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9中級財務會計金融資產含義和分類
1、金融資產包括:
金融資產主要包括貨幣資金(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應收及預付款項(包括應收賬款、應收票據、應收利息、應收股利、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和長期應收款7項)、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
2、金融資產的分類:
1)從管理需要的角度,金融資產分為四類: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2)從內容來看,金融資產主要包括:股票投資、債券投資、基金投資和應收款項。
3、金融資產的分類與金融資產的計量密切相關。企業應當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和風險管理要求,將取得的金融資產在初始確認時分為以下幾類:
(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2)持有至到期投資;
(3)貸款和應收款項;
(4)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金
融資產的分類一旦確定,不得隨意改變。
B. 會計中級教材關於金融資產章節的疑問
針對第一問:由於貼現後票據的風險仍在企業(可以理解為以票據質押給銀行貸款),即如果票據到期後無法取得款項,該損失是由企業承擔的。票據到期後收到款項,借短期借款,貸:應收票據。針對第二問:對於在活躍市場有報價的金融資產,即可以將其劃分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也可以劃分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就某一項具體的在活躍市場有報價的金融資產而言,不同的企業可能把它劃分為不同類別的金融資產,企業最終把該項金融資產劃分為哪一類的金融資產,主要取決於企業管理層的風險管理和投資決策等因素,金融資產的分類是管理層的管理目的的真實體現。一、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會計處理上的相同之處
(一) 兩類金融資產的初始計量屬性相同
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初始確認時都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公允價值是確認和計量這兩類金融資產的關鍵。以公允價值作為這兩類金融資產的計量屬性,主要是為了反應該類金融資產相關市場變數變化對其價值的影響,把該類金融資產和市場緊密的結合。
(二) 從兩類金融資產的初始入賬金額來看,均不包含已到期尚未領取的利息和已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
企業在取得以上兩類金融資產所支付的價款中如果包含已到付息日但尚未領取的債券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應單獨確認為應收款項,作為企業的一項資產處理。
(三) 從資產負債表日來看,兩類金融資產都應當根據公允價值的變動調整相關資產的賬面價值
在資產負債表日,兩類金融資產都要按照公允價值且不扣除將來處置該金融資產時可能發生的交易費用來計量。企業應當根據公允價值的變動調整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當公允價值大於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時,企業應當調增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反之,則應減少該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企業根據公允價值的變動調整相關資產的賬面價值主要是為了把金融資產更加緊密的和市場結合起來。
(四) 從處置這兩類金融資產來看,都應將取得的價款與該項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投資收益,同時還應當把原來由於公允價值變化形成的累計變動額轉出為投資收益
企業在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產時,應將取得的價款與該項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比較,並將其差額作為投資收益,同時還應當把原來在資產負債表日由於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而形成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計入投資收益;企業在處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應將取得的價款與該項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比較,並將其差額計入投資收益,同時還應將原來由於公允價值變動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變動累計額計入投資收益。
二、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會計處理上的不同之處
(一) 取得兩類金融資產時相關的交易費用的處理有所不同
交易費用是指可直接歸屬於購買、發行或處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費用。新增的外部費用是指企業不購買、發行或處置金融工具就不會發生的費用,這里所指的交易費用一定是與取得金融資產相關的、新增的費用。交易性金融資產在取得時發生的交易費用應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不作為該類金融資產初始入賬金額的一部分。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取得時發生的相關交易費用應當作為初始入賬金額。
(二) 企業在持有這兩類金融資產期間取得的利息或現金股利收入應當計入投資收益,但這兩類金融資產在會計處理上仍有區別
就企業擁有的權益類金融資產來看,無論是交易性金融資產還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都應當在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股利時計入當期的投資收益。但企業擁有的債券類金融資產在計息日的會計處理方法有所不同。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按債券的票面利率計算應收利息,同時確認為企業的投資收益;但企業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則應當按照實際利率法來確認企業當期的投資收益。
(三) 在資產負債表日,兩類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發生變化時具體的會計處理方式不同
當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發生變化時,該變動計入所有者權益和還是當期損益,關鍵是要看金融資產所屬的分類,不同類別的金融資產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企業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發生變化時,應將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利得和損失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當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大於賬面價值時,就形成企業的當期收益;反之,則形成企業當期的一項損失。企業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發生變動幅度較小或暫時性變化時,企業應當認為該項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是在正常范圍的變動,應將其變動形成的利得或損失,除減值損失和外幣性金融資產形成的匯兌差額外,將其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四) 金融資產發生減值時處理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企業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對其擁有的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檢查,有客觀證據表明金融資產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有影響且該影響能夠可靠計量,我們就認為該金融資產發生了減值,應當計提減值准備。然而企業卻不需要對其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計提減值准備,這主要是因為此類金融資產的價值變動已經計入當期損益,其中公允價值變動造成的損失和減值的會計處理在實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更加客觀的反應企業擁有的金融資產的價值。在資產負債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發生了較大幅度的下降或下降趨勢為非暫時性時,我們就認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發生了減值損失,應確認減值損失和計提減值准備。可供出售債務工具的減值損失在以後的會計期間可以通過損益轉回,但可供出售的權益工具一旦確認即使在以後有客觀證據表明該金融資產的價值已恢復,原確認的減值准備也不能通過損益轉回。
(五) 企業對兩類金融資產的重分類處理不同
某項金融資產一旦劃分為了交易性金融資產後,不能在重分類為其他類別的金融資產,其他類別的金融資產也不能在重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等三類金融資產之間可以轉換,但不得隨意重分類,必須遵守有關的規定。
(六) 企業出售兩類金融資產時,會計處理方式有所不同
企業應按照出售金融資產取得的收入與該項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為企業的投資收益,此外為了正確的核算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還應當結轉相應的科目。企業出售的交易性金融資產時,應當將原來由於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對應轉出為投資收益,把原來計入當期損益轉出作為企業總的投資損益的組成部分;企業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需要將原來由於公允價值變動計入所有者權益的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對應轉出為投資收益,作為核算該金融資產投資收益的一部分。
C. 關於18年交易性金融資產取得時包含的利息計入成本還是應收
會計准則是寫要計入應收科目,初級教材那是屬於入門的,估計都好多年沒更新了。記得以前我們學的時候,就叫交易性金融資產,後面又改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其中包含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和交易性金融資產。
D. 2018新規交易性金融資產含未分派股利計入成本,之前計應收股利,2019有變動嗎還是計入成本嗎
您好,舊規:是已宣告尚未發放的股利、利息是計入應收款項的
新規:企業取得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發放的現金股利或者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債卷利息,不應單獨確認未應收款項,而應當構成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初始入賬金額。
E. 2018年中級會計實務教材會大變嗎
2018年教材的主要變化已經公布了,變化不大,具體變化如下:
1.第一章總論:基本沒有變化
2.第二章存貨:基本沒有變化
3.第三章固定資產
(1)刪除「分期付款購買固定資產」相關內容。
(2)刪除「專項儲備」相關內容。
(3)刪除「三、持有待售的固定資產」內容。
(4)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確定依據由「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改為「經濟利益預期消耗方式」,並增加「企業不能以包括使用固定資產在內的經濟活動所產生的收入為基礎進行折舊」的說明。
(5)將清理凈損益的處理重新編寫。
4.第四章投資性房地產:基本沒有變化
5.第五章長期股權投資
刪除「第三節共同經營」相關內容。
6.第六章無形資產
(1)將無形資產攤銷方法的選擇由「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改為「經濟利益預期消耗方式」,並增加「企業通常不應以包括使用無形資產在內的經濟活動所產生的收入為基礎進行攤銷」等相關說明。
(2)刪除持有待售相關的知識點。
(3)無形資產出售確認的「營業外收支」改為「資產處置損益」。
7.第七章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將「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收入」改為「換出資產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資產處置損益」。
8.第八章資產減值
刪除「第四節商譽減值的處理」相關內容。
9.第九章金融資產
刪除「公允價值的確定」部分內容、僅保留第一層次輸入值至第二層次輸入值的相關內容。
10.第十章負債及借款費用
(1)刪除「設定受益計劃的確認和計量」全部內容。
(2)刪除「金融負債與權益工具的區分」全部內容。
(3)刪除「優先股、永續債等金融工具」全部內容。
11.第十一章債務重組:基本沒有變化
12.第十二章或有事項:基本沒有變化
13.第十三章收入:基本沒有變化
14.第十四章政府補助:整章重新編寫
15.第十五章所得稅:基本沒有變化
16.第十六章外幣折算:基本沒有變化
17.第十七章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基本沒有變化
18.第十八章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
新增「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中涉及報告年度所屬期間的銷售退回發生於報告年度所得稅匯算清繳之後」相關內容。
19.第十九章財務報告
(1)新增「現金流量表」相關內容。
(2)新增「終止經營」相關內容。
20.第二十章政府會計
重新編寫「第一節政府會計概述」相關內容。
21.第二十一章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基本沒有變化
(5)18年中級金融資產的變化擴展閱讀
會計實務(Practice of Accounting)是指會計進行賬務處理的過程,一般從填制憑證開始到編制報表結束的整個過程。也稱會計做賬。
操作流程
合同的分立和合並
企業通常應當按照單項建造合同進行會計處理。但是,在某些情況下,為了反映一項或一組合同的實質,需要將單項合同進行分立或將數項合同進行合並。
(一) 合同分立
資產建造有時雖然形式上只簽訂了一項合同,但其中各項資產在商務談判、設計施工、價款結算等方面都是可以相互分離的,實質上是多項合同,在會計上應當作為不同的核算對象。
一項包括建造數項資產的建造合同,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每項資產應當分立為單項合同:(1) 每項資產均有獨立的建造計劃;(2) 與客戶就每項資產單獨進行談判,雙方能夠接受或拒絕與每項資產有關的合同條款;(3) 每項資產的收入和成本可以單獨辨認。
(二) 合同合並
有的資產建造雖然形式上簽訂了多項合同,但各項資產在設計、技術、功能、最終用途上是密不可分的,實質上是一項合同,在會計上應當作為一個核算對象。
一組合同無論對應單個客戶還是多個客戶,同時滿足下列條件時,應當合並為單項合同:(1) 該組合同按一攬子交易簽訂;(2) 該組合同密切相關,每項合同實際上已構成一項綜合利潤率工程的組成部分;(3) 該組合同同時或依次履行。
(三) 追加資產的建造
追加資產的建造,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應當作為單項合同:(1) 該追加資產在設計、技術或功能上與原合同包括的一項或數項資產存在重大差異;(2) 議定該追加資產的造價時,不需要考慮原合同價款。
F. 為啥中級與注會金融資產的分類不同
一個更新了一個還沒有更新
金融資產的分類
金融資產的分類與金融資產的計量密切相關。因此,企業應當在初始確認金融資產時,將其劃分為下列四類:
(1)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2)持有至到期投資;
(3)貸款和應收款項;
(4)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金融資產的分類一旦確定,不得隨意變更。
G. 2018年新會計准則金融資產的重分類問題
1.需要結轉公允價值變動
H. 我現在學中級財務會計學的快崩潰了,感覺學著忘著。有好多還不理解。特別是金融資產的出售和減值。真的快
自學不容易學進,建議報個班,跟著老師學。
I. 中級財會金融資產分類新三類和舊四類的差別
金融資產分類新三類和舊四類的差別主要是對金融工具分類判斷依據的調整。新金融工具准則以企業持有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和「金融資產合同現金流量特徵」作為金融資產分類的判斷依據。新舊准則的分類如下:
(1) 舊准則分類:「貸款和應收賬款」、「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額資產」和"持有至到期投資"四類。
(2) 新准則分類:「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三類。
(9)18年中級金融資產的變化擴展閱讀
1、該次金融工具准則修改修訂是國際上對金融資產分類的一個變化趨勢。該次金融工具准則修改與國際准則的對接情況如下:
(1) 新金融工具准則:財政部對《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修訂,主要參考IFRS9(《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第9號– 金融工具》)。
(2) 舊准則參照的是更早之前1998年由當時還是IASC(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發布的《國際會計准則第39號-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簡稱IAS39。
2、新准則執行的最後時限和鼓勵提前執行的建議:
(1) 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企業以及在境外上市並採用國際財務報告准則或企業會計准則編制財務報告的企業,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2) 其他境內上市企業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執行企業會計准則的非上市企業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同時,鼓勵企業提前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