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社會融資規模變動有哪些特點
社會融資增速下滑與加強監管、去杠桿政策效應逐步發揮有關,從結構看,社會融資規模變動有以下特點:一是對實體經濟發放的貸款同比多增。上半年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8.7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548億元。
關於廣泛關注的社會融資規模增速下滑,阮健弘表示,這主要與各方面加強監管、去杠桿政策效應逐步發揮有關,比較突出的體現在委託貸款和信託貸款上。6月末,委託貸款同比下降4.6%,降幅比上月擴大1.2個百分點;信託貸款同比增長10.1%,增速比上月回落5.9個百分點。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做好預調微調,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流動性管理,促進金融機構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預計未來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社會融資規模保持合理增長。來源:人民日報
B. 什麼叫資產負債表內融資
1、資產負債表內融資,就是傳統融資。指需列入資產負債表的融資方式,即該項融資既在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表現為某項資產的增加,也在負債及所有者權益方表現為負債的增加。
2、資產負債表外融資,簡稱表外融資,是指不需列入資產負債表的融資方式,即該項融資既不在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表現為某項資產的增加,也不在負債及所有者權益方表現為負債的增加。
3、融資是指為支付超過現金的購貨款而採取的貨幣交易手段,或為取得資產而集資所採取的貨幣手段。
(2)中國表外融資規模到底有多大擴展閱讀:
資產負債表根據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或股東權益,下同)之間的勾稽關系,按照一定的分類標准和順序,把企業一定日期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各項目予以適當排列。
它反映的是企業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總體規模和結構,即:資產有多少;資產中,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各有多少;流動資產中,貨幣資金有多少,應收賬款有多少,存貨有多少等等。
所有者權益有多少;所有者權益中,實收資本(或股本,下同)有多少,資本公積有多少,盈餘公積有多少,未分配利潤有多少等等。
在資產負債表中,企業通常按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分類分項反映。也就是說,資產按流動性大小進行列示,具體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
負債也按流動性大小進行列示,具體分為流動負債、長期負債等;所有者權益則按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等項目分項列示。
C. 「三道紅線」後房企普降檔 「表外負債」風險猶存
「三道紅線」新規的威力正在房企身上顯現,至少從房企2020年的財務報表中看起來是如此。
據克而瑞統計,從67家已經披露業績報告重點上市房企的財務情況來看,短期有息負債五年來首次實現同比下降,有超過六成的房企凈負債率實現了下降。通過調整優化,2020年末有15家房企成功降至綠檔。
這種集體轉檔的局面沒有降低投資者的擔憂。市場普遍認為,房企的財報具備較大操作空間,通過表外融資以及非並表項目的方式,房企的真實債務狀況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藏匿,這正是風險點所在。
一名長期投資港股內房股的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作為房地產公司,並不是劃了條紅線就能調整很多東西的。他們是覆水難收,現在資金鏈緊也是必然現象,現實決定了目前的狀況。」
積極降檔求穩
從行業的整體情況來看,房企的平均負債水平有所改善。
據克而瑞統計,從2020年年報來看,房企通過加大銷售回款、推進主體上市等方式增加現金流入,從而使得行業平均現金短債比優化10個基點至1.47,短期流動性增強,債務結構優化。房企凈負債率同比大幅下降12.5個百分點至66.04%。
「三道紅線」對房企還是具有相當的約束力,從房企的表態來看,房企降檔的決心的確很大。以龍頭房企萬科為例,萬科董秘朱旭在2020年度業績推介會上表示,萬科有信心年內回歸到綠檔,並保持在綠檔。
萬科最終成功轉檔,根據萬科2021年一季報,萬科凈負債率為15.5%,剔除預收款項的資產負債率為69.5%,持有貨幣資金1966億元,遠高於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有息負債總和723.7億元。
萬科此前僅踩中一條紅線,財務管理也向來穩健,因此成功轉為綠檔也是投資者預期之中的事件。
但事實上,轉檔從來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一名龍頭房企的總部財務部人士李挺以其所在房企的情況分析稱,房企當前「降負債」的招數無非就是開源和節流,「我們有在分拆上市獲取資金,也有在出售優質資產,同時還寄希望於薄利多銷;現在還有限制獎金、小幅度裁員。我們現在連地都拿得很少,就想做點舊改,但也就慢慢推。」
但即便如此,最終成效都並不顯著。李挺所說的這些招數,許多踩中「紅線」的房企都在用,但最終紅轉黃也並非普遍情況。
例如富力地產,其從去年開始就積極踐行出賣資產、暫緩拿地以及縮減人員的方式來「求生」,但截至今日,富力地產依然是三道紅線全踩的房企。
中國恆大亦如是。去年開始,中國恆大通過分拆恆大物業上市以及恆大汽車引入多輪戰投的方式來降負債,管理層也多次拋出降負債的目標,但截至2020年底,恆大的債務規模依然龐大。
根據公開數據,截至2020年底,恆大的凈負債率為153%,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83.4%,現金短債比為0.54,依然處於「紅色檔」。
警惕表外負債
房企的債務規模究竟有多大?
不少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業界人士都認為,實際上體現在財務報表的部分無法完整體現全貌,房企通過非控股權益可以輕而易舉地調節財務報表,因而即便房企決心很大,但投資者依然沒有辦法持樂觀的態度。
「這一直就是一個風險點,只不過是藏起來了。」上述投資港股內房股的人士表示。
華泰固收在一份研究報告中也指出,近年來,房地產企業的表外融資成為企業重要的融資方式之一,主要原因是由於房企出於降成本、擴規模等因素的考慮,通過項目公司合作開發的現象日趨增多,為表外融資提供了便利條件;此外房企表內融資渠道不暢,被迫選擇表外融資。
華泰固收同時強調,表外融資有助於房地產企業美化業績和隱藏負債。
「企業如果通過非並表公司來實現表外融資,意味著企業在財務報表中只剩下長期股權投資的科目,表外公司的杠桿率就不會體現在合並財務報表中。如果這部分公司的杠桿率高於公司整體,通過出表實現降低公司賬面負債率的效果,使得公司表觀的杠桿率不能真實的反映公司的實際債務負擔。」華泰固收稱。
一個被投資者引以為戒的例子是禹洲地產,其2020年上半年,公司就已經實現了140.07億元的收入,全年營收卻縮水至104.12億元,下半年不但沒有任何收入進賬,反而少了近40億元;而歸屬凈利潤從2020年上半年的10.19億元下滑至1.17億元。
禹洲集團公開的解釋是部分盈利較好的聯營合營企業未能並表確認收入,導致利潤下滑,這種解釋部分印證了投資者的疑慮。
正因為這種操作空間的存在,房企更應該更加具備行動力,驅動自身真正實現財務健康運營而非通過財務調節的技巧來實現轉檔。
協縱策略管理集團創始人黃立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房地產開發商比較合適的方法是適當降低杠桿率、降低發展的速度,降低風險。「事實上真做起來不是那麼容易,有市場的壓力、股價的壓力,也有很多的存量去處理。許多投資方已經盡量避開這種高風險的行業了。」
D. 2018上半年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有增長嗎
7月13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總體看當前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市場利率運行平穩。
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9.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2.03萬億元。從結構上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貸款同比多增,債券市場融資明顯回升,股票融資有所下降,表外融資明顯多減。
E. 如何從企業資產負債表中觀察到表外融資
表外融資就是資產負債表之內不體現出來的啊
企業應收賬款的數據往往能直接反映企業的生產銷售規模、企業效益、財務狀況等等信息,與企業的發展和存亡息息相關。而近年來,全國各行業應收賬款居高不下,嚴重影響企業的資金周轉,使處於債務鏈中的企業無法正常經營、舉步維艱,甚至走向破產倒閉。所以,做好應收賬款的管理已經成為企業經營活動中非常重要的問題。究竟該如何監控應收賬款發生以及如何處理企業的不良債權?從法律角度在預防應收賬款風險、合法手段追收賬款、取證等方面都需要注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可能產生很多應收賬款,甚至發生欠款糾紛,企業可能因此遭受損失。雲圖供應鏈金融,深耕供應鏈金融領域多年,幫助眾多中小企業實現供應鏈融資,其根據實踐經驗,將詳細分析企業商帳催收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希望能夠給企業做到防患於未然有所幫助。雲圖@供應鏈金融%算是不錯的。關注「雲圖金融」每天獲取供應鏈金融干貨。
F. 2013年,我國直接融資在社會融資總額的比例是多少請提供答案來源
佔11.7%。
直接融資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即非金融企業境內債券和股票融資。
2013年這兩項合計2.02萬億元,比上一年少4819億元;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11.7%,比上一年低4.2個百分點。其中,企業債券凈融資1.80萬億元,為年度歷史次高水平,最高是2012年,2012年債券融資達到了2.2萬億元以上,所以2013年比2012年少4530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2219億元,比上一年略少289億元。
來源:中國行業研究網 www.chinairn.com
G. 大神企業表外融資的主要有哪些方式,如何操作
銀監會《關於規范銀信理財合作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發後,商業銀行與信託公司開展融資類銀信理財合作業務受到30%余額比例管理限制。為了擴大理財資金投資范圍,拓展理財資金投資渠道,商業銀行創新採取了多種表外融資方式。經過對轄內商業銀行開展表外融資業務調研發現,表外融資業務存在不受信貸監管法規控制、表內貸款規模轉移到表外、銀行承擔實質性風險等問題,亟待出台法規進行規范,引導表外融資業務健康發展。
表外融資業務類型
目前轄內商業銀行開辦表外融資業務從開辦主體分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經其總行授權後分行自行籌集資金開辦業務;二是分行將本地項目推薦上報總行,由總行統一安排資金,指導分行開展業務。從表外融資業務類型來看,目前主要有以下四類:
(一)理財委託貸款。是指銀行(即理財計劃代理人)作為委託人,借款人所在地的分支機構作為受託人,委託人運用理財資金(資金來源於購買理財產品的企業)通過受託人向借款人(資金使用企業)發放委託貸款。
(二)承接總行購買的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掛牌債權資產。是指法人銀行(即理財計劃代理人)購買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掛牌的資金需求企業的債權資產,同時法人銀行作為委託人,以理財資金委託受託人(該企業所在地的分支機構)向該企業發放委託貸款。
(三)財產(權利)收益權信託業務。是指融資方(即借款人)將擁有的財產(權利)的收益權委託給受託人(即信託公司)成立專項信託計劃,銀行理財資金投資該信託計劃。
(四)票據資產投資業務。是指銀行(即理財計劃代理人)接受客戶委託,按照約定的投資范圍,通過與該行分支機構簽署委託投資協議,委託其向交易對手(擬賣出票據資產的其他商業銀行)買入票據資產,完成對票據資產的投資業務。
以上四類新型的理財資金融資方式大同小異,其本質為銀行用募集的理財資金在銀行資產負債表外發放貸款或進行投資,以滿足用款企業的資金需求。現以理財委託貸款為例剖析表外融資的問題和風險。
主要問題和風險
(一)理財委託貸款將表內貸款規模騰挪到表外,難以有效控制實際信貸規模。《中國銀監會關於印發紀委書記王華慶在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管座談會上講話的通知》(銀監發〔2011〕76號,2011年7月5日)要求「商業銀行不得面向大眾化客戶發行標准化的理財產品募集資金來發放所謂的『委託貸款』」。該條監管政策從保護個人客戶的角度出發,防止委託貸款的信用風險波及到個人客戶。在此情況下,商業銀行轉而通過向企業法人發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來發放委託貸款。在當前銀行信貸資金有規模控制的情況下,銀行將不能在表內發放的法人貸款轉向表外發放,致使理財委託貸款規模越做越大,風險也由表內轉移到表外。這部分貸款的規模和風險未受到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宏觀調控政策。
(二)委託貸款實質按照信貸資產管理,銀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其一,根據某行《關於開展理財委託貸款業務的通知》規定,理財委託貸款審批要「按自營貸款審批流程完成信用風險審批工作」,「進行理財項目調查、信用風險審查審批、前提條件核准及投後管理」;「在理財項目投資完成後,受託人須承擔項目投後管理工作,保障理財產品的投資安全和投資利益」,說明銀行須承擔理財委託貸款的信用風險和理財項目投資風險。其二,《理財委託貸款借款合同》明確:「委託人應自行承擔委託貸款的風險」,而銀行作為委託人,實質是承擔了委託貸款的風險。其三,銀行發行理財產品雖然聲稱「不保本浮動收益」,但還是承擔理財產品到期不能正常兌付收益的聲譽風險。其四,銀行同時作為委託人和受託人,代理關系不明晰,存在法律風險。
(三)貸款不受信貸監管法規的限制,有違規使用貸款嫌疑。目前表內貸款發放和支付需嚴格執行監管部門「三個辦法一個指引」要求,如受託支付、實貸實付、T+1、測算資金需求量等。但是,理財委託貸款使本應在表內發放的貸款轉至表外發放,達到規避信貸監管法規的目的。如某《理財委託貸款借款合同》中貸款用途為:「用於日常經營周轉和置換存量融資」,提款方式為:「貸款已經劃出受託人賬戶並達到借款人賬戶,即視為受託人已經發放貸款,借款人已經提款」。這類貸款支付方式實為自主支付,無支付時間限制、不測算資金需求量,銀行對這類貸款投向和用途不像表內貸款管理那麼嚴格,而且借款人無需提供資金使用證明,貸款資金走向難以監控,極易流向不符合國家宏觀調控規定的行業。
(四)企業以自有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從而變相發放貸款,規避企業會計核算制度和諸多限制。《企業會計制度》第二章第十六條規定:「企業的委託貸款,應視同短期投資進行核算」。在實際操作中,一年及以下委託貸款,企業在「短期投資」科目核算,一年以上委託貸款,企業在「長期債權投資」科目核算。企業發放委託貸款因屬於投資行為受到董事會、股東大會決策約束,投向受到公司章程及上級主管部門各種限制,上市公司還需對此進行信息披露;而企業購買理財產品不受上述諸多要求的限制,在會計核算中可在「金融資產」科目核算,企業不承擔資金對外運作的風險。因此,企業有購買理財產品的沖動。
政策建議
(一)監管部門應引導「影子銀行」體系健康發展。隨著籌資企業和投資企業需求不斷增加、業務的不斷創新,由理財產品帶來的表外融資性業務越來越成為當前「影子銀行」體系的重要部分,同時也反映了銀行從單一的傳統信貸業務向為客戶提供全面金融服務進行轉型,監管部門應審時度勢,既要防範「影子銀行」業務過度增長造成的系統性風險,又要引導「影子銀行」業務健康發展,使其成為促進銀行改革和轉型的積極力量。
(二)制定監管法規來規范以理財委託貸款為代表的表外融資性業務。當前理財產品研發和銷售的火爆,反映市場對理財產品的需求旺盛,因此對於由發行理財衍生出的表外融資性創新業務,監管部門不能強行禁止、堵截,須通過疏通、規范來解決合規性問題,應制定相應的監管制度引導表外融資性業務發展,如提出發展各類型表外融資業務的原則性指導意見、制定風險監管指標、表外融資參照表內貸款管理、要求銀行計提風險資本等。
(三)要求表外融資性業務遵守信貸監管政策。表外融資性業務實質上作為信貸業務,其作用也是為企業籌集生產發展所需的資金,這類業務應納入銀行綜合授信體系管理、整體風險控制范疇,並遵守各類信貸監管規定,杜絕銀行在開展融資業務時存在監管空白地帶的情況,防止新的金融風險聚集。
H. 2020年1份新增人民幣貸款是多少
網路一下就知道了。不過一看到新增人民幣貸款這個問題就感到很糟心,這兩個月連生產都沒法進行,錢到哪去了?好擔心未來幾個月的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