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土地資本產業資本金融資本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土地資本產業資本金融資本

發布時間: 2021-06-10 03:24:25

A. 什麼是金融資本. 什麼是產業資本

在資本的循環運動中,依次採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形式,接著又放棄這些形式,並在每一種形式中完成著相應職能的資本,就是產業資本。
產業資本的功能有兩個,一是在生產過程中創造剩餘價值,二是在流通過程中實現剩餘價值。

融資本是指由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相互滲透、溶為一體而形成的最高形態的壟斷資本。金融資本取代工業資本占統治地位,是帝國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徵。

B. 請問在哪本書中將資本劃分為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

《成本管理會計》上面好像有
前者為無形資產 後者偏實體一些
金融資本對商業資本及產業資本、對工人的關系就是幕後有一個木偶表演家用一條線(控制商業資本)和很多條線(控制產業資本及其生產)來控制舞台上的木偶靈活表演的關系。產業資本是一切資本的基礎,是實體狀態。金融資本包括很多種無形的處於虛體經濟的資本狀態,是產業資本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升華。可以這樣說,金融資本是產業資本的上層建築.
具體的很難說清楚,我的水平有限,可能一開始就不怎麼正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希望指正······

C. 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有什麼區別

區別在於:
1、金融企業是不直接參與生產的,只是以債權人的身份為資金需求方提供資金,但是作為一個需要發展下去的行業來說,金融業不光要支持實體產業的發展,它也要有自己的盈利積累,從而形成金融資本。
2、產業資本需要靠生產、流通與銷售來實現資本積累,而金融則需要從實體經濟及金融各個細分領域中的投資來形成金融資本。
3、產業資本形成過程中離不開實體的商品,而金融資本形成過程中則以金融元素如各類貨幣及金融工具為生產要素來實現生產與再生產。

D. 生產資本、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關系

在資本的循環運動中,依次採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形式,接著又放棄這些形式,並在每一種形式中完成著相應職能的資本,就是產業資本。 金融資本是指由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相互滲透、溶為一體而形成的最高形態的壟斷資本。金融資本取代工業資本占統治地位,是帝國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徵。

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形成壟斷以後,兩者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質的變化,它們相互滲透,日益溶合,終於形成了金融資本。

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的相互滲透和溶合是從兩個方面進行的:一方面是業務上的相互滲透:銀行通過購買工商企業的股票或直接開辦新企業,插足產業資本的經營活動;而工業資本則通過購買銀行的股票或開辦新銀行,躋身於金融領域。美國的摩根財團就是從銀行資本發展為金融資本的典型。它發家於19世紀60年代創辦的摩根票據承兌行。在摩根承兌行發展為美國最大的銀行之後,它開始創辦或擠入美國鋼鐵公司和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這樣一些大型工業企業,成了當時最大的金融資本集團。洛克菲勒財團則是從工業資本發展為金融資本的典型。它在控制了美國的石油工業和其他許多行業之後,從19世紀90年代起,又把資本大量投入銀行業,並完全控制了美國花旗銀行,也成了一個龐大的金融資本集團。帝國主義國家的各種金融資本集團大致都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相互溶合的另一方面,是人事參與: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相互派人充當對方的各種領導職務,這樣,工業壟斷資本家也是銀行壟斷資本家。銀行壟斷資本家也是工業壟斷資本家,一身而二任,都成了金融資本家。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柏林6家最大的銀行經理就參加了344家工業公司。這6家銀行的董事也參加了407家公司。這750多家公司分布在各行各業,與此同時,有51個最大的工業家參加這6家大銀行的監事會,當時最大的工業壟斷企業克虜伯公司的經理就包括在內。這種人事上的結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也非常顯著。60年代初,聯邦德國3家最大的商業銀行的代表,就在各種企業中佔有1347個領導職位。僅德意志銀行行長一人就同時兼任了16家大工業公司監事會的主席。在德意志銀行的14名監事會成員中,西門子公司、萊茵電子公司等工業壟斷組織的代表占據著一半的席位。在美國,洛克菲勒財團的大通曼哈頓銀行,其領導成員兼任著79家大公司的董事。摩根財團的摩根保證信託公司,其領導成員更兼任著 233家工商企業的董事。根據美國國會的調查報告,在1967年底,美國十大城市的49家大銀行同6591家公司之間,就有8019名兼任董事。正是這些既控制著工業資本又壟斷著銀行活動的金融資本家主宰著帝國主義國家的國民經濟,是帝國主義國家真正的統治者。

E. 什麼是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二者有何區別

在資本的循環運動中,依次採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形式,接著又放棄這些形式,並在每一種形式中完成著相應職能的資本,就是產業資本。 金融資本是指由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相互滲透、溶為一體而形成的最高形態的壟斷資本。金融資本取代工業資本占統治地位,是帝國主義的一個重要特徵。

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形成壟斷以後,兩者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質的變化,它們相互滲透,日益溶合,終於形成了金融資本。

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的相互滲透和溶合是從兩個方面進行的:一方面是業務上的相互滲透:銀行通過購買工商企業的股票或直接開辦新企業,插足產業資本的經營活動;而工業資本則通過購買銀行的股票或開辦新銀行,躋身於金融領域。美國的摩根財團就是從銀行資本發展為金融資本的典型。它發家於19世紀60年代創辦的摩根票據承兌行。在摩根承兌行發展為美國最大的銀行之後,它開始創辦或擠入美國鋼鐵公司和美國通用電氣公司這樣一些大型工業企業,成了當時最大的金融資本集團。洛克菲勒財團則是從工業資本發展為金融資本的典型。它在控制了美國的石油工業和其他許多行業之後,從19世紀90年代起,又把資本大量投入銀行業,並完全控制了美國花旗銀行,也成了一個龐大的金融資本集團。帝國主義國家的各種金融資本集團大致都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相互溶合的另一方面,是人事參與:工業資本和銀行資本相互派人充當對方的各種領導職務,這樣,工業壟斷資本家也是銀行壟斷資本家。銀行壟斷資本家也是工業壟斷資本家,一身而二任,都成了金融資本家。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柏林6家最大的銀行經理就參加了344家工業公司。這6家銀行的董事也參加了407家公司。這750多家公司分布在各行各業,與此同時,有51個最大的工業家參加這6家大銀行的監事會,當時最大的工業壟斷企業克虜伯公司的經理就包括在內。這種人事上的結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也非常顯著。60年代初,聯邦德國3家最大的商業銀行的代表,就在各種企業中佔有1347個領導職位。僅德意志銀行行長一人就同時兼任了16家大工業公司監事會的主席。在德意志銀行的14名監事會成員中,西門子公司、萊茵電子公司等工業壟斷組織的代表占據著一半的席位。在美國,洛克菲勒財團的大通曼哈頓銀行,其領導成員兼任著79家大公司的董事。摩根財團的摩根保證信託公司,其領導成員更兼任著 233家工商企業的董事。根據美國國會的調查報告,在1967年底,美國十大城市的49家大銀行同6591家公司之間,就有8019名兼任董事。正是這些既控制著工業資本又壟斷著銀行活動的金融資本家主宰著帝國主義國家的國民經濟,是帝國主義國家真正的統治者。

二者的區別很明顯:產業資本是實物資本而金融資本是虛擬資本。

F. 產業資本並購和金融資本並購的區別

產業資本並購和金融資本並購的區別

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不同,是一種寄生性資本,既無先進技術,也無須直接管理收購目標。金融資本一般並不以謀求產業利潤為首要目的,而是靠購入然後售出企業的所有權來獲得投資利潤。因此,金融資本並購具有較大的風險性。

  1. 產業資本並購

一般由非金融企業進行,即非金融企業作為並購方,通過一定程序和渠道取得目標企業全部或部分資產所有權的並購行為。

並購的具體過程是從證券市場上取得目標企業的股權證券,或者向目標企業直接投資,以便分享目標企業的產業利潤。

正因為如此,產業資本並購表現出針鋒相對、寸利必爭的態勢,談判時間長,條件苛刻。

2.金融資本並購

一般由投資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金融投資企業、私募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進行。

金融資本並購有兩種形式:

(1)金融資本直接與目標資本談判,以一定的條件購買目標企業的所有權,或當目標企業增資擴股時,以一定的價格購買其股權。

(2)由金融資本在證券市場上收購目標企業的股票從而達到控股的目的。

G. 什麼是產業資本,什麼是金融資本

1、產業資本:在資本的循環運動中,依次採取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和商品資本形式,接著又放棄這些形式,並在每一種形式中完成著相應職能的資本。

2、金融資本:指由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相互滲透、溶為一體而形成的最高形態的壟斷資本。

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聯系:

金融資本取代產業資本占統治地位。 生產和資本的集中與壟斷是這一切變化的基礎。沒有產業資本的高度集中,就無法為銀行提供大量的貨幣資本來源,也就不會有銀行資本的高度集中和壟斷。而銀行資本的集中和壟斷,又反過來通過各種信用手段,促進產業資本進一步集中和壟斷。所以產業資本的集中和壟斷從一開始就是同銀行資本的集中和壟斷交織進行的。
產業資本和銀行資本形成壟斷以後,兩者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質的變化,它們相互滲透,日益溶合,終於形成了金融資本。金融資本投資對象主要是金融產品,如投資於股票,債券,銀行等。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金融資本全球化是國際資本流動發展的重要階段。

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的區別:

金融資本要求企業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而產業資本更強調企業的平穩增長。金融資本投資企業是為了在三五年內退出,並獲得高溢價,所以在介入企業後,希望企業財務數據更加吸引人,從而大大提高企業的估值水平,盡快通過上市或者並購退出。而產業資本往往是將企業作為整個集團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企業的利潤最好能夠構成集團利潤的重要支撐,這種產業資本往往是大體量企業,平穩增長要比快速增長而起伏不定更重要。相應的,被投資企業的管理層的薪酬體系也有所差別,總量上可能差別不大,但金融資本因為更看重業績而會將管理層薪酬更多的與業績掛鉤,而產業資本給的固定部分可能會更多。
產業資本對企業的管控相比金融資本會更強。金融資本作為財務投資人,一般不會成為企業的控股股東,企業經營更多的還是依賴原有管理團隊,企業的創始人及創始團隊對企業的不僅負責企業的經營管理,對企業的發展方向也有很強的把控;而產業資本作為同行業對產業非常熟悉,企業的發展方嚮往往由產業資本說了算,而原來的創始團隊就會淪為產業資本制定的企業戰略的執行者。這也是很多創業者將企業賣給產業資本後,雖然一開始還留在企業繼續干,而很快發現自己在企業已經沒有話語權,眼睜睜看著企業背離自己的想法而不得不痛苦的離開的原因。

無論是金融資本還是產業資本,在企業獲得資金的同時也稀釋了自己的股權,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考慮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即便做大企業也是為了更好的謀求自己的利益。企業在引入資本的時候必須要考慮清楚,設置好自我保護機制,否則被資本大鱷吞噬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