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2018年房企融資規模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2018年房企融資規模

發布時間: 2021-06-08 08:14:18

1. 新增涉房信貸佔比不超30%並非新政 政策收緊前房企搶跑融資

房企融資政策近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同時,年底銀行房貸放款速度會否受到房地產融資政策的影響?針對監管要求大行控制涉房信貸增速的消息,中證君詢問了多家銀行,均表示未收到收緊貸款增速佔比的相關通知。同時有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人士指出,對其所在的銀行來說,涉房新增貸款佔比不超過30%是2018年以來一直執行的要求,由此推測相關要求可能為部分超標銀行的窗口指導。

年初即已表態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16日,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曾表示,要繼續嚴格控制房地產在新增信貸資源上的佔比。

記者了解到,銀行近年來一直有針對涉房新增貸款佔比的限制,雖未有明文,但各家銀行基本都遵守這一規定。

上市銀行涉房信貸主要有兩個部分,分別是住房按揭貸款和對公業務中的房地產貸款,後者俗稱「開發貸」。從2020年上市銀行中報來看,六大國有銀行中,涉房新增信貸佔比均較2019年年年末有所下降,僅中行新增涉房新增貸款佔比超過30%。

股份制銀行中雖有部分銀行上半年新增涉房新增貸款佔比超過30%,但由於整體體量較小,對行業融資影響或有限。

前述股份制銀行人士指出,目前監管對於房地產融資整體態度為「穩中從緊」,對於銀行表內廣義口徑房地產貸款融資進行限額管理,對增速和增量佔比進行控制,納入MPA考核。包括但不限於永續類債券發行暫停,存量債券到期減量續作,嚴控信貸資金繞道建築業或其他行業流向房地產等。

多地房貸額度充足

「春江水暖鴨先知」,大中城市的房地產中介是對銀行貸款最為敏感的人群。中證君詢問了北京、上海等多地地產中介,其普遍反映,當地目前未聽到房貸收緊的信息,但臨近年底,不排除部分額度緊張的地區放款時間會變長。

在北京,由於嚴格的信貸杠桿限制,客戶能夠從銀行獲得的貸款總額非常有限。或許是受今年疫情影響,各大銀行加大了對符合條件的購房者的信貸支持。今年以來,各家銀行放貸尤其是商業貸款的時間明顯縮短,總體來看額度充足。

一位北京地區資深中介對中證君表示,今年銀行房貸額度都很充足。從之前的放款情況看,今年走的商業貸款的單子通常過完戶兩三天就放款了,特別快,正常應該是1個月。他同時認為,按照目前的進度,以往每年年底出現的卡額度的現象今年不大可能出現。

上海地區一位中介對中證君表示,從他們了解的情況來看,上海地區今年房貸額度較為充足,不過臨近年底,可能會出現放款時間變長的情況,但應該不至於卡額度。

短期壓力或被誇大

受融資「三條紅線」以及部分房企融資情況暴露影響,各界高度關注房地產融資問題。實際上,從近期的融資情況來看,房企融資並未受到非常大的影響,盡管近期成本有所上升,但在一段時期內仍然處於中低水平。

近年來的一個趨勢是,中大型房企融資越來越依靠發債。從發債情況可以一窺房企融資難易程度和成本情況。

某研究院統計整理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境內外債券融資發行307次,融資規模約3247億元,同比增長14%,發債規模刷新歷史紀錄。貝殼研究院認為,下半年監管部門已多次釋放監管升級、金融收緊的信號,三季度作為收緊的過渡期仍保持較高的發債規模,預計四季度增速會有所下滑。

從三季度結構來看,八九兩月環比發債規模下降,且降幅逐步擴大,融資監管影響已初步顯現。預計四季度融資規模大概率保持環比下降,因此將進一步加大房企銷售端壓力。房企為沖擊年度目標,搶佔中秋、十一雙節假期市場,或多採用促銷政策,用回款對沖融資端壓力。

從票面利率來看,三季度境內外融資利率走高。與上半年融資利率下降趨勢不同,三季度境內外票面利率明顯上漲,但從長期角度看仍保持中低水平。融資環境趨緊與房企融資需求居高,助推債券利率增高,融資低利率窗口期已過,預計四季度融資利率或將保持增長態勢。

從發行期限來看,三季度境內外債券融資發行期限相對穩定,有小幅波動。境內債券發行期限有小幅上漲,保持了上漲趨勢;境外方面,債券發行期限小幅降低,外部環境高度不確定性保持,境外債市四季度短期債務佔比或將大幅上升。

某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首先,從目前的實際執行情況看,房企融資的難度處於歷史最低水平,平均融資利潤也非常低,平均融資成本票面利率集中在4%-5%左右,遠遠低於去年同期的6%-8%。其次,房企抓緊融資,避免政策變動。從房企融資看,越來越重視境內融資。第三,整體看,境內房地產銷售有所緩和,大部分企業銷售增加,但房企依然在盡量大額度融資。大部分房企為了應對可能的市場變化,加快儲備資金。對於杠桿率比較高的企業來說,最近融資壓力有所增加,但也有應對之策,加強銷售加快回款或是選項之一。

2. 監管加碼 房地產信託發行規模下滑至5100億

隨著監管政策加碼,對於房企通過信託渠道融資的審核越發嚴格。根據用益信託最新統計顯示,今年來,截至記者發稿時止,我國68家信託公司共發行了3858款房地產集合信託產品,規模總計5118.5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4099款6352.6億元的規模,在融資額度上同比下滑了19.4%。
7月份以來,整個房地產信託發行延續了下滑態勢。用益信託統計數據顯示,7月全行業共發行241款416.1億元的房地產集合信託產品,相較於上月的481款794.2億元的規模,在發行只數上下降了50%,在融資規模上則下降了47.6%;而與去年同期的516款755.56億元的規模相比,在發行只數上更是同比銳減了53.3%。
事實上,我國房地產類信託的募集規模自2019年下半年以來,連續多個季度下行。中國信託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末,投向房地產領域的信託資金總額為2.58萬億,較2019年末下降1249.87億元。
「這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監管趨嚴,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信託經歷了多輪窗口指導和調控;二是一季度新 冠疫情沖擊使得樓市停擺,房地產開發也全面暫停,房企融資需求萎縮的同時信託業務的開展也短期內受限。」對此,有信託分析人士認為。

3. 房企融資風險凸顯是真的嗎

倪鵬飛表示,雖然近一年來房地產相關資金不斷收緊,但房企各項融資規模依然高於同期,面臨資金鏈與信貸違約風險。

報告指出,房企負債率高企,已經達到或超過警戒水平。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A股136家上市房企負債合計達6.04萬億元,同比增加23.21%。36家房企資產負債率超過80%紅線,佔比近26.5%。其中,融創資產負債率高達92%,恆大、綠地、碧桂園等龍頭房企也普遍接近於90%。值得一提的是,上市房企有息負債也整體攀升,截至9月底,136家房企有息負債總額達2.7萬億元,較2016年的2萬億元相比,同比增幅高達37%。

除負債外,信貸來源變化明顯。報告顯示,2016年9月份以來,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中個人按揭貸款增速下降迅猛,同比增速由2016年6月份的51.4%降至2017年9月的1.3%,但與之相對應的是,房地產開發資金來源中國內非金融機構貸款增速大幅增加,同比漲幅由2016年的7.2%增加至2017年8月的38.3%。

倪鵬飛表示,在目前房企總體負債率高企,資金集中兌付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樓市大幅波動會影響企業資金鏈安全,進而影響金融機構,因此,應加大對資金投向的管控,促進房企降低高杠桿資金佔比。

4. 負債率不斷攀升房企整合路在何方

最新統計顯示,已披露年報業績的63家上市房企負債合計超過3萬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達34%。2017年,63家上市房企的平均負債率為78.6%,比上年上升1.9個百分點。其中,有18家資產負債率超過80%紅線,佔比超過29%。

從企業的角度講,當然不希望資金鏈斷裂、企業破產,因為這將令投資人遭受重大損失。從銀行的角度講,也不希望看到房地產企業資金鏈斷裂,因為很多開發企業的大部分資金來自於銀行,企業有個風吹草動,銀行也隨之風險大增。從政府的角度講,同樣也不希望出現房企破產的問題,因為沒有一家房企不是「綁架」著一批企業,一家企業出事,其他企業也要跟著受累,肯定不是好事。

5. 房地產貸款同比增速創8年新低

是的,截至4月末,房地產貸款同比增長10.5%,增速創8年新低;房地產信託余額和投向房地產的理財產品規模持續下降,其中投向房地產非標資產的理財產品規模同比下降36%。

2021年6月1日,中國銀保監會就近期監管重點工作情況召開新聞發布會。銀保監會黨委委員、副主席梁濤在發布會上表示,當前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勢頭得到遏制,房地產融資呈現「五個持續下降」的特點,資金過度流入房地產市場問題得到初步扭轉。

房地產融資呈現「五個持續下降」特點

一是房地產貸款增速持續下降,截至4月末,銀行業房地產貸款同比增長10.5%,增速創8年來新低,2021年以來持續低於各項貸款增速。

二是房地產貸款集中度持續下降,房地產貸款占各項貸款的比重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已經連續7個月下降。

三是房地產信託規模持續下降,房地產信託余額較2020年同期下降約13.6%,自2019年6月以來呈持續下降趨勢。

四是理財產品投向房地產非標資產的規模持續下降,相關理財產品余額同比下降36%,近一年來持續保持下降趨勢。

五是銀行通過特定目的載體投向房地產領域資金規模持續下降,相關業務規模同比下降26%,為連續15個月下降。

6. 房地產企業融資成本占房價多大比重

土地成本基本在30%左右,建安成本30%,營銷成本+灰色成本10%-20%,利潤20%-30% 這是大體的狀況,,具體的個案的成本控制要看開發商自己的運作能力了。

7. 「三道紅線」利劍高懸 房企資金鏈迎大考

數據顯示,歷年1月均為房企債券融資高峰期,今年也不例外,但總體發債規模低於市場預期。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1月房企境內外債券融資累計約1630億元,同比下降5.3%。專家表示,「三道紅線」威力開始顯現,房地產債券今年到期規模增多,對資金鏈帶來考驗。
發力美元債市場
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1月房地產企業發行的債券中,境外債券佔54%。貝殼研究院稱,2021年房企融資新規與銀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均處於實施前過渡期。監管更趨嚴格,房企對金融環境預期偏緊。境內融資承壓,房企開年繼續發力美元債市場。
1月房地產企業境內發債平均票面利率為4.75%,環比下降0.28個百分點;境外發債平均票面利率為7.11%,較上月下降0.68個百分點。
分析人士稱,2020年末發布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將加劇房企金融集中度,預計2021年房企融資能力和融資成本將加速分化。
「2021年房企面臨大規模的債券到期,借新還舊壓力較大,故年初不少房企抓住融資成本較低的窗口期加緊發債。」中國指數研究院企業事業部研究副總監劉水說。
境內融資方面,劉水認為,2021年房地產融資仍然處於收緊狀態,在「三道紅線」試點范圍可能擴大的背景下,房企境內債券融資規模將呈現小幅增長,融資成本將大致保持穩定。
境外融資方面,目前房企海外發債只能用來借新還舊,預計2021年該政策仍將延續,因此全年海外債券發行規模將受限於到期規模。受疫情影響,歐美等國家繼續實施寬松貨幣政策,海外流動性較為充裕,2021年房企境外融資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
監管部門此前明確的房企融資「三道紅線」為: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上限為70%、凈負債與股本之比上限為100%、現金與短期債務比上限為1。
償債壓力上升
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2021年1月境內外房地產企業債券到期規模約1447億元,較上月增加43.4%,同比增加118.9%。2021年房企償債規模將繼續增加,全年償債壓力上升。
中指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房企到期債務規模將創出近年來新高,而全年到期規模將同比增加16.94%至8888.83億元。由於借新償舊仍為債務償還的主要方式,因此房企紛紛加快債券融資步伐以應對償債高峰的到來。
中信證券分析師認為,目前已有9家境內發債房企發生債券實質違約,雖然大型房企違約案例不多,但重大負面信用事件正頻繁發生。
「未來房地產金融政策將維持偏緊態勢,同時『三道紅線』有可能擴圍,房企應重視現金流管理,積極調整杠桿水平,拓展多元化融資渠道,提升自身抗風險能力。」劉水建議。

8. 「三道紅線」持續發酵 房企信用風險持續分化

密集出售資產、降價促銷、分拆物業上市、引進戰略投資者……房地產行業正在發生的絕大部分現象,背後都能追溯到一個共同的原因,即「三道紅線」融資新規。
「預期高負債房企的資金鏈斷裂風險及債務接續壓力將進一步加大。」聯合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工商評級部高級分析師楊棟表示,隨著行業融資政策的進一步收緊,對於高負債房企,全年銷售及回款情況或難有增長,項目股權出售及資產盤活具有較大不確定性。
至於危機自救的辦法,楊棟表示,可通過促銷售、快周轉、出售股權、引入戰略投資者、合作開發等方式降杠桿減負債。
融資新規持續發酵
1月是房地產行業傳統的發債高峰期,然而,這一傳統在2021年被打破。
當前,房地產行業融資規模顯著下降。根據貝殼研究院統計,2021年1月房企境內外債券融資累計約1630億元,同比下降5.3%,2020年1月最後一周正值春節假期休市期,在減少一周交易日的情況下,今年首月發債規模未能超越上年同期。
自從2017年以來,房地產行業在新年首月的融資規模呈現大幅上漲趨勢,比如,2020年首月發債規模為1721億元,為全年峰值。貝殼研究院認為,歷年首月均為房企債券融資的高峰,2021年首月債市火熱符合傳統發債節奏,但發債規模受融資新規影響低於市場預期。
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房企債券融資規模

數據來源:wind,貝殼研究院整理
不過,縱觀去年的融資情況,融資增速已經有放緩態勢。根據貝殼研究院統計,2020年房企境內外債券融資累計約12132億元人民幣,累計同比增長3%,累計增幅較2019年同期收窄10個百分點。
融資規模下降背後是不斷收緊的政策環境。去年8月20日,監管機構首次提出「三道紅線」政策,今年初,央行、住建部再次舉行座談會,「三道紅線」的試點房企有望進一步擴圍。
除了三個負債指標(剔除預收賬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凈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融資新規的實施細節更加嚴苛。楊棟表示,雖然具體的實施細則目前尚未正式出台,但新規實施情況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 從2020年10月份開始,試點企業每月15日前需填報參股未並表住宅地產項目、明股實債融資、供應鏈資產證券化產品、合作方股東投入凈額、其他房地產相關表外有息負債等五項表外相關負債情況。對於房地產各種融資渠道、表內表外全面覆蓋;
2. ? 2 個觀察指標:拿地銷售比不高於40%,連續三年經營性現金流為負,需要對拿地資金來源等做解釋;
3. ? 永續債券統計口徑:2020年8月以前發行的永續債券可作為權益計算杠桿率等指標,2020年8月後發行的計入所有者權益的永續債券在計算總資產、凈資產等科目時應予以剔除。
隨著融資新規的逐步實施,房企融資規模還將呈現下降趨勢。貝殼研究院認為,2021年在擴大適用融資新規的影響下,更多房企主動「降負」,全年融資規模將保持低位,中小型房企或將率先感受到債市的緊張壓力。
房企信用風險持續分化
萬科集團董事會主席郁亮說,「三道紅線」將改變行業游戲規則,那這種改變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不同規模、經營及財務策略的房企信用風險持續分化。」這是楊棟給出的回答。
實際上,房地產行業的違規規模在明顯增加。國泰君安認為,2020年以來,新華聯(000620,股吧)、泰禾、天房及三盛宏業先後發生違約,地產行業合計違約本息金額148.84億元,超出2018-2019的違約水平。其中,Top50房企泰禾集團(000732,股吧)共有6支債券發生違約,合計違約本息116.77億元。

據中信證券(600030,股吧)統計,目前,境內發債房企中已發生債券實質違約共9家,其中僅泰禾集團曾屬第一梯隊房企,多數中小型房企違約均與多元化投資失敗相關。
國泰君安認為,由於債券市場是限制融資的直接抓手,地產債一級市場發行量預計將會萎縮,未來擇券機會將更多從二級市場中挖掘。該機構建議投資者規避紅檔、橙檔並且土儲不豐富房企以及小規模房企。
楊棟認為,融資新規導致金融機構在房企融資業務額度和貸款用途把控方面將更加謹慎,投資人投資偏好較為謹慎,逐步向經營穩健低負債的企業傾斜。
不同房企債務壓力不同,楊棟認為,高周轉、項目布局好、債務負擔輕的龍頭房企依靠自身規模優勢,地位將更加穩固;高杠桿房企將會收縮業務擴張模式,減緩發展速度;中小房企通過加杠桿實現彎道超車的情況將更加難以實現,銷售趨緩、去化不佳的中小房企信用風險加大。
高負債房企銷售或難有增長
高負債房企無論是發展速度還是規模,都更令外界關注,尤其融資環境收緊疊加房企償債高峰來臨,對高負債房企而言無疑是一記重擊。
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償債規模約9154億,同比增長28.7%,2021年到期債務規模(不含2021年將發行的超短期債券)預計將達12448億元,同比增長36%,歷史性突破萬億大關,直達1.2萬億元規模,房企償債壓力繼續攀升。
房企到期債券規模(按存量債券統計) (CNY)

數據來源:wind,貝殼研究院整理
楊棟認為,高負債房企,以及合作開發比較多、擔保規模大、資產證券化較多的企業,將面臨融資渠道收緊的困境。「三道紅線」限制了有息債務規模增速,高負債房企的新增債務主要用於借新還舊,依靠融資獲取土地及擴張的可能性受到限制。
尤其是土儲不豐富的高負債房企,國泰君安認為,這類房企一方面受政策限制難以大規模舉債,債務滾續及土地投資受限;另一方面土儲的匱乏又制約其經營性現金流的增長,在面對到期回售壓力時,可能會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問題,存在一定的信用風險。
楊棟認為,隨著行業融資政策的進一步收緊,對於高負債房企,全年銷售及回款情況或難有增長,項目股權出售及資產盤活具有較大不確定性,資金鏈斷裂風險及債務接續壓力進一步加大。
對高負債企業,當務之急是增加現金流,對此,楊棟認為,首要措施是快銷售、高周轉,其次是通過出售股權盤活資產回籠資金,快速降杠桿。
實際上,房企轉讓資產的力度在快速增加。根據北京產權交易所的公開信息,11月,房地產行業產權轉讓項目共有23個,遠超前10月總和,其中,央企轉讓地產項目股權項目19個,佔比近八成。
近期房企子公司股權轉讓案例

來源:聯合資信
合作開發和引入戰略投資者也是降負債的重要方式,其他方式還包括資產分拆或上市。比如,2020年以來,房企積極拆分物業公司赴港上市,就是對降負債的反應。

9. 22家上市房地產企業提供融資擔保超千億元

隨著資金壓力大增,各大房企積極探尋高效的融資方式,緩解資金壓力。2020年11月以來,22家上市房企提供擔保事件累計達185次,總額超過1000億元。
克而瑞研究中心企業研究總監朱一鳴表示,擔保作為房企有效的短期融資工具,在市場運用頻繁,A股上市房企都多次為子公司貸款提供擔保,且涉及金額較大。
報告顯示,自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初,中南建設擔保40次,涉及金額203.8億元;泰禾集團擔保4次,涉及金額190.4億元;陽光城擔保19次,涉及169億元;金科股份擔保24次,涉及金額81億元;藍光發展擔保22次,涉及金額63.3億元。
朱一鳴表示,為子公司貸款提供擔保屬於上市公司的「信用貸」,一般借款利率較低,程序相對簡單,這也是「擔保熱」的重要原因。但是當前資金面收緊,高擔保無疑會加劇房企潛在債務風險。
1月8日,陽光城發布公告稱,陽光城持有100%權益的子公司江西鼎科房地產向贛州銀行東湖支行申請開具5971.37萬元保函,期限不超過6個月,陽光城對該筆融資提供全額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公告披露,目前陽光城及控股子公司對參股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70%的控股子公司、資產負債率不超過70%的控股子公司擔保額分別為157.45億元、742.43億元、68.44億元。總體算來,三類擔保合計實際發生擔保金額為968.32億元,占最近一期經審計合並報表歸屬母公司凈資產達362.06%。
朱一鳴表示,盡管提供融資擔保有利於子公司融資能力的提升以及經營的順利推進,但擔保方(上市主體)也承擔了一系列風險和不利影響,尤其是有息債和對外擔保雙高的房企,經營脆弱性高。
他指出,對於房企來說,擔保利弊共存,控制風險當居首位。建議在降負債、促增長雙重挑戰下,房企對外擔保應集中在高效運營子公司上,一些盈利強、收益高、去化能力強的子公司具備被擔保的優勢,它們獲得上市主體更多的資金、資源支持,有利於提高擔保資金的運用效率、提升整體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