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長期生涯模擬表期末金融資產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長期生涯模擬表期末金融資產

發布時間: 2021-06-10 09:29:48

『壹』 請問下金融資產期末採用攤余成本進行計量是什麼意思

金融資產期末採用攤余成本進行計量,是金融資產期末計量使用攤余成本法。
攤余成本是用實際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三)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期末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該攤余成本實際上相當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攤余成本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它是某個時點上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
①實際利率法攤銷是折現的反向處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期末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 現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③應付債券的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④未確認融資費用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付款的期初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⑤未實現融資收益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收款的期初余額-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金融資產中持有至到期投資是使用攤余成本進行計量的,這是一個計量方式,期末攤余成本是其的賬面價值,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按公允價值進行後續計量的,攤余成本只是用來算債券的實際利息收入的。

『貳』 期末按公允價值調增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金額,產生的應納稅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為什麼不計入利潤表所得稅費

所得稅費用是指企業經營利潤應交納的所得稅。而期末按照公允價值調增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金額不計入本期損益,也即不計入企業的經營利潤,因此,由此產生的應納稅可抵扣暫時性差異不計入所得稅費用。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具有時間性,隨著時間推移,該項差異會消失。它是指資產負債表內某項資產或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按照稅法規定的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

(2)長期生涯模擬表期末金融資產擴展閱讀:

會計利潤與應稅利潤的確認、計量、報告的依據不同,二者必然存在某種程度的差異。按照差異對會計報告的影響期間劃分,可以分為永久性差異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所謂「永久性差異」,是指某一會計期間,由於會計准則和稅法在計算收益、費用或損益時的口徑不同,所產生的會計利潤與應稅利潤之間的差異。

永久性差異隻影響當期的應稅收益,不會影響以後各期的收益,因而,永久性差異不必作財務調整處理,各種所得稅會計核算方法對永久性差異的處理相同。

『叄』 不是資產負債表日,交易性金融資產期末賬面余額是不是按公允價值計量比如中說2010年6月民30日。

資產負債表日通常指年度資產負債表日,在我國會計年度中,資產負債表日一般是指每年12月31日。當然,資產負債表日也指會計年末和會計中期期末。中期資產負債表日是指各會計中期期末,包括月末、季末、和半年末。例如第一季度的資產負債表日是3月31日而半年的資產負債表日則是6月30日等等。所以6月3日也是資產負債表日。交易性金融資產期末賬面余額要按公允價值計量。

『肆』 長期股權投資屬於企業的一項金融資產,期末按什麼價值來計量

長期股權投資期末要進行減值測試,比較可收回金額和賬面價值,以較低者作為期末價值。

可收回金額又是兩種價值計算方法結果之中較高者,一是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後的凈額,二是長期股權投資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

為參與或控制某一公司的經營活動而投資購買其股權的行為。可以發生在公開的交易市場上,也可以發生在公司的發起設立或募集設立場合,還可以發生在股份的非公開轉讓場合。



(4)長期生涯模擬表期末金融資產擴展閱讀:

股權投資應以取得時的成本確定。長期股權投資取得時的成本,是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時支付的全部價款,或放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或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包括稅金、手續費等相關費用,不包括為取得長期股權投資所發生的評估、審計、咨詢等費用。

投資企業因追加投資由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投資企業應在中止採用成本法時,按追溯法調整確定長期股權投資帳面價加上追加投資成本等作為初始成本。

『伍』 期末交易性金融資產如何記賬

資產負債表日,交易性金融資產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與賬面余額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資產負債表日,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高於其賬面余額的差額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公允價值低於其賬面余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例】假定2008年6月30日,甲公司購買的該筆債券的市價為2580萬元;
甲公司應作如下會計處理: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3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30
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購買的該筆債券的市價為2560萬元。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0(2580-256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20

『陸』 為什麼 期末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會等於賬面價值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資產負債表日按公允價值計量 公允價值變動計入所有者權益
所以賬面價值就是公允價值

『柒』 資產負債表中,長期投資包括哪些具體科目

  1. 庫存現金

  2. 銀行存款

  3. 存放中央銀行款項(銀行專用)

  4. 存放同業(銀行專用)

  5. 其他貨幣資金

  6. 結算備付金(證券專用)

  7. 存出保證金(金融共用)

  8. 拆出資金(金融共用)

  9. 交易性金融資產

  10. 買入返售金融資產(金融共用)

(7)長期生涯模擬表期末金融資產擴展閱讀:

資產負債表,亦稱財務狀況表,表示企業在一定日期(通常為各會計期末)的財務狀況(即資產、負債和業主權益的狀況)的主要會計報表。其報表功用除了企業內部除錯、經營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讓所有閱讀者於最短時間了解企業經營狀況。

資產負債表利用會計平衡原則,將合乎會計原則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交易科目分為「資產」和「負債及股東權益」兩大區塊,在經過分錄、轉賬、分類賬、試算、調整等等會計程序後,以特定日期的靜態企業情況為基準,濃縮成一張報表。它反映的是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總體規模和結構。

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情況的會計報表,它表明權益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擁有或控制的經濟資源、所承擔的現有義務和所有者對凈資產的要求權。

它是一張揭示企業在一定時點財務狀況的靜態報表。資產負債表利用會計平衡原則,將合乎會計原則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交易科目分為「資產」和「負債及股東權益」兩大區塊,在經過分錄、轉賬、分類賬、試算、調整等等會計程序後,以特定日期的靜態企業情況為基準,濃縮成一張報表。其報表功用除了企業內部除錯、經營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讓所有閱讀者於最短時間了解企業經營狀況。

『捌』 金融資產期末採用攤余成本進行計量是什麼意思

1、金融資產期末採用攤余成本進行計量,是金融資產期末計量使用攤余成本法。

2、攤余成本是用實際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

3、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三)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期末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該攤余成本實際上相當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攤余成本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它是某個時點上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
①實際利率法攤銷是折現的反向處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期末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 現金流入(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③應付債券的攤余成本(本金)=期初攤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票面利率)+ 實際利息(即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④未確認融資費用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付款的期初余額-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⑤未實現融資收益每一期的攤銷額=(每一期的長期應收款的期初余額-未實現融資收益的期初余額)×實際利率

金融資產中持有至到期投資是使用攤余成本進行計量的,這是一個計量方式,期末攤余成本是其的賬面價值,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是按公允價值進行後續計量的,攤余成本只是用來算債券的實際利息收入的。

『玖』 請簡述現金、存貨、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四類資產如何進行取得、持有、期末計價,期末計價有何區別

  1. 現金:可以通過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取得。取得時按現金價值入賬,並隨著增減變動調整賬面余額即可。

  2. 存貨:可以通過生產或者外購取得。按取得時所付出的成本費用入賬或按取得時的公允價值入賬。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按照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量。即資產負債表日,當存貨成本低於可變現凈值時,存貨按成本計量;當存貨成本高於其可變現凈值時,應當計提存貨跌價准備,計入當期損益。

  3. 金融資產:金融資產分為4大類。取得時均以取得成本為入賬價值。其中為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產所支付的交易手續費,沖減投資收益。債權類的交易手續費則計入賬面價值。其他權益工具投資的公允價值變動,並不引起營業利潤的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 且金融資產由實際發生減值法修改為預期減值法。

  4. 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顧名思義是投資方對被投資方長期的投資。按照持股比例和實際對被投資方的影響分為成本法和權益法。 成本法下,僅在收到被投資方現金股利的時候做分錄 借:應收股利 貸:投資收益。 權益法下載持有期間:根據被投資方凈利潤、其他綜合收益、其他資本公積的增減變動,確認相應的價值。而在收到被投資方的現金股利時,處理方法與成本法不同,權益法下為沖減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且在每年期末需要確認是否發生減值,如發生減值需要計提相應的減值。但以後期間不得回轉。這方面體現了會計的謹慎性原則。

綜上所述:以上各類資產,幾乎都以取得所支付的對價為入賬價值,每年期末需要確認是否發生減值。流動資產減值可在以後期間轉回,非流動資產減值不得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