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摩拜賣身時融資多少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摩拜賣身時融資多少

發布時間: 2021-06-11 02:18:25

Ⅰ 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怎麼了

某個自媒體的自詡為資深媒體人的博人眼球的不實報道而已
摩拜這種發生過多輪融資的公司被並購時,所有投資人按照互相之間的股票優先順序來分配收益
所謂的十五億不過是其所持有股份的估值
如果真去套現,創始人大約剩不下什麼錢。

Ⅱ 共享單車行業總融資額超過177億元了嗎

據報道,共享單車以迅猛之勢崛起,隨後開始野蠻生長,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共享單車用戶規模達1886.4萬人,與2015年的245萬人相比,呈7倍的爆發式增長。

但是伴隨著共享單車的誕生,巨額押金問題一直備受關注,。今年8月份,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保守估計,到目前為止,僅共享單車行業的存量押金規模近100億元。

希望共享單車發展的同時,押金問題可以得到有效的監管!

Ⅲ 摩拜單車是如何融資的

摩拜單車完成超6億美元E輪融資,創共享單車行業紀錄。

據統計,今年以來摩拜單車累計融資超 10 億美元,相當於ofo三倍以上,超行業其餘玩家總和,折射出摩拜不僅坐穩行業領軍地位,其在資本市場認可度也穩居行業第一。

Ⅳ 摩拜「賣身」15個月,除了變「黃」還經歷了什麼

新款摩拜單車在多地出現,摩拜標志性的橙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美團黃」。不僅配色改變,新款單車上已經看不到「摩拜」的LOGO,車身上醒目的字樣是「美團APP掃碼騎行」。煥然一新的設計提醒著不明所以的單車用戶們,摩拜單車已經不是以前的摩拜單車了,現在在你眼前的,是美團單車。自2018年4月美團點評正式收購摩拜單車算起,到現在約15個月,「賣身」的摩拜,終於開始失去姓名。

美團點評在年報中寫到,美團完成收購摩拜的目的在於「更好地服務用戶的高頻短途運輸需要、擴大平台所能觸達的消費者群體、收集更多基於位置服務數據並擴大其他服務品類的交叉銷售機遇」。也就是說,通過收購摩拜單車,美團點評希望拓展用戶群體、創造更多消費機遇。從共享單車行業來看,2019年第一季度開始,小藍、哈啰、青桔等共享單車品牌騎行價格普遍提高。有業內人士分析,共享單車行業已經從依靠資本進入,低價位瘋狂擴張、搶占市場的初級階段,步入新的精細化管理、謀求盈利、維持生存階段。

Ⅳ 摩拜賣身160億,投資人可以賺多少錢



위해

Ⅵ 摩拜單車E輪融資多少錢

6月16日,摩拜單車宣布完成一筆超過6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創下共享單車行業單筆融資最高紀錄。

摩拜單車聯合創始人兼CEO王曉峰稱,新一輪融資將助力摩拜單車國際化進程,計劃年底服務全球200座城市;此外摩拜還將攜手全球領先物聯網合作夥伴,推動移動物聯網技術的進步和實景應用;另外還將在人工智慧、智能硬體等領域加速戰略布局和技術創新。

Ⅶ 美團收購摩拜後,市值增長18億,摩拜後悔了嗎

當然不會。不知不覺間,共享單車已經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人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可是,2018年對於共享單車來說,好像進入了一個困境。深受大眾喜愛的摩拜單車賣身給了美團,引發無數人感嘆,覺得摩拜單車被賤賣了。可是,當ofo小黃車也開始走下神壇,人們紛紛覺得摩拜的胡瑋煒,果斷抽身,才是真正的贏家。那麼,對於美團來說,收購摩拜是對是錯?

對比堅持融資道路的ofo小黃車,由於沒錢,身陷多重困境,負面新聞頻出。目前的共享單車前景還不明朗,免押金是大勢所趨,經過小黃車的「退押難」,如今的消費者更加願意使用免押金,共享單車也不可能一味的依靠融資燒錢。所以,摩拜團隊的「賣身」決定,顯然是很明智的,現在可謂名利雙收。

Ⅷ 摩拜什麼時候獲得6億美元融資

摩拜單車自從誕生開始就與眾不同,其創始人以高屋建瓴的視角,將摩拜單車打造成為物聯網時代智能出行工具,更在具備一定基礎之後果斷啟動了全球化策略,將自身推向海外市場、推向世界各地。

通過大量的技術提升、策略聯合,摩拜單車在世界范圍內聲名鵲起。不斷追逐技術創新,在現有基礎上納入更多科技元素,摩拜的技術流路線堅定不動搖。提前完成全球100城目標之後,摩拜還將繼續憑借技術流路線進擊200城,將全球化策略推進。

祝願摩拜能夠越辦越好,為大家帶來更多的便利。

Ⅸ 摩拜單車E輪融資多少

摩拜單車2017年6月16日宣布完成一筆超過6億美元新一輪融資(E輪),創下共享單車行業單筆融資最高紀錄。本輪融資由騰訊領投,新引入的戰略和財務投資者包括工銀國際、交銀國際、Farallon Capital等重磅投資人;TPG、紅杉中國、高瓴資本等多家現有股東繼續增持跟投。

Ⅹ 摩拜單車此次融資,或許是劣勢開始出現的時候

近期,摩拜單車又進行了2億美元的融資,這也是繼其C+輪之後的又一次兇猛擴張。但融資並不意味著一定就是好事,相反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導致其出現劣勢,摩拜單車這一路的野蠻擴張之後,其隱患開始出現。

單車經濟的本質依然在於共享經濟

單車經濟的本質其實依然屬於共享經濟,無論當前如何兇猛融資,講出各種故事,其最終的價值還在於將每一輛單車資源進行最多的重復利用,實現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最終再從這一價值上賺取差價,尋求盈利。而無論摩拜單車還是ofo最終要想達到盈利,都必須做到這一點。

而此前階段,ofo就採取了輕單車、低成本、低維修的擴張路線,其一開始就從共享經濟出發,因此對於進軍單車出行領域時,同樣採取了低成本擴張的路線,因此更能夠做到資源的最大利用。

摩拜單車則恰恰相反,由一開始就採取重模式,將每輛車的成本抬高到了3000,這也意味著在獲取相同用戶的同時,摩拜單車需要花費更高的價格,一輛車看不出太大的區別,但是一旦達到某個規模,那麼同樣的融資情況下,摩拜單車燒錢的劣勢就出現了,而此次急於融資,除了一方面需要繼續佔領市場外,另一方面同樣反映了摩拜單車在資金上想必ofo有著巨大的壓力。

高維修成本之下,摩拜的劣勢正在出現

早期的點滴優勢或者劣勢,會在後期形成更強的馬太效應,此前說過摩拜單車最大的問題在於獲客成本遠高於ofo,這是其一,但是更重要的是,隨著規模的逐漸形成,摩拜單車的後期維護成本也在劇烈上升。

摩拜單車造價過高,其中涉及諸多硬體包括GPS、車鎖、車座、太陽能板等等均成本不菲,根據此前微信公眾號「互聯網思維」的爆料,平均維修一輛摩拜單車的成本接近四五百,簡直可以買一輛全新單車。

而此前摩拜公布過車損耗大概在10%左右,以北京地區投放1萬輛單車計算, ??也就是說僅在北京地區幾個月就有1000輛車需要維修,按單車400元的維修費用計算,需要花費40萬。??再加上摩拜公開的100多名運營人員,按照每人5000元工資,每月則需支出50萬。

而如果放到一個正常的商業環境下來看,維修成本必須要遠小於收入,才能夠達到盈利,而目前摩拜單車的各種維護成本依然是個天文數字,開工沒有回頭箭,最終這一切都需要投資人買單。

專車戰爭燒錢還有著正常邏輯,即燒錢可以培養市場,培養潛在用戶與車主,但是平台卻並不需要為車輛保養維修去買單,而摩拜單車的擴張卻相反,其不僅需要比對手更高成本的獲取用戶,其還需要為更高的維修成本買單。

摩拜方面顯然也意識到了問題,也開始推出了大量輕版單車,也在縮減成本透支,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已經投放市場的重型單車,不可能全部替換,只能夠維持更高成本的維修開支。

單車戰爭必將重回理性

還是回到之前說的,將資源的利用最大化,才是盈利的關鍵。

此前共享專車大戰之時,盡管資本在風口的補貼用戶與司機,但是當補貼消失,價格回歸價值,最終一切回歸理性時,市場被教育了出來,而閑置資源也開始被合理的二次利用,通過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供需開始平衡,沒有一輛多餘的車輛。

但是單車大戰卻有個問題,當前的資本一味的砸錢造車,最後一定會導致大量的閑置車輛出現在城市中,關鍵是每一輛車的維護成本還非常之高,尤其是摩拜單車,如果其生產單車的量與ofo相當,那麼其必定要付出幾倍的生產成本,以及後期的維護成本。

但是增加成本並非意味著市場會買單,一切由市場供需決定,這是常識。在單車這個領域,由於租賃價格本身就低,用戶對價格並不敏感,而很多用戶更偏向於有一個更輕便的出行體驗,更快速的解決騎行問題為主,輕單車一直是國內用戶的主力。

因此未來很可能出現這么一種情況,當摩拜單車與OFO單車在城市的數量上達到相同時,這個市場將會出現高度的飽和狀態,而註定有一部分單車資源是要被浪費掉的,但是摩拜單車的高成本則意味著,其將會造成更大的資源浪費與損失,同時還並不一定會受到主流用戶的買單。

單車大戰,最終一定會造成大量的單車閑置資源,這一點已經可以預見,但問題是,誰能夠在擴張的同時,一邊節省資源,一邊又能捕獲更多的用戶,這將決定了這場戰爭的最終結局。

摩拜單車此次急於輪融資,表面上是在擴張,但實際上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持續的燒錢正在難以為繼的困境。其高成本的擴張與維護,最終依然需要投資人買單。

這一輪的單車泡沫,開始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