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稅盾效應
所謂的「稅盾效應 (TAXSHIELD)」,即債務成本(利息)在稅前支付,而股權成本(利潤)在稅後支付,因此企業如果要向債權人和股東支付相同的回報,實際需要生產更多的利潤。例如,設企業所得稅率30%,利率10%,企業為向債權人支付100元利息,由於利息在稅前支付,則企業只需產生100元稅前利潤即可 (企業完全是貸款投資);但如果要向股東支付100元投資回報,則需產生100,(1一30%)=143元的稅前利潤 (設企業完全為股權投資,因此「稅盾作用」使企業貸款融資相比股權融資更為便宜。
② 融資租賃在稅收上有什麼特別的好處、優惠之類的
1.經中國人民銀行 外經貿部 國家經貿委批准經營融資租賃業務的單位,可以以其向承租者收取的(全部價款+價外費用)-實際承擔的出租貨物的實際成本,之間的差額*5%交營業稅。(按金融保險業征營業稅)
2.如果未經上述部門批准從事融資租賃的單位,就不可以減去實際承擔出租貨物的成本,用直接用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5%全額征稅。(按服務業-租賃業征營業稅)。而且所租賃的東西所有權轉移給對方的話,不僅僅交營業稅,還要交增值稅。
我只知道這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③ 何為稅盾效應
所謂的「稅盾效應(TAX
SHIELD)」,即債務成本(利息)在稅前支付,而股權成本(利潤)在稅後支付,因此企業如果要向債權人和股東支付相同的回報,實際需要生產更多的利潤。
例如,設企業所得稅率30%,利率10%,企業為向債權人支付100元利息,由於利息在稅前支付,則企業只需產生100元稅前利潤即可
(企業完全是貸款投資);但如果要向股東支付100元投資回報,則需產生100,(1一30%)=143元的稅前利潤
(設企業完全為股權投資,因此「稅盾作用」使企業貸款融資相比股權融資更為便宜。
影響:許多企業可能會選擇避稅的方式去借債,這樣就影響到企業的資金結構,企業的決策等等
④ 名詞解釋:稅盾效應
所謂的「稅盾效應 (TAXSHIELD)」,即債務成本(利息)在稅前支付,而股權成本(利潤)在稅後支付,因此企業如果要向債權人和股東支付相同的回報,實際需要生產更多的利潤。例如,設企業所得稅率30%,利率10%,企業為向債權人支付100元利息,由於利息在稅前支付,則企業只需產生100元稅前利潤即可 (企業完全是貸款投資);但如果要向股東支付100元投資回報,則需產生100,(1一30%)=143元的稅前利潤 (設企業完全為股權投資,因此「稅盾作用」使企業貸款融資相比股權融資更為便宜。
⑤ 債券融資的稅盾作用以及財務杠桿作用
用來折現的資本成本比較高,但是上面那個是票面利率
⑥ 請教:稅盾是什麼意思
稅盾是指可以產生避免或減少企業稅負作用的工具或方法。
例如,設企業所得稅率30%,利率10%,企業為向債權人支付100元利息,由於利息在稅前支付,則企業只需產生100元稅前利潤即可 (企業完全是貸款投資)。
但如果要向股東支付100元投資回報,則需產生100,(1一30%)=143元的稅前利潤 (設企業完全為股權投資,因此「稅盾作用」使企業貸款融資相比股權融資更為便宜。
(6)租賃融資具有稅盾作用擴展閱讀:
稅盾的缺陷
1、稅盾的作用是有限的
企業的理財重點應是提高資本的報酬(息稅前盈餘)。息稅前盈餘總額取決於企業的投資總額和資本利潤率,在一定資本總量的前提下,無論採用何種資本結構,其投資總收益是既定的,即息稅前盈餘總額是既定的。資本結構中稅盾的存在並不會使息稅前盈餘總額增加。
不同的資本結構,只是表現為既定的息稅前盈餘總額怎樣在政府、債權人、股東之間分配,劃分為企業所得稅稅額、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稅盾的作用只是在於使政府收益(企業所得稅)減少,相應增加債權人和股東收益而已。
要增加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最直接的措施應是擴大產品銷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增強企業盈利水平,努力增大息稅前盈餘總額,然後才是利用稅盾擴大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所佔份額。
如果企業不將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資本報酬上,一味強調通過少交稅來增加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則是捨本逐末,得不償失的。
2、在政府的稅制中,由於徵收個人所得稅會降低稅盾帶來的稅收利益
大多數國家的個人所得稅是對個人來自債權、股權而取得的利息所得、股息所得征稅。這會使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下降。
3、債務資本帶來的稅盾是有風險的,其數額具有不確定性
如果企業單純追求稅盾效應而選擇債務資本,是要冒相當大的風險的。如前所述,不考慮個人所得稅時:稅盾數額=債務額×債務利率×企業所得稅稅率;債務額=稅盾數額÷債務利率÷企業所得稅稅率。要實現一定量的預期稅盾數額,企業需要較大規模的債務額。
而債務資本是要約期歸還並支付固定利息的。比較而言,權益資本可長期使用,視企業盈利情況決定股利的多少,企業不存在還本付息的壓力和資不抵債導致破產的風險。債務資本則是相反,債務額越大,企業的財務風險就越大。
4、從長遠來看,稅盾對於改善企業的投資環境並無益處
稅盾的存在改變了息稅前盈餘在政府、債權人、股東之間的比例,形成了有利於債權人、股東而不利於政府的分配結構。站在宏觀的角度,如整個社會經濟都追求稅盾效應,就會影響政府財政收入及時足額的取得,征稅是出於政府無償提供公共品的需要。
公共品由於它的非排斥性和「搭便車」現象,必須由政府來無償提供,如國防、治安、交通、環保、防疫等等。政府在提供這些公共品時需要從市場上購買相應的勞務和商品。這些公共品的成本必須得到價值補償,而這種補償就是以稅收方式來實現的。
假使整個社會經濟中的個體只追逐自身利益,都想方設法少交稅,就會影響到政府的財政收入,導致公共品的成本得不到補償,勢必會影響到政府所提供的公共品的數量、質量。如果離開了相應的治安、交通、通訊、環保、教育、社會保障和社會救濟等配套設施,企業的持續經營、長遠發展都會受到不利影響。
⑦ 請舉例說明甚麼是稅盾效應
所謂的稅盾效應(TAXSHIELD),即債務資本本錢(利息)在稅前支付,而股權資本本錢(股利)在稅後支付,因此企業如果要向股東和債權人支付相同的回報,實際需要生產更多的利潤。
1、例如,設企業所得稅率25%,利率10%,企業為向債權人支付100元利息,由於利息在稅前支付,則企業只需產生100元稅前利潤便可(企業完全是貸款投資)。
但如果要向股東支付100元投資回報,則需產生100(1⑵5%)=133元的稅前利潤(假定企業完全為股權投資),因此稅盾作用使企業貸款融資相比股權融資更加便宜。
2、例如,某企業某年度實現息稅前利潤20萬元,在沒有負債時,該企業需要支付5萬元的所得稅(所得稅率25%),凈利潤是15萬元,在借債的情況下,其他條件都沒有變化,只是需要支付10萬元的利息費用,由於這10萬元的利息費用在稅前列支,所以這時候企業只需要支付2.5萬元的所得稅。
雖然由於支付利息費用而使利潤總額減少了10萬元,但凈利潤只減少了7.5萬元,少減少的那2.5萬元就是稅盾作用的結果。
(7)租賃融資具有稅盾作用擴展閱讀:
稅盾的缺陷:
一、稅盾的作用是有限的。企業的理財重點應是提高資本的報酬(息稅前盈餘)。息稅前盈餘總額取決於企業的投資總額和資本利潤率,在一定資本總量的前提下,無論採用何種資本結構,其投資總收益是既定的,即息稅前盈餘總額是既定的。
資本結構中稅盾的存在並不會使息稅前盈餘總額增加。不同的資本結構,只是表現為既定的息稅前盈餘總額怎樣在政府、債權人、股東之間分配,劃分為企業所得稅稅額、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稅盾的作用只是在於使政府收益(企業所得稅)減少,相應增加債權人和股東收益而已。
由此看來,在不改變息稅前盈餘總額前提下,依靠稅盾少交稅來增加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其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二、要增加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最直接的措施應是擴大產品銷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增強企業盈利水平,努力增大息稅前盈餘總額,然後才是利用稅盾擴大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所佔份額。
如果企業不將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資本報酬上,一味強調通過少交稅來增加債權人收益和股東收益,則是捨本逐末,得不償失的。
⑧ 融資租賃具有減少稅收上的雙重好處是什麼
對於承租人來說融資租賃具有減少稅收上的雙重好處:一是可以避免因長期擁有機器設備而承擔的負擔和風險;二是可在經營活動中以支付租金的方式沖減企業的利潤,減少稅基,從而減輕稅負。
租金的支付過程比較平穩,與購買企業所需的機器設備相比,具有很大的均衡性。
因為購買設備時,其價款一般為一次性支持,即使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資金的支付時間仍是比較集中的,而租賃過程中所支付租金的方式,可在簽訂合同時與雙方共同商定。這樣,承租企業可從減輕稅負的角度出發,通過租金的平衡支付來減少企業的利潤水平,使利潤在各個年度均攤,以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