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文旅產業投融資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文旅產業投融資

發布時間: 2021-06-07 23:23:46

A. 鷹君美亞(中國)文化旅遊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鷹君美亞(中國)文化旅遊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是2017-04-05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台港澳與境內合作),注冊地址位於隨州市曾都區漢東路(漢東星都A13幢4單元3層)。

鷹君美亞(中國)文化旅遊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21300MA48YBQ53H,企業法人王今立,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鷹君美亞(中國)文化旅遊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對旅遊項目及旅遊相關產業的投資、經營管理;旅遊產品的生產銷售(上述經營項目均不含涉及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的項目;不得從事吸收公眾存款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等金融業務及民間投融資信息咨詢服務)。(涉及許可經營項目,應取得相關部門許可後並按許可項目方可經營)。

鷹君美亞(中國)文化旅遊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鷹君美亞(中國)文化旅遊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B. 如今投資文旅產業怎麼樣有哪些優勢呢

根據國家旅遊局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旅遊直接投資突破萬億大關,2016年達到12997億,同比增長29.05%,2017年有望突破1.5萬億,增長20%。與此同時,國家層面積極引領文旅產業投資,雨和資本合夥人趙楓認為,政府政策的支持會成為民間資本投資的助燃劑,文旅產業投資熱度不減,資本的大舉進入,將推動合作,促進文旅產業融合,形成全產業鏈發展。
文旅獲各路資本青睞 產投活躍
我們可以看到自2010年以來,萬達集團就在長白山、大連、武漢、西雙版納等地打造了文旅地產項目;華僑城持續布局文旅投資,去年項目投資涉足廣東、四川、雲南、海南等地;復星集團自2014年來陸續收購了法國地中海俱樂部太陽馬戲團、英國ThomasCook旅行社等全球優質旅遊產品品牌。近日,恆大集團亦宣布全面布局文旅業務。文旅產業投資勢頭強勁,各方財團在投資市場前赴後繼。
文旅市場多樣化趨勢帶動投資多元化
在消費升級的達浪潮下,大眾旅遊時代的來臨,市場需求日趨多樣化,投資者關注的領域也越來越寬泛,投資方向呈現多元化,特色小鎮、精品民宿、冰雪旅遊、體育賽事、主題公園等領域成為投資熱點。根據國家旅遊局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統計數據顯示,度假旅遊投資比重佔41.3%,觀光投資旅行投資明顯回落,從54.3%下降到了39.6%。
文旅投資須回歸價值
旅遊行業的跨界整合逐漸成為新興發展動力,文化、體育、鄉鎮改造等旅遊跨界融合將是大趨勢,中產階級在壯大、新生活消費方式在驅動著旅遊產業的快速升級,未來文旅行業也將不可避免的面臨一次優勝劣汰的過程。文旅投資勢頭強勁,投資人反而需要冷靜,雨和資本趙楓認為,我國文旅業還處於市場和消費習慣培育的初級階段,供給側的項目配置還有很大優化的空間。不同於互聯網產業的快進快出,文旅產業投資注重IP培育,必須講究長期效益最大化,產品和服務要回歸價值本身,雨和資本也將堅定走在泛文旅產業投資的路上,堅持以價值投資為核心,助力文旅產業健康繁榮的發展。

C. 文旅產業前景怎麼樣如何做好呢

國家重視推動發展 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文化旅遊是什麼?

文化旅遊不是為了旅行而打出文化的旗幟,去消磨一段時光;而是為了文化不惜千里迢迢旅行去親身經歷、去沉浸其中,從中獲得獨一無二的愉悅感。換言之,文化旅遊重要的不是旅途和目的地,而是文化;在文化旅遊中,旅遊是配角,文化是主人,這才是文化旅遊的真實內涵。

中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及佔GDP比重分析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產業鏈投資機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30785億元,比上年增長13.0%(未扣除價格因素,下同),比同期GDP名義增速高4.4個百分點;佔GDP的比重為4.14%,比上年提高0.17個百分點。2016年文化及相關產業保持平穩快速增長,比重穩步上升,對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2-2016年中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及佔GDP比重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文化旅遊受阻

如果說中國文化旅遊是一個軟體的話,要讓這個軟體完美運行起來,一定要與之相配的硬體,這個硬體便是省際高速的連通。以我所經這五省來看,交通先進的省份已經實現縣縣通高速,但是在出省大通道建設上,依然非常不樂觀,與交通相對落後省份相差不大。總體感覺,各省普遍不樂意更多修建跨省大通道。

目前我國的高速公路以地方建設為主,地方出於自身經濟發展考慮,往往優先建設連接經濟相對發達地市和省區的高速公路,而在連接經濟欠發達地市和省區的高速公路建設中,害怕自己出錢出力修路,讓鄰省佔了便宜,寧可選擇以山為關、以河為卡,不願意開辟更多的出省通道,人為地阻礙地區間經濟文化交通,也讓文化旅遊者深感遺憾。

其實,文化不是某個地區所獨有的,文化旅遊幾乎都具有跨地區的特性,比如搞的禪宗文化主題文化旅遊,還有類似紅色文化旅遊、客家文化旅遊、大別山文化旅遊等等,都是分布在跨省區域上的,如果在交通互聯互通上遲遲懷著地方利益至上的小算盤,文化旅遊這場盛宴,想做出更飽滿的內涵和更加豐富的層次,那無疑不可能的。

現在,國家已經將發展文化旅遊,視作未來經濟新增長點而加以重視,一是將省際高速公里的規劃和修建主導權從各省收歸中央,凡是跨省通道,都應該由中央交通部門來主導,這就避免了地區本位主義的干擾;二是應該對省際區域較發達地區的地方政府加強督促和考核,讓他們拿出不怕別人佔便宜、大家一同發展文化旅遊的誠意和勇氣來,共享文化資源,共同分配文化利益,把文化旅遊這場大戲唱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