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融資租賃稅前利潤計算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融資租賃稅前利潤計算

發布時間: 2021-03-24 12:29:16

融資租賃的計算方法

一、固定利率計算方法
融資租賃一般使用長期利率,按固定利率方式計算,可分為定額年金法和變額年金法。定額年金的特點是每期租金的金額都相等。變額年金法以租金變動趨勢,有遞增和遞減方式之分。按變數形式又分等比和等差變數。綜合上述方式,固定利率計算的主要有六種,即:定額年金法,等差遞減法、等差遞增法、等比遞減法、等比遞增法(當等比遞增率和租賃利率相同時,租金計算通式在此不連續,公式不成立。需加入特定條件後,衍生為另外一種計算方法)。將這六種方法與租金償付方式(先付或後付),是否有保證金和租賃合同結束時是否留購租賃物件(保留殘值)四種情況,經排列組合後,共有24種計算方法。財務處理時,只有先計算出首期租金,才能根據本金、利率殘值和期數的情況在資金平衡表中將本金和利息分開。標準的定額年金法與通用的貸款計算方法一樣,一般計算機都有固定的計算軟體包(如:Excel 的 PMT 指令)其他的計算方法是標准計算方法的變形。
二、浮動利率計算方法
租賃提供的是長期資金,但也可用短期利率計算,由於每期使用的利率不一樣,因此稱之為浮動利率。計算方式只有一種,方法卻靈活多變。計算方法與固定利率不同的是,首先將還本計劃分期確定後,每到還租日時,以上期末未回收結算一次利息,加上計劃應回收本金,算出租金。再用已回收的本金沖減未回收本金,作為下期租金計息基數。每期應付租金日都要根據資金市場的利率變化,確定下期租金的利率標准。其特點是:未回收本金占壓時間越長,租金總額就越高。在整個租賃期內,利率隨期數變動。由於變動因素多,計算出的各期租金差額較大,對承租人來說存在一定利率風險。這種演算法,本金償還和期數可根據承租人的實際還款能力而定,因此更能適應企業的還款能力,體現租金計算的靈活性。增加了租金不確定性和租賃項目後續管理的難度。租賃公司的資金來源一定要避免使用短期資金補長期資金的方式操作,以避免金融風險。
三、附加率計算方法
附加利率是一種高額租金計算方法。附加率是指在租賃購置成本上,附加一項特定的附加利率。一般租賃公司不公布附加利率的率值,但它的取值通常是出租人的納稅稅率。計算方法是:按期分攤本金利息和之後,每期租金都加上附加費用,利息用固定利率按單利計算。表面看利率不高,實際上每期租金和租金總額都因附加費用而變得很高。這種計算方法,一般在經營性租賃或使用特殊的租賃物件時才採用,原因是經營性租賃與融資租賃的稅制不同,租賃公司在取得某種租賃物件時提供了一些額外的服務,為此要增加費用,因此租金收益要提高一些。
四隱含利率計算方法
租金演算法中有一個值叫隱含利率,不是使用的利率,而是驗證利率。在掌握本金、期數的情況下,通過對每期租金的逆運算,找出該值。演算法是:將每期租金通過尋找若乾折現系數折成現值,找出減去租賃本金,使之為「零」的折現系數。這個系數就是隱含利率,用插值法反復計算才能取得該值。相當於整個租賃期間的綜合平均利率,計算它的重要性在於驗算出融資的實際收益率。還可以算出浮動利率總的平均利率。一般計算企業內部收益率也是採用這種計算方式。隨著電腦的普及,目前可以很輕松的在Excel上使用特定的公式(RATE) 直接取得該值。

Ⅱ 誰告訴我稅前利潤與稅後利潤怎麼算

利潤總額(稅前利潤)=主應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凈利潤(稅後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Ⅲ 稅前利潤怎麼算

息稅前利潤(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bit)通俗地說就是不扣除利息也不扣除所得稅的利潤,也就是在不考慮利息的情況下在交所得稅前的利潤,也可以稱為息前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顧名思義,是指支付利息和所得稅之前的利潤。
息稅前利潤=企業的凈利潤+企業支付的利息費用+企業支付的所得稅
或者
息稅前利潤=邊際貢獻-固定經營成本=銷售收入總額-變動成本總額-固定經營成本
息稅前利潤主要用來計算的,比如:
無論企業營業利潤多少,債務利息和優先股的股利都是固定不變的。當息稅前利潤增大時,每一元盈餘所負擔的固定財務費用就會相對減少,這能給普通股股東帶來更多的盈餘。

Ⅳ 計算稅前利潤

盈虧臨界點銷售額=12000*40%=4800元,變動成本=4800-2400=2400元,
稅前利潤=12000-12000*2400/4800-2400=3600

Ⅳ 求助 如何計算融資租賃的實際利率

借款金額80w,總共還940680,分36期,保證金10%抵扣32-36期還款,借款手續費24000,月付,1-18期還3055519-35期還2255536期還7255.這個要按總計還款數量還計算,目前看,總計多還款加費用140680約摺合17.5%左右,考慮到這個分期,約計摺合為25%-30%之間

Ⅵ 稅前利潤的計算公式

稅前利潤是企業繳納所得稅前的應稅利潤。 所得稅改革第二步後,國家與企業的分配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企業實現的利潤大部分以所得稅和調節稅的形式上繳國家,其餘的留給企業。

產品稅前利潤=產品銷售收入-產品銷售成本-分攤後的銷售稅金及附加-分攤後的期間費用

產品銷售收入= 國內銷售收入+出口銷售收入

產品銷售成本是指與產品銷售收入相對應的銷售成本。

分攤後的銷售稅金及附加 = 企業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分攤比例(按照銷售額進行分攤)

分攤後的期間費用= 企業期間費用合計×分攤比例(按照銷售額進行分攤)

分攤比例(%)=該種產品銷售額/企業生產全部產品銷售額(包括該種產品)×100%


(6)融資租賃稅前利潤計算擴展閱讀:

會計公式

稅前利潤=利潤總額,即在所得稅完稅前的利潤。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凈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營業利潤=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

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期間費用-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銷 售費用-財務費用-管理費用-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其他業務利潤=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成本-其他業務稅金及附加

投資凈收益=投資收益-投資損失

其中,對於工業企業來說,利潤總額=銷售利潤+投資凈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對於商業企業來說,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凈收益+匯總損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國家補貼收入。

息稅前利潤=利潤總額+利息支出

稅後利潤=凈利潤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毛利潤=主營業務凈收入-主營業務支出-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Ⅶ 銀行稅前利潤啥意思 怎麼算的

如果你是問銀行機構的稅前利潤,那麼指的是銀行作為金融企業在繳納營業稅(營改增後繳納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及其附加之前的利潤。謝謝!

Ⅷ 息稅前利潤的計算

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稅前利潤+利息)/稅前利潤
利息=1.5*稅前利潤-稅前利潤=12/0.75*0.5=16*0.5=8萬
息稅前利潤=16+8=24萬

Ⅸ 稅前利潤的會計公式

稅前利潤的會計公式如下:

稅前利潤=利潤總額,即在所得稅完稅前的利潤。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凈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營業利潤=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

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期間費用-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銷 售費用-財務費用-管理費用-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其他業務利潤=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成本-其他業務稅金及附加

投資凈收益=投資收益-投資損失

其中,對於工業企業來說,利潤總額=銷售利潤+投資凈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對於商業企業來說,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凈收益+匯總損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國家補貼收入。[2]

息稅前利潤=利潤總額+利息支出

稅後利潤=凈利潤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毛利潤=主營業務凈收入-主營業務支出-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9)融資租賃稅前利潤計算擴展閱讀:

稅前利潤的作用:

1、根據公司的戰略規劃,確定銷售目標及預算

2、根據銷售目標和預算制定銷售計劃及相應的銷售策略

3、根據銷售計劃和策略配備相關的資源(包括:建立銷售組織並對銷售人員進行培訓)等

4、把公司的整體的銷售目標和預算進行分解進而制定銷售人員的個人銷售指標

5、銷售人員根據自己的目標、預算以及公司的銷售策略制定自己的銷售計劃

6、對銷售計劃的成效及銷售人員的工作表現進行評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稅前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