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融資規范性原則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融資規范性原則

發布時間: 2021-06-04 13:50:31

❶ 企業融資應遵循的原則有

一、收益與風險相匹配原則
企業融資的目的是將所融資金投人企業運營,最終獲取經濟效益,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在每次融資之前,企業往往會預測本次融資能夠給企業帶來的最終收益,收益越大往往意味著企業利潤越多,因此融資總收益最大似乎應該成為企業融資的一大原則。
然而,「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實際上在融資取得收益的同時,企業也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對企業而言,盡管融資風險是不確定的,可一旦發生,企業就要承擔百分之百的損失了。
中小企業的特點之一就是規模小,抗風險能力低,一旦風險演變為最終的損失,必然會給企業經營帶來巨大的不利影響。因此中小企業在融資的時候千萬不能只把目光集中於最後的總收益如何,還要考慮在既定的總收益下,企業要承擔怎樣的風險以及這些風險一旦演變成最終的損失,企業能否承受。即融資收益要和融資風險相匹配。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主要會遇到以下幾種風險,希望企業在融資決策過程中一定要將其考慮在內,進行綜合分析。
(一)政策風險
一般而言,由於中小企業生產經營不穩定,宏觀經濟金融政策的變化,都有可能對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市場環境和融資形勢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中小企業不能根據國家經濟金融政策的變化做出敏銳的反應和及時的調整,將會給中小企業的融資帶來一定的風險,進而影響到中小企業的發展。例如,國家產業政策限制的行業,企業就難以為繼。又如,在貨幣政策緊縮時期,市場上資金的供應減少,受此影響,中小企業通過市場來籌集資金的風險增大。要麼融通不到資金,要麼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數量減少,這又進一步增大了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
(二)利率風險利率是資金的價格。在市場經濟國家,利率是市場化的,利率的高低由市場資金的供給和需求來決定,市場利率的任何變化都會給資金的供需雙方帶來影響,我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已進行了多年,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同業拆借等一部分市場的利率已經放開,貸款利率的浮動范圍越來越大,國家利用利率杠桿來調節經濟,商業銀行也利用利率浮動權來調節經營,降低風險。當國家根據經濟形勢變化,需要調高利率時,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將面臨融資方面的利率風險,融資成本將增加,融資將變得艱難。從近幾年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實踐來看,商業銀行對國有大企業貸款的利率上浮范圍較小,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上浮范圍較大,這無疑增加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成本。由於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為了減少逆向選擇和降低道德風險,商業銀行要麼直接提高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要麼提高其貸款的隱含價格 (如增加擔保和抵押等),要麼設置更高的貸款條件,這又使得中小企業的資金成本進一步增加。可見,利率風險對中小企業的影響是直接的。
(三)經營風險
由於中小企業對外界經濟環境的依存性較大,因而中小企業除對國家產業政策和金融政策有著較強的敏感性外,國家經濟制度安排,宏觀和微觀經濟環境的變化,行業競爭態勢的加劇,都將增大中小企業的經營風險,最終影響到中小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那些經營不佳、銷售渠道不暢、競爭實力不夠或難以實行多元化經營來分散風險的中小企業往往首先受到市場的沖擊。而經營風險的增大又使中小企業的經營穩定性遭到破壞,進而更難滿足市場融資的條件,融資更加困難。

❷ 融資管理的原則

1.公開性原則
為了避免在金融市場上出現投機和欺騙行為,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門要求所有上市證券的發行企業(公司)公開其有關發行的全部事實真象。當企業發行證券時,必須公布發行企業的發行章程和發行說明書,實行企業財務公開,由證券投資者在了解企業的有關情況後,根據發行企業的信譽及盈利能力等情況後,在均等的機會下作最恰當的抉擇。當證券上市時,必須連續公布上市企業(公司)的財務及經營狀況,定期向公眾公布上市公司的財務及經營報告,各種財務會計報告,以便投資者獲得充分、准確的信息,進行合理的投資。
2.公正性原則
所謂公正性原則,就是在直接融資中,公正地對待市場中每一位參與者,以保證在公正的條件下,促進證券的發行和上市交易有序的發展。公正性原則要求:一是公正地審批申請上市交易的股份公司。其基本前提是嚴格地按照規定的有關股票上市交易的條件進行審批。只要符合條件,就應批准同意該公司的股票上市交易;如果條件不符合,則不準該公司的股票上市交易,即使已批准上市的亦應暫停直至撤銷該股票的上市。二是公正地審批申請經營股票譚券業務的證券商和其他金融機構。其基本前提也是嚴格按有關條件和規定進行審批。在公正的條件下,產生合格的可以信賴的經營股票、證券業務的證券商和其他金融機構。三是公正地反映股票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財務報表及有關資料。證券上市公司必須客觀地、真實地反映情況,不得有隱瞞、虛假、欺詐等致使投資者誤導誤信的行為;證券信息咨詢部門必須向投資者提供真實有價值的信息和進行買賣咨詢技術指導。四是公正地辦理委託股票買賣交易業務。股票市場的證券商或經紀人必須站在公正的立場上接受和辦理投資者的委託買賣業務,即嚴格按委託者的委託條款、規定順序和程序辦理,不能有任何的欺騙和違約行為,以保障股票上市交易的順利進行,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3.公平性原則
所謂公平性原則,就是指在金融市場上,投資者在相同的條件和平等的機會中進行各種證券買賣,並充分享有交易中各種權利和義務,防止背信、操縱行為和「內幕人士」證券活動。公正性原則要求:一是證券行市變動,純系根據市場供需情況及投資者以可靠的資料,對證券買賣作出合理的反映,而不受人為操縱的影響,以防止非法投機活動。二是證券交易量主投薴者根據其資金實力決定,防止大額證券持有者聯合組成集團,大批買進賣出,進行壟竺和操縱市場。三是限制「內幕人士」證券活動,對證券發行公司的董事、行政負責人及其能得到公司內幕消息的行政人員和技術人員等從事本公司證券交易進行嚴格的限制。
以上各條原則,主要是從直接融資角度,對維護金融市場秩序,維護證券交易順利進行甲闡述的一些基本原則,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具體的原則如合法性原則、證券自願認購、自主買賣原則等等。

❸ 融資戰略選擇有哪些原則

融資戰略選擇應遵循的原則包括:

①融資低成本原則;

②融資規模合理原則;

③融資結構合理原則;

④融資時機最佳原則;

⑤融資風險可控原則。

❹ 融資有效性原則是什麼

融資模式的打造對企業有著特殊的意義,尤其是對中國廣大的中小企業來說更是如此。我們知道,企業生存需要資金,企業發展需要資金,企業快速成長更是需要資金。資金已經成為所有企業發展中繞不開的障礙和很難突破的瓶頸。誰能解決資金問題,誰就贏得了企業發展的先機,也就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

從一些已成功的企業的發展過程來看,無論其表面上對外闡述的成功理由是什麼,都不能迴避和掩蓋資本對其成功的重要作用。許多企業就是因為沒有建立有效的融資模式而失敗了。例如,巨人集團僅僅因為近千萬的資金缺口而轟然倒下;曾經與國美不相上下的國通電器擁有過30多億元的銷售額,也僅因為幾百萬元的資金缺口而銷聲匿跡。所以說,商業模式的設計很重要的一環就是要考慮融資模式。甚至可以說,能夠融到資並能用對地方的商業模式就已經是成功了一半的商業模式了。

❺ 融資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創業融資管理的原則:規模適當原則
合理確定融資規模避免因融資不足,影響生產經營的正常進行,又防止融資過多,造成資金閑置。
創業融資管理的原則:融通及時原則
合理安排資金的融通時間,適時獲取所需資金。避免過早融通資金形成的資金投放前的閑置,防止取得資金的時間滯後,錯過資金投放的最佳時間。
創業融資管理的原則:來源合理原則
不同來源的資金,對企業的收益和成本有不同影響,因此,企業應認真研究資金來源渠道和資金市場,合理選擇資金來源。
創業融資管理的原則:方式經濟原則
不同融資方式條件下的資金成本有高有低。對各種融資方式進行分析、對比,選擇經濟、可行的融資方式。與融資方式相聯系的問題是資金結構問題,企業應確定合理的資金結構,以便降低成本,減少風險。
企業融資管理的原則
創業融資管理主要職責
(一)
科學預測企業的資金需求量
企業的財務部門必須根據企業具體的經營方針、發展階段和投資規模,運用科學合理的預測方法,正確地測定企業在某一時期的資金需要量。資金不足或資金籌集過量都不利於企業的正常發展。
在企業進行資金預測過程中,必須掌握正確的預測數據,採用正確的預測方法,如果發生預測錯誤,可能會直接使企業財務管理失控,進而導致企業經營和投資的失敗。
(二)確保資金結構的合理性
簡單地講,資金結構就是指企業負債資金和權益資金的比例關系,有時也被稱為資本結構。由於不同的融資方式會帶來不同的資金成本,並且對應不同的財務風險,因此,企業在將不同的融資渠道和方式進行組合時,必須充分考慮企業實際的經營和市場競爭力,適度負債,追求最佳的資本結構。
(三)明確具體的財務目標
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為最終目標,企業在具體經營管理過程中必須確定具體的財務目標,這樣才能對有效實施財務的融資管理職能具有直接指導作用。這一具體的財務目標會受到企業當期的經濟環境、法律環境、稅收環境和金融環境的影響,在確定目標時一定要充分考慮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各項財務關系,以保證在協調有效的基礎上實現這一目標。
(四)選擇合理的融資渠道和方式
融資渠道是指企業取得資金的來源;融資方式是企業取得資金的具體形式。在實務中,同一渠道的資金可以採用不同的方式取得,而同一融資方式又可以適用於不同的融資渠道,二者結合可以產生多種可供選擇的融資組合。因此,有必要對二者的特點加以分析研究,以確定合理的融資組合。

❻ 融資決策的原則是什麼

融資決策的原則是1.收益與風險相匹配原則;
2.融資規模量力而行原則;
3.控制融資成本最低原則;
4.遵循資本結構合理原則;
5.測算融資期限適宜原則;
6.保持企業有控制權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