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互聯網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互聯網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6-10 15:59:32

⑴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

建議第一做一個數據網站
第二從服務開始
收取服務費免費注冊等手段

⑵ 中小企業融資的現狀

1.內源融資狀況
為了適應市場風雲的變幻莫測,中小企業必須具有經營靈活、變化快捷的特點,因而在時間上和數量上對資金的需求具有不確定性,這就要求企業自身提高積累能力,以對市場變化能做出迅速的反應。同時,創辦中小企業也必須有一定量的資本,這是一個經濟學常識。如果連一點本錢都沒有,或者僅有極少量的創業資本而把大量的資金需求量寄託於銀行貸款或其他融資方式,那麼企業的生命力也是難以持久的。中國現有的組織結構簡單;經營規模較小、經營對象單一的中小企業融資大都依靠自己積累,依靠自身力量發展;但規模較大的中型企業的內源融資狀況則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為分配過程中留利不足、計提折舊費率偏低等問題。
據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中國項目開發中心,以隨機抽樣調查方法對成都、綿陽、樂山三地601家中小企業流動資金來源結構的調查顯示,企業內部自身積累78.1%、向銀行貸款9.65%、民間借貸5.07%、商業信用3.25%、其他非正規融資3.93%。這組數據說明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靠內源融資。
2.外源融資狀況
第一,直接融資(股權融資、債券融資)。股權融資。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較晚,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尚不可能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主渠道。眾所周知,證券市場自建立至今,已經被賦予了為國有大型企業服務的一項特定功能,尤其是前幾年國有大型企業處於困境的情況下,為使國有企業通過改制重新煥發活力;股票市場以國有企業改革為宗旨,重點扶持了一大批國有大中型企業上市融資。在政策如此嚴重傾斜的情況下,股票市場基本上未向中小企業開放。《公司法》還規定,股票上市公司股本總額不得少於5000萬元,公可生產經營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從嚴控制一般加工業和商品流通企業;中小企業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制約;經營規模偏小,且大多為一般生產加工企業和流通服務性企業;與公司法規定的上市條件相差甚遠,自然被股票市場拒之門外。統計表明,滬深上市公司共有近1500多家,民營企業大約占不到15%,且部分還不是通過正常途徑上市,而是以高昂的代價購買一家上市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權而曲線上市的債券融資。

⑶ 基於互聯網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應該找哪些數據分析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提升,網路信息化已經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而對於企業融資來說,則正逐步進入互聯網金融時代。這種新的趨勢推動,也為中小企業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融資渠道。基於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及其在中小企業融資中所發揮的作用,對黑龍江省中小企業融資所面臨的問題進行闡述,分析問題的成因,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中小企業融資;政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17-0101-02

互聯網金融(itfin,即internet finance)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和信息通用技術實現資金支付、融通、投資和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模式。隨著互聯網的成長以及向金融行業的延伸,互聯網金融已經在我國蓬勃發展。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先後出現了大數據金融、貨幣基金、p2p網貸、眾籌、第三方支付以及第三方金融服務等多種模式。其中,貨幣基金就是利用互聯網的特性研發出來的一種高效的理財產品,如現在較為流行的余額寶、理財通等;網路信貸在我國起步相對較早,證監會在2000年頒布的《網上證券委託暫行管理辦法》中進一步完善了網上證券業務,現在該項業務也正逐步延伸到手機網上交易、網上開戶甚至推廣電子券商;p2p網貸又可以稱之為對等聯網,是指有多餘資金並有理財投資想法的個人,通過第三方網路平台相連接,採用信貸的方式將資金貸給有需求的他人。目前,在國內出現的p2p模式有2種:第一種是線上模式(online),第二種是線上到線下模式(online to offline)。眾籌則是有門檻低、種類多、依靠大眾、注重創新等特性,是一種面向群眾募資,以支持發起人或組織的行為。

黑龍江省經濟快速發展中存在的最突出問題就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而此前發布的哈爾濱市總商會民營企業投融資平台,也恰恰是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信用擔保體制不健全等問題而提出的一個大膽嘗試。

作為一個新興行業,互聯網金融對黑龍江省的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當前黑龍江省的經濟發展正在面臨一個新常態,在這種新的發展需求下,過去陳舊的發展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企業需要轉型升級,需要資金,需要擴大自身的發展。在新的局勢面前,我們要尋找創新型的管理模式,這就需要金融的支持。盡管黑龍江的經濟發展相對於全國其他地區較為落後,但後發展地區也有其獨特發展優勢,如資源優勢。我們可以先了解其他地區的發展模式,然後將其優秀的發展模式引入黑龍江省,並結合本省的省情進一步將優勢擴大,從而降低黑龍江省的資源成本。同時,結合互聯網的優勢,通過互聯網金融、投融資聯盟,為企業和金融服務機構提供平台,推動黑龍江省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互聯網金融不只是一個網路平台的革命,而且未來還會帶來「客戶革命」。簡單來說,政府認為互聯網金融屬於服務性的輔助功能,是處理大金融機構暫且處理不了的問題。當客戶了解、熟悉並認可互聯網金融能夠解決交易成本及便利性問題時,那麼就會產生蝴蝶效應,使更多的客戶通過互聯網金融來獲得資金。

互聯網金融能夠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等的問題,能夠對中小企業融資起到快速的推動作用。同時它還能解決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等和借款方融資條件等問題。互聯網金融正逐步向我們靠近,甚至在我們生活中的部分領域已經起到了主導作用。

中小企業利用自身的經營優勢保證了其在經濟上的快速成長,為社會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盡管在發展的過程中中小企業也面臨著傳統金融的約束,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但目前我國的中小企業正不斷壯大,正日益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互聯網金融的產生也恰好能夠適當解決這些問題。

(一)黑龍江省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

1.抵禦外來風險的能力較差

黑龍江省中小企業起步相對較晚,企業原始積累時間短、資金少,經常會出現營運能力

較低、償債能力不足、資金周轉困難等問題,一些企業甚至面臨破產;還有一些企業還未完成原始資本積累,更不具備對外融資資格。因此,當外部市場產生一些不可預測的影響時,對這些企業的經營能力就直接構成了致命的威脅。

2.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過於單一

針對2014年黑龍江省中小企業資金來源的調查顯示,固定資產融資情況為:內源融資佔72.5%,親友借款佔9.8%,銀行貸款佔8.8%,商業信用佔3.3%,其他佔2.1%,股權佔1.8%,創業基金佔1.1%,融資租賃佔0.6%;流動資金融資情況是:內源融資佔75.3%,銀行貸款佔9.7%,親友借款佔6.3%,商業信用佔6.4%,其他佔2.3%。從上面數據可以看出,在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中,內源融資佔比最高;在外源融資中,銀行貸款佔比較高。但由於中小企業經營規模小、資信等級低、融資成本過高等原因,難以得到銀行長期資金支持,影響了企業的擴大再生產,制約了企業的成長。

3.借貸成本過高,擔保能力有限

由於黑龍江省中小企業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較低、不穩定因素較多、盈利能力較低,同時,由於企業的資金補償機制不完善、擔保機構的效率低下,所以,銀行做貸款風險評估時,這樣的企業往往會被評為風險過大,不太願意向其提供相應的貸款,即使提供貸款,其所負擔的貸款利率也都高於央行所公布的貸款基準利率。根據黑龍江省政府金融辦公室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14年黑龍江省金融機構發放給中小企業的貸款中,其貸款利率絕大多數超過了貸款基準利率,平均超過貸款基準利率19.3%,大幅增加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

4.企業社會信用環境較差

目前,正是黑龍江省中小企業改革發展的快速時期,但有些企業改革只注重形式,注重短期獲利行為,經常出現逃避銀行債務現象。一些黑龍江省中小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步顯露出了自身的缺點,有些甚至為了獲得銀行貸款製造虛假的交易合同,並利用一些不規范的手段來逃避銀行債務。這些現象都給銀行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嚴重破壞了社會信用環境,導致各商業銀行不願輕易對中小企業發放貸款。

(二)黑龍江省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成因

1.地理位置決定了企業發展緩慢

黑龍江省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黑龍江省中小企業與南方企業在地理、氣候等多方面所處的劣勢。冬季氣溫較低,沒有先天的海港條件,沿海貿易發展較為困難,導致中小企業的成長性變弱,許多金融機構不願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便利。

2.由於金融的制約,對中小企業融資產生了抑製作用

長期以來,我國更注重於大中型企業的發展而忽視了中小企業,導致中小企業被邊緣化。中小企業在規模、結構和管理方面都與大型企業存在著明顯的不同,但商業銀行所建立的信用評價和信貸管理體系更適用於大型企業,使得中小企業不能更好適應這種評價體系。政策的缺陷嚴重製約了黑龍江省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金融越不發達,融資成本就越高。由於金融長期的制約,出現了資金不流暢的現象,這就對整個社會的融資,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融資產生了抑製作用。

3.由於銀行激勵機制不健全,導致中小企業融資難

在我國的銀行改革和發展過程中,商業銀行僅對信用風險約束機制進行了強化,卻沒有建立與之相對應的激勵機制,在風險控制方面,客戶經理所承擔的責任與其收入出現了嚴重不對稱,使得客戶經理在向企業貸款的時候產生了「惜貸」的心理。不僅如此,銀行對企業貸款之後需要持續跟蹤企業情況,但由於運營成本過高,加上缺少對客戶經理有效的激勵來控制貸款風險,因此,一些存在高風險貸款的企業項目未能被及時的排查,導致中小企業貸款的整體違約率較高,銀行在對中小企業房貸時就產生「易違約」的不良印象,再加上「檸檬市場」條件下可能出現的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問題,使得銀行會選擇收緊針對中小企業融

資需求的信貸供給,這也正是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另一個關鍵原因。

(一)開拓黑龍江省中小企業融資的新途徑

中小企業所遇到的融資問題嚴重影響著黑龍江省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解決目前中小企業存在的融資問題是一項復雜的工程,要堅持開拓創新的精神,完善符合黑龍江省省情的各種規章制度,全面系統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逐步優化中小企業資本結構。

(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企業素質

中小企業要站在戰略發展、全面優化的角度,運用科學發展觀,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明晰產權關系,優化產權結構,實現企業治理結構的合理化和科學化,建立規范的信用管理制度,提升信用水平;同時,促進與大型企業的積聚和融合,吸取優勢,降低風險。創造高效的企業發展模式,擴大企業對社會的影響,提升企業在同行業中的競爭力,增強外部融資能力,改善企業融資環境。

(三)鼓勵各類型互聯網金融平台建設

利用黑龍江省長期所積累信息技術優勢,促進互聯網金融相關企業的合作與交流,鼓勵省內p2p、眾籌、第三方支付、大數據等網落平台的設立,鼓勵傳統中小企業和金融公司設立互聯網金融部門以及相關產品開發部門,並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

(四)拓寬互聯網金融對企業的融資渠道

增加財政資金作為政策引導資金,並且吸引和鼓勵社會資金的參與。鼓勵省內滿足條件的互聯網金融企業在新三板上市。對於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互聯網金融機構,黑龍江省應根據其對中小企業提供的融資規模給予相應的補貼。可以通過互聯網金融來實現中小企業的融資,通過p2p、眾籌、第三方支付、大數據金融等方式來實現融資,轉變中小企業過度依賴銀行的局面。

⑷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狀有哪些

根據有關資料,到目前為止,我國大約有中小企業4200多萬戶,占企業總數的99.8%,經工商注冊的中小企業數量460萬戶個體、私營企業達3800萬戶。中小企業所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生產的商品占社會銷售總額的60%,上繳的稅收已經超過總額的一半,提供了全國80%左右的城鎮就業崗位。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中小企業成為擴大就業的主渠道。提供了大約75%的城鎮就業崗位,不僅安置了大量的城市下崗職工,還吸收了大批農村剩餘勞動力,有效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和就業問題,緩解勞動力供求矛盾,從而保證了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正成為我國創新的主力軍。

中小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迅速發展的的同時,也遇到很多問題。其中,資金緊張,融資渠道狹窄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十分狹窄,除了少數大型知名企業,一般的中小企業企業融資能力都有限。目前,企業的融資渠道不外有三種:向銀行申請貸款、發行企業債券、發行股票上市直接融資。政府已將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作為國有企業特別是關繫到國有經濟控制力的大中型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措施,中小企業發行企業債券和股票上市融資很困難。另一方面,由於涉及到金融風險問題,中小企業發行企業債券也難以得到批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小企業的資金主要靠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實際上中小企業業從銀行獲得貸款也是十分困難的。

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小企業尚未建立起外部市場融資體制,基本是內部融資,自我滾雪球式發展,致使企業很難形成規模生產。中小企業所面臨的資金矛盾非常突出,許多有項目有盈利的企業由於難以籌措到必需的資金而不能最大規模地發揮其能力,這已經成為制約民營企業的重要「瓶頸」。

要想促進中小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迅速發展,必須建立完善的融資體系,最根本的是建立起企業外部融資體制,即市場融資體制。

⑸ 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其原因分析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李波:OFⅡ在中國證券市場上的投資貨幣分析,市場與發展,2003年第3期
[2] 鄒傳太:債轉股的財務效益淺析,經濟與管理,2003年第1期
[3] 朱邦富:企業間債轉股,企業管理,2002年第5期
[4] 肖霞,民營科技企業發展中的融資分析,市場與發展,2003年第2期
[5] 李樹丞,劉長庚,楚爾鳴等:中國民營高科技企業發展研究報告,經濟科學出版社
[6] 康成傑,柴靖靜:優化個體私營經濟發展法制環境的對策和建設,經濟與管理,2003年第1期
[7] 鄧紅征,周長信:中小企業融資效率的模糊綜合評價,企業經濟,2003年第2期
[8] 歐江波,歐群芳:美國對小企業的財政金融支持及其啟示,企業經濟,2003年第1期
[9] 鄧向榮,於中鵬:民營企業股權優化與穩定機制研究,現代經濟探討,2003年第3期
[10]王婷: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企業經濟,2003年第2期
[11]曾愛青,劉智勇:多方努力共同營造中小民企融資多贏格局,企業經濟,2003年第1期
[12]肖俠:求解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整合創新,企業經濟,2003年第3期
[13]花愛梅:信用管理:現代企業管理的新課題,企業經濟,2003年第2期
[14]張青美,施林琳,李紅:中國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的思考,企業經濟,2003年第2期
[15]張荇,陳永志:大力發展融資租賃業改善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經濟與管理,2003年第3期
[16]馮雪飛,王競天,韓俊:中小企業創新與融資,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17]方利勝,狄娜:中小企業信用擔保,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18]鎖箭:中小企業發展的國際比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林祖基,邵漢青:資本市場融資與運作,海天出版社
[20]陳曉紅,楊艷軍:二板上市之路,湖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