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破解影響經濟下滑的產業「單一結構」問題
東北這些「單一結構」的城市,除了長春和通化,基本上是煤炭、石油、糧食、木材的主產區,發展低迷主要是因為全球大宗產品價格走低。有鑒於此,可從以下方面進行調整。一是保持生產能力,減小生產規模,通過產業鏈條的延伸和擴展,提高產品加工的深度,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技術含量。二是大宗產品價格的周期性波動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我們需要區別對待低迷的產業,石油、糧食、木材不是絕對過剩的產業,保持產能很有必要。三是引進和發展新興產業。不放棄原有產業而發展新興產業,是增量發展的思路。培育和促進這些城市中新興產業的發展,包括採取一些力度較大的措施,動員和引導各種民間資本的投入,以逐步形成綜合發展的、多樣化的產業結構。
「單一結構」區域轉型長效機制的建立,對「單一結構」區域(城市)轉型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例如資源開發補償機制、衰退產業援助機制、新興產業扶持機制。大力發展中小微企業,促進多元化發展,也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因為中小企業大多是多樣化的產業構成,一般不大可能介入能源等領域。
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力推產融結合對改變單一結構也非常重要。資本市場的核心作用是融資,資本只有進入實體經濟中進行循環,才能真正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而產業的快速發展則會產生巨大的融資需求,能夠促進區域資本市場的繁榮。東北老工業基地要成功實現轉型發展,首先要從解決「單一結構」問題開始,這就要求必須採取與傳統製造業和重工業發展不同的路徑,其發展應更加依賴創業投資的發展和對重化工業的金融支持。面對東北老工業基地實體經濟投融資渠道的狹窄,大力推動產融結合,實現虛擬資本與產業經濟相結合,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關鍵。
B. 營運資金管理分析論文,營運資金不足,融資渠道單一怎麼可以聯系起來
你可以去參考下(現代管理)吧,也可以找下這類的文獻,免費獲取的
C. 我國實體經濟的主要投資融資渠道
投資,不發表意見,你有錢,愛怎麼投就怎麼投。
融資,一般來說,分兩大類,即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
先說債權,就是要還本付息的,譬如你在銀行去借,去小貸公司,網路P2P公司,典當行,發行企業債等等。
再說股權,就是不需要付息,也不需要還本的,但是要給股權。股權投資一般是針對那些前景較好的,可以賺錢的企業,通過分紅,或者上市的方式掙錢。
D. 營運資金不足,融資渠道單一,這句話矛盾嗎
「營運資金不足,融資渠道單一」這句話矛盾嗎?不矛盾。
「營運資金不足」和「融資渠道單一」實際上說的是兩個事,前者是說現在沒錢,後者說的是來錢的方式少,從邏輯上也是說得通的,正是因為籌措資金難,所以營運資金不夠,所以並不矛盾。
E. 營運資金不足,融資渠道單一,怎麼聯系起來分析
我覺得其實有很多老人手裡都有好多閑錢,不知道如何理財,大多放銀行拿一點定期利息。
若是你有足夠誠信,要融資不是問題。
F. 融資方式單一是內部因素還是外部因素
都有吧 內部因數也許是你條件不夠 如果外部因數是當地融資渠道少
G. 怎樣解決民營經濟融資渠道狹窄,貸款難度大的問題
"由於大環境的影響,實體經濟越來越難做了,自然很多小企業也面臨著資金方面的問題。那麼,如何才能解決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呢?今天,恆昌小編針對小企業出現融資難的內部原因來說說相應的策略。 第一、小企業出現資金危機,是由於企業的經營不善...
H. 負債中短期借款多,說明企業融資渠道單一嗎
這個不一定的啊,主要是看這個市場入額的啊
I. 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一) 缺乏貸款所需的抵押擔保品,很難獲得外源融資支持。
中小企業作為信貸融資一方當事人,存在諸多缺陷,如:中小企業管理水平低,自我積累意識差導致企業內源融資源頭不暢;中小企業大多不甚規范,經營管理隨意性很大,使得銀行對中小企業的預期不明、評價不高、信用評級普遍偏低;中小企業普遍缺乏足夠的固定資產和適當的其它資產,同時抵押程序煩瑣、各種費用較高,從而使中小企業不能很好地滿足銀行的要求。
(二)銀行貸款經營和管理體制的缺陷
銀行惜貸的原因如下:商業銀行貸款許可權上收;商業銀行發放貸款加大了對企業的財務和信用的考察,並要求抵押和擔保;商業銀行在經營方向上「抓大放小」。這些因素使中小企業難以獲得銀行貸款。同時目前各行對貸款普遍實行了嚴格的責任追究,導致調查人員過於謹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可能性。
銀行是為了滿足銀行自身利益生存發展方面的需要才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具體表現最為嚴重的就是占市場主體的國有銀行對中小企業普遍有所有制歧視。
(三)政府和社會融資環境的影響。
政府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應該是積極干預的,而我國 府對中小企業許多方面還做得不夠,造成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結構的不合理、行為的不規范和效率低。同時金融機構貸款投向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企業性質或規模的歧視。從信息成本的角度揭示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根本困境在於,其特定信息結構所對應的邊際信譽成本高於大企業,而銀企雙方單方面都難以突破這一內生的制度。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不夠,信用擔保體系不完善,在客觀上缺乏良好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中小企業與國有企業相比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具體表現在市場准入壁壘、稅賦環境、商業票據融資、信用和法律等幾個方面。
(四)體制性障礙。
中小企業融資難本質不是技術上的原因而是制度上的原因,認為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及債務合約的特點難以克服利率與風險交替上升的惡性循環,使得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方式不適合銀行。導致擔保公司不能為中小企業融資保駕護航。包括信用擔保機構、信用評估機構等在內的中介服務機構發展緩慢,缺乏權威性的企業信用評估機構,銀行根據自行建立的企業信用評估系統為中小企業發放貸款,而在這個企業信用評估系統中,經營規模這樣的中小企業最薄弱的環節卻被賦予很高的權重,這使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低,難獲得銀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