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權益法和金融資產轉成本法投出成本小於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公允價值的份額之間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收入嗎
非同一控制下的長期股權投資,從成本法調整為權益法,所有的會計書上,都是舉出控制點的長期股權投資,按比例是大於被投資單位的公允價值的,且形成商譽。如果在出售一定比例,需要調整為權益法核算時,如果在控制點時的長期股權投資,按照剩餘比例的價值,是低於被投資單位按比例計量的公允價值時,是需要調增長期股權投資投資額的,那麼貸方需要調整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企業合並成本大於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差額應確認為商譽。視企業合並方式的不同,控股合並的情況下,該差額是指在合並財務報表中應予列示的商譽,即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與購買日按照持股比例計算,確定應享有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之間的差額;吸收合並的情況下,該差額是購買方在其賬簿及個別財務報表中應確認的商譽。 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成本法轉為權益法時,應以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作為按照權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並在此基礎上比較該初始投資成本與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確定是否需要對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進行調整。原持有的投資不具有重大影響或共同控制,因追加投資導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夠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或是實施共同控制的——在成本法轉為權益法時,應區分原投資和追加投資兩部分分別處理:原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理原持有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與按照原持股比例計算確定應享有原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之間的差額:①屬於通過投資作價體現的商譽部分——不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②屬於原取得投資時因投資成本小於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之間的差額——一方面應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同時調整留存收益,對於原取得投資後至再次投資的交易日之間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動相對於原持股比例的部分:①屬於在此期間被投資單位實現凈損益中應享有份額的——一方面應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同時對於原取得投資時至新增投資當期期初按照原持股比例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應調整留存收益,對於新增投資,當期期初至新增投資交易日之間應享有被投資單位的凈損益,應計入當期損益。 ②屬於其他原因導致的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變動中應享有的份額—— 在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的同時, 應當計入「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B. 因為追加投資,由金融資產改按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核算,是否需要做追溯調整呢
是不需要的,投資方因追加投資等原因能夠對被投資單位施加重大影響或實施共同控制但不構成控制的,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確定的原持有的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加上新增投資成本之和,作為改按權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資成本。原持有的股權投資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其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以及原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累計公允價值變動應當轉入改按權益法核算的當期損益。 對於原投資是視同銷售處理的。
C. 會計中權益法和成本法的區別
區別一:適用范圍
成本法是兩頭,權益法是中間。
權益法:適用情況是對合營、聯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
成本法:適用情況是對能夠實施控制的企業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
二是對「四無」企業,「四無」企業,即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響、公允價值 不能可靠計量。這種情況一般是買了少量的非上市公司股份,佔20%以下,這些股份是非流通的, 在公開市場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而公允價值可以可靠計量的,則要依照交易性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准則來處理。比如:一個企業在二級市場上買了點股票,當然不能按長期股權投資來處理了。
區別二:對投資收益的處理
成本法你可以簡單理解成是收付實現制,不管其是盈利還是虧損,被投資企業宣告發股利的時候才確認投資收益。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除非增加或減少了投資,不然一般不會調整。 權益法對應地可以理解成是權責發生制,只要被投資企業年終有了利潤,不管其分不分,都按照我享有的份額按比例確認投資收益,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當然如果和聯營、合營企業有內部交易的話還要抵消。
成本法會計處理:
被投資單位宣告或派發股利時
宣告時:
借:應收股利
貨:投資收益
收到時:
借:銀行存款
貨:應收股利
權益法會計處理:
被投資單位實現利潤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一損益調整
貨:投資收益
收到分紅時:
借:銀行存款
貨:長期股權投資一損益調整
被投資單位分紅時,資金從公司流向了股東,即被投資公司的凈資產減少,而權益法的本質是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要反映企業在被投資企業享有份額的價值,被投資企業凈資產減少,那企業享有的份額的價值相應地也減少,所以這里又要貸記一筆損益調整。)
合並報表的時候,一般來說都是以成本法為基礎,因為要納入合並報表范圍的一般都是能夠實施控制的,這種情況下都是成本法。
中級會計學習
D. 按照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准則的會計處理方式與權益法成本法的區別
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准則的會計處理方式是計量金融工具的賬務處理分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和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還有4分類的金融負債而成本法和權益法是核算長期股權投資的,適用的金融資產的核算范圍不一樣。
E. 成本法和權益法核算在交易性金融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怎麼用
長期股權投資才分成本法和權益法,交易性金融資產沒有這樣的區分
F. 金融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的關系
長期股權投資與金融資產的區別主要在於:①持有的期限不同,長期股權投資著眼於長期;②目的不同,長期股權投資著眼於控制或重大影響,金融資產著眼於出售獲利;③長期股權投資除存在活躍市場價格外還包括沒有活躍市場價格的 權益投資 ,金融資產均為存在活躍市場價格或相對固定報價。(2)長期股權投資與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轉換可能。交易性金融資產是指企業為了近期內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資產,通常情況下,以賺取差價為目的從二級市場購入的股票、債券和基金等,應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故長期股權投資不會被分類轉入交易性金融資產及其直接指定為以 公允價值計量 且其變動 計入當期損益 的金融資產進行核算。長期股權投資只能轉為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但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與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以轉為長期股權投資
G. 《會計》長期股權投資,金融資產、權益法轉換為成本法的核算
應當在處置該項投資時採用與被投資單位直接處置相關資產或負債相同的基礎進行會計處理。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相當於把這項長期股權投資處理掉然後在重新購入
那麼,其他綜合收益轉入損益即可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貸:投資收益(或相反分錄)
H. 長期股權投資和金融資產區別聯系是什麼
1)長期股權投資與金融資產的區別主要在於:
①持有的期限不同,長期股權投資著眼於長期;
②目的不同,長期股權投資著眼於控制或重大影響,金融資產著眼於出售獲利;
③長期股權投資除存在活躍市場價格外還包括沒有活躍市場價格的權益投資,金融資產均為存在活躍市場價格或相對固定報價。
(2)長期股權投資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轉換可能。
交易性金融資產是指企業為了近期內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資產,通常情況下,以賺取差價為目的從二級市場購入的股票、債券和基金等,應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故長期股權投資不會被分類轉入交易性金融資產及其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進行核算
。
長期股權投資只能轉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與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以轉為長期股權投資。
I. 有重大影響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收益能否按權益法核算
有重大影響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收益,可以按權益法核算
長期股權投資和金融資產適用不同的准則。對於非投資性主體而言,對被投資方具有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無論該股權投資的公允價值能否可靠確定,都只能作為長期股權投資按權益法核算。
但如果其通過所控制的風險投資機構、共同基金、信託公司或包括投連險基金在內的類似主體取得了部分股權,並由這些機構持有這些股權的,則對這部分股權投資,在投資方的合並報表層面可以選擇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有關規定,對間接持有的該部分投資選擇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損益,但其餘部分投資仍應採用權益法核算。
J. 金融資產轉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處理
1。可供成本含交易費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 51w
貸:銀行存款 51w
2.借:應收股利 5w
投資收益 5w
借:銀行存款 5w
貸:應收股利 5w
3.公允變動 51-10*0.5=4w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4w
貸:其他綜合收益 4w
4.先計算15%的長投。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183w
貸:銀行存款 183w
5%的公允價值:180/3=60w。
借: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60w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成本 51w
-公允價值變動 4w
投資收益 5w
最後把可供的其他綜合收益轉成正式損益。
借:其他綜合收益 4w
投資收益 4w
o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