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理財買入返售金融資產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理財買入返售金融資產

發布時間: 2021-06-07 22:58:50

⑴ 理財資金開始轉向實體經濟是大忽悠

2016年《銀行間理財年報》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為29.05萬億元,較年初增加5.55萬億元,增幅為23.63%,相較過去6年平均55%的增幅看,增速明顯放緩。
中國商業銀行搞出29萬億的理財產品余額,著實讓人不可思議,也讓全球特別是發達體瞠目結舌。29萬億是個什麼概念呢?截止2016年全國居民活期儲蓄23.7萬億。銀行理財產品竟然是全國居民活期儲蓄的1.22倍;2016年中國M1餘額為42萬億元左右,銀行理財產品佔M1餘額的69%。這在世界上都是罕見的。
觀察銀行理財產品必須從用途上進行深度剖析。基本看,銀行理財產品都投向了非實體經濟領域。主要用在:在銀行、券商、信託、保險、基金、各類民間金融機構等金融機構之間倒騰嵌套牟利;最主要的是投向股市、債券、樓市等。數據顯示,2016年末的理財余額中,佔比最大的仍然依次是債券(43.76%)、非標(17.49%)、現金及存款(16.62%)、貨幣市場工具(13.14%)。從中可以看出,根本沒有實體經濟什麼事。
從本質上講,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高於居民儲蓄,即銀行在理財產品上的成本要高得多。這種高成本資金來源不可能用到實體經濟里,而且從期限上看都是短期理財資金,只有用到投機市場里。
銀行理財產品兩大用途是不容置疑的。一是通過信託通道平台的信託產品的買入返售產品流向房地產,二是通過信託、保險、券商、基金平台流入股市購買新股,即打新。當然,在國債、地方債、企業債以及貨幣市場也有一部分投資
銀行理財產品另一個特點是,通過層層嵌套,逃避監管,繞圈子、轉彎子,隱蔽進入到違規市場。層層嵌套、蒙蔽監管法眼是其特點。這不得不使筆者想起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時任美國總統的小布希氣氛的說:華爾街不要再弄那些莫名其妙的東西。
這再次證明中國監管部門屢屢重申要穿透式監管的必要性。其實,與其費那麼多周折搞穿透式監管,倒不如釜底抽薪,徹底解決問題。
首先必須遏制住銀行理財產品瘋狂增長態勢。無利不起早,在逃避監管的監管套利誘惑下,銀行理財產品這幾年爆發式增長令人驚嘆。過去6年平均增幅高達55%的驚人地步。已經構成中國最大的金融風險隱患,也已經成為中國逃避金融監管的風險隱憂。
下決心整頓金融亂象,出重拳打擊各種金融資源脫實向虛、監管套利行為,筆者一百個同意,舉雙手贊成,出拳再重都不過分。重點在於,嚴格整治銀行同業業務,徹底取締各類通道渠道,徹底取締各類資金池。這里千萬一定不要被各種聲音誤導、逼宮、要挾。
最近一種聲音必須引起重視,要識別其目的與意圖。整頓才剛剛開始,一些研究機構卻放出聲音即所謂的研究報告稱,2017年下半年理財產品對實體的支持力度加大,年末投向實體的余額為19.65萬億元(佔全部理財比例67.41%,這也就是回到2014-2015年的水平),下半年增3.62萬億元(佔全部理財增量的比例為131%,意味著有其他投向的資金被收回,改投實體)。這背後反映經濟啟穩復甦,實體融資需求有所向好。因此,理財資金投向也出現了「脫虛向實」的良好苗頭,這也有助於減輕理財業務的監管壓力。
這完全是大忽悠的聲音。銀行理財產品的屬性以及其他非銀行機構所有的理財產品,都不可能投向實體經濟的。成本的原因在上面已經分析過的。關鍵在於必須認識清楚,銀行之所以搞理財產品的目的與初衷就不是支持實體經濟,而是給繞過監管、監管套利量身定製的。
聲稱銀行理財產品開始投向實體經濟完全是坐在辦公室里瞎想的,完全是迎合監管與高層的偏好,監管部門想要什麼就端出什麼的阿諛做法。千萬不要被其誤導,要堅定不移地整頓下去。筆者建議,在利率市場化情況下,應該徹底取締銀行理財產品。

⑵ 余額寶的理財是如何盈利的

要看余額寶如何盈利,首先我們要看其投資的方向,根據余額寶最新一期的報告顯示,余額寶目前主要投資在銀行存款和結算備付金、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固定收益投資,互聯網資金匯集及通過與基金公司合作來增長自身的實力。下面是為大家整理的投資理財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1、銀行存款及結算備付金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們如果去銀行存1萬元,那麼利率,銀行說多少就是多少;但假設你存的是1個億,你是有權利和銀行談判利率的。余額寶近1.7萬億的資金,即使僅60%也有近一萬億的資金量,這個量完全可以與銀行談判利率。舉例:余額寶與銀行協商後以5%的年利率存入銀行,然後再以3.8%的利率支付給我們,那麼剩餘的1.2%就是它的盈利點。
至於結算備付金,主要是用於應付客戶兌付的資金,這部分佔比較小,且要有流動性需求,因此利率比較低,這部分基本不會賺錢。
2、買入返售金融資產
買入返售,簡單的理解就是:企業把目前擁有的資產或權益賣給金融機構盤活成現金,約定一定期限後再把該項資產或權益買回來。
我們舉個小例子:比如A企業目前總有一定數量某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價值10億元),因為急需用錢,A企業就把該債券做價9.5億元賣給余額寶,同時約定3個月後,仍然以10億元回購回來。那麼這筆投資,余額寶在三個月內就賺了5000萬元了。
3、固定收益投資
固定收益投資就很簡單了,比如財政部發行的國債,無風險,且收益率固定,買入固定收益資產後,只要產品的收益率高於余額寶支付給我們的收益率,那麼余額寶就是賺錢的。
4、互聯網積少成多
余額寶通過互聯網積少成多,通過投資者的資金將小筆資金匯聚成超大額資金,然後通過協議存款方式獲得較高的存款收益率,再返還給用戶。余額寶起到銀行與儲戶之間的中介作用,並由此盈利。
5、基金公司合作
余額寶類業務與基金公司合作,平均90%的資產投向了銀行存款或保險理財。無風險溢價和從超額利潤對象(主要是商業銀行)轉移收入,是其主要特徵。
2017年,天弘基金余額寶全年投資利潤為570.98億元,扣除支付給用戶的收益475.72億元,余額寶實現營業收入95.26億元,扣除運營成本後,實現凈利潤26.5億元,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凈利潤水平,在基金公司中,都位居首位。
PS:對於理財,不應該僅僅局限於余額寶,還有很多銀行理財產品可以關注。具體可以到辨險識財查看各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評價報告,這樣可以有效保證資金安全。

⑶ 什麼是買入返售信託受益權

1、買入返售,跟回購是對應的,即資金融出方、證券融入方。它是甲方(買入返售方)與資金需求乙方簽訂協議,現在買入證券,同時在規定時間被乙方以規定金額贖回的行為。
信託受益權是信託合同中規定的關系人享受信託財產經過管理或處理後的收益權利。也包括信託結束時,合同中規定的關系人可享受信託財產本身利益的權利。

2、買入返售信託受益權的模式是,譬如,貸款客戶A企業需要資金,則可先由B機構(包括資產管理公司、財務公司或其他金融機構等)通過單一信託的方式給A發放貸款,然後B機構再將單一信託的信託受益權轉讓給銀行的理財資金,相當於銀行走「曲線救國」的道路,滿足了企業的資金需求。
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B機構與銀行不在信託公司進行受益權轉讓登記,對於銀行和信託公司來說,從而規避轉表、按銀信合作業務計算風險資本等監管要求。

⑷ 銀行理財新規的非標資產是什麼意思

非標資產就是非標准化債權資產是指未在銀行間市場及證券交易所市場交易的債權性資產。包括但不限於信貸資產、信託貸款、委託債權、承兌匯票、信用證、應收賬款、各類受(收)益權、帶回購條款的股權性融資等。


(4)理財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擴展閱讀:

受限管理

1、比例上限

銀監會在2013年3月27日下發的《關於規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指出,近期商業銀行理財資金直接或通過非銀行金融機構、資產交易平台等間接投資於「非標准化債權資產」業務增長迅速。

《通知》要求規范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所有非標准化債權類投資,並設訂理財產品余額為35%的上限,且不得超過銀行上年度總資產的4%,新規定2013年3月27日起生效。

2、名單制管理

監管指向2012年以來,商業銀行理財直接或通過非銀金融機構、資產交易平台等間接投資於「非標准化債權資產」業務迅速增長潛在的風險隱患。

針對理財投資非標准化債權資產中存在之風險,銀監會重申一貫強調的「堅持資金來源運用一一對應原則」,即每個理財產品與所投資資產應做到一一對應,做到每個產品單獨管理、建賬和核算。

「一一對應」是最重要的一條紅線。紅線之上,存量部分,即對於《通知》印發之前已投資但尚未達標的非標准化債權資產,銀監會規定,商業銀行應比照自營貸款,按照《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要求,於2013年底前完成風險加權資產計量和資本計提。同時,增量部分,如果無法達到相關要求,商業銀行應立即停止相關業務,直至達到規定要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非標准化債權資產

⑸ 廣發理財5號虧損嚴重 有贖回的嗎

本來想到銀行存款,結果被銀行的人忽悠買了這個倒霉的廣發理財5號,到現在已經虧損了10%了,加上手續費,估計損失上萬了,決定贖回,放下去,虧的更多。
今天看了看這個產品的管理報告:
1. 投資經理:饒小飛,男,29歲。投資經理助理:李太勇,男,38歲。
兩個多麼年輕的投資經理啊!他們能管理好這51個億的理財產品嗎?
2. 投資經理的投資展望:展望2011年下半年,管理人認為其投資機會將明顯好於上半年。----來自4-6月的管理報告。實事證明投資經理的判斷完全錯誤!!!目前已經虧損10%。
3.資產分配:
3.1 銀行存款:14億(銀行存款不會損失)
3.2 交易性金融資產(包括股票和基金):24億(損失巨大)
3.3 買入返售金融資產:近13億
4 費用總數:2273萬
4.1 管理人報酬:1200萬
管理3個月兩位投資經理得到報酬1200萬,真牛啊!投資產品虧損這么嚴重(就算把錢存在銀行還有利息)!他們3個月就收入1200萬!!!這都是我們的血汗錢!
看了這樣的管理報告誰還敢買這樣的投資產品啊?
我可不敢持有了,趕快賣!!!

⑹ 銀行買入返售金融資產現在要納入銀行存貸比考核嗎

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取得的利息收入需要繳納營業稅,因為它屬於非存款形式的理財產品。
利息收入利息收入(interest revenue) 是指納稅人購買各種債券等有價證券的利息,外單位欠款付給的利息以及其他利息收入。包括:購買各種債券等有價證券的利息,如購買國庫券,重點建設債券、國家保值公債以及部門和發放的各類有價證券;各項存款所取得的利息;外單位欠本款而取得的利息;其他利息收入等。
繳納營業稅的項目
1)取得的借款利息收入應繳納營業稅(金融保險業)及附加稅費,稅率5%;2)購買的非存款形式的理財產品取得利息收入,應按照金融保險業繳納營業稅。3)鐵路債券的利息所得: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及有關規定,納稅人購買國債的利息收入,不計征所得稅,但其他債券的利息應當納稅。因此,購買鐵路債券的利息所得,應照章繳納所得稅。</ol>

⑺ 理財通的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指的是什麼

按返售協議約定先買入再按固定價格返售的證券等金融資產所融出的資金。

⑻ 興業銀行碳資產買入返售增值業務是理財產品么

聽起來不太靠譜

⑼ 公司將閑置資金轉入購買銀行投資理財產品,如何記賬,是否要交稅,交什麼稅謝謝

一、若為保本產品,實則貸款利息(一)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的定義:貸款,是指將資金貸與他人使用而取得利息收入的業務活動。各種佔用、拆借資金取得的收入,包括金融商品持有期間(含到期)利息(保本收益、報酬、資金佔用費、補償金等)收入、信用卡透支利息收入、買入返售金融商品利息收入、融資融券收取的利息收入,以及融資性售後回租、押匯、罰息、票據貼現、轉貸等業務取得的利息及利息性質的收入,按照貸款服務繳納增值稅;以貨幣資金投資收取的固定利潤或者保底利潤,按照貸款服務繳納增值稅。根據《關於明確金融 房地產開發 教育輔助服務等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6]140號)第一點:(財稅〔2016〕36號)第一條第(五)項第1點所稱「保本收益、報酬、資金佔用費、補償金」,是指合同中明確承諾到期本金可全部收回的投資收益。(二)另外還會涉及企業所得稅(利息收入)、附加稅費,若銷售方具有金融企業資質,還會涉及印花稅(借款合同)。二、若為非保本產品,實則股權投資收益(一)此非增值稅徵收范圍(二)免徵企業所得稅。但若持股不超過12個月,則須繳納企業所得稅。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為免稅收入。同時,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八十三條的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所稱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是指居民企業直接投資於其他居民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不包括連續持有居民企業公開發行並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個月取得的投資收益。三、賬務處理方面,可視情況作為持有至到期投資或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即使非保本性質,通常難以行使股東全部權利,不太可能作為長期股權投資。

⑽ 銀行業務「買入返售」到底是什麼意思通俗解釋一下可以嗎 請不要將百度直接黏貼!謝謝!

買入返售業務,是指商業銀行(逆回購方,即資金融出方)與金融機構(正回購方,即資金融入方)按照協議約定先買入金融資產,再按約定價格於到期日返售給該金融機構的資金融通行為。

通俗點的意思就是:路人甲想要做一些事情或者弄一些東西,可是手上並沒有那麼多錢來操作。這個時候路人乙恰好手上有足夠的錢可以幫到路人甲,路人甲就先將自己的一些東西賣給路人乙,兩個人規定一個時間和價格,到時候路人甲再用這個價格把東西買回來。

買入返售資產期末未到期的,按應計提的利息,借記「應收利息」科目,貸記「金融企業往來收入」科目;買入返售資產協議到期時,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借記「存放中央銀行款項」科目,按本科目的賬面余額。

(10)理財買入返售金融資產擴展閱讀:

銀行的「票據買入返售」業務,實質是銀行同業間的資金拆借業務,用票據作為載體。當甲銀行手裡有很「已貼現但未到期」的承兌匯票,又需要資金時,就可到乙銀行開展買入返售業務,先用這些票據質押從乙銀行拆借資金,並約定甲銀行會以一定價格回購。

企業年金基金與其他有關方面以合同或協議的方式,按一定價格買入證券,到期日再按合同規定的價格將該批予以返售。這種業務實際上是以證券為抵押向交易對方融出資金,而有價證券並不真正轉移,目的是獲取買賣價差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