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增值稅稅率調整後,有什麼影響
增值稅稅率調整後,降低增值稅稅率可以使企業稅負減輕,一方面企業支出減少,另一方面采購原材料的成本也會隨之降低。如果增值稅稅率增加,其影響為增加了企業稅負負擔,也增加了企業支出,采購原材料成本也會相應的提高。我國近些年增值稅稅率不斷下調,大大減輕了企業的稅收負擔。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一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下簡稱勞務),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增值稅。
(1)稅率調整對融資租賃企業的影響擴展閱讀:
《關於深化增值稅改革有關政策的公告》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進增值稅實質性減稅,現將2019年增值稅改革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以下稱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或者進口貨物,原適用16%稅率的,稅率調整為13%;原適用10%稅率的,稅率調整為9%。
二、納稅人購進農產品,原適用10%扣除率的,扣除率調整為9%。納稅人購進用於生產或者委託加工13%稅率貨物的農產品,按照10%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
三、原適用16%稅率且出口退稅率為16%的出口貨物勞務,出口退稅率調整為13%;原適用10%稅率且出口退稅率為10%的出口貨物、跨境應稅行為,出口退稅率調整為9%。
② 營改增使融資租賃業稅負減輕對融資租賃業有何影響
註:租金=本金+租息,差額=總稅負(增值稅模式)-總稅負(營業稅模式)
③ 增值稅稅率下調對企業有何影響
增值稅稅率下調1% 機構:製造業利潤將出現兩位數回升
3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深化增值稅改革措施,會議決定,從2018年5月1日起,將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預計全年可減稅2400億元。
中泰證券李迅雷昨日晚間發表觀點稱,根據定量測算,剔除增值稅下降引發應納稅所得額增加的影響,前三季度製造業有望降稅783億元,摺合全年約1044億元,其中上游降稅約309.1億元,中游降稅約420.3億元,下游降稅約314.7億元,汽車製造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實際降稅最多,分別達到169.3億元、111.7億元。
上游利潤彈性最為明顯。根據測算,此次降稅有望推動製造業利潤總額彈升11.2%。受利潤基數影響,上、中、下游分別彈升約15.7%、11.2%、8.8%,有色冶煉、化學纖維、鐵路船舶三個行業利潤彈升幅度最大,達28. 9%、18.5%、17.5%。
若增值稅率後續下降至13%,有望推動製造業企業凈利潤總額彈升44.8%,其中上、中、下游分別彈升62.8%、44.9%、35.1%,有色冶煉、化學纖維、鐵路船舶三個行業利潤彈升幅度達到115.6%、74.0%、70.1%。
平安證券表示,從交運行業來研究,當前航空供給側收緊信號明確,票價放開臨近,增值稅稅率降低1個百分點,利好航空公司業績的提升。經測算,增值稅稅率降低後,將分別增厚國航、南航、東航凈利潤7.1%、10.5%、8.5%,
國金證券表示,增值稅主要是在物品生產流通過程中的增值部分進行征稅,過高的稅率不利於企業創新。這次增值稅減稅直接利好製造業企業,特別是高端製造與科技創新企業。增值稅稅率下降以及一次性退還未抵扣完的進行稅額,有助於降低製造業企業流轉環節稅負,提高企業利潤率和增加企業資本積累,為擴大生產規模和加大研發投入提供基礎。這有助於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建設製造強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從行業來看,增值稅稅率下調,建築、採掘、公用事業、計算機、電氣設備等行業明顯受益。
④ 稅率降檔對企業有什麼影響
增值稅減稅
1、事件:
3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深化增值稅改革措施:5月1日起,製造業等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
2、增值稅調整措施
1)一是將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6%這一檔的稅率保持不變;
2)將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准由年銷售額50萬元和80萬元上調至500萬元;
3)對裝備製造等先進製造業企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
上訴三大措施將減輕企業稅負超過4000億元。盡管本次調整中增值稅名義稅率僅下降1個百分點,但由於增值稅是我國第一大稅種,稅率下調1%的減稅規模也不小,預計全年可達2400億元。
3、增值稅減稅影響
增值稅主要是在物品生產流通過程中的增值部分進行征稅,過高的稅率不利於企業創新。這次增值稅減稅直接利好製造業企業,特別是高端製造與科技創新企業。增值稅稅率下降以及一次性退還未抵扣完的進行稅額,有助於降低製造業企業流轉環節稅負,提高企業利潤率和增加企業資本積累,為擴大生產規模和加大研發投入提供基礎。這有助於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建設製造強國,實現高質量發展。
4、二級市場影響
1)從行業來看,增值稅稅率下調,建築、採掘、公用事業、計算機、電氣設備等行業明顯受益,其中凈利潤增厚幅度分別為1.34%、1.30%、1.00%、0.84%和0.80%。
2)交通運輸行業:
此次深化稅務改革措施中,交通運輸行業將增值稅率從11%降至10%;對行業本身,或直接降低交通運輸企業銷項稅額增厚利潤、或降低其他企業物流成本,終歸致使減稅約1100億元。對於交運行業不同子版塊,航空公路鐵路收入端受影響,或提振其凈利潤15%,3%及4%;物流企業成本端受影響,或增厚利潤12%。
3)機械行業尤其高端設備製造業:
此次降低製造業增值稅,除直接提升企業盈利之外,更重要的是顯示了國家對於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視及扶持。在減稅降費的巨大政策紅利之下,機械行業經營和效益提升,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全球競爭力有望增強。
⑤ 如何應對營改增對融資租賃行業的影響
《辦法》中差額納稅、即征即退、納稅人必須具備融資租賃經營資質、租賃公司實收資本必須大於1.7億的原則沒變。變化的地方有,增值稅稅率分為四種稅率徵收;「直租」與「回租」分類征稅;不動產租賃與有形動產租賃分不同稅率征稅;差額納稅扣除項有所變化;經營租賃包括無形資產等。
「對於租賃行業來說,《辦法》的最大亮點是『直租』與『回租』分不同類別征稅。」
按照《辦法》規定,「直租」的分類分為「租賃服務」,其下還分為「融資租賃服務」和「經營租賃服務」。其中,融資租賃服務是指具有融資性質和所有權轉移特點的租賃活動。經營租賃服務是指在約定時間內將有形動產或者不動產轉讓他人使用且租賃物所有權不變更的業務活動。
融資租賃的定義沒有改變,但「按照租賃標的物的不同,融資租賃服務可分為有形動產融資租賃和不動產融資租賃。」改變了「有形動產融資租賃」這一單一標的物的納稅標准。
同時,《辦法》對「經營租賃服務」也擴大了標的物的征稅范圍,分為「有形動產經營租賃」和「不動產經營租賃」的稅收政策,並把「建築物、構築物等不動產或者飛機、車輛等有型動產的廣告位出租給其他單位或個人用於發布廣告」、「車輛停放服務、道路通行服務」、「水路運輸的光租業務、航空運輸的干租業務」都按照經營租賃服務繳納增值稅。這些都擴大了租賃公司可使用標的物的業務范圍。
值得關注的是,《辦法》強調,「融資性售後回租」不按照本稅目繳納增值稅。「融資性售後回租」在《辦法》中被劃分在「貸款服務」范疇。沙泉表示,這意味著「回租」按貸款的稅率征稅,但不是認定「回租」屬於金融資產,租賃資產不能按「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會計准則」對「回租」進行會計處理,只能按「租賃會計准則」進行會計處理。
此外,按照《辦法》規定,增值稅稅率一共有四種:6%、11%、17%和零稅率。其中,融資性售後回租稅率為6%,不動產租賃稅率為11%,有形動產租賃稅率為17%。
原來稅收只針對「有形動產」的融資租賃,而且「直租」、「回租」混在一起,因此只有一種17%的稅率。《辦法》頒布後,所有的「回租」業務均使用6%的增值稅發票;不動產租賃「直租」使用11%的增值稅發票,有形動產的「直租」使用17%的增值稅發票,不再使用單一稅率的發票。
實際上,此前對於租賃行業營改增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租賃行業仍承受較重的稅負,不利於行業發展。「『回租』稅率由17%改為6%後,比原營業稅稅負高出兩倍之多的稅負降為僅高出原營業稅的30%。」
總的來說,對於租賃行業而言,征稅的行業劃分沒有變;按租賃會計准則進行會計處理和納稅原則沒有變。但因稅率調整,縮短了與原營業稅之間的差距。
值得關注的是,《辦法》中融資租賃依然採用差額納稅原則。其中,「有形動產融資性售後回租」服務可以差額納稅,但不動產的「回租」是享受不到差額納稅待遇的。
融資租賃是以融物方式達到融資目的的租賃,不是融資、融物分別進行,而是統一經營。因此,應稅勞務和應稅貨物混在一起不可分離是融資租賃專有的特性。要合理納稅只能採用差額納稅的方式扣除不合理因素。
對於「實收資本必須大於1.7億」的適用規定,沙泉強調,融資租賃屬於資金密集型產業,需要租賃公司有足夠多的資本金來運作,不是說拿一個經營資質就可以享受差額納稅政策待遇的。「這個規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因准入機制不健全,出現只拿牌照不做業務的企業占據租賃稅收政策資源的現象出現。」
⑥ 增值稅稅率調整 對企業有何利好
稅率下降,稅額自然就減少了,稅額相當於企業的成本
⑦ 營業稅改增值稅對融資租賃企業或者行業的不利影響
由於2009年增值稅轉型改革後,企業如果外購機器設備取得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可以抵扣,而如果是融資租賃的話,由於租賃行業納營業稅,無法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企業通過融資租賃公司採用融資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無法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這明顯對企業是增加了實際稅收負擔。所以這樣就既嚴重阻礙了融資租賃行業的發展,也抑制了生產性企業通過融資租賃擴大投資的規模。但在2011年11月16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經國務院同意的《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方案》。明確從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方案明確將租賃業務被納入增值稅徵收范圍,筆者認為此次稅制改革對租賃行業是個重大的利好政策,所以租賃企業應該抓住機會,積極進行業務拓展,提高經營效益。
1.新舊政策規定及分析
1.1相關政策作出的規定
稅法規定,對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經營融資租賃業務的單位所從事的融資租賃業務,無論租賃的貨物的所有權是否轉讓給承租方,均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徵收營業稅,不徵收增值稅。其他單位從事的融資租賃業務,租賃的貨物的所有權轉讓給承租方,徵收增值稅,不徵收營業稅;租賃的貨物的所有權未轉讓給承租方,徵收營業稅,不徵收增值稅。
國稅函[2000]514號文件規定,對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經營融資租賃業務的單位所從事的融資租賃業務,無論租賃的貨物的所有權是否轉讓給承租方,均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的有關規定徵收營業稅,不徵收增值稅。其他單位從事的融資租賃業務,租賃的貨物的所有權轉讓給承租方,徵收增值稅,不徵收營業稅;租賃的貨物的所有權未轉讓給承租方,徵收營業稅,不徵收增值稅。國稅函發[1995]656號文件規定,對經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批準的經營融資租賃業務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開展的融資租賃業務, 也按融資租賃徵收營業稅。
提示:融資租賃是指具有融資性質和所有權轉移特點的設備租賃業務。即:出租人根據承租人所要求的規格、型號、性能等條件購入設備租賃給承租人,合同期內設備所有權屬於出租人,承租人只擁有使用權,合同期滿付清租金後,承租人有權按殘值購入設備,以擁有設備的所有權。
1.2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方案規定
方案明確將租賃業務被納入增值稅徵收范圍,明確提出租賃有形動產適用17%稅率,原則上適用增值稅一般計稅方法。111號文件規定,經營融資租賃業務的試點納稅人中的一般納稅人提供有形動產融資租賃服務,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大大減輕了融資租賃企業稅收負擔,提高利潤。
1.3新舊政策分析
通過上面的新舊政策規定的分析,作為租賃行業來說絕對是一個重大的利好政策。通過將租賃行業納入增值稅徵收范圍,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增值稅的轉型,使我們的增值稅徵收范圍進一步的擴大。
2.針對方案的規定,對融資租賃企業提出幾點意見
正如上述新舊政策分析,《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方案》對作為租賃企業來說是一個重大的利好。所以租賃企業應認真解讀方案,分析政策對本行業的影響,以做出經營戰略的變動,降低稅負提高企業經營效益。
2.1積極在試點地區設立經營機構
對於某些融資租賃企業還未在試點地區設立經營機構的,應加快步伐,積極在試點地區設置經營分支機構。特別對於那些在試點地區業務比較多的企業,更加要加快腳步,抓緊時間在上海設置經營分支機構,以更多、更快、更早的享受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改革帶來的稅收機遇。如果融資租賃企業在試點地區業務不夠好,那應該好好的重新規劃一下業務,著重考慮業務的整合,凸顯本企業的特色,抓住機遇,做大試點地區的業務,以更多、更好的享受增值稅試點改革帶來的利好。
2.2合理運用政策的規定,積極降低實際稅負。
雖然《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方案》中指出租賃有形動產適用17%的稅率,但在111號文件中又明確規定,經營融資租賃業務的試點納稅人中的一般納稅人提供有形動產融資租賃服務,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所以融資租賃企業要認真把握這個實際稅負率3%,如果超出,則超出部分就可以即征即
退,這項規定大大減輕了融資租賃企業稅負。但要注意這個規定中以下幾個關鍵注意點:
一是:一定要是經營融資租賃業務的試點納稅人,這個對納稅人提出了要求和規定。
二是:一定要是一般納稅人,而不是所以得納稅人都適合這個政策規定的。所謂一般納稅人是指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以下簡稱年應稅銷售額,包括一個公歷年度內的全部應稅銷售額)超過財政部規定的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的企業和企業性單位。
三是:一定要是提供有形動產的融資租賃服務。所謂有形動產是相對無形資產和不動產而言。有形動產是指具備實物形態,能夠帶來經濟利益的可移動資產。從中國目前的稅收體制來看,轉讓無形資產和銷售不動產屬於營業稅的征稅范圍,所以增值稅的貨物范圍就不包括無形資產和不動產。而電力、熱力和氣體從廣義上講屬於有形動產,為了消除人們觀念上的誤解,對電力、熱力和氣體在增值稅有關貨物的解釋中又單獨加以說明。有形動產的特點在於其物理上的可移動性、同類動產相互間的可替代性,且動產的同一性的鑒別比較困難,因此,動產所有人與動產之間的關系,不得不更多地依賴於對動產的佔有。有形動產主要包括營業用設備、原材料等收益性財產和家庭用消費性財產。
2.3深入分析承租人的心理,努力拓展業務。
由於融資租賃有融資、促銷、投資、資產管理等獨特的作用,可以讓承租人在沒有資金的前提下順利的拿到機器設備,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但融資租賃企業應該認真把握行情和政策,細心分析承租人心理,努力拓展業務。
目前是國家銀根緊縮的時期,企業往往很難貸到購買設備的自己,所以大多數企業都會考慮融資租賃這個途徑來解決生產設備問題。而且融資租賃還可以為承租人解決設備技術問題,從而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這不是一舉兩得。在加上現在融資租賃可以開具增值稅發票,承租人可以進行進項抵扣,從而降低承租人的稅負。融資租賃企業在看到行業光明的時候也要考慮其存在的風險,比如融資租賃合同有別於一般的商品銷售合同,其合同風險比較大。所以企業應該建立和完善融資租賃業務方面的信用保險機制,保證融資租賃業務健康順利的發展。
3.小結
通過對《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方案》的解讀,結合對融資租賃企業經營業務特徵分析,得出上述自己的見解,希望對廣大融資租賃企業在經營管理上有一定的幫助。方案中已經明確將租賃業務被納入增值稅徵收范圍。而且方案中已經明確提出了租賃有形動產適用17%稅率,原則上適用增值稅一般計稅方法。並且在111號文件規定,經營融資租賃業務的試點納稅人中的一般納稅人提供有形動產融資租賃服務,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這項規定大大減輕了融資租賃企業稅收負擔,提高利潤。筆者認為不管是試點內的還是試點外的融資租賃企業都應該好好把握這個稅制改革帶來的春風,但由於增值稅在處理上存在一定的復雜性,所以融資租賃企業納稅人有必要要藉此機會好好的整頓一下自己的業務,好好的解讀政策,高度重視,從上而下的進行一次認真的學習和培訓,讓每個員工都知道這股春風給本行業帶來的好處,使企業上下擰成一股繩,大力拓展業務,提高企業經營效益。
⑧ 製造業增值稅稅率降低,對企業有何影響
如果企業的稅負率低,稅務局對企業做實地調查及查賬。
稅負率低的因素主要有
1是銷售價格降低,比如季節性、供大於求、商業競爭激烈等等,都會導致銷售價格會降低。
2、進貨價格上漲,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也會增加,這樣,銷項稅減進項稅的差額也就少了,稅負率就降低了。
3、一個時期內的進貨多,銷售少,抵扣的進項稅多,銷項稅少,也會降低這個時期的稅負率。
稅務稽查認定企業有偷稅、漏稅嫌疑是根據企業申報納稅的預警系統來完成的,一般都是由計算機自動生成。
計算機採集當地企業的各項企業數據、財務數據、申報及納稅數據等,由系統自動評估,然後生成嫌疑人名單,再由稽查人員人工復核,確定哪些企業不需要稽查,哪些企業需要稽查或重點稽查,再派出工作組。
具體計算機進行自動評估是採用哪些數據進行評估,一般人是不知道的,但總有規律可循。
首先是稅負。稅負比例低於平均水平,肯定會觸發預警系統。
其次是用票數量。用票數量也可以稱為開票次數,用票頻繁,但稅負低,則有可能是對外虛開,涉嫌幫助他人偷漏稅,是違法行為。
第三是毛利率,就是主營業務成本與主營業務收入的比值,如果毛利率過小,低於同行業平均水平,則有可能是虛增成本,有可能涉嫌購買非法發票入賬。
第四是期間費用比率,如果比率過大,超過正常水平,則有可能涉嫌虛增費用,或將個人消費納入公司成本,偷逃個稅。
第五是實收資本總額,對於實收資本三五十萬的小公司,稅務局一般不會理會,但用票量大的除外。對於大企業(如1000萬以上),一般關注度會提高。
第六是稅負的波動程度,如果以前較高,現在較低,且收入額絕對值下降較多,一般會被忽略。
第七是企業性質和國家政策,如總局早有文件,對房地產、建築行業列為重點稽查對象。
因此,不管企業處於什麼目的,該繳納的稅金是必須繳納的,不要有僥幸心理,否則實際損失會更大。
⑨ 國家調整稅率對企業影響大嗎例如下面這張圖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為進一步完善稅制,支持製造業、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發展,持續為市場主體減負,會議決定,從2018年5月1日起,一是將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產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預計全年可減稅2400億元。二是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准。將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的年銷售額標准由50萬元和80萬元上調至500萬元,並在一定期限內允許已登記為一般納稅人的企業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讓更多企業享受按較低徵收率計稅的優惠。三是對裝備製造等先進製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實施上述三項措施,全年將減輕市場主體稅負超過4000億元,內外資企業都將同等受益。
情境模擬:
一、客戶來了
客戶說,從5月1日起,跟貴司采購由於稅率下調為16%,希望在價格上給與調整。最後達成一致意見:不含稅價不變,稅率按16%開票結算。
二、找供應商
本來想趁機找供應商降價,可供應商說目前處於切換期,先不談降價,把原先的價格做一份新的報價表,先交易者,降價的事情過一兩個月再談。於是,跟供應商約定5月1日的報價,都按照原來的不含稅價,按稅率16%開票結算。
三、拜訪供電局
現在電費的價格是含稅的,如果依然按照之前的價稅合計,增值稅稅率16%,不含稅部分反而高了0.86%。可全國供電系統都這么乾的,一時沒有定論。覺得吃了啞巴虧,從嘴唇到腸胃,一路都是苦哈哈的味兒。
四、找運輸公司
運輸公司的稅率從11%調整成了10%,跟運輸公司提出了降價的期望,運輸公司說,增值稅是價外稅,稅率變化只能按照原來不含稅價,按10%的稅率開票結算。
五、轉小規模的供應商來訪
由於轉了小規模,企業自己開不出增值稅專用發票。我們希望給他們在不含稅價的基礎上增加小規模的適用稅點,但要求去稅局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這樣進項稅就可以抵扣。
回到現實中,4月份我們要做的重要的事情有:
1、供應商開票的溝通;
2、客戶開票的應對;
3、系統里已經按17%下單的,在5月1日後開票的【我覺得細則出來可能會按業務發生月份開始實施】,含稅暫估的調整;
4、系統里采購價格重新維護5月1日生效的;
5、通知銷售部,客戶銷售訂單的稅率5月1日起選擇新稅率;
6、合作的運輸公司,要談好新價格。
有人說,國家對整個流轉環節少收了1%的這部分到底哪去了。
我們分析了製造企業本沒有受惠,如果最終零售商,依然可以按照以前的不含稅價加16%拿到貨物,而我們去商場消費,並沒有看到商品價格下降。也就是說,零售商把這個稅率下調的好處給佔了。
⑩ 稅率調整對企業稅收籌劃有什麼影響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增值稅稅率的通知》(財稅〔2018〕32號)規定,自2018年5月1日起,納稅人發生增值稅應稅銷售行為或者進口貨物,原稅率為17%和11%的,分別調整為16%和10%。那麼稅率下調之後,對企業的稅收籌劃有什麼影響呢?我們用案例來具體說明。
【案例】
甲公司為從事貨物加工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加工的貨物及采購的原材料適用增值稅率為17%,城建稅稅率為7%,教育費附加的徵收率為3%,地方教育費附加的徵收率為2%,企業未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適用企業所得稅率為25%。根據2018年度財務預算,甲公司5月-12月銷售收入100 000萬元,銷售成本80 000萬元。為簡化分析,假定企業當月購進原材料全部加工成產品並銷售,在銷售成本中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為20%,暫不考慮其他費用因素的影響。本案例分析企業經營中購銷合同標的分別是否含增值稅,按稅改前後(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兩種情形進行比較。
情形一:以不含增值稅價格作為標的簽訂合同
即企業簽訂購銷合同均是以不含增值稅價格作為合同標的,且合同期限覆蓋2018年全年,預計稅改後仍按原合同繼續執行。
1.按稅改前政策。2018年5月-12月,實現銷售收入100 000萬元,銷項稅額17 000萬元(100 000×17%)。相應發生銷售成本80 000萬元。其中,人工成本16 000萬元(80 000×20%),扣除人工成本後的原材料成本64 000萬元(80 000-16 000);因企業未採取勞務派遣等外包用工方式,人工成本不涉及進項稅額抵扣,故進項稅額為10 880萬元(64 000×17%)。這期間應繳納增值稅為6 120萬元(17 000-10 880)。
2.按稅改後政策。2018年5月-12月,實現銷售收入100 000萬元,銷項稅額16 000萬元(100 000×16%)。相應發生銷售成本80 000萬元,扣除人工成本後的原材料成本64 000萬元,進項稅額10 240萬元(64 000×16%)。期間應繳納增值稅為5 760萬元(16 000-10 240)。
3.增值稅變化。稅改後政策與稅改前政策相比較,甲公司應繳納增值稅減少了360萬元(6 120-5 760)。
4.利潤變化。因企業簽訂購銷合同均是以不含增值稅價格作為合同標的,故銷售收入、銷售成本在稅改前後不會發生變化。但是由於應繳納的增值稅減少,其相應的城建稅及附加稅費減少了43.2萬元〔360×(7%+3%+2%)〕,故該期間利潤增加43.2萬元。
情形二:以含增值稅價格作為標的簽訂合同
即企業簽訂的購銷合同均是以含增值稅價格作為標的,且合同期限覆蓋2018年全年,預計稅改後仍按原合同繼續執行。
1.按稅改前政策。與情形一的計算相同,即應繳納增值稅為6 120萬元。
2.按稅改後政策。由於是以含增值稅價格作為標的簽訂合同,在貨物適用的增值稅率發生變化時,其對應的收入和成本會發生變化。
2018年5月-12月,按照稅改前所簽訂的合同約定以含稅價作為標的,則含稅銷售額在稅改前後均不變,為117 000萬元〔100 000×(1+17%)〕,稅改後實現的銷售收入將變為10 0862.07萬元〔117 000÷(1+16%)〕,銷項稅額為16 137.93萬元(100 862.07×16%)。發生的銷售成本中,人工成本在稅改前後均不變,為16 000萬元,扣除人工成本後原材料成本的含稅金額在稅改前後均不變,為74 880萬元〔64 000×(1+17%)〕,稅改後將變為64 551.72萬元〔74 880÷(1+16%)〕,則發生的銷售成本將變為80 551.72萬元(16 000+64 551.72),進項稅額為10 328.28萬元(64 551.72×16%)。應繳納增值稅為5 809.65萬元(16 137.93-10 328.28)。
3.增值稅變化。稅改後政策與稅改前政策相比較,甲公司應繳納增值稅減少了310.35萬元(6 120-5 809.65)。
4.利潤變化。相比於稅改前,稅改後銷售收入增加862.07萬元(100 862.07-100 000),銷售成本增加551.72萬元(80 551.72-80 000)。因應繳納的增值稅減少,其相應的城建稅及附加稅費也減少了37.24萬元〔310.35×(7%+3%+2%)〕,故該期間利潤增加了347.59萬元(862.07-551.72+37.24)。
對處於增值稅抵扣鏈條中間環節的甲公司而言,相比於情形一,情形二獲利更多。
【案例總結】
企業間的合作是共贏,面對國家出台的減稅大禮包,合作雙方應主動協商,共同分享稅改政策紅利。
1.全面分析,積極應對。此次稅改不但涉及案例中17%的增值稅稅率下調,還涉及11%的增值稅稅率下調和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准等政策的變化。企業應積極關注政策變化,全面梳理已簽訂的各項采購、銷售和服務合同,分析稅改對企業的影響,既要考慮對自身的影響,還要考慮對合作方的影響。對已簽訂尚未執行的合同,企業可積極與合作方協商,約定如果在稅改後實施合同,按照合作雙贏原則,考慮在標的價格或質量等方面做相應變動,以共享稅改政策紅利。比如,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關於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的通知》(財稅〔2018〕33號)第一條規定,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准為年應征增值稅銷售額500萬元及以下。第二條規定,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八條規定,已登記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單位和個人,在2018年12月31日前,可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其未抵扣的進項稅額作轉出處理。如果企業是正在執行合同的合作方,根據新政策由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應如何繼續履行合同?可考慮以原合同的不含增值稅報價為基礎協商修改合同。
2.妥善處理好過渡期交易。如前述案例分析,因增值稅稅率的降低,稅改前以含增值稅價格為標的簽訂的合同,在稅改後對銷售方而言獲利多些,對購進方而言獲利要少些。因為此次稅改新政從2018年5月1日起實施,在新政實施前,即2018年4月這個過渡期內實施的合同,如果是以含增值稅價格作為合同標的的采購事項,應盡量執行,避免稅改後執行,導致出現可抵扣的進項稅額減少,且購進成本增加的不利現象出現。反之,對於銷售合同,如果購進方許可,可考慮適度延後。
3.完善合同標的定價方式。為應對國家對增值稅稅率由三檔簡並至兩檔的政策預期變化,企業應及時修改采購制度,除國家有特殊規定外,擬采購項目招標的標書等可用不含增值稅的報價為基礎進行比價。對尚未簽訂的采購合同,也可約定以不含增值稅價為合同標的。
4.積極響應,讓利於民。對處於增值稅抵扣鏈條最終環節的企業,可考慮通過提高產品(服務)品質、適當降低價格等方法,提高產品競爭力。