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負債的自發增長可以減少企業外部融資的數額
自發的增長的負債一般是由於經營活動產生。比如應付賬款、應付工資、其他應付款等。
打個比方:以前這個公司購貨都是現付的,沒有應付賬款,現在給供應商溝通可以有一個3個月付款期,所以就產生了應付賬款。由於購買貨物並沒有立即付款給供應商,所以節約的這部分現金就可以用於做其他的事情,於是就減少了從企業外部融資的數額了。
2. 「外部融資額=資產增加-經營負債增加-預計增加的留存收益」這個表達式是否正確
這個表達式是正確的,理由如下:
可動用的金融資產=可以減少的金融資產=金融資產減少額=-金融資產增加額,所以,融資總需求-可動用的金融資產=預計經營資產增加-預計經營負債增加-(-預計金融資產增加)=預計經營資產增加+預計金融資產增加-預計經營負債增加=預計資產增加-預計經營負債增加。
3. 外部籌資額為什麼是資本與負債的差額
因為所需外部籌資額是由兩部分構成的:長期負債籌資額和實收資本籌資額,分別計算長期負債籌資額和實收資本籌資額然後合計。即用長期負債的增加額+實收資本增加額。
顯然,外部融資需要量與增長相關聯,若其他情況不變,銷售額或資產的增長率越高,外部融資需要量越大。需要強調的是,之所以關注增長,不是因為增長是一個合適的目標,而是因為增長是考察投資決策與融資政策之間關系的一個便捷的途徑。實際上,假設基於增長來安排計劃過程中的高度整合的一個反映。
公式1:外部融資融=預計增加的經營資產-預計增加的經營負債-可動用金融資產-預計增加的留存收益。
公式2:外部融資額=預計增加的資產-預計增加的經營負債-預計增加的留存收益。
(3)降低外部融資額擴展閱讀
外部融資與「內部融資」相對。公司通過資本市場或某些投資者籌集投資項目所需要的資金的行為。主要方式包括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
主要包括銀行貸款、股權融資、租賃融資、商業信用、開發銀行貸款和非正規金融機構等六種來源。
對於任何一個處於生存與發展狀態的企業來講,籌資是其進行一系列經營活動的先決條件。不能籌集到一定數量的資金,也就無法取得預期的經濟效益。籌資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行為,其對企業經營理財業績的影響,主要是藉助資本結構的變動而發生作用的。因此,在籌資活動中應重點考察以下幾個方面:
1、籌資活動會使資本結構有何變化。
2、資本結構的變動會對企業業績及稅負產生何種影響。
3、企業應當選擇怎樣的籌資方式,如何優化資本結構(長期負債與資本的比例關系)配置才能在節稅的同時實現所有者稅後利益最大化目標。
不同的籌資方式對應不同的籌資渠道,形成不同的資本結構。不同的籌資方式的稅前和稅後資金成本也是不一樣的。
4. 外部融資額=銷售收入×通貨膨脹率×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為什麼要×通貨膨脹率呢
在通貨膨脹條件下,計算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和外部融資需求額時,按名義銷售增長率計算。名義銷售增長率是包含通貨膨脹因素影響的銷售增長率,應該是×(1+通貨膨脹率)。
5. 資本結構影響外部融資增長百分比嗎
通常有三種方法來衡量財務杠桿的資產負債率,償債率和市場價值的的杠桿資產及負債的賬面值賬面資產總額負債率,債務率往往與利息保障倍數或償債倍數表示;市場價值杠桿股市值的負債總額或總的資產的市場價值之比的研究,總負債 - 總市值在實際分析財務杠桿作為衡量的資產,總負債分類為短期負債和長期負債來計算的短期和長期的財務杠桿,在這里,我們假設市場負債價值是等於負債的賬面價值和市場價值的權益性資本,等於股價乘以總股本由數量。總資產的市場價值等於負債的賬面價值加上市場股權價值。
實證分析的基礎上,我們得出的結論值得深思的。
實證分析的主要結論
1 ,股市的平均收益率,預計融資總成本的存在的一個顯著的積極作用,而SEO的類型(即發行前公司A股或B股)總成本的顯著影響融資。
2,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成本的成本融資的總成本有顯著的正面影響,但在此之前,發行後的股權融資成本的影響更大。股權融資總資本充足率的總融資成本顯著影響總成本的融資,其中發行前的股權融資的比例,積極在更大程度上的影響。
3,前籌集額外資金上市公司的外部資金來源的份額超過總成本的數額的資金或籌集額外資金的融資存在一個顯著的積極作用,但增加額外的,附加的股東權益的比例,或籌集額外資金,發行前股權融資的資本充足率或額外融資占上市公司的融資總成本的比例總資產的市場價值沒有顯著影響
4,上市公司的長期比短期的財務杠桿,短期財務杠桿遠遠超過了長期的財務杠桿,財務杠桿普遍較低,反映普通股權益融資偏好上市公司的長期融資方案,以及上市的大量的長期債務之前剝離行為。
5之間的變化,財務杠桿和企業融資的總成本,有沒有顯著的關系,也就是要增加債務融資是不融資相反,上市公司的總成本的上升,減少了債務融資的必然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並不一定導致上市公司融資的總成本下降。
6. 財務中銷售增長率和外部融資是什麼關系
財務中銷售增長率和外部融資的關系:
(一)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
1.含義:每增加1元銷售收入需要追加的外部融資額。
2.計算公式:
公式推導:利用增加額法的公式兩邊均除以新增收入得到:
增加額法
預計需從外部增加的資金
=增加的銷售收入×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增加的銷售收入×經營負債銷售百分比-可以動用的金融資產-預計銷售額×計劃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1)若可動用金融資產為0: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經營負債銷售百分比- [(1+銷售增長率)÷銷售增長率]×計劃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2)若存在可供動用金融資產:
外部融資額占銷售額增長的百分比=經營資產的銷售百分比-經營負債的銷售百分比-可供動用金融資產/(基期收入×銷售增長率)-[(1+銷售增長率)/銷售增長率] ×計劃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3.運用:預計融資需求量
外部融資額
=外部融資額占銷售增長百分比×銷售增長額
(二)外部融資需求的敏感分析
1.計算依據:根據增加額的計算公式。
外部融資需求=增加的銷售收入×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增加的銷售收入×經營負債銷售百分比-可以動用的金融資產-預計銷售額×計劃銷售凈利率×(1-股利支付率)
2.外部融資需求的影響因素:
(1)經營資產占銷售收入的比(同向)
(2)經營負債占銷售收入的比(反向)
(3)銷售增長
(4)銷售凈利率(在股利支付率小於1的情況下,反向)
(5)股利支付率(在銷售凈利率大於0 的情況下,同向)
(6)可動用金融資產(反向)
7.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如何計算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是外部融資額占銷售增長額的比例。是指銷售額每增加一元需要追加的外部融資額。如果企業內部資金較少,需要外部融資,它就會大於零;否則,它就會小於零;如果不需要外部融資,它就等於零。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的計算公式: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外部融資額÷銷售增長額
外部融資占銷售增長比=資產銷售百分比-負債銷售百分比-計劃銷售凈利率× [(1+增長率)/增長率]×(1-股利支付率)
式中,A----基期末變動資產
B----基期末變動負債
S1----基期銷售額
P----計劃銷售凈利率
E----股利支付率
8. 如何用銷售百分比法正確計算外部融資額
一、預測原理
假設:某些資產和負債與銷售額存在穩定的百分比(或者同比例變動)。
概念:隨銷售額同比例變化的資產——敏感資產,隨銷售額同比例變化的負債——敏感負債。
思路:需要增加的資金量=增加的資產-增加的負債.
其中:
(1)增加的資產=增量收入×基期敏感資產占基期銷售額的百分比。
增加的負債=增量收入×基期敏感負債占基期銷售額的百分比。
(2)外部融資需求量=增加的資產-增加的負債-增加的留存收益。
增加的留存收益=預計銷售收入×銷售凈利率×收益留存率。
外部融資需求量=增加的資產-增加的負債-增加的留存收益。
二、基本計算過程
1、確定隨銷售額而變動的資產和負債項目(敏感資產和敏感負債)
隨著銷售額的變化,經營性資產項目將佔用更多的資金。同時,隨著經營性資產的增加,相應的經營性短期債務也會增加,如存貨增加會導致應付賬款增加,此類債務稱之為「自動性債務」,可以為企業提供暫時性資金。經營性資產與經營性負債的差額通常與銷售額保持穩定的比例關系。
這里經營性資產項目包括庫存現金、應收賬款、存貨等項目;而經營負債項目包括應付票據、應付賬款等項目,不包括短期借款、短期融資券、長期負債等籌資性負債。
2、確定有關項目與銷售額的穩定比例關系
如果企業資金周轉的營運效率保持不變,經營性資產與經營性負債項目將會隨銷售額的變動而呈正比例變動,保持穩定的百分比關系。企業應當根據歷史資料和同業情況,剔除不合理的資金佔用,尋找與銷售額的穩定百分比關系。
3、根據增加的銷售額、預計銷售收入、銷售凈利率和收益留存率,確定需要增加的籌資數量。
(8)降低外部融資額擴展閱讀
利用銷售百分比法預測資金需要量時的不減去留存收益的增加額的情況如下:
根據利用銷售百分比法預測外部融資需求量的計算過程可知,留存收益增加額是企業從內部籌集的資金,因此如果將其減去,那麼計算的就是需要從外部籌集的資金額了。因此如果計算的是資金需要量,追加的資金量,那麼是不需要減去留存收益增加額的。但如果計算的是「外部」追加資金量,那麼就需要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