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直播行業共發生8起融資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直播行業共發生8起融資

發布時間: 2021-06-06 22:40:02

㈠ 網路直播如何融資

首先獲取主播資源和觀眾用戶資源。有了完整的直播系統和盈利模式,就可以找投資機構申請融資了。不過如果你數據良好的話,一般都是投資機構主動來找你

㈡ 為什麼現在直播行業會發展得這么好

直播行業發展迅速 國家政策最佳輔助

網路直播是可以同一時間透過網路系統在不同的交流平台觀看影片,是一種新興的網路社交方式,網路直播平台也成為了一種嶄新的社交媒體。主要分為實時直播游戲、電影或電視劇等。

網路直播吸取和延續了互聯網的優勢,利用視訊方式進行網上現場直播,可以將產品展示、相關會議、背景介紹、方案測評、網上調查、對話訪談、在線培訓等內容現場發布到互聯網上,利用互聯網的直觀、快速,表現形式好、內容豐富、交互性強、地域不受限制、受眾可劃分等特點,加強活動現場的推廣效果。現場直播完成後,還可以隨時為讀者繼續提供重播、點播,有效延長了直播的時間和空間,發揮直播內容的最大價值。

我國網路直播始於2005年,支持直播的平台數量少,相關技術不成熟,9158最先開創視頻聊天業務,呱呱、YY、六間房等跟進者涌現,形成直播模式的雛形;2009-2013年之間,進入啟動期,多個PC端直播平台入局;2014-2016年進入爆發期,主流視頻網站紛紛布局直播業務;2017年至今,我國直播行業進入相對成熟階段,並不斷涌現新的直播平台。

頭部平台運作頻繁 資本市場認可其發展前景

2018年直播行業融資明顯向頭部平台集中,資本催化行業新一輪洗牌,直播平台在體量和發展前景上差距進一步拉大,頭部平台掀起上市熱潮,尋求資本盈利機遇,加劇資源和流量的集中效應,二線平台通過合並或深入合作「抱團取暖」,實現資源整合、互利共贏。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網路直播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與投資機會深度研究報告》。

㈢ 為什麼近幾年網路直播行業能越來越發展與興盛

一、人性
1、窺探:
窺探別人的隱私或生活,直播可以滿足這個需求
2、炫耀:
觀眾通過送主播鮮花,攀比並炫耀自己有錢
游戲主播可以炫耀自己游戲打的好
只要美女主播足夠自信,就可以在鏡頭前炫耀自己的美貌和才華
3、虛榮:
鮮花這些道具需要用錢買的,觀眾為什麼動不動就送幾百朵鮮花,因為虛榮心在作祟
直播自帶美顏功能,巧妙恰當地滿足了虛榮心
4、色慾:
原本只是來打望美女帥哥
尼瑪,動作片都能直播
二、利益
平台向觀眾賣鮮花這樣的道具,觀眾送給主播,平台和主播分成,一般是64分成。錢來的很快,很多
萬事萬物都是利益驅動的
三、直播技術
本來直播的技術是有較高的門檻的,然而社會分工化日益發達的時代,完全可以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團隊來做,現在市場上也出現了這種技術解決的服務商

㈣ 直播平台或迎來洗牌年 有平台拖欠工資還突然消失是怎麼回事

虛擬產業比較快跑路!

小志也是這時候加入光圈直播擔任主播管理。入職後,他參加的第一次例會上,張軼承諾,4月底公司會集體去日本旅遊,讓他們新入職的同事抓緊辦護照。小志覺得,公司的每個人,都滿懷信心和憧憬。

這時正值光圈直播、旅遊衛視合作主辦的「光圈之星全國校花大賽」,小志負責和每位校花確定往返北京的時間、幫她們訂票、和導演確定拍攝流程並組織拍攝,一直忙到去年6月底。

去年7月10日,本應在這天拿到工資的小志被告知,由於融資沒有到位,6月的工資暫時不發,等融資到了,可以多給一些獎金。而
「光圈之星全國校花大賽」宣傳中提到的「20部
iPhone6S手機,5人免費全球旅行」等也同樣未兌現。「當時只是有一點不得勁,但是看其他同事都滿懷信心,就沒想那麼多。」小志說。

消失的公司

事實上,這時的光圈直播已經陷入資金緊張的困境。時任光圈運營副總監的程雲(化名)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當時中層和高層被張軼叫到一起開過會,聊過裁員的事,也有十幾人離開了光圈直播。但在公司例會上,張軼從來沒有透露過資金緊張的情況。「要麼打雞血、要麼喂雞湯。一開始可能還提一下下周發錢,後面就不怎麼提了。」程雲說,「當時覺得這么長時間都扛下來了,融資什麼的就算慢也差不多該到了。」

2016年8月,光圈員工拿到了7月的工資,這讓他們看到了希望。程雲後來了解到,這筆錢並非來自融資,而是合作方給付的200萬元的廣告款項。

對此時的光圈直播來說,200萬元已經是杯水車薪。張軼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女撐不起直播行業的發展,泛娛樂內容才是第一位的。」創意無一不需要資金支持。但光圈自主開發的《花樣轉地球》《星廚集結號》等節目,已經因資金無力支持半途而廢。

「下周肯定發。」「下個月肯定發。」這是程雲此後兩個月在每周例會上聽到最多的兩句話。「11月張軼改口說研發直播拍賣的產品『值了』,說這個產品上線肯定能發工資。」但顯然,這款希望直播拍賣文玩的產品「值了」也沒能挽救光圈的命運。

從12月開始,員工們漸漸已經見不到張軼。月底的一天,光圈僅剩不多的員工上班時發現,辦公室已經被搬得空空盪盪。「那些蘋果電腦,不管一體機還是筆記本全給搬走了,第二天連椅子都沒了。」這次「搬家」,員工一直被蒙在鼓裡。2017年1月,員工們看到公司門口貼了物業的解約函,稱由於光圈未按期繳納租金,2017年該物業公司將與光圈不再續約。

衰敗的信號

程雲至今感到後悔的是,他沒有聽從同事的勸告早早跳出光圈這個「坑」。早在光圈拖欠6月工資時,一名擔任程序員的員工就申請了離職。「當時走的時候還勸我們一塊兒走吧,這不太靠譜,感覺要倒。」程雲回憶,「他是之前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也是被欠薪拖了很久,不想折騰了。」

而不少光圈員工的感受是,此後幾個月,手上沒錢了。剛剛大學畢業來到北京工作的王然稱自己不得不四處借錢:「朋友能理解,但銀行跟房東是不會諒解你的,他們可不管你是不是被拖欠工資。」2016年11月21日,從光圈離職的前一天,他身上的錢連從中關村回通州的地鐵票都不夠。

那天晚上,王然寸步不離地跟著張軼,請他給一些工資好回家。雙方僵持到晚上11時多,張軼到賓館開房休息,面對跟來的王然,張軼選擇了報警。在警察的勸說下,張軼給了王然6000元,並以公司的名義手寫了一份還款協議:剩下的1萬多元工資「將於2016年12月5日清還」。

「到時間了,他說讓我等一個星期,一個星期後又讓我等,然後就聯系不到了。」王然說。

2016年3月入駐光圈直播的主播曹靜(化名)曾高居光圈人氣榜第三名。光圈幣由粉絲送的禮物折算而來,最便宜的禮物9分錢一個,最貴的要1000元。在光圈直播App上,曹靜能看到自己的「光圈幣」和可提現金額。曹靜獲得了2000多萬元的「光圈幣」。刨去給平台的分成,她能收入13萬多元。

曹靜曾在2016年5月提現了4萬多元,但當她9月再次申請提現時,卻被「光圈直播服務號」告知,「由於銀行對接系統升級,升級後第一時間會提到您的賬戶中,請您耐心等待。」直到今天,曹靜也沒有拿到這筆錢。

「家人就是給銀行做系統維護的,提不出來就知道他們有問題了。」曹靜說。但除了光圈直播的微信客服,她也沒有其他渠道可以向光圈索要這筆錢。據她了解,平台上的其他主播也遭遇了同樣的情況,無法提現的款項加起來有100萬元左右。她們仍希望通過法律渠道要回這筆錢。

延期的庭審

員工將公司的工作群更名為「費米子公司要債群」。2017年1月9日,張軼在該群中「@所有人」表示歉意,稱「公司融資不利,給大家帶來諸多麻煩。」「公司一直艱難維持,只求不負諸位。事到如今,也不是他想看到的。」

一位離職的光圈員工從合作方新絲路模特公司處得知,張軼已出任新絲路北京副總裁,這令王然感到吃驚:「公司徹底崩掉之前,我們一直在給新絲路做內容,張軼說是和新絲路合作。直到得知他出任新絲路副總,我們才知道他拿著我們以前做的那些東西順利在新絲路上任了。」

光圈的員工陸續提起勞動仲裁,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資等。小志申請的仲裁於2017年1月16日開庭,一個星期後他拿到仲裁結果,公司應支付他相應的款項,但因聯系不到張軼,無法執行。多名光圈員工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由於無法聯繫到張軼,他們的仲裁庭審均被延期至4月舉行。

張軼在上月早些時候對一家媒體作出回應:「我前一陣確實自己狀態不好,有消極逃避的意思。我願意跟他們直接溝通。我會認真對待這件事。其實我們原來的團隊特別好,這也是我苦苦支撐不願輕易放棄的最主要原因。最後沒有拿到好的結果,確實有遺憾和無奈。」

截至發稿,討薪員工未能和張軼建立正常溝通渠道。

㈤ 熊貓直播的失敗折射出互聯網直播行業的哪些問題

熊貓直播因為和娛樂圈紀委書記的關系,天生自帶話題和流量,誕生之初增長速度也很快。2017年5月,興業證券興證資本領投的B輪融資為10億人民幣,當時估值達到50億人民幣,隱隱有挑戰行業領頭羊(騰訊投資的虎牙和斗魚)之勢。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僅僅22個月之後,熊貓竟然因資金鏈斷裂而倒下。根據報道,整個過程中,熊貓直播也曾引入新的資本,甚至試圖「賣身」求活路,最終因種種原因沒有成功。
要說熊貓直播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根據暴露出來的消息分析,大致有這么幾個因素。
其一,在綜藝直播與游戲直播中搖擺不定,定位不精準,從而造成發力不精準。
其二,據說公司內部因爭奪控制權而斗爭,不必要消耗太多。證據之一,便是娛樂圈紀委書記很久以來都沒有為熊貓直播站台宣傳。
其三,整個行業正演變成一種燒錢游戲。投入和產出不成比例。
這三個原因都有各自的道理,而且都是江湖傳言,也不一定完全真實。個人認為,不論這三個因素是否真實,都是表面因素
如你所知,互聯網誕生是科技發展的結果,誕生之初就自帶科技光環。正因如此,當今世界最高光的那些明星科技企業,騰訊、阿里、蘋果、亞馬遜、臉書等等,都在依託互聯網運轉。
但這並不意味著依託於互聯網的互聯網經濟形態——諸如共享單車或游戲直播——也是科技本身。簡而言之,互聯網和互聯網經濟是兩個概念或者說生態,但很多人把它們誤以為高科技。這就是偏差。
因為類似偏差的存在,依託於互聯網興起的經濟形態,最後往往演變成燒錢大戰。共享單車如此,游戲直播也是如此。經濟自古以來的本質,就是無論哪個行業,純粹的燒錢無法持久,總有盡頭。這就是傳說中的,風口來了,豬能飛上天。風口走了,摔死的都是豬。
難以為繼怎麼辦?最好的結果自然就是委身於巨頭BAT,創始人團隊套現走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創業圈子都有這么一個現象,既然最後逃不過被巨頭吞並的命運,那就套現走人好了。如此創業便演變成投機性質,水分很大。

㈥ 網路直播公司紛紛融資,如何看待現在火熱的直播行業

直播行業的火爆,是有心裡層面的原因。
6070的人以前喜歡夜總會,8090的喜歡KTV,而95後和00後雖然也會有前面的消遣,但網游、視頻網站刷彈幕和直播互動,成了主要消遣方式:
1、從心理層面看,直播行業滿足了空虛寂寞冷的現代人的需求。能賣萌,會耍貧,性格好又會玩游戲的妹子現實中更是鳳毛麟角,即使有,宅男能接觸到的有幾個?在直播房中,宅男通過打賞換得主播的一句謝謝XXX,獲得與妹子的交流的機會,體會到存在感。成本小又無害,既調解精神世界,又舒緩了壓力,何樂而不為呢!
2、從商業模式上,直播已經開始有層次地呈現出豐富的分類,擴大了受眾群。游戲直播是最早聚集人氣的種類,此後,唱歌、跳舞跟進,進入主播表演的主流形式;其後,唱歌又分出了一個說唱形式,即喊麥,可以說喊麥就是依託YY等網路直播平台發揚光大的。此後,主播開始不拘泥於表演形式,派生出懷舊、潮人、酷玩等等風格區分的類別……
3、在線直播增加了用戶的選擇性和互動性,實現了雙向交流的在線直播平台很可能成為未來的電視台2.0」,甚至是直播版的微博。在一個公共的平台上,酷炫的潮人、360行里的各路大神、正在某個技能上精進的新人學生、甚至只是展示自己日常生活的人們,都開始在直播平台上進行社交互動。
——恩美路演

㈦ 斗魚又融資了,直播行業有多絢爛,就有多絕望

現在手機直播軟體有個叫花椒的很熱門,用戶都很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