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資本的集中壟斷
金融資本是在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時才逐漸形成的一種資本形態。隨著工業資本的不斷集中並走向壟斷,銀行也不斷地進行著資本集中並走向壟斷。銀行壟斷的形成使銀行的性質開始發生變化。銀行作為支付中介,實際上是各個資本主義企業的會計和出納。它的活動性質使它對各種企業的經營活動非常熟悉和了解。但是,在壟斷形成以前,銀行的規模都比較小,銀行的經營活動也比較分散,它們還不可能與企業建立牢固的業務聯系,並通過這種聯系去影響甚至左右企業的經營活動。在工業壟斷和銀行壟斷形成以後,情況就不同了。這時,大企業所需要的大量貨幣資本只有少數大銀行才有能力提供,大銀行和大企業之間的經濟聯系慢慢固定下來。銀行向企業提供了巨額貸款,為了保證貸款的安全,開始「關心」企業的經營活動,從企業的經營方向、發展規模到市場行情、盈利大小,它都要過問和干預。這時,銀行實際上已在對企業實行監督並參與一定的領導。由於企業的一切金融活動都是通過銀行進行的,銀行也有充分的條件來確切了解企業的業務情況,並據此採取相應的對策。在企業嚴重依賴銀行資本的情況下,銀行可以通過各種信用手段來影響企業的經營活動,甚至最終決定企業的命運。這樣,銀行就從簡單的中介人逐漸變成了萬能的壟斷者。
2. 為什麼說壟斷資本主義占統治地位的是金融資本
試述金融資本與金融寡頭的形成及對壟斷資本主義經濟的全面統治
1)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的形成.金融資本是指壟斷的銀行資本和壟斷的工業資本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新型壟斷資本.銀行壟斷資本和工業壟斷資本之所以會走向融合,對銀行來說,是為了擴大銀行壟斷資本的活動范圍和分享一部分工業壟斷利潤;對壟斷企業來說,則是為了獲得更有利的貸款條件,並分享一部分銀行壟斷利潤.銀行壟斷資本和工業壟斷資本的融合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壟斷銀行通過購買工業企業的股票和債券,以及創辦新的企業的辦法,參與工業生產活動;二是工業壟斷組織通過購買銀行股票和自己創辦新的銀行的辦法,參與銀行業務.隨著金融資本的形成,產生了金融寡頭.金融寡頭是指掌握著龐大的金融資本,並在實際上控制著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政權的大壟斷資本家或壟斷資本家集團.金融寡頭是壟斷資本主義的真正統治者.
(2)金融寡頭的全面統治.金融寡頭的全面統治表現在經濟、政治、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在經濟領域,金融寡頭實行全面統治的主要手段是「參與制」.「參與制」是指金融寡頭通過掌握股票控制額的方式,控制和支配其他眾多的企業.金融寡頭首先用自己的資本掌握總公司,把它作為「母公司」,然後利用「母公司」的資本購買其他企業的股票,掌握股票控制額,把它們變成自己的「子公司」,各個「子公司」再以相同的方式控制更多的公司,即「孫公司」.通過「參與制」的方式,金融寡頭就可支配比其自有資本大得多的他人資本,從而實現其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統治.金融寡頭在政治上的統治,主要是通過「個人聯合」的方式實現的.一方面金融寡頭親自出馬或委派其代理人到政府機構中擔任各種重要職務,另一方面金融寡頭又以各種手段收買政府高級官員、國會議員等,直接操縱國家機器.在實行「個人聯合」的同時,金融寡頭還通過建立各種咨詢機構,影響政府的決策,通過控制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媒體,把其勢力伸向上層建築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金融寡頭在政治上的統治,其目的是為了鞏固它在經濟上的統治.
3. 什麼叫金融資本
隨著工業資本的集中,銀行業也走向了高度集中,從而導致了銀行業的壟斷。銀行業壟斷的形成使銀行的作用發生了根本變化,由普通的中介人變成了萬能的壟斷者。銀行壟斷的產生和銀行作用的變化,使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的關系日益密切,不斷融合,從而產生了金融資本。 金融資本是壟斷的銀行資本和壟斷的工業資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長而形成的壟斷資本。金融資本是現代資本主義國家占統治地位的壟斷資本形式。金融資本既支配著工業又控制著銀行業同時又主宰著國家經濟命脈的一種資本形式。金融資本是資本存在的一種高級形式。 我們這里所指的金融資本有兩重意思: 其一,它指用於增殖的貨幣(資本)本身。這些貨幣以與用於工業、商業中的貨幣不同的特殊方式–即通過貨幣本身的直接周轉-增殖自身,中間不會轉換為生產資料製造商品,也不會通過買賣一般商品賺取差價。它主要的增值手段是利息收入。 其二,指那些掌握有大量貨幣,並將其(部分地)用於金融資本用途的企業及機構。 就後者而言,大致包括下列形式的金融資本: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及投資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及基金、保險公司(人壽、財產、再保險等)、證券公司、金融集團..
4. 為什麼說壟斷資本主義占統治地位的是金融
1)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的形成。金融資本是指壟斷的銀行資本和壟斷的工業資本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新型壟斷資本。銀行壟斷資本和工業壟斷資本之所以會走向融合,對銀行來說,是為了擴大銀行壟斷資本的活動范圍和分享一部分工業壟斷利潤;對壟斷企業來說,則是為了獲得更有利的貸款條件,並分享一部分銀行壟斷利潤。銀行壟斷資本和工業壟斷資本的融合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壟斷銀行通過購買工業企業的股票和債券,以及創辦新的企業的辦法,參與工業生產活動;二是工業壟斷組織通過購買銀行股票和自己創辦新的銀行的辦法,參與銀行業務。隨著金融資本的形成,產生了金融寡頭。金融寡頭是指掌握著龐大的金融資本,並在實際上控制著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政權的大壟斷資本家或壟斷資本家集團。金融寡頭是壟斷資本主義的真正統治者。
(2)金融寡頭的全面統治。金融寡頭的全面統治表現在經濟、政治、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在經濟領域,金融寡頭實行全面統治的主要手段是「參與制」。「參與制」是指金融寡頭通過掌握股票控制額的方式,控制和支配其他眾多的企業。金融寡頭首先用自己的資本掌握總公司,把它作為「母公司」,然後利用「母公司」的資本購買其他企業的股票,掌握股票控制額,把它們變成自己的「子公司」,各個「子公司」再以相同的方式控制更多的公司,即「孫公司」。通過「參與制」的方式,金融寡頭就可支配比其自有資本大得多的他人資本,從而實現其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統治。金融寡頭在政治上的統治,主要是通過「個人聯合」的方式實現的。一方面金融寡頭親自出馬或委派其代理人到政府機構中擔任各種重要職務,另一方面金融寡頭又以各種手段收買政府高級官員、國會議員等,直接操縱國家機器。在實行「個人聯合」的同時,金融寡頭還通過建立各種咨詢機構,影響政府的決策,通過控制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媒體,把其勢力伸向上層建築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金融寡頭在政治上的統治,其目的是為了鞏固它在經濟上的統治。
5. 如何理解列寧關於金融資本是萬能的壟斷者這一論述的含義
在 壟 斷 資 本 主 義 以 前 的 經 濟 發展 階 段 中,還沒 有 形 成 銀 行 業 的 壟 斷,銀 行 的 作 用 主 要 是 充 當 借 貸 中 介 人。 但 隨 著壟 斷 資 本 主 義 階 段 的 到 來 , 工 業 壟 斷 資 本 形 成 的 過 程 中 , 銀 行 業 的 集 中 和 壟 斷 也 出 現 了 。 銀行 壟 斷 形成 後 , 銀 行 的 作 用 發 生 了 根 本 性 的 變 化 , 由 普 通 的 借 貸 中 介 人 變 成 萬 能 的 壟 斷 者 。 銀 行 可 以 通 過 信 貸 手 段 去 控 制 工 業 企 業 乃 至 決 定 工 業 企 業 的 命 運 。 因 為 壟 斷 資 本 主 義 階 段 , 大 銀 行和 工 業 企 業 的 信 貸 聯 系 日 益 密 切,並 趨 於 固 定,大 銀 行 為 保 證 自 己 的 利 益,可 以 通 過 信 貸 手 段 來 影響 和 控 制 工 業 企 業 , 乃 至 決 定 其 命 運 。 同 時 , 壟 斷 的 銀 行資 本與 壟 斷 的 工 業 資 本 之 間 的 相 互 參 股 、 控 股 等 滲 透 、 融 合, 乃 至 個 人 聯 合也 廣 泛 發 展, 使 壟 斷 資 本 主 義 時 期 的 大 銀 行 成 為 萬 能 的 壟 斷 者。
6. 什麼是資本主義壟斷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在資本主義國家當中,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生產社會化趨勢不斷加強,市場、資本等不斷集中到少數大型甚至超大型企業當中,這些企業就生產規模,市場銷售,價格水平等達成一致,形成壟斷,有托拉斯(美國),卡特爾(德國),辛迪加(法國)等,隨著他們經濟實力的增強,他們在政治上不斷滲透進入,加強了對國家權力的控制,並且在經濟上要求分割世界,加強對外侵略擴張。當時的資本主義各國,發動八國聯軍侵華的戰爭就是這種行為的表現,也是我們國家所一直鄙視的。。。。。。。。。。。。。。。
但是近年來,隨著中國國企的發展,我們會驚奇的發現,我們的國企發展走的也是這條路,只不過我們國企的發展並不是由於技術進步而形成壟斷,二是採用行政命令的方式,這種行為的危害比資本主義國家的危害更為厲害,因為他們不必採用技術進步的方式就可以獲取超額的利潤,瘋狂的剝削敲詐人民,而以美國的托拉斯企業美孚石油公司為例,當年它在壟斷石油市場的同時,美國市場的汽油價格下降為壟斷之前的幾百分之一。。。。美國的企業,壟斷市場,靠的是超強的研發能力和技術實力,例如,美國的微軟公司,蘋果公司。。。。。這種企業在壟斷市場之後,會帶來翻天覆地的技術進步,人民的生活質量也會提高,但是我們的國企,以中國石油為例,它的汽油價格是同期美國汽油價格的2倍,在中國人力資源比美國便宜許多的情況下,我們的油企仍然虧損,除了巨額的貪污腐敗之外,就是中國的壟斷,效率被壓縮的極低。。。。。。。還有就是,美國後來通過了反托拉斯法案,反對巨型企業的市場壟斷,例如,將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分割為幾十個中小企業,而我們國家雖然也通過了反壟斷法,但是國企的發展已經尾大不掉。。。成為社會經濟的巨大的毒瘤,嚴重的阻礙了中國中小企業的發展。。。。
7. 金融資本主義就是壟斷資本主義么
不是
首先要分清二者的定義,金融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經濟從工業資本主義過渡到金融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個過程.壟斷資本主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帝國主義,被稱為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也是最後階段,但是到七八十年代的時候中國的理論家反駁了馬克思的這一觀點,認為在經過二戰和社會主義革命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通過自身改良,把壟斷資本主義改造成了今天的新資本主義.所以壟斷資本主義是金融資本主義之前的一個階段.
8. 什麼是金融資本
金融資本(Financingcapital)就是工業壟斷資本和銀行壟斷資本在一起而形成的壟斷資本。途徑包括金融聯系,資本參與和人事參與。「現代」資本主義的最典型特徵就是集中過程,這一過程一方面表現為,由於卡特爾和托拉斯的出現使得「自由競爭被揚棄」,另一方面則造成銀行資本和產業資本之間日益緊密的聯系。正如我在後面將要闡述的那樣,這種聯系使得資本採取了其最高級也最抽象的表現形式——金融資本。
金融資本就是工業壟斷資本和銀行壟斷資本在一起而形成的壟斷資本。途徑包括金融聯系,資本參與和人事參與。
這種融合體現在三方面: 一是產業資本在擴建過程中和銀行資本相結合;二是產業資本在多元化的產業延伸過程中和銀行資本相結合;三是產業資本在收購、兼並、重組過程中和銀行資本相結合。產業資本在其流通周期里與銀行資本的融合,是現代資本運作的必然。體現了貨幣在市場經濟中的本質及其扮演的重要作用。
9. 壟斷資本主義占統治地位的是金融資本
資本主義發展的兩個階段
(1) 資本主義發展經歷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兩個階段。
(2) 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包括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生產集中和私人壟斷的形成
( 1 ) 生產集中, 是指社會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日益集中於少數大企業, 使這些大企業在社會生產中所佔份額日益增大。
( 2 ) 生產集中是生產力發展和自由競爭的必然結果, 是生產社會化和資本社會化的重要表現。
( 3 ) 生產集中是私人壟斷形成的物質基礎。生產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形成壟斷。壟斷是指少數大企業為了獲取高額壟斷利潤而聯合起來, 控制和獨佔一個或幾個部門的產品生產和銷售市場。
( 4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生產集中發展到跨部門的集中, 甚至跨國兼並, 為巨型企業的增長、 壟斷組織的擴大奠定了基礎。壟斷組織的規模迅速擴大, 壟斷程度不斷提高, 出現了許多混合聯合公司, 表明壟斷統治的進一步加強。混合聯合公司是戰後私人壟斷組織的主要形式。
壟斷成為資本主義的重要經濟基礎
( 1 ) 壟斷代替自由競爭在經濟生活中處於統治地位, 是資本主義發展進入壟斷階段的主要標志, 表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其自身范圍內發生了局部調整或者說部分質變。
( 2 ) 列寧對壟斷資本主義基本經濟特徵的分析, 深刻揭示了壟斷是壟斷資本主義的重要經濟基礎。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特徵是:
①壟斷組織在經濟生活中起決定作用。壟斷資本的統治, 是通過一定的壟斷組織實現的。壟斷組織的主要形式有卡特爾、 辛迪加、 托拉斯和康采恩。
②在金融資本的基礎上形成金融寡頭的統治。金融資本是壟斷的銀行資本和壟斷的工業資本相互融合或混合生長而形成的壟斷資本。金融資本是現代資本主義國家占統治地位的壟斷資本形式。金融寡頭是指控制著龐大的金融資本的少數最大的壟斷資本家或壟斷資本家集團, 即所謂財團或壟斷家族。金融寡頭是現代資本主義國家事實上的主宰者。金融寡頭在經濟上的統治, 主要是通過「參與制」, 即通過掌握一定數量的股票, 層層控制企業的制度來實現的。
③資本輸出有了特別重要的意義。資本輸出是金融資本向外擴張, 爭奪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 獲取高額利潤的重要手段。資本輸出的主要形式, 一是借貸資本輸出, 如貸款, 這是間接投資;二是產業資本輸出, 如開工廠, 辦企業, 這是直接投資。
④從經濟上瓜分世界的國際壟斷同盟已經形成。國際壟斷同盟是資本主義各國最大壟斷組織根據協定而結成的國際性經濟同盟, 其目的在於瓜分世界市場, 規定壟斷價格, 控制生產規模, 壟斷原料來源, 分配投資場所, 以保證共同獲得高額壟斷利潤。國際壟斷同盟的主要形式有國際卡特爾、 國際辛迪加和國際托拉斯。
⑤最大資本主義列強已把世界上的領土分割完畢。殖民地作為可靠的廉價原料產地、 商品銷售市場和有利的投資場所, 是帝國主義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隨著帝國主義殖民統治的擴張, 世界被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為數眾多的被壓迫民族, 另一部分是為數很少的、 掌握著巨額財富和軍事力量的壓迫民族, 由此在世界上形成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
列寧概括的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特徵, 它的表現形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了很多變化, 但列寧關於壟斷是現代資本主義的經濟實質和最深厚基礎的基本理論和觀點, 仍然是我們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的理論指導。 壟斷和競爭的關系
(1) 壟斷是作為自由競爭的對立物而產生的, 但是它沒有、 也不可能消除競爭而是與競爭並存。
(2) 壟斷條件下的競爭同自由競爭時期的競爭相比, 在競爭的目的、 手段、 范圍和後果上, 都具有新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