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田園綜合體的融資問題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田園綜合體的融資問題

發布時間: 2021-06-07 11:01:08

A. 如何理解田園綜合體是高標準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載體

可從三方面來說明原因:
第一,田園綜合體不是像產業園、科技園那樣的一個園區,而是一個較大的區域,也可能是一個流域,可能跨越行政區劃,因此,依靠行政系統組織起來難度比較大,最方便的就是依靠合作社這樣的民間組織,既具有行業管理的特徵和職能,又是一個具有法人地位的經濟組織,在一個較大的范圍內還可以組建聯合社。在這樣的框架下,既能夠發揮農戶分散經營的優勢,又能夠發揮合作社或聯合社統一經營的優勢。
第二,田園綜合體內一二三產業全面發展,並能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綜合體內三次產業齊全,尤其是第一產業,能夠實現農牧有機結合,綜合利用各種廢棄物,形成循環利用系統,對環境無污染。不僅如此,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等產業的有機結合還會形成馬賽克景觀,一年三季(北方)甚至四季(南方)都有可供觀賞的景色。由此可以吸引城鄉旅遊者前來旅遊、觀賞、體驗。第二產業不以發達的精深加工為特徵,而是以方便旅遊者消費、攜帶為目的,經過加工,使農產品多樣化、多功能化、更具觀賞價值。第三產業主要是為旅遊者服務的餐飲、住宿、交通、旅遊產品銷售等產業,和第一產業結合後還可能產生出體驗、文化、教育等產業,滿足更高層次的旅遊需要。在綜合體內,三次產業的融合,要在凸顯美學價值的基礎上體現經濟價值,這就要有創意性,也可以稱其為創意農業。
第三,高技術應用,起到示範帶動作用。綜合體內第一產業的循環利用、三次產業及其融合發展,都要運用當下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比如,第一產業的品種、品質及其內部的循環系統,第二產業的加工水平,第三產業對新興的電商、微信等技術的運用等,都要體現新技術、新業態及其發展趨勢。因此,田園綜合體也是新技術、新業態的展示窗口,同時也要有新技術、新業態的展示和推廣功能,對非綜合體的產業發展起到示範帶動作用。

B. 如何抓住"田園綜合體"國家政策機遇

田園綜合體的成功要素

(圖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在田園綜合體的規劃和建設的過程中,不僅僅是簡單的發展三個產業,也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功能定位準確:

一個田園綜合體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結合自身的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因地制宜的發展,同時也需要找准自己發展的方向,以農業為核心,發展相關的旅遊業和地產業。

2、區位及基礎條件較優

區位因素對田園綜合體很重要,農業發展需要好的自然地理環境,旅遊業發展也需要好的區位條件。發展田園綜合體,對當地的基礎設施要求較高,當地管道的鋪設、道路的修建都是影響田園綜合體發展的重要條件。區位和交通條件好、基礎設施好的地區,才能吸引到遊客,同時也能負荷更多的遊客。

3、政策支持顯著

政策上的支持和引導、資金和人力的支持、土地所有權和產權的界定以及劃分,還有拍賣所需的土地的優惠政策,這些都離不開政府的有力支持。同時基礎設施的建設又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所以建設田園綜合體也需要考慮到政府的因素,當地政府支持力度非常重要。田園綜合體的規劃也需要分析政府能投入的力度、基礎設施建設的周期和投資回報周期。

4、商業模式優秀

設計一個良好的商業模式也很重要,田園綜合體作為一種農村經濟的新型發展方式,投資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明確投資和融資的機制,如何融資、如何投資都是規劃環節中需要著重考慮的部分。要確保資金切實的用到田園綜合體的建設上去。同時也要設計好盈利模式,以便更好的籌資和融資。不能以房地產為核心,否則開發商通過房地產的小部分利潤補貼農業的虧空,從而獲取廉價的住宅用地,房地產項目銷售完成之後,開發商便無後續建設的動力,也難以長期保持一個精品項目,最後僅僅讓房地產商利益最大化。農業和旅遊業就變成了開發商的噱頭,最後不了了之。優秀的商業模式,是一個良性的、協同發展的模式。

5、對農業有顯著的帶動作用

建設田園綜合體,如果商業模式設計合理,其他的基礎設施相繼跟進,有了政府支持下的網管鋪設,就能帶動農村和農民的發展和消費人群的增加。他不僅能更大程度上的開發利用農村的資源,對農業轉型提供幫助,提高農業的附加值和農民的生活水平。也能帶動周邊的發展,對周邊的發展有促進的作用。

6、生態環境友好

田園綜合體的發展離不開當地生態環境的支持。田園綜合體中的旅遊板塊對環境要求較高,環境好的地方才能吸引到遊客。所以不僅事前考察評估的環節需要考慮到環境的優劣,建設中和以後的維護中也需要保護環境,建設生態友好的旅遊景點和社區。規劃合理的網管鋪設也是對生態的保護。

C. 如何從政策資金等方面支持田園綜合體

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特別提出了「田園綜合體」的全新概念。其具體表述是:「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收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村綜合改革轉移支付等渠道開展試點示範。」

2017年5月24日,財政部印發了《關於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財辦〔2017〕29號)。

2017年6月5日,財政部又印發了《開展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實施方案》(財農〔2017〕53號),並發布了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的通知,決定從2017年起在有關省份開展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田園綜合體試點。就具體政策的相關內容,財政部農業司、國務院農村綜合改革辦公室負責同志日前進行了解讀。

遵循農村發展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加強基礎設施、產業支撐、公共服務、環境風貌建設,實現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積極探索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新模式、新業態、新路徑,逐步建成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一)機制保障

健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機制。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完善政策引導機制,遵循市場規律和尊重村集體主體地位,逐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

構建農民持續增收機制。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新農民,提升農民生產經營、增收致富和自我發展能力。

建立農村生態文明發展機制。健全完善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機制,加強保護和提升耕地質量,推行高效生態循環的種養模式和生態循環農業,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集中治理農業環境突出問題。

(二)財政支持

中央財政對於開展試點試驗省份給予適當補助,納入試點試驗的鄉村具體補助額可由各試點省份統籌考慮省級財政支持情況適當調整。加強對試點試驗地方考核結果的運用,推進改革試點成效顯著的省份,中央財政將繼續給予獎補支持,原則上不超過三年。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相關扶持政策和支持資金要聚焦試點試驗,確保用於試點試驗工作。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考慮試點范圍、試點內容、工作推進程度等因素,採取資金整合、以獎代補、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統籌整合相關資金予以支持。

D. 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提出的原因與背景

「田園綜合體」橫跨推進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與中國休閑旅遊經濟發展兩個領域,將成為今後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的大方向。
前瞻產業研究院表示,田園綜合體發展背景主要是從農業園區的發展階段來講,在現階段,面臨新的形勢下,之前幾年的發展方式和園區建設已經不適合了。具體形勢包括:
1.對土地政策的嚴格要求,127號文件明確化;
2.各級政府地產經濟疲軟,增長乏力;
3.傳統產業固化,瓶頸明顯出現,
4.有限空間內的升值區間變窄.
基於此,就需要用創新的方式來解決面臨的新問題,在城市發展過程中,最近幾年發展起來一種「城市綜合體」,就是用綜合服務的方式改變傳統單一模式失效的做法。

E. 投資田園綜合體流程

據問題要求,從企業視角回答。此類項目一般要分四個部分(步驟)來做。

(一)項目拓展

依據政府流程完成與政府對接工作。詳見另一回答。網頁鏈接

(二)規劃策劃

依據和政府合作意向完成項目策劃、規劃以及其他申報資料准備等工作。

(三)資源整合

此部分(步驟)與第二部同時或提前展開,為項目定位、落地做最核心准備。

(四)落地執行

將一二三部分(步驟)獲取資源整合,保證項目落地。

注意事項可參閱另一回答。網頁鏈接

F. 如何解決田園綜合體土地建設指標的問題

1、農民自有住宅、閑置宅基地

慣性思維:

在休閑農業園區中常常存在一些村落,開發者的慣性思維常常是將這些破舊的房子拆掉重建,而不是根據現有的基礎進行改造和裝修。殊不知這不僅破壞了鄉村田野的原始風味,而且也在無形中增加了開發者進行酒店住宿土地審批的難度和建設成本。

正確做法:

農業部等部門《關於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促進休閑農業發展的通知》中明確規定支持農民發展農家樂,閑置宅基地整理結余的建設用地可用於休閑農業,因此在進行休閑農業開發建設中要充分利用農民自有住宅、閑置宅基地。

2、農村集體建設用地

是什麼:

指鄉(鎮)村建設用地,鄉(鎮)村建設用地是指鄉(鎮)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村個人投資或集資,進行各項非農業建設所使用的土地。

主要包括:

鄉(鎮)村公益事業用地、公共設施用地、農村居民住宅用地

3、四荒地

主要包括:

依法歸我國農民集體使用的「四荒地」

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四荒地」

具體指:

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未利用的土地,屬於現行經濟環境中未得到充分、合理、有效利用的土地。

使用期限:

「四荒」使用權承包、租賃或拍賣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50年。

國家政策: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以及《農業部等11部門關於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促進休閑農業發展的通知》中鼓勵利用「四荒地」(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發展休閑農業,對中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利用「四荒地」發展休閑農業,其建設用地指標給予傾斜。

4、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

指什麼:

指休閑農業項目建設確有必要佔用耕地時先行在異地墾地,數量和質量驗收合格後,再用作建設用地。轉換方式,具體政策通過制定相應的法規來規范。

異地可以是本鄉鎮、本區縣,經國家相關主管部門批准也可跨省區實施。這應該是既保證18億畝耕地只增不減,又保證必要的建設用地供應。當然還有許多具體政策要進一步研究,比如墾地與生態保護的問題、操作中的管理監督問題等。

G. 如何落實田園綜合體六大支撐體系建設

前瞻產業研究院總結以下六點方案:
一、夯實基礎,完善生產體系發展條件。集中連片開展高標准農田建設;加強田園綜合體區域內「田園+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供電、污水垃圾處理、遊客集散、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條件。
二、突出特色,打造涉農產業體系發展平台。圍繞田園資源和農業特色,做強傳統特色優勢主導產業,推動土地規模化利用和三產融合發展,打造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創意農業,利用「旅遊+」、「生態+」等模式,開發農業多功能性,推進農業產業與旅遊、康養等產業融合;強化品牌和原產地地理標志管理,推進農村電商、物流發展,培育品牌,構建支撐綜合體發展的產業體系。
三、創業創新,培育農業經營體系發展新動能。積極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力,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通過土地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託管等方式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優化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增加農業效益;強化服務和利益聯結,逐步將小農戶生產、生活引入現代農業農村發展軌道,帶動區域內農民可支配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四、綠色發展,構建鄉村生態體系屏障。優化田園景觀資源配置,深度挖掘農業生態價值,統籌農業景觀功能和體驗功能,凸顯宜居宜業新特色;積極發展循環農業,充分利用農業生態環保生產新技術,促進農業資源的節約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施節水工程,加強綜合整治,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五、完善功能,補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短板。要完善區域內的生產性服務體系,通過發展適應市場需求的產業和公共服務平台,聚集市場、資本、信息、人才等現代生產要素,推動城鄉產業鏈雙向延伸對接,推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完善綜合體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和功能,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高效服務。
五、形成合力,健全優化運行體系建設。妥善處理政府、企業和農民三者關系,確定合理建設運營管理模式,形成健康發展合力。政府重點負責政策引導和規劃引領,營造有利於田園綜合體發展外部環境;企業、村集體組織、農民合作組織及其他市場主體要充分發揮發展運營中的作用;農民通過合作化、組織化等方式,實現在發展中的收益分配、就近就業。

H. 推進田園綜合體一類的項目規劃要重點把握的問題有什麼

推進田園綜合體建設要重點把握四大問題:
(一)在建設定位上,要確保田園綜合體「姓農為農」的根本宗旨不動搖。
(二)在推進力量上,堅持以農業綜合開發為平台,集中相關政策支持合力。
(三)在建設內容上,重點推進六大支撐體系建設。
(四)在實施路徑上,要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鼓勵基層創新探索。

I. 田園綜合體在投融資方面需要注意什麼

在投融資機制方面,要積極創新財政投入使用方式,探索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綜合考慮運用先建後補、貼息、以獎代補、擔保補貼、風險補償金等,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向田園綜合體建設。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加大金融支持田園綜合體建設力度,積極統籌各渠道支農資金支持田園綜合體建設。

J. 田園綜合體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