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企業融資增信條件的四大指標是什麼
1、政府增信——建立全方位的中小企業融資支持體系
2、融資機構增信——創造多樣化的融資方式,滿足不同信息條件下的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
3、企業增信——加速企業改革步伐,提升中小企業整體素質和社會形象
4、社會增信——強化誠信管理,培育時代新人,提高公民的整體素質
Ⅱ 增信和財務杠桿是什麼意思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增信,可以理解為是一種信用增進策略。比如在貸款前,由於銀行會對企業進行評級,根據不同的評級水平,決定不同的貸款利息,這時候,如果引入優質企業或擔保公司,為自己的貸款擔保,增加企業的信用等級,那麼就可以達到降低利息的目的,這,就是增信了。
增信的措施
1.保證擔保
保證擔保是最常見和通用的外部增信措施,也是法律基礎最強的外部增信,適用於《擔保法》,常見的合同要件為《保證合同》,一般是原始權益人、計劃管理人和保證人三方簽署,其中計劃管理人是代證券持有人代為簽署。
2.差額支付承諾
差額支付承諾,有些交易文件中也稱,差額補充(足)支付承諾或補充支付承諾,意思表述一致。
3.保證保險承諾
保證保險承諾是較為少見的外部增信措施,適用於《保險法》,常見的合同要件為《保證保險條款》和《保證保險業務合作協議》,二者作為交易文件之一上報監管機構,後者一般是原始權益人、計劃管理人和保險人三方簽署。
4.流動性支持
流動性支持較為少見,由於其支持方式僅表現為,對目標證券的利息提供暫時的流動性支持,而不是對目標證券的未嘗本息提供支持,且流動性支持方代償後,在下一分配日,一般設置為優於目標證券的本金順序歸還,因此在實務操作中,這一方式並不能有效地進行外部增級。
5.回購承諾
回購承諾是由原始權益人向目標證券投資者承諾,待證券到期,無論產生的現金流能否足夠償還本息,均以現金方式回購目標證券。
財務杠桿的概念:財務杠桿又叫籌資杠桿或融資杠桿,它是指由於固定債務利息和優先股股利的存在而導致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幅度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幅度的現象。
財務杠桿系數(DFL)=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無論企業營業利潤多少,債務利息和優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變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大時,每一元盈餘所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就會相對減少,這能給普通股股東帶來更多的盈餘。這種債務對投資者收益的影響,稱為財務杠桿,財務杠桿影響的是企業的息稅後利潤而不是息稅前利潤。
以上回答供您參考,希望可以幫到您,歡迎您為我們點贊及關注我們,謝謝。
Ⅲ 政信項目一般怎麼看增信措施
看增信措施政信項目的擔保措施一般包括發債主體提供連帶責任保證、實物抵押和應收賬款質押。(1)保證擔保,一般是關聯的政府融資擔保公司或者城投平台公司進行第三方責任擔保。(2)土地抵押方面,用土地使用權作為抵押是政信信託常見的風控措施。(3)應收賬款質押,被質押的應收賬款一般為融資方承接政府項目所產生的政府欠款或者城投之間形成應收債務。對於增信措施,特別是政府融資平台擔保,一定程度上會增強項目的保障力度。
Ⅳ 貸款增信是什麼有什麼風險嗎
在貸款前,銀行一般會對企業進行評級,一般來說在不同的評級水平,執行不同的利率。這就是為什麼大公司貸款利率都下浮的原因。對於一般企業,如果想減少融資成本,也可以進行增信。(但在一般貸款里很少用,多用於企業發債啊,發票啊,短融,信託之類)具體就是引入優質企業或擔保公司為你擔保,增加你的信用等級,以達到降低利息的目的。這就是增信。
有專門的增信公司,你可以把你的資產抵押給他,他幫你做增信。
Ⅳ 什麼是信保融資
1,信保融資:是指銀行根據客戶申請,在出口後憑客戶轉讓的中國信保保險保單賠款權益提供融資的業務。
2,信保融資種類包括:出口押匯、應收賬款買斷、授信額度等品種。
(1) 出口押匯:是指企業(信用證受益人)在向銀行提交信用證項下單據議付時,銀行(議付行)根據企業的申請,憑企業提交的全套單證相符的單據作為質押進行審核,審核無誤後,參照票面金額將款項墊付給企業,然後向開證行寄單索匯,並向企業收取押匯利息和銀行費用並保留追索權的一種短期出口融資業務。
(2)應收賬款買斷:是企業將賒銷形成的未到期應收賬款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無追索權的轉讓給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以獲得銀行的流動資金支持,加快資金周轉的一種重要融資方式。
(3)授信額度:是指商業銀行為客戶核定的短期授信業務的存量管理指標,只要授信余額不超過對應的業務品種指標,無論累計發放金額和發放次數為多少,商業銀行業務部門均可快速向客戶提供短期授信,即企業可便捷地循環使用銀行的短期授信資金,從而滿足客戶對金融服務快捷性和便利性的要求。
Ⅵ 增信體制的建設有什麼研究意義
國家及政府組織增信,是國際慣例,也是開發性金融的基本原理。在中國現實國情下,正確認識和運用組織增信,對於建設市場、制度和信用,彌補體制和信用缺損,從而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實施組織增信是中國現階段體制落後、制度缺損基本國情的現實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保持了持續高速增長,GDP年均增長9.4%。但同時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投入高、效率低、發展不均衡,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資源配置的低效率支撐經濟的高增長。特別是在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市場、體制缺損與制度建設落後更為突出。與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相比,我們最大的差距就是缺乏一個高效的市場體制與機制,體制和信用缺損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市場和體制建設是一片空白。從十一屆三中全會,我們進行改革開放開始,到十四屆三中全會確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經過不斷建設和發展,初步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的體制建設不是自然演進的,而是要不斷進行建設的。即使是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經濟本身也有很多不同模式,差異很大,而且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實踐證明,這是符合我國市場、體制建設落後國情的現實選擇。
當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實質上是我國經濟體制、機制等制度性缺陷深層次問題的反映。一方面表現在政府不能有效調節地區間、社會成員間的收入分配差距,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如目前的「三農」、社會保障、就業和生態環境保護等問題;另一方面,表現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社會信用缺失和監管不力等。特別是在金融領域,由於存在大量體制缺損和市場失靈,制度建設的任務更加艱巨,突出表現在投融資體制和微觀制度、基礎制度的落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金融發展相脫節,使得制度運轉不到位,宏觀調控難以奏效。當前宏觀調控既要解決經濟泡沫,防止經濟大起大落,又要維護總量平衡,解決當前煤電油運和社會發展瓶頸等結構性問題,但更深層次是要解決市場缺損、體制和機制落後等瓶頸制約問題,彌補信用缺損和制度缺陷。
加速市場和體制建設是當前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的惟一選擇,也是實現自覺、主動、跨越發展的必然要求。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通過體制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和長遠意義。體制建設可以看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推動力,而且它是整體的、覆蓋全局的。在經濟全球化、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下,不加速建設體制、加快發展,對內會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受到嚴重製約,對外會使整體競爭力、國家競爭力、國家安全、經濟安全、金融安全受到進一步威脅。時間是緊迫的。西方形成發達的市場經濟體制經歷了盲目、漫長的過程,付出了極高的成本和代價。我們不能再走自發演進的老路,沒有自由進化、重新發育的時間和空間,也沒有財力承受巨大的自然演進成本。我們可以發揮後發優勢,通過運用組織增信自覺主動地建設市場和體制,實現跨越式發展。
二、組織增信符合國際慣例,政府在市場和制度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國家及政府組織增信是國際慣例,由來已久。即使在發達國家,為克服某些領域的市場失靈和體制缺損,政府也直接出資創辦若干開發性金融機構,解決銀行貸款和資本市場間的連接問題,彌補市場和制度建設中的結構性缺損。這當中,政府的作用至關重要。
20世紀30年代,針對美國住房抵押貸款市場出現的信用危機、地區間信用不平衡和利息差異、市場不穩定等問題,為消除市場缺損,實現「居者有其屋」的社會目標,美國政府從市場建設著手,發起成立多家政策性金融機構,如FannieMae(美國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以及後來的FreddieMac(聯邦住房貸款抵押公司),作為政府與市場之間的中介,承擔創立住房抵押貸款二級市場的任務。為加速市場建設,政府運用組織增信,賦予機構優惠政策,如隱性的債務擔保、稅收減免、財政部提供信用額度、證券為低風險類及其他業務特許權等,支持機構進行市場化運作。兩家機構很好地實現了政府目標,市場的力量成為政府的力量,使政府發揮著更加主動的調控作用。20世紀90年代,兩家機構的凈資產回報率達到20%以上,遠遠超過保險、商業銀行和儲蓄機構的水平。在房貸二級市場建設上也取得顯著成績,市場缺損不斷得以消除,住房擁有率顯著提高,政府目標得到圓滿實現。美國聯邦國民抵押貸款協會和聯邦住房貸款抵押公司兩家機構的發展道路,體現了政府通過機構建設市場、市場發展促進機構完善的理念和方式。
歐洲空中客車是又一個典型政府協調下的組織增信的成功例子。為對付美國波音的壟斷、彌補市場失靈,在法、德、英和西班牙四國政府的支持下,由當時的法國宇航公司、德國戴姆勒宇航公司、英國宇航公司和西班牙宇航公司,採取聯合體式的非企業法人主體方式成立了空中客車公司。空客把所有成員國的政府財力、科研、開發、生產都協調到一個機構里,通過跨國性運用組織增信和開發性金融的共同作用,在流動性平衡和損益平衡的適度分離的基礎上,以政府協調、政府承諾取代資產負債的存量管理,通過建設治理結構、法人、現金流和信用,最終實現由政府入口到市場出口之間的轉化,於2001年成為一家獨立的企業,發展目標是成為上市公司。這是多個國家及政府聯合運用組織增信使項目走向市場出口的孵化過程,是通過政府主動建設市場、制度和信用,彌補體制缺損和制度落後,取得項目建設和體制建設雙成功的過程,最後導向一個高度發育的市場。
在我國,過去一說政府幹預經濟,就是不良貸款產生的原因,好像政府是一個多餘的環節。但在政府組織增信中,政府不僅是必要的環節,而且從過去的被動角色變成主動角色,政府和銀行的關系也不再是互相分離、沖突和力量抵消的關系,而是形成合力。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政府發揮作用,而是政府怎樣發揮作用。尤其是全球化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更為開放的經濟對政府管理經濟和金融風險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宏觀調控的作用是短期的,深層次的制度建設的作用更為長遠。彌補體制缺損和制度落後,需要充分發揮政府作用,運用組織增信,進行市場、信用和制度建設。
三、組織增信的基本原理
從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組織增信是指以國家信用為基礎,將政府的組織優勢與機構的融資優勢相結合,建設市場配置資源新的基礎平台和支柱,從而增加機構和市場所需要的信用,控制風險和損失,實現政府目標。
組織增信不同於財政信用和財政撥款,涉及財政但不限於和歸結於財政,而是超出財政成為國家信用的一部分。國家信用不同於商業信用和企業信用,它主要包括財政信用、貨幣信用和政府機構信用三種形式,此外還包括地方政府信用等形式,三種主要形式既相互關聯,又相互區別,互不從屬。它們一方面依靠國家信用支撐,一方面又靠業績支撐;既是法定信用,又是業績信用;既都統一於市場,又都以國家經濟實力為最終支持。
組織增信的核心在於運用國家及政府信用,建設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和支柱,這就要建立一個風險控制機制和信用體系,從而使被增信一方能夠有效防範風險和減少損失。開發性金融將政府的組織優勢與開行的融資優勢相結合,成為組織增信的社會功能,成為市場經濟分配資源新的基礎性平台和支柱。這當中政府起了關鍵性作用。這個原理既適用於大型基礎設施項目,也適用於社區金融等中小企業融資。這既有利於增強經濟活力,又有利於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控制風險。
通過國家及政府組織增信,能夠有效彌補《擔保法》的不足,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優勢和政治優勢。總體上看,現行《擔保法》適用於「十六大」以前社會信用制度落後的局面,而「十六大」以來的信用建設則超出了《擔保法》的范圍。法律要適應市場發展和制度建設的需要,而不能限制市場建設、體制建設。
組織增信是開行與政府的一種合作方式,雙方通過共建信用體系和制度體系來防範風險,體現的是一種共識、共建、協調、合作的關系,而不僅僅是一種訴訟關系。開行與地方政府的共同目標,就是通過政府組織優勢與開行融資優勢的結合,轉變為信用優勢,建設新型的市場經濟優勢,彌補信用建設空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在信用建設初級階段,各方通過組織增信的原理形成合力,能夠大力推進制度建設和信用建設,也能有效地進行宏觀調控和控制風險。組織增信是市場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市場建設中可以轉化成多種形式,如建立信用擔保體系,引入外部會計和評級公司、公開透明運作等。通過這些方式積極促進建立各類信用平台,完善融資體制和發展信用制度,不斷提高地方政府和企業對信用建設的認知程度,使社會信用體系獲得制度保障和長遠發展的動力。
四、近年來開行取得成效關鍵就是運用組織增信,通過建設市場、制度和信用實現政府目標
1.開行運用組織增信的實踐
將政府的組織優勢與開行的融資優勢相結合,成為組織增信的社會功能,成為市場配置資源新的基礎平台和支柱,通過建設市場實現政府意志,是開行運用組織增信的基本內容。在運用組織增信的實踐中,開行通過與地方政府簽訂金融合作協議,約定共建信用、貸款支持、承諾還款來源和方式等內容,建立起了完善的風險控制機制和信用體系。同時,運用國家信用,開行對地方政府增信,更好地貫徹和發揮了宏觀調控職能。
開行城市基礎設施貸款項目的成功是組織增信原理運用的典範。針對我國現階段城市化進程加快、各地自身財力遠不能滿足建設的需要,開行積極發揮開發性金融的先鋒作用,以自身融資優勢與政府組織優勢相結合,在與地方政府簽訂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基礎上,對涉及城市基礎設施多個行業的貸款項目實行打捆,通過推進組織增信整合資源,建立風險控制機制和信用體系,使雙方尤其是地方政府真正站到風險控制和約束的角度上,從而減少風險和損失,使市場建設和項目建設雙成功。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政府組織優勢,堅持規劃先行,共築信用和融資平台,著力推進治理結構、法人、現金流、信用等四項建設,實行信用和債項的雙重管理。通過集中整合地方財力、城市規劃及各類資源,使政府能夠系統、配套和集中地完成一些急需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防止在土地批租過程中滋生腐敗,加強了城市規劃管理。
2.開行運用組織增信取得成效
對內初步建立了符合國際慣例的先進銀行的經營機制,市場業績屢創新高;對外彌補制度缺損、市場失靈,促進了經濟發展,推動了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資產質量不斷改善,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市場業績全面提升。截至2004年6月底,開行按十四級新標准分類的表內不良貸款率為2.16%,累計本息回收率98.3%,主要經營指標保持國際先進水平。
對控制風險,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推動全社會信用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信用建設的力量和成果使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和企業客戶進一步加深了對財政融資、信貸融資和證券融資的認識,使之認識到自身信用是企業信用和市場信用的重要支撐,更認識到政府對推動信用體系和信用制度的建設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現在各級政府陸續提出了建設信用地區、誠信政府、金融安全區的目標,與開行合作的大部分城市都對城市建設的企業主體進行改造重組,重新整合城市建設領域的信用資源,以適應融資體制建設的需要。作為政府信用的財政補貼、政府特許收費資源被轉化為企業信用,政府建立專項償債資金的做法被廣泛接受。
不僅防範和控制了風險,而且增強了地方的財政能力和財政信用。以城市基礎設施貸款項目為例,2001年以來開行與上海市政府協商,向上海久事公司和上海市城市建設開發投資總公司承諾中長期貸款260億元,用於上海市磁懸浮項目、地鐵明珠線、浦東輕軌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久事公司的130億元貸款中,開行構建了銀行先期投入,政府每年從財政城建支出中撥給久事公司13億元、共10年,償還開行貸款本金的政府組織增信融資模式,項目建設發揮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今後開行組織增信的目標:按照科學發展觀和五個統籌的要求,以國家信用為基礎,以市場業績為支柱,運用自身融資優勢和政府組織優勢相結合,運用組織增信,以建設市場的方法建設中國特色的市場配置資源的有效新平台,發揮新型市場經濟的優勢,彌補市場和信用建設的缺損,致力於消除經濟社會發展的物質瓶頸和制度瓶頸,以市場建設和信用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Ⅶ 公司增信機制是什麼意思
多用於企業發債,具體就是引入優質企業或擔保公司為你擔保,增加你的信用等級,以達到降低利息的目的。這就是增信。
Ⅷ 什麼是增信服務
增加自己的信用值,就是傳說的包裝,讓你在大眾面前更可信。比如一個公司要去銀行借款,這個公司除了需要搞很多證件外,還要編一套故事,談談自己公司未來的美好。這個故事和那些證件就是增信服務
Ⅸ 增信和擔保有什麼區別
一,增信和擔保的區別:
在貸款前,銀行一般會對企業進行評級,一般來說在不同的評級水平,執行不同的利率。這就是為什麼大公司貸款利率都下浮的原因。對於一般企業,如果想減少融資成本,也可以進行增信。(但在一般貸款里很少用,多用於企業發債啊,發票啊,短融,信託之類)具體就是引入優質企業或擔保公司為你擔保,增加信用等級,以達到降低利息的目的。這就是增信。
擔保是指法律為確保特定的債權人實現債權,以債務人或第三人的信用或者特定財產來督促債務人履行債務的制度。擔保法上的擔保,又稱債權擔保、債的擔保、債務擔保,是個總括的概念,內涵豐富,外延極廣。它是一種承諾,是對擔保人和被擔保人行為的一種約束。擔保一般發生在經濟行為中,如被擔保人到時不履行承諾,一般由擔保人代被擔保人先行履行承諾。擔保一般有口頭擔保和書面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