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聽說現在在線教育很火爆啊,這個市場前景到底如何有沒有好的渠道啊
前景可以,競爭也激烈,泡沫比較多,據《中國在線教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顯示,2015年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到399億元,其中作為最受追捧的教育O2O吸引了大量資本進入,各創業團隊通過燒錢快速擴展市場,不斷攻城略地粉飾數據以便進行下一輪融資等現象非常普遍。然而這種盈利模式不清晰、定位模糊的燒錢項目,一旦資本市場遇冷,巨大的市場開支會迅速讓其陷入經營困境,「老師來了」等教育O2O平台相繼關閉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眾所周知,我國K12教育群體數量龐大,並且在應試教育制度下,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將分數作為衡量學習質量的唯一標准,從而導致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重,課外輔導培訓屢禁不止等現象的長期存在。然而,無論是線下存在已久的課外輔導培訓,還是依託互聯網技術新崛起的在線教育產品,從本質上看都需要把真正提升教育效率作為根本目標。
『貳』 雲學堂在線教育企業獲得戰略投資,在線教育有什麼發展前景
雲學堂在線教育企業獲得戰略投資,在線教育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學校教育已無法滿足當今學生的學習需求。中國在線教育的發展如火如荼,各種新產品不斷涌現,贏得了越來越多的用戶認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和開發商。
如今,人類的學習能力已成為社會上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關於中小學生的學習能力高低不僅決定了真正的學業成就,而且是一個人未來成功的關鍵因素。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學校教育已無法滿足當今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和家長更加註意自己的學業成績。除了課堂時間外,學生還需要學習更多或鞏固所學知識。
在線教育的最大優勢在於它可以積累大量的學習記錄。通過分析這些記錄,我們可以全面跟蹤和掌握學習者的興趣點和學習特徵,從而提供有針對性的診斷報告,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並向學習者推薦最合適的內容。大數據分析可以使教育更加個性化,解決傳統教育中師生比例高,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叄』 在線教育的市場前景如何
在線教育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在線職業教育市場規模為37.5億元,遠遠低於業內人士的預期,而伴隨著資本的不斷湧入,在線職業教育市場被這組數據潑了一盆冷水。
據悉,報告中不足40億元的數字一經公布,便引發部分業內人士的熱議,這難免為當前大熱的職業教育潑了一瓢冷水。
2014年以來,在線職業教育曾獲得資本市場的廣泛追捧,僅僅是融資額超過1億元的案例便達3起,其中慧科教育獲復興昆仲資本領投的2000萬美元A輪融資,邢帥網路學院獲君聯資本、北極光創投聯合3000萬美元B輪融資,極客學院獲SIG和藍馳創投2200萬美元B輪融資。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線職業教育之所以大熱,是因為契合了當前大熱的在線教育創業浪潮以及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政策扶持。上半年,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曾透露,未來有超過600所本科教育將轉型做職業教育,職業教育將占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本月初國務院出台相關政策:「鼓勵多方投入,開展各類職業教育和培訓,加強校企合作,多渠道培養復合型人才,完善政府、用人單位和社會互為補充的多層次人才獎勵體系,對創意設計、自主研發、經營管理等人才進行獎勵和資助。」
之所以市場規模沒有大家想像得那麼多,一方面是因為在線的滲透率還比較低,另一方面是因為市場剛剛起步,從另一方面也說明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小編認為,在線職業教育將保持著年均50%的增長率,預計到五年後規模將達到約190億元。
『肆』 在線教育為什麼要融資
融資是公司需要更好的發展,一步一步的拓展各方渠道。不僅僅是在線教育行業需要融資,各行各業都需要有融資。資本的進入,才會使得這個行業進一步的提升品質。洛基英語 在線教育就完成過融資。融資帶來的也有一定的風險,還是需要領航人有著嫻熟的風險操控能力。
『伍』 億萬融資催熟「在線教育」,家長該如何正確抉擇機構
首先教育機構的師資水平必須上去,並且證件,資質完善;所教學的內容必須符合孩子所學的內容。在收費上要合理。
『陸』 在線教育行業現狀是怎麼樣的
行業規模上,自2010年以來,我國在線教育用戶保持著10%以上速度高速增長。2014年在線教育用戶規模為7796.90萬人,同比增長16.03%,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到998.00億,同比增長速度為18.85%。
格局上:主要的在線教育平台已經形成,分別是K12教育平台、職業教育平台。
融資上:在線教育平台受到資本高度熱捧。2015年前11個月,在線教育融資已經接近18億美元,在線教育資本盛宴已然開啟。眾多細分領域中,K12、早教、職業培訓、語言培訓與出國留學是資本關注的熱點。
『柒』 在線教育到底是有哪些商業模式
模式一:B2B
BAT原來為教育企業提供廣告服務,以及向企業、政府、團體提供在線教育服務的模式,如在線企業大學、大客戶培訓等,都屬於B2B業務。
最早三大門戶,網路、搜狐、新浪,為教育培訓機構提供信息瀏覽,並通過用戶倒流,將普通用戶轉化成付費用戶,就是B2B業務最早的原型。目前,網路在線教育行業的收入規模,每年約四五十億,僅次於醫療行業。
轉型期的B2B模式更像在線教育整體解決方案。比較常見的有:為B端企業用戶提供在線教育平台開發以及相關服務工具的雲平台、對高校以及圖書館提供多媒體學習內容平台。2015年新東方發布B2B產品「新東方教育雲」,整合之前布局的在B2B線教育產品,已經有70%的大專院校在使用新東方的學習平台。
在中國的二三線城市,師資和成本都相對難以把握,這種利用互動測試和在線講解的方案解決一部分難題。作為新起之秀,B2B更像典型的「互聯網+」模式,極有可能有多個平台嘗試在2016年發力。
當然,單純的B2B服務從技術上為教育企業提供了轉型的條件,但是教育的核心還是在於對C端用戶提供的課程和價值,企業的痛點在於如何獲客。已經有平台在嘗試在提供B2B的服務同時,提供校長培訓服務提高管理效率,銷售系統管理系統提高企業付費轉化率,以及一些提供營銷類工具,以降低獲客成本。比如前一段時間流行在中小教育企業的「校寶」,以及「跟誰學」的「天校」系統。
教育體系分支眾多,難以有平台做到「一招鮮」的服務,定製化開發成本又相對較高,B2B模式將來是否能順利盈利,還需要平台深入到各個領域研究,找出能夠提高效率的共性點。
模式二:B2C
B2C模式在在線教育行業佔比47%,仍然為主流,這個模式下的產品更像忠於內容的網校模式,代表有91外教、51talk、VIPABC。在製作教育培訓產品方面,機構可以更標准更專業,同時toC可以直接掌控消費者的心智,B2C模式也是在所有模式中掙到錢的,這也是為什麼VIPABC、滬江、小站可以拿到大額的融資。
B2C的授課形式在不斷的進化,從錄播到直播,從班課到1對1。
這個領域,目前從產品和收入規模都沒有太出位的公司,是因為大家大都把線下教室直接生搬硬套到線上,用戶體驗較差。平台更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將產品和服務互聯網化,適應用戶的碎片化時間使用需求。
模式三:C2C
C2C模式經常是通識類的教育平台,集眾人之力,為平台提供更全面的內容支持。比如,面向白領人群的「多貝網」,採用的是學習與分享的C2C模式,其盈利模式為分成+雲服務。相交之下,「在行」「分答」對C2C模式的運用,表現得更加的人格化和社交化,其中「在行」將知識、人脈直接1v1關聯起來,相當於將原本的知識教育又往前延伸一步到了人脈,其中的效率還有提升空間。
三大互聯網巨頭BAT,面對氣候還未明確的在線教育市場,也布局C2C平台搶佔用戶資源:誰先搶佔了機構、老師、用戶,形成生態系統,誰就搶佔了先機。略有不同的是,騰訊打造了授課平台-騰訊課堂,網路打造搜索平台-網路傳課(現在已經關停了),淘寶打造了交易平台-淘寶同學,與各自的核心業務互聯網基因一致。
當然,無論是創業者還是巨頭,同樣會面對C端老師的素質不一,內容輸出周期無法得到保障的問題,名師資源的爭奪也許將會是各個C2C平台需要面對的問題。
『捌』 教育行業怎麼融資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民辦教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指出,自2002年《民辦教育促進法》出台以來,中國民辦教育獲得了長足的發展,民辦教育日益受到風險投資公司的青睞,國內有超過370家民辦教育機構獲得了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和教育上市公司的資金募投,涉及金額超過190億元。
民辦教育行業的兼並收購形式主要有同治化並購和產業鏈的並購兩種。其中,同治化並購即在區域市場具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和知名度的教育機構,通過橫向的並購同一類型的教育機構,以實現快速擴張,並且快速上市;產業鏈的並購即為了完善教育產業鏈而橫向、縱向的整合資源,如新東方在上市之後通過收購快速的進軍高考復讀市場、在線教育市場和學歷教育市場等。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望採納謝謝
『玖』 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會如何發展
最有發展的行業是線上教育和線上商店,這是社會發展的的趨勢,也是現代人追求的一種方式。
『拾』 在線教育創業初期的小白如何將運營做到利益最大化
追求極致的產品/服務質量,是任何一家想要基業長青之公司永恆不變的追求,特別是作為教育公司,事關百年大計,時刻確保向社會所輸出產品的質量,更是責無旁貸。
分析「在線教育創業「的三個關鍵特性:」在線「,」教育「和」創業「。
首先,做為「在線」型的教育公司,與線下教育機構一個顯著的差別在於:沒有地域區隔作為天然的競爭保護;這也就意味著:在線教育公司的產品只要一經面市,就要立刻面對全網的競爭和評價;頭部企業一家獨大,非頭部企業則陷入價格戰和天價流量獲取的慘烈競爭;所以相比較線下教培機構來說,線上教育創業公司在選擇這個賽道時的核心優勢就幾乎決定了這家企業的打法:如果核心優勢在教學產品本身的與眾不同,那應該在產品未完成打磨前不宜做過大的宣傳,「悄悄的進村,打槍的不要」,以免過早引起競對的關注,過早被拖入戰場;如果核心優勢只在於發現了一個新的、尚沒有頭部企業出現的賽道,想借先發優勢和融資能力爭作那隻「風口上的豬」,那成長速度就幾乎決定了公司今後過日子的舒適程度。
其次 ,作為「教育」公司而言,教育產品有三個特性:
一是預付費;通常客戶都是預付一至兩年的費用,然後參加學習,一旦參加學習後,只要效果差距沒有過於明顯,而服務又能做適當而到位,則大部分學員還是願意給己繳費的公司一個改進的機會,當然,如果該學員己被競對公司圈入,客戶也往往會把這個機會留給競爭對手;
二是真實效果外化的後滯性;應試類學生更在意提分效果,而且這個可以直接外化,外化周期也相對較短;能力/素質教育效果不易外化,而且需要更長的外化周期,所以客戶更關注性價比和過程體驗;也即:如果創業者的產品為應試教育類產品,則要深度打磨後再進場;如果創業者的產品為能力/素質教育類產品,則應在產品成型後低價迅速攻佔市場,再不斷迭代。
三是教育本身屬於服務產品;而作過客服的人都知道:服務滿意度是一個相對指標,與服務感知和服務預期有著極高的相關度。其中,服務預期又與產品價格有極高的正相關性。對於更關注性價比和過程體驗的能力/素質類教育產品,低價策略不但有利於迅速圈粉,更重要的是降低客戶預期,從而使客戶更容易獲得滿足。
第三,作為「創業」級的互聯網公司而言,通常又不可避免的面臨以下問題:
沒有大量的客戶存量可提供持續的收入來源。
沒有品牌資產和背書,劣勢是啟動困難,優勢是沒有口碑負擔,可以更靈活的對產品形式和內容進行迭代;
沒有充足的研發和運營調整經費可供遠距離掉頭;
也許具有先發優勢,但通常沒有技術壁壘;極易被復制和搶占市場;
也即,如果資金相對充足,則可精耕細作,適當延長研發周期;如果資金相對緊張,需要現金流或數據流去爭取再融資,則應該快速進入市場,小步快跑,「在戰爭中學習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