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交易性金融資產為什麼不能重分類為其他的幾項資產
因為會計准則為了防止企業隨意重分類操縱利潤。
比如交易性資產期末跌幅很大,企業為了不影響當期利潤就把它劃分為可供出售從而不反映在利潤表中可供出售期末漲幅很大,企業為了利潤好看把其劃分交易性體現在利潤里。至於持有至到期,也只能和可供出售債務工具重分類。
交易性金融資產屬於流動資產,其他類別是非流動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期末按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期末雖然按公允價值計量但變動計入資本公積,是不反映在利潤表裡的;持有至到期投資為債權性投資,期末按攤余成本計量。
(1)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重分類為擴展閱讀
對一項金融資產在確認時進行明確的分類,目的是為了將這種變動進行一以貫之的處理。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針對短期持有、以交易為目的的資產,使盈虧能較為迅速的反映在當期的利潤表中,使投資者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公司持有的這些資產的表現。
而持有至到期的金融資產,公司想要長期持有,但如果也像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那樣計算,把短期內的價值變動都計入當期利潤,損益表會產生無意義的波動。所以這些資產一般不會去看他的價值變動,除非真的有很嚴重的、不可挽回的價值減損,比如投資公司清算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介於以上兩者之間,就是公司持有,也不打算持有至到期,也不打算馬上賣掉。那計入當期利潤也不太合適,完全置之不理也不合適。這時候所有者權益就成了一個緩沖:把價值的變動計入到所有者權益變動表中,承認它的價值變化了,但不承認其對利潤的影響。一旦實際交易發生,該盈利該損失的再從所有者權益表中調出來進行當期利潤,並由此名正言順的進入留存收益中。
❷ 將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重分類為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的會計分錄
①按公允價值和交易費用之和作為初始入賬金額,也就是付出的購買債券的價款和相關的交易費用之和。正因為初始入賬金額和債券的面值不一致,所以需要「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科目進行調整。
②付出的價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領取的利息單獨確認為應收項目,計入「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或者「應收利息」。
3、結合分錄明確一下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初始計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面值)
應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
貸:銀行存款(注意:交易費用)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可借可貸)
(2)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重分類為擴展閱讀:
會計分錄變化盤點
1,「現金」科目變為「庫存現金」科目。
2.新准則取消了「短期投資」、「短期投資跌價准備」科目,設置了「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並在「交易性金融資產」科目下設置「成本」、「公允價值變動」兩個二級科目。
3.新准則取消了「應收補貼款」科目,並入「其他應收款」科目核算。
4.「物資采購」科目變為「材料采購」科目。
5.「包裝物」科目和「低值易耗品」合並為「周轉材料」科目。
6.新准則取消了「長期債權投資」科目,而重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
7.新准則增設了「投資性房地產」科目,核算為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或兩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產。
8.新准則設置了「長期應收款」和「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企業採用遞延方式分期收款、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經營活動,已滿足收入確認條件的,應按應收合同或協議餘款借記「長期應收款」科目,按其公允價值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等科目,按差額貸記「未實現融資收益」科目。
9.新准則設置了「長期股權投資」科目,但其核算內容和核算方法與原制度相比有所變化。
10.新准則增設了「累計攤銷」科目。用來核算無形資產的攤銷額。
11.新准則增設了「商譽」科目,從「無形資產」科目分離出來,產生於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
12.原制度要求採用納稅影響會計法進行所得稅會計處理的企業設置「遞延稅款」科目,而新准則設置了「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其核算方法與原制度相比有所變化。
遞延所得稅資產=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稅率
遞延所得稅負債=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稅率
13.新准則取消了「應付短期債券」科目,而設置了「交易性金融負債」科目。核算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
14.「應付工資」和「應付福利費」科目合並為「應付職工薪酬」科目。
15.「應交稅金」和「其他應交款」合並為「應交稅費」科目。
16.新准則中設置的「預計負債」科目,其核算內容與原制度相比有所變化。
17.「盈餘公積」科目取消了法定公益金有關的核算。
18.新准則增設了「庫存股」科目,核算企業收購、轉讓或注銷本公司股份金額。
19.新准則增設了「研發支出」科目,核算企業進行研究和開發無形資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項支出。
20.新准則增設了「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科目,核算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負債,以及採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
21.「其他業務支出」科目變為「其他業務成本」科目。
22.「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科目變為「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
23.「營業費用」科目變為「銷售費用」科目。
24.新准則增設了「資產減值損失」科目,
25.「所得稅」科目變為「所得稅費用」科目。
26.新准則取消了「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科目。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會計分錄
❸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的重分類,為什麼做如下會計分錄
企業將一項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重分類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的,應當將之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累計利得或損失轉出,調整該金融資產在重分類日的公允價值,並以調整後的金額作為新的賬面價值,即視同該金融資產一直以攤余成本計量。該金融資產重分類不影響其實際利率和預期信用損失的計量。一般分錄為:
借:債權投資【成本+利息調整】
貸:其他債權投資【成本+利息調整】
應當將重分類之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累計利得或損失沖回
借:其他綜合收益——公允價值變動
貸:其他債權投資——公允價值變動
如果重分類前該金融資產存在預期信用損失而計提了損失准備,結轉資產減值准備:
借:其他綜合收益——信用減值准備
貸:債權投資減值准備
該題的前提條件是重分類前企業已做如下處理:
借:其他債權投資—成本500000
貸:銀行存款500000
借:信用減值損失6000
貸:其他綜合收益—信用減值准備6000
借:其他綜合收益—其他債權投資公允價值變動 10000
貸:其他債權投資—公允價值變動 10000
故在重分類重分類日的會計處理中,您不理解的地方(貸方其他綜合收益),是將重分類之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累計利得或損失沖回處理
❹ 能不能舉個例子說明下,什麼情況下會將金融工具從從公允價值計入當期損益重分類到攤余成本計量
買入長期債券本來想短線持有,
後改為持有至到期。
❺ 什麼時候可以重分類為其他各類金融資產
債權投資,其他債權投資,交易性金融資產三者之間可以相互轉換,但是他們不能和其他權益工具投資轉換。
❻ 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有哪些
當期損益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貸款和應收款項、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攤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實際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過調整後的結果。
演算法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三)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6)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重分類為擴展閱讀:
一般情況下,攤余成本等於其賬面價值,但也有兩種特殊情況:
(1)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若僅僅是公允價值的暫時性下跌,那麼計算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攤余成本時,不需要考慮公允價值變動明細科目的金額,此時攤余成本不等於賬面價值。
(2)貸款。已經計提損失准備的貸款,攤余成本也不等於賬面價值,因為其攤余成本要加上應收未收的利息。
將持有至到期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當日的公允價值)
其他綜合收益(差額)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利息調整、應計利息
其他綜合收益(差額)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期初攤余成本就是求應收本金和應收利息的現值。
❼ 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重分類為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分錄怎麼理解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可以以公允價值計價。
但是公允價值的變動不進入損益表,公允價值變動的部分算作未實現收入,直接進入所有者權益,不在當期凈利潤中體現。既然是以公允價值計價的,也就不涉及攤銷問題。
而且金融資產,不論是否是以持有到期,還是交易用途還是可供出售,都不做攤銷。
如果該筆債券是strike形式的,不涉及分期償還本金的,那就不需要對賬面價值進行減值。持有債券和發行債券不同,也不需要因為折價溢價而進行攤銷。攤余成本的產生只有公允價值變動。
發生正常公允價值變動,分錄可以借該項債券,貸未實現收入,計入所有者權益。
與下期投資收益無關。債券的下期收益屬於固定的票息,直接按照固定額度計入損益表中的。
❽ 可以幫我解答一個會計中級金融資產重分類問題嗎急
這里的如有減值是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的角度看發生減值。
❾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重分類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會計上怎麼做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重分類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就是其他債券投資變成了債券投資,終止確認其他債券投資,新確定債券投資初始金額就可以了!
❿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重分類
其他債權投資的其他綜合收益在轉出時是要轉到投資收益的,如果是其他權益工具投資的其他綜合收益在轉出時不可以轉到投資收益,只能轉到留存收益。
能否轉入投資收益要看被投資單位的其他綜合收益是否可以轉損益,被投資單位的其他綜合收益可以在轉出時,轉到損益時投資方的其他綜合收益也可以轉到損益(投資收益),被投資單位的其他綜合收益不可以在轉出時轉到損益時,投資方的其他綜合收益也不可以轉到損益,只能轉到留存收益。
——————————————
其他綜合收益,是指企業根據其他會計准則規定未在當期損益中確認的各項利得和損失。包括下列兩類:
1.以後會計期間不能重分類進損益的其他綜合收益(轉入留存收益)
(1)重新計量設定受益計劃凈負債或凈資產導致的變動
(2)權益法下不能轉損益的其他綜合收益
(3)其他權益工具投資的公允價值變動
反映企業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非交易性權益工具投資發生的公允價值變動。
(4)企業自身信用風險公允價值變動
反映企業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負債,由企業自身信用風險變動引起的公允價值變動而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額。
2.以後會計期間滿足規定條件時將重分類進損益的其他綜合收益
(1)權益法下可轉損益的其他綜合收益
(2)其他債權投資的公允價值變動
反映企業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債權投資發生的公允價值變動。企業將一項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重分類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或重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時,之前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累計利得或損失從其他綜合收益中轉出的金額作為該項目的減項。
(3)金融資產重分類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額
反映企業將一項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重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時,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原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
(4)其他債權投資信用減值准備
反映企業分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指其他債權投資)的損失准備。
(5)現金流量套期儲備
反映企業套期工具產生的利得或損失中屬於有效套期的部分。
(6)外幣財務報表折算差額
(7)自用房地產轉為公允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時,公允價值大於賬面價值的差額記入的其他綜合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