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融資模式 » 石油加工行業融資需求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石油加工行業融資需求

發布時間: 2021-06-03 09:01:07

① 目前石油加工工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目前石油加工工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價格低迷,成本不斷攀升。

② 請對原油加工及石油製品行業做行業分析和預測!

可以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原油加工及石油製品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該報告根據原油加工及石油製品行業發展軌跡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未來趨勢做出分析預測。

③ 【化工】化工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精細化工行業在化工行業中占據著很重要的位置:精細化工的發展,一方面直接為石油和石油化工三大合成材料(塑料、橡膠和纖維)的生產及加工、農業化學品的生產,提供催化劑、助劑、特種氣體、特種材料(防腐、防高溫、耐溶劑)、阻燃劑、膜材料,各種添加劑,工業表面活性劑、環境保護治理化學品等,保證和促進了石油和化學工業的發展;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化學工業的加工深度,從而進一步提高大的石油公司、化工公司的經濟效益。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精細化工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08-2011年,我國精細化工行業工業總產值呈逐年上升的趨勢,2011實現工業總產值26345.9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3.85%;從工業總產值增長變化來看,近四年,除2009年受經濟大環境影響,產值增速放緩外,其他三年均保持了25%以上的增長速度。

2012年,我國精細化工行業工業總產值首次出現下滑(主要由於國家統計局的相關統計口徑發生變動),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5045億元,下降了4.9%。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精細化工行業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1-9月我國精細化工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達29576億元,較2012年全年高出18%,估計2013年全年工業產值在3.5萬億元左右;2014-2018年行業將保持20%左右的增長,2014年行業工業總產值或可破4萬億。

總體來說,精細化工行業市場規模還是比較大,未來幾年的增長速度也比較快,前景還是很不錯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④ 什麼是石油加工業

石油加工一般是指石油的粗加工,比如脫水,脫鹽等初步處理,很少涉及化學反應,一般都是物理處理,這種行業一般在產油地附近,應該是原料指向性的。

石油化工是指石油的後處理,比如裂解,催化裂化以及後續的產品比如丙烯等精細產品的加工,應該是市場指向型的。

(4)石油加工行業融資需求擴展閱讀:

石化工業的主要原料是石油煉制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石油餾分、煉廠氣、油田氣和天然氣。以石油餾分(主要是輕質油)為原料,通過烴類裂解和熱解氣分離,可製得乙烯、丙烯、丁二烯等烯烴和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烴。芳烴也可以來自石油輕餾分的催化重整。

石油輕餾分和天然氣的蒸汽轉化和重油的部分氧化可制合成氣,然後制氨和制甲醇。以烯烴為原料,可生產各種醇、酮、醛、酸和環氧化合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烯烴和芳烴可以加工生產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聚合物產品和表面活性劑等一系列精細化工產品。因此,石化工業的范疇已經擴展到聚合物化學工業和精細化工工業的大部分領域。

石油化工生產一般與石油煉制或天然氣加工相結合,相互提供原料、副產品或半成品,以提高經濟效益。

⑤ 石油石化行業的產業鏈

石油石化產業鏈的構成

石油化工是指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石油產品和化工產品的整個加工工業,包括原油和天然氣的開採行業和油品的銷售行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通常可以將石油石化產業分為:石油開采業、石油煉制業、石油化工、化工製品和化肥行業等。

「石油開采」指的是將原油和天然氣從地下采出的過程,並將原油和天然氣分離。「石油煉制」指的是將原油加工成汽油、柴油、煤油、石腦油、重油等油品的過程。「石油化工」指的是,將石油產品和石化中間品加工成石化中間品的過程。

而「化工製品」指的是將石化中間品加工成製品的過程。「化肥行業」指的是將石油產品合成為化肥的過程。每個過程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點。具體分類和特點如下:

石油工業包括全球的勘探、開采、煉制、運輸(通常利用油輪和管道運輸)和油品銷售等。石油也是許多化工產品的原料,包括醫葯品、熔劑、化肥和塑料等。該行業通常被分為三個主要部份:上游、中游、下游。通常將中游納入下游之內。

(5)石油加工行業融資需求擴展閱讀

石化產品價格形成機制

1、價格傳導的過程

鑒於化工領域廣泛存在著「中間體」,而國內又缺少交易「中間體」的現貨市場。因而我國石化終端產品的價格形成過程較為復雜,往往受到上游價格壟斷的影響。

產業鏈圖顯示了石化產業鏈的主要環節,其產業鏈末端產品的價格經由各自產業鏈的加工環節傳導形成。

芳烴亦可來自石油輕餾分的催化重整。石油輕餾分和天然氣經蒸汽轉化、重油經部分氧化可製取合成氣,進而生產合成氨、合成甲醇等。

三烯三烴經與無機產品反應可獲得「中間體」,包括PE、EG、聚乙烯醇、丙烯晴、已內醯胺、對二甲苯等,也就是產合成樹脂、合成橡膠等產品的原料。

通常價格的形成主要受兩種因素主導:一是消費拉動,二是成本推動。在這兩種類型之間,價格傳導的過程和效果也大不相同。

(A)消費拉動型

在消費拉動的情況下,受下游需求增長的影響,價格開始上漲。此時,該加工環節的邊際利潤也隨之增長,進而拉動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這一過程在產業鏈中的每一個加工環節中重復,至傳導至產業鏈的源頭石腦油)。某一環節受到阻礙,特別是在產能遠遠大於產量或者需求的環節。

(B)成本推動型

在成本推動的情況下,產業鏈源頭原材料價格首先上漲,其結果要求將增加的原材料成本轉嫁到該加工環節的產品價格之中。這一過程在產業鏈中的每一個加工環節重復,直至傳導至產業鏈末端的終端產品。不同的是,成本的推動不如需求的拉動那麼順利。

(C)消費萎縮

與上述兩種情況相反的是,消費萎縮和成本下降時的傳導過程。當消費萎縮時產品開始積壓,企業開始減產,導致該加工環節的原材料價格下降。這一過程逐漸向上游傳導,最終迫使產業鏈源頭產品價格回落。該上游產品有可能是其他產業鏈的上游。

(D)成本下降

對於下游企業來說,原材料成本的下降是件好事。不但可以提高加工利潤,還可以降低產品價格,擴大市場。然而,在成本下降的整個傳導過程中,加工企業卻很難應對。面對不斷降價的原材料,無論以何種價格買入,企業都要面臨虧損。

⑥ 你認為未來石油行業的形勢如何,發展的機遇在哪裡

在可預見的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只有行業還是不可或缺的一種能源,雖然它是不可再生的,發展的機遇就是提煉的程度更高,能耗更低,這就是它的發展趨勢。

⑦ 石油行業的發展前景

石油行業以後的相當一段時間內是不會衰弱的,畢竟他是工業發展的血脈! 中國的石油勘探尚處在中等成熟階段,石油儲量仍處於高基值穩定增長時期,但勘探難度越來越大。中國的主力油田總體已進入遞減階段,穩產難度不斷加大,但開發上仍有潛力可挖。
石油行業是一個資金投入高度集中的行業,同時也是一個高風險的投資領域。國外大型石油公司幾乎都是上下游一體化、業務遍布全球的跨國公司。全球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使得大石油公司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投資回報水平各不相同。在石油工業的整個生產鏈中,上游的勘探開發、中游的管道運輸、下游的煉油與銷售以及化工業務在不同時期的項目投資回報水平差異也十分明顯,這決定了石油公司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具有極大的選擇性。如何充分、合理地確定投資規模以及資金投向,求得較高的投資回報,是石油公司共同關注的問題。
2005年我國原油產量18150萬噸,比2004年增加648萬噸,增長3.7%;原油凈進口11875萬噸,比2004年增加143萬噸,增長1.2%;成品油凈進口1742萬噸,比2004年減少899萬噸,下降34%。全年石油凈進口13617萬噸,比2004年減少756萬噸,下降5.3%。全國石油表觀消費量約31767萬噸,比2004年減少108萬噸,下降0.3%。
2007年,我國國內原油產量增速下降,但天然氣產量增速加快。2008年原油產量達1.89億噸,繼續保持穩定持續增長。中國充滿爆發力的石油需求一直被視為近兩年來國際油價大漲的關鍵因素。目前中國已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國(僅次於美國),預估10年內中國的石油需求將從目前的每日600萬桶膨脹近一倍至1150萬桶。十年前中國進口石油占整體石油需求的比例才6%,現在已經提高到三分之一,到2020年預期將有60%的石油都必須來自進口。汽車工業將是汽柴油消費最主要的生意推動力。乙烯工業的發展將使化工用油進一步上升,中國需要進口更多的石腦油。今後20年,國內原油產量雖然將繼續呈上升趨勢,但增幅有限,預計2010年和2020年產量將分別達到1.7億噸和1.8億噸左右。
既然你爸媽都在中石油工作,他們說的也很有道理。不過也看個人意願,如果你自己對其他某領域相當有興趣的話,可以喝你爸媽心平氣和的談談,相信他們也會尊重你的想法和決定的!

⑧ 石油行業發展前景

全球的石油化工工業產品銷售額可達每年2.9萬億美元,遠高於全球市場上的石油銷售額,而且雖然需求量高度集中在成熟的市場,但在新興經濟體中也得到了強勁的增長,石油化工市場已真正實現了全球化(非洲的情況可能是個例外,那裡的需求量僅僅佔全球需求量的3%)。石油化工產品已成為工業與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且無法替代的組成部分,直接產品有塑料包裝袋、農用化學品、塗料,這些產品占化工產品總量的80%以上。一些尚未被人們熟悉的產品有飛機製造(10%)、房屋用品(20%)、制葯設備(30%)。化工產品的用途日益廣泛是新興經濟體的關鍵因素,從基礎建設到工業包裝、消費者產品領域都得到了發展。乙烯本身的直接應用並不多(如在西班牙,人們將乙烯用於西紅柿的催熟,但應用得並不廣泛)。同樣,乙烯也有許多衍生物,如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和纖維(聚對苯二酸鹽和聚醋)。在美國,約70%的終端利用是非耐用產品,包括管材、汽車部件和電器部件。許多廣泛的用途都集中在基本經濟活動上,如包裝業與建築業。石油化工工業與GDP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不同的產品與區域之間的GDP變化主要取決於它們的成熟程度。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在中國與東南亞所出現的經濟高速增長已經導致亞洲(日本除外)乙烯的需求量增長率高達75%,世界其他地區的增長率則僅為3.2%。隨著GDP構成的多重性,這種增加可以擴大在整體經濟增長中這些變化的影響程度,進而導致庫存物資的大規模流通,對於可儲存的下游產品來說,這種特徵更加突出。暫時的短缺對價格的影響更大,涉及消費者與儲備供應兩個方面,由於較高的利潤會刺激較高的工業發展,對此,生產與供應就會表現出某些靈活性。然而,更難保證的就是那些潛在的需求中任何額外的增加而不是暫時的供給中斷,原因在於國際制裁與消費主流中的長期交付期,以及新增的產能。
過多的利潤會促使過度投資,幾乎與此同時發生的是生產能力過剩與利潤的大幅度下跌。即使在過去的10年中出現了一些合並,乙烯工業依然保持著相對的分散性,對任何天然氣市場機遇的限制都會導致由減產引起的投資減少。由於高密度資本的投入與大量石油化工產品與市場的高度融合,獲利的生產者感到有必要繼續生產,即使他們已經受到損失也在所不惜,因為他們要穩定價格,或者在出現一個循環的低迷時期,生產者也會努力保住自己的領先地位。石油化工工業的極速增長,曾經發生在20世紀70年代的工業化國家中。對於當代的石油化工工業來說,一個關鍵因素就是需求的增長與現有的生產能力之間的失衡,這與需求增長或生產的價格優勢嚴重脫節有關。
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生產能力再次增加,開始開采大量便宜的天然氣,而歐洲人則致力於將石腦油作為滿足當地需求的最便宜資源。這兩種方式現已無人採納,新興的市場既可滿足需求也可供給充足的生產原料,這可以體現競爭優勢。這種失衡的解決可能會使這些生產者感到痛苦,但卻可為那些善於把握的人們提供重要機遇。
影響需求、供給、利潤和價格的原因是什麼?石油化工生產能力的新浪潮還有空間嗎?如果沒有,會有贏家嗎?或者僅剩輸家?正是它的重要性,使得乙烯工業顯得極其有效------它是整個石油化工工業關鍵的驅動力的標志。

⑨ 中國石油上市當年融資多少資金

據報道,中石油在美國上市融資僅29億美元,但給境外投資者的分紅累計卻高達119億美元,約800億元人民幣,分紅超過融資額度的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