、重點三因何出新政:存在三大問題

據了解,現行上市公司再融資制度字2006年實施以來,在促進社會資本形成、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市場情況的不斷變化,現行再融資制度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亟需調整,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問題:

一是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融資傾向。

有些公司脫離公司主業發展,頻繁融資。有些公司偏項目、炒概念,跨界進入新行業,融資規模遠超過實際需要量。有些公司募集資金大量閑置,頻繁變更用途,或者脫實向虛,變相投向理財產品等財務性投資和類金融業務。

二是非公開發行定價機制選擇存在較大套利空間,廣為市場詬病。

非公開發行股票品種以市場約束為主,主要面向有風險識別和承擔能力的特定投資者,因此發行門檻較低,行政約束相對寬松,但從實際運行情況來看,投資者往往偏重發行價格相比市價的折扣,忽略公司的成長性和內在投資價值。

過分關注價差會造成資金流向以短期逐利為目標,不利於資源有效配置和長期資本的形成。限售期滿後,套利資金集中減持,對市場形成較大沖擊,也不利於保護投資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三是再融資品種結構失衡,可轉債、優先股等股債結合產品和公發品種發展緩慢。

非公開發行由於發行條件寬松,定價試點選擇多,發行失敗風險小,逐漸成為絕大部分上市公司和保薦機構的首選再融資品種,公開發行規模急劇減少,同時,股債結合的可轉債品種發展緩慢。

4、重點四著力點在哪?三大方面

本次修訂《實施細則》和制定《監管問答》,主要著眼於三方面:

一是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導向,積極配合供給側改革,助力產業轉型和經濟結構調整,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最需要的地方,避免資金脫實向虛。

二是堅持疏堵結合的原則,立足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堵住監管套利漏洞,防止炒概念和套利性融資行為形成資產泡沫。同時,滿足上市公司正當合理的融資需求,優化資本市場融資結構。

三是堅持穩中求進原則,規則調整實行新老劃斷,已經受理的再融資申請不受影響,給市場預留一定時間消化吸收。

5、重點五理財產品敏感問題如何說

下一步,證監會將按照依法從嚴全面監管的要求,繼續強化再融資的發行監管工作,督促保薦機構梳理再審項目並開展自查,進一步規范募集資金投向,繼續加強監管理財產品等資金參與非公開發行認購,強化證監局對募集資金使用的現場檢查。

記者了解到,對於上述提到「金額較大、期限較長的交易性金融資產」中金額較大、期限較長的界定,需考慮到具體的上市公司的規模和募集資金及財務性投資的多少來判定,具體會在發行部的審核過程中進行判斷。

而「上市公司申請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本次發行董事會決議日距離前次募集資金到位日原則上不得少於18個月」中18個月的確定,則是根據最近三年上市公司前次融資距本次融資的統計測算,並對前次項目募集資金是否落實到位的效果進行分析後測算出來的。

業內人士指出,在再融資過程中,發行人是第一責任人,保薦機構在上市公司確定再融資方案時就應把好關,根據市場情況變化,對不符合監管要求的方案進行調整。

第二部分:幾大敏感問題解讀

統計顯示,去年全年證監會審核的再融資、優先股和可轉債總金額在10000億左右,其中,再融資涉及7000-8000億元。

敏感問題一

金融較大、期限較長的交易性金融資產的界定

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關於上述提到「金融較大、期限較長的交易性金融資產」中金融較大、期限較長的界定,需結合實際情況,考慮到具體的上市公司的規模和募集資金及財務性投資的多少來判定,具體會在發行審核過程中進行判斷,如募集資金很少但財務性投資很大的就限制,沒有融資合理性和必要性也會受限,旨在控制過度融資。

敏感問題二

原則上不得少於18個月的規定

為避免上市公司頻繁融資,新政中包括了「上市公司申請增發、配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本次發行董事會決議日距離前次募集資金到位日原則上不得少於18個月」的規定,如何理解這一問題?

1992年頒布的《公司法》中明確要求「上市公司再融資的,本次發行董事會決議日距離前次募集資金到位日原則上不得少於12個月」,但該規定在2006年《公司法》的修訂中被刪除,而此次新政重啟了時間限制的規定,並根據最近三年上市公司前次融資距本次融資的統計測算、對前次項目募集資金是否落實到位的效果進行分析後測算出18個月這一考量,是給當前市場上部分上市公司頻繁融資帶上了「緊箍咒」。

業內人士指出,在再融資過程中,發行人是第一責任人,保薦機構在上市公司確定再融資方案時就應把好關,根據市場情況變化,對不符合監管要求的方案進行調整。

敏感問題三

如何滿足上市公司正當合理融資需求

「此次再融資新規是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引導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最需要的地方,避免資金脫實向虛的重要舉措。」上述業內人士指出,此舉不僅疏堵結合促再融資方式多元化,堵住監管套利漏洞,防止炒概念和套利性融資行為形成資產泡沫,還滿足上市公司正當合理的融資需求,優化資本市場融資結構。為確保市場平穩運行,實行新老劃斷,已經受理的再融資申請不受影響,給市場預留一定時間消化吸收。

❾ 企業融資政策選擇有哪些

A、配合型融資政策 B、激進型融資政策 C、適中型融資政策 D、穩健型融資政策

❿ 針對中小企業融資又有哪些新的扶持政策

每個地方的中小企業政府給予的扶持政策不一樣的。成都的話著重看市政府(市經信委)每年出台的相關政策扶持。政策性貸款也可以關注。成都市中小企業服務平台上填報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