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融資與股權比例應該怎麼計算
舉個例子分析吧,比較好理解。
情景分析
項目是比較優秀的,估值一直在上升,下一輪正式融資N的估值必然節節攀升,股東Z的比例會在下一輪估值中被稀釋,要想保持不變,就要在之前將比例提升。項目方讓股東Z增資相當於定向增資,由於股東Z比例增加,相當於將其他的股東比例稀釋。按低於下一輪正式融資的估值,則體現項目方對股東Z的誠意。
思考過程
為便於表述,先假設一些參數如下:
z 股東Z在當前所佔的股份比例(也就是需要保持的比例)
X 股東A需要增資的額度
P 針對股東Z融資後的估值
V 正式下一次融資N的融到資金
N 正式下一次融資N後的估值
估值方式
估值方式有兩種,前估值和後估值,本次採用融資結束後的估值方式計算,估值後再融資於此類似,可能要重新考慮。
後估值計算
注:
比例計算可採用:原比例x稀釋比例+新增比例 或採用 (融資時股權價值+增資)/融後估值
對正式的N輪股權價值為 (((P-X)z + X)/P)(N-V) 即融資前的股權比例x融資前的估值
融資後的比例 (((P-X)z + X)/P)(N-V) /N 其中 (N-V)/N 即稀釋比例
比例不變
(((P-X)z + X)/P)(N-V) /N = z
對方程求解:
X = (z/(1-z))P(V/(N-V))
前估值計算
同樣:
((Pz+X)N/(P+X) )/(V+N) = z
求解 X = zVP/(N-z*(V+N))
前估值方式,相對稀釋較小,因此需要的增資比例較少。
② 融資人的提成最高可以達到多少算合法
偶爾拆借有借有還,多少都沒有問題。但是以此為業,或 者沒有能力償還,等等,很多情形都會構成犯罪,並不以金額大小為唯一依據。
③ 個人合法的融資最大金額是多少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2010-5-7實施
第二十八條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一百萬元以上的;
(二)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三十戶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一百五十戶以上的;
(三)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
(四)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五)其他擾亂金融秩序情節嚴重的情形。
④ 企業公開向民間進行股權融資合法嗎
上市的股份公司在既定的交易市場進行股權融資是合法的,非上市公司在既定的交易市場進行股權融資不合法。
股權融資是指企業的股東願意讓出部分企業所有權,通過企業增資的方式引進新的股東的融資方式。股權融資所獲得的資金,企業無須還本付息,但新股東將與老股東同樣分享企業的贏利與增長。股權融資的特點決定了其用途的廣泛性,既可以充實企業的營運資金,也可以用於企業的投資活動。
⑤ 國家大力支持私募股權融資,為什麼還限制募集人數
如圖:
⑥ 私募股權融資的股東人數不得超過多少人
你說的應該是私募股權基金的形式融資。
私募基金有嚴格限制投資者人數:單只私募基金投資者人數累計不得超過《證券投資基金法》、《公司法》、《合夥企業法》等法律規定的特定數量。合夥型、有限公司型基金投資者累計不得超過50人,契約型、股份公司型基金投資者累計不得超過200人。
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⑦ 股權眾籌由多少股東組成最多允許有多少個股東
股權眾籌沒有具體股東人數限制。股權眾籌出資人也不一定都成為股東,例如,「憑證式眾籌」投資者就不成為股東。
股權眾籌定義
股權眾籌是指,公司出讓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資者,投資者通過出資入股公司,獲得未來收益。這種基於互聯網渠道而進行融資的模式被稱作股權眾籌。另一種解釋就是「股權眾籌是私募股權互聯網化。
股權眾籌分類
1、無擔保股權眾籌,是指投資人在進行眾籌投 資的過程中沒有第三方的公司提供相關權益問題的擔保責任。目前國內基本上都是無擔保股權眾籌。
2、有擔保的股權眾籌,是指股權眾籌項目在進行眾籌的同時,這種擔保是固定期限的擔保責任。但這種模式國內到目前為止只有貸幫的眾籌項目提供擔保服務,尚未被多數平台接受。
股權眾籌運營模式
1、憑證式眾籌,主要是指在互聯網通過賣憑證和股權捆綁的形式來進行募資,出資人付出資金取得相關憑證,該憑證又直接與創業企業或項目的股權掛鉤,但投資者不成為股東。
2、會籍式眾籌,主要是指在互聯網上通過熟人介紹,出資人付出資金,直接成為被投資企業的股東。
3、天使式眾籌,與憑證式、會籍式眾籌不同,天使式眾籌更接近天使投資或VC的模式,出資人通過互聯網尋找投資企業或項目,付出資金或直接或間接成為該公司的股東,同時出資人往往伴有明確的財務回報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