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現在比較領先的人工智慧公司有哪個
人工智慧領域近幾年是科技界關注和發展的熱點,甚至被認為會引領下一輪科技革命。目前來看,美國無疑是領頭羊,但是中國正在成為美國在這一領域最強勁的對手。所以說未來人工智慧領域的競爭主要在中美之間展開也並不誇張。基於對於下一波科技浪潮中鞏固自身全球競爭力的考慮,人工智慧被提升到中國的國家戰略高度,對這一領域無論是資金、政策亦或在人才和技術引進等方面都在大力扶持。
從2012年到目前,國內人工智慧領域已有超千家企業,投資額近1500億元,僅2017年投資總額就超600億元。而根據麥肯錫的數據,2016年中國占據AI投資的17%,雖然美國以超60%的比例牢牢占據首位。對比國外科技巨頭,國內以騰訊、網路為代表在AI技術研發等方面同樣投入重金。
目前,雖然中美在國家頂層對於AI的戰略高度都給予足夠重視。但是產業上的差距目前依然明顯。首先,技術起步晚導致國內無論AI企業數量相比美國還是有不少差距,目前僅有美國的一半。早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就開始涉足AI,並且10多年前就開始快速發展,目前趨穩,而國內在2014年左右才開始獲得足夠重視,並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
其次,美國在AI布局均衡且在演算法、晶元等產業核心領域積累了強大的技術優勢。AI和雲計算等領域類似,同樣需要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幾個方面的支持。而國內在晶元(基礎層)、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和圖像(技術層)等領域積累尚不足,直接對AI應用也帶來一定影響。
最後,由於AI人才的缺乏,也導致國內在吸引人才和基礎研究等方面需要下狠功夫。美國對於科技基礎研究極為發達,扎實的人才培養體系為產業不斷輸送優秀AI人才,這目前則是國內一大軟肋。
不過,隨著近年來國家和科技巨頭對於海外科技人才的引進和本土的積極培養,已經展現出積極的一面。況且坐擁巨大的人口數據優勢和投資實力,讓國內AI產業無論是技術還是應用發展上都有足夠的吸引力,加上國內對於新科技所展出的包容心,中國AI革命值得期待。
㈡ 做智能駕駛中視覺(攝像頭)的公司有哪些啊
兄弟呀,你到底是想要怎麼弄呀?嵌入式,我個人認為還算是一個比較高級的東西,像基恩士、歐姆龍、松下的嵌入式智能系統都是比較牛逼的,而且價格也不便宜,動不動幾萬十幾萬的。你又說用USB攝像頭,這個感覺好山寨似的,一個幾十塊,你到底想哪樣弄呀?石鑫華視覺網
㈢ 2020年,汽車產業的投資機會在哪裡
[億歐導讀]?市場寒冬與資本寒冬的雙重作用下,多數市場的頭部企業已經凸顯,只有自動駕駛、車聯網和汽車後市場等不多的領域仍有藍海機會。
(自動駕駛車輛路測/億歐網)
除了自動駕駛,車聯網方面也出現了新的機會。2019年上海車展,華為首次參展,宣布自身將定位為智能汽車的Tier1廠商,目標營收500億美金。在大廠華為之外,還有不少規模稍小的技術公司也盯上了這塊蛋糕,並被資本市場認可。2019年,車聯網企業上海博泰、智能駕駛系統供應商天瞳威視、車聯網科技企業蘑菇車聯等一批企業都獲得了資本的認可。
2018年12月底,工信部印發《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計劃在2020年實現車聯網用戶滲透率達到30%。而公安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2019年的汽車保留量為2.6億輛。
這意味著,即便不包括需要升級已有車聯網系統的用戶,至少還有70%的車輛存在後裝車聯網的機會,也就是18.2億輛車。這18.2億輛車,即便平均每輛車的後裝價格為1000元人民幣,也能達到萬億級的市場規模。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流媒體中央後視鏡、抬頭顯示系統HUD、全液晶儀表、車聯網模塊等車聯網後裝市場目前仍未出現一家獨大的現象,相關企業也都存在一定投資機會。
除了車聯網,2.6億的汽車保有量和越來越長的車齡,讓投資者也在汽車後市場中看到了機會。德勤發布的《2019年後市場白皮書》顯示,目前中國保有車輛的平均車齡已達到4.9年,而這一數字在三年前僅為3.3年。
隨著車齡的增加,此前以碰撞件和易損件為主的汽配市場雖已進入紅海,但中、慢損件的藍海機遇正在悄然接近。2019年,中國至少有10餘家汽配供應鏈企業獲得融資,不僅包括新康眾、開思等老牌企業,也包括甲乙丙丁、三頭六臂等新玩家。與美國汽車後市場被大玩家瓜分不同,中國汽車後市場仍舊存在機會。
2020年,在汽車製造、新能源等領域,預計資本市場將有所收手,主要資金仍將會將繼續流向頭部企業。而新的機會主要存在於自動駕駛、前後裝車聯網及能夠基於相關數據進行價值重構的企業中,此外,汽配領域預計將成為汽車後市場中最受資本市場青睞的陣地。
雖然汽車市場仍存在投資機會,但整體的想像空間已遠不如前兩年。預計在2020年,資本市場會更加務實,那些只有好的理念,而無嚴謹的商業化落地邏輯的項目恐怕將會很難過。
編輯:張嫣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