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蒙牛pe融資的收獲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蒙牛pe融資的收獲

發布時間: 2021-06-07 01:47:09

① 怎麼才能融資和得到風投!

製作商業計劃書,參加線上線下路演大賽,通過投融資對接平台,篩選合適的投資人,與投資人對接,了解創業融資平台和論壇,看看同行業者如何尋找投資人。

② 牛根生的創業故事

1999年,牛根生遭到伊利董事會免職,從此選擇了創業的歷程,同年8月成立「內蒙古蒙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最初的啟動資金僅僅有900萬元,通過整合內8家蒙瀕臨破產的奶企,成功盤活7.8億元資產,當年實現銷售收入3730萬元。

當蒙牛小有成就、呈現良好成長勢頭的時候,牛根生意識到在快速消費品市場依靠自有資金「滾動」發展有可能會錯失良機,作出了引進戰略投資者、進軍國際金融市場的決定。但是對於一家民營企業,面對國內金融工具極度匱乏和嚴格的金融限制的環境下,蒙牛開始了曲折的融資之路。

2002年9月,蒙牛的發起人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成立了金牛(BVI)。同日蒙牛的投資人、業務聯人系和雇員注冊成立了銀牛(BVI)。金牛和銀牛各自擁有開曼群島公司50%的股權,而模里西斯公司是開曼群島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10月,摩根、英聯、鼎輝三家國際投資機構以認股方式向開曼群島公司注入約2597萬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1億),取得了90.6%的股權和49%的投票。

該筆資金經模里西斯公司最終換取了大陸蒙牛66.7%的股權,「內蒙古蒙牛乳業有限公司」得到境外投資後改制為合資企業,而開曼群島公司也從空殼演變為在中國大陸有實體業務的控股公司。

在企業重組後他們對蒙牛的控股方式由境內身份直接持股變為了通過境外法人間接持股,這種安排為開曼群島公司以「紅籌」方式在海外上市輔平了道路。

獲得第一輪投資後,蒙牛的業績增長令人驚訝,2003年蒙牛凈利潤為2.3億元。迅速成長中的蒙牛對資金的需求仍然十分巨大,三家機構再次通過「可換股證券」向蒙牛注資3523萬美元,摺合人民幣2.9億元。

2003年,蒙牛進行上市前的股權重組,蒙牛管理團隊及關聯人士將在上市公司合共持股54%,金牛和銀牛分別設立了「牛氏信託」和「謝氏信託」。

2004年6月蒙牛股票在香港持牌上市,共發售3.5億股,獲得206倍的超額認購率凍結資金280億港元,充分說明香港乃至國際資本市場對大陸優秀快速消費品企業的投資熱情及接納能力。這給蒙牛的融資故事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2)蒙牛pe融資的收獲擴展閱讀

牛根生1978年成為呼和浩特大黑河牛奶廠的一名養牛工人,1983年任內蒙古伊利集團(原呼和浩特回民奶食品廠)廠長,1992年擔任內蒙古伊利集團生產經營副總裁,1998年底被內蒙古伊利集團免去生產經營副總裁一職,1999年至今創辦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兼總裁職務。

牛根生獲得的榮譽有:「2002年中國十大創業風雲人物(之一)」;「2002年中國經濟最有價值封面人物」;「中國民營工業行業領袖」;「2003年中國企業新領袖」;2003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4年「中國策劃最高獎」等。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由自然人出資,採取發起設立方式於 1999年8月成立。

③ 私募股權中,對堵協議給企業帶來的影響及啟示

對賭協議產生的根源在於企業未來盈利能力的不確定性,目的是為了盡可能地實現投資交易的合理和公平。它既是投資方利益的保護傘,又對融資方起著一定的激勵作用。所以,對賭協議實際上是一種財務工具,是對企業估值的調整,是帶有附加條件的價值評估方式。
摩根士丹利等機構投資蒙牛,是對賭協議在創業型企業中應用的典型案例。2001年底摩根士丹利等機構與其接觸的時候,蒙牛乳業公司成立尚不足三年,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創業型企業。
為了使預期增值的目標能夠兌現,摩根士丹利等投資者與蒙牛管理層簽署了基於業績增長的對賭協議。雙方約定,從2003年~2006年,蒙牛乳業的復合年增長率不低於50%。若達不到,公司管理層將輸給摩根士丹利約6000萬~7000萬股的上市公司股份;如果業績增長達到目標,摩根士丹利等機構就要拿出自己的相應股份獎勵給蒙牛管理層。
2004年6月,蒙牛業績增長達到預期目標。摩根士丹利等機構「可換股文據」的期權價值得以兌現,換股時蒙牛乳業股票價格達到6港元以上;給予蒙牛乳業管理層的股份獎勵也都得以兌現。摩根士丹利等機構投資者投資於蒙牛乳業的業績對賭,讓各方都成為贏家。
摩根士丹利對於蒙牛乳業基於業績的對賭之所以能夠劃上圓滿句號,總結歸納,該份對賭協議中有如下七個特點:一是投資方在投資以後持有企業的原始股權,如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國際投資機構持有開曼公司90.6%的股權和49%的投票權;二是持有高杠桿性(換股價格僅為0.74港元/股)的「可換股文據」;三是高風險性(可能輸給管理層幾千萬股股份);四是投資方不是經營乳業,不擅長參與經營管理,僅是財務型投資;五是股份在香港證券市場流動自由;六是蒙牛乳業雖然是創業型企業,但企業管理層原來在同一類型企業工作,富有行業經驗;七是所投資的企業屬於日常消費品行業,周期性波動小,一旦企業形成相對優勢,競爭對手難以替代,投資的行業風險小。

④ 為了激勵蒙牛團隊的管理層,pe機構採取了哪些措施

流程式控制制:很多領導喜歡說「我不需要過程,我只要結果」。其實只有過程是可以控制的,結果往往難以控制。沒有過程式控制制,一切彷彿在賭博,只有翻開底牌的一剎那才知道輸贏。在項目的每一個「里程碑」,應及時反饋成果以及總結並進行下一步驟,這就是流程式控制制。 通過股權分派和期權激勵,整個蒙牛團隊以及蒙牛外部合作企業形成了命運共同體,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蒙牛的執行力往往是自動自發的。 在此基礎之上,利用執行力公式這樣一個管理工具,有效地保障了蒙牛團隊的執行能力。蒙牛的成功充分詮釋了「一個企業的成功,必然是一個團隊的成功」的道理。蒙牛這個大團隊,以志趣相投、能力互補的團隊精神詮釋了「共贏」的真諦。在「人人都是老闆」的動力驅動下,蒙牛每天超越一個對手,年均遞增速度達365%,一路高歌猛進,成為了中國的乳業霸主。

⑤ 對賭協議的案例

融資方:蒙牛乳業
投資方: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國際投資機構
簽訂時間:2003
主要內容:2003至2006年,如果蒙牛業績的復合增長率低於50%,以牛根生為首的蒙牛管理層要向外資方賠償7800萬股蒙牛股票,或以等值現金代價支付;反之,外方將對蒙牛股票贈予以牛根生為首的蒙牛管理團隊 融資方:中國永樂
投資方:摩根士丹利、鼎暉投資等
簽訂時間:2005
主要內容:永樂2007年(可延至2008年或2009年)的凈利潤高於7.5億元(人民幣,下同),外資方將向永樂管理層轉讓4697.38萬股永樂股份;如果凈利潤等於,相當於永樂上市後已發行股本總數(不計行使超額配股權)的4.1% 融資方:雨潤食品
投資方:高盛投資
簽訂時間:2005
主要內容:如果雨潤2005年盈利未能達到2.592億元,高盛等戰略投資者有權要求大股東以溢價20%的價格贖回所持股份 融資方:華潤集團
投資方: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貸
簽訂時間:2008
主要內容:兩家投行將分別以現金4.5486億港元認購1.33億股華潤勵致)增發股票,合同有效期為5年。若和約被持有到期,且華潤勵致最終股價高於參考價(3.42港元),華潤集團將向兩家投行分別收取差價;若屆時股價低於3.42港元,那麼兩家投行就會各自受到一筆付款 融資方:深南電A
投資方:傑潤(新加坡)私營公司(高盛全資子公司)
簽訂時間:2008
主要內容:合約有效期2008年3月1日至12月31日。當國際石油浮動價高於每桶62美元,深南電每月最多獲利額30萬美元;反之,國際油價每下跌1美元,高盛傑潤則將多獲利40萬美元 融資方:騰訊
投資方:高盛
簽訂時間:2009
主要內容:當時馬化騰並不看好騰訊股價,於是賣出一份看漲期權,收取期權費。兩年後如果股價低於67港元,馬化騰就可獲得對方的期權費;如果股價高於67港元,馬化騰就必須以67港元的價格將騰訊股票賣給對方。

⑥ 蒙牛為什麼選擇了外資pe的方式

檸檬給你問題解決的暢快感覺!

擴張太猛,底子一點不好,只能低價賣了,國內哪有能買的。

感覺暢快?別忘了點擊採納哦!

⑦ 融資金5萬元收獲,150萬可信嗎

即使是一倍的收益也不可信了,而且這個收益比本金都不知多了多少倍。

要知道,天下從來就沒有免費的午餐吃,如果真的想找項目投資的話,不妨上91企業資源網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